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無雙愛好者:
恕小弟學淺才疏,沒看懂。
「中華這兩個字有沒有政治影響力」不就是跳脫中華框框嗎?
脫亞入歐不是那麼容易的,日本做了這麼多年,依然沒有成功,主要進出口貿易都跟亞洲脫不了關係。
至於實質台獨,對於很多台獨支持者來說是不ok的,要實名台獨;畢竟現在就是實質台獨。
舉個例子,有很多人不知持國防只因為中華民國國軍這幾個字,可是不管叫什麼現在保衛著臺灣的就是這一群人,為什麼不支持?
「中華文化什麼的年輕人不想去接就隨著時代逐漸邊緣化
即便要說什麼溶入生活無法切割啥的,那也對政治毫無影響了」
小弟認為不可能對政治毫無影響,政治和文化不是分開的。所以才講到課綱這個問題,因為這個跟什麼是臺灣人有很大的關係,教育會塑造我們的價值觀。臺灣的地理位置意味著如果要跳脫中華,在這點上不能含糊。用中文當然可以支持台獨,但是語言的可怕之處就是語言會文化造成影響。今日的臺灣常常可以看見對岸傳過來的網路用語、貼圖。
舉例來說,視頻這兩字,明明我國以前用影片用得好好的,為什麼新的詞會興盛? 連媒體也這麼用? 就是因為臺灣人大量觀看對岸的影片,接受到對岸文化的輸出。不管對方的文化是不是扭曲,事實就是他正在影響我國。連髒話上我都聽過不少對岸傳過來的。
如果您完全不看對岸的東西,或者是非常有自制力和分辨力,那無可厚非,但是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這個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只要我們的文化不夠強勢,中華就不可能沒有影響。我認為台獨的困難就是定義,什麼才是我們的文化,又怎麼跟中華去做一個切割。
這部份香港反而比我們容易,因為粵語和英文霸主地位不會動,但是臺灣英文的普及率遠遠沒有香港高,國語和普通話又是同源。
您還認為中華文化如此沒有影響力、不需用討論嗎?
07-05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