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漫畫介紹及觀後感:《死亡預告》— 遲來的警示(劇透)

魚子壽司 | 2021-01-29 19:59:32 | 巴幣 24 | 人氣 619


名稱:死亡預告
類型:政治、家庭
作者:間瀨元朗
狀態:已完結(共六十話,全十卷)

故事大綱
一個語言和文化皆與日本相似的國家,實行「國家繁榮維持法」— 為了讓國民了解「生命的價值」,令其珍惜每一天,減少犯罪和自殺率,使國家繁榮發展,每個人在國小時會注射有千分之一機會混入奈米膠囊的預防接種。在十八至二十四歲期間,膠囊會在早已設定的時間破裂,奪不幸者的生命。

這種死法被稱為「國繁死」,如果他死前二十四小時沒有犯罪,他們將會成為「國家英雄」,被國民敬仰,留在國民的心中,激勵他們認真面對每一天。如有侮辱「國繁法」者,他們將作為頹廢思想者整頓,注入奈米膠囊。


不幸者死前的二十四小時,將會收到死亡預告證「逝紙」。「逝紙」代表擁有者可以自由使用公共設施和交通工具,令遺族得到「國家繁榮遺族年金」,但同時代表擁有者的生命只餘下二十四小時……

傳遞「死亡預告」的公務員,為「逝紙傳遞員」,男主角藤本賢吾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傳遞過不少「逝紙」,每張「逝紙」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親眼看過這些「感人」故事,令他對工作感到自豪,但同時他察覺了一絲不對勁,陷入兩難的局面……


介紹
作品表面所說的好像是「心靈雞湯」— 說的是在各種不幸、瀕臨崩潰的情況下,當事者收到「逝紙」,幾經掙扎之後力挽狂瀾,最後用生命感動、影響別人的故事。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作品所說的,是一個看似浮誇,但頗為真實、悲傷的故事。一不小心,或許故事將成為事實,又或許,它早已經是事實了,但知情者早已無能為力了。


觀後感
這是一個十六年前的作品,但所說的題材非但沒有過時,反而逢時。因為作品所說的,是一個繁榮國家的極權下,「少數」受害者、棲身體制者、「多數」政治冷感者、不作為者與知情者的悲慘故事。

作品一開始,收到「逝紙」的人在生命即將到達盡頭之際拯救了別人的心靈,故事的確令人感動。雖然背景悲慘,但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不是人為的話,是讓人有一種治癒的感覺。

作品亦說了不少社會問題,好像是欺凌、家長對孩子的過份掌控、疏忽照顧兒童、或盲目追隨流行,因而否定一切的問題等等。如果不是人為的話,相信是一個充滿寓意的故事吧。

如果不是人為的話。


在作品中,有不少人都理解「逝紙」的「美好」 — 感人的故事、良好的善後、和多數人的利益。「逝紙」的確犧牲了少數人,但令到社會更加繁榮,是一件好事。

有不少人明白「逝紙」的可怕,但有國家的法律和監控,他們不敢說出反對「逝紙」的話。不說的話繼續生活,說的話坐牢、甚至死亡,只是普通人的他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前者。

亦有不少人「知道」「逝紙」的存在,但只要不是自己,就行了。千分之一機會,沒那麼容易「中獎」。

他們怎樣想都好,反正生活依然要繼續過下去。大部分人不會經常想起這件事,甚至已經遺忘,或習以為常,直到「逝紙」找上自己為止。


切身體會「逝紙」,才想起「逝紙」多麼有問題,或驚覺為「逝紙」說話的自己是多麼愚蠢,但一切已經太遲,自己或親人的生命,只淨下二十四小時。

幾乎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相信自己收到「逝紙」,原本相信自己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平凡人,結果自己或親人卻是那千分之一的「少數人」……沒辦法,想像未來遇上不幸,然後做好預防和善後,是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內,最弱的一點。


就算收到「逝紙」之前早已密謀反抗,支持自己的力量實在太少 — 「善意」的包裝、被動的恐嚇、物質的享受……有太多理由讓那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人漠視餘下的一人,實在孤掌難鳴。

到了最後,儘管事態出現了一些變化,體制並沒有絲毫動搖。只要體制令國民相信自己是幸運的「多數人」,它就立於不敗之地……看完之後除了感到悲傷,更感受到無奈。



故事似乎在說,被極權控制的國民,要挺身而出,負責自己的人生,不被體制控制,才不會像行屍走肉一樣。但最後卻告訴讀者,說容易,做,根本不太可能。

人不是沒有同情心,但總會把自己的得失和道德放在同一天秤上。得失重一點,道德就退一線,這是人之常情 — 如果不是的話,就不會把有獻身精神的人稱為「英雄」。

加上逞「英雄」所得的可能是悽慘下場,更令不少人退卻,永遠都踏不出第一步,或者半途而廢,最後麻木,習以為常。



更甚者,成為體制的一部分。試想想,自己的感情早已麻木,昔日被尊為「英雄」的人悲劇收場;而當初反對的體制,以為會一無所有的未來,現在依然「健在」;遇到種種挫敗,見過不同的嘴臉,又磨滅了改變的熱情;看到繁榮的街景,又以為自己成為了「得益者」。

於是成為體制的一員,成為加害者。身邊這類人越來越多,得到的認同越來越多,自己就越心安理得。即使有不公義的事,想起當初「年少無知」的自己,再看看現在「閱歷無數」的自己,就會覺得這是「必要之惡」,同時是理所當然的。


當一代人的憤怒和悲傷被時間消磨,或者成為體制的一部分,接下來的就是一無所知的新一代。

一張白紙填滿讚美體制的說話,為「必要之惡」開解。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是體制的受害者,又或者說,不自覺自己是體制的受害者,反而認為因「體制」而得到物質優渥的時代。

結果,認同體制、或無視體制的人成為主流,專注於吃喝玩樂,專注於工作,或追求夢想 — 一個自認美好的時代……還是這句,人之常情,沒有人想理會感覺放置不理都會沒事的東西,或者難以理解的「麻煩」。有能者居之,有甚麼問題就交給能力者們,自己還是去追求自己想做,自己想看的事吧。


至於反對體制的人?不能理解、嘩眾取寵、為權力煽動民眾、或者直接一句關我屁事,不是一堆貶義詞,就是冷漠。反對體制的人往往都是弱勢,往往都是一人對抗反對、或無視自己的九百九十九人。

只有「多數人」成為被體制蠶食的「少數人」,體會到當中的痛,才開始憤怒、開始悲傷,但一切都太遲 — 昔日反對體制的人不在,只能獨自一人面對那些當初與自己一樣的「加害者」。


德國著名神學家兼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在二戰過後寫了一篇懺悔文,這篇文現在被鐫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新英格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石碑上。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沉默了,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所說的,正正就是漫畫想表達的事 — 如果甚麼都不做,早晚輪到自己。

但如果真的「早晚輪到自己」,體制早就被推翻。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是受害者的話,馬丁·尼莫拉就不會沉默了==。體制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每次只影響「少數人」,軟硬兼施。告訴國民這只是影響「少數人」,甚至自己有所得益,是為糖果;再告訴國民幫助「少數人」的話將被視為「少數人」,是為鞭子。


於是「少數人」永遠都是「少數人」,只要「多數人」不覺得有問題,體制就會繼續下去,加上「同化」、「麻木」和「教化」,令體制看起來就像一個死結,怎樣解都解不開。

或許某一天,體制會因為前人的努力,或偶然的契機而被推翻,但這時候,「前人」早已不在,已有不少人付出了他們不應付到的「代價」。

作品借這看似「荒誕」但又現實的國家裡發生的一連串故事,告訴讀者上述「道理」。沒有「覺醒」那種過份、不真實的熱血;多了一些內斂、現實的悲傷,警剔世人不要像故事的「少數人一樣,出事才來後悔;亦不要給這種「體制」有萌芽的機會,不然一切都太遲。


就有如作品所說,我們不需要「國繁法」,不需要有人作出無謂的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點點公民意識就夠了。但「國繁法」一出現,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

十六年過去,現實雖然沒有「國繁法」,但作品所說的卻一一兌現。對身處作品描述之地的人來說,看完只是一番感慨;但對身處還未身陷此處境的人來說,這或許是一個充滿警世意味的作品。因此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作品,推薦讀者觀看。
 
(完)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愛德莉雅.萊茵斯提爾
在收到逝紙的那一刻,究竟該如何面對......
十分沉重且讓人深深省思,謝謝分享。
2021-01-29 20:41:03
魚子壽司
不用客氣,這的確是其中一個賣點[e1]
2021-01-29 21:03:0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