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9 GP

雙倉巨獸、極限擴充!10Bay硬碟櫃兼HTPC影音娛樂機開箱

作者:疾風│2020-06-06 12:39:49│巴幣:18│人氣:1093
前言:
這台電腦多數零件2018年購買,19年Q1組裝完成,但因諸事繁多加上懶人病發作,拖到現在才動筆寫文章,嚴格來說已經算不上開箱文了,大家就當產品心得隨便看看吧

正文:
目前手邊大概20顆硬碟,加上經手過的近40顆以上(陸續汰換低容量以及損壞的硬碟),所以需要一咖可以容納數十顆硬碟,並且內建熱插拔的機殼

熱插拔讓抽換更加便利,免去了拆側板鎖螺絲等麻煩步驟

平常使用習慣是一顆熱儲存,一顆冷備份

例如動畫碟兩顆12TB,一顆熱儲存,一顆定期離線備份
        電影碟兩顆10TB,一顆熱儲存,一顆定期離線備份
        音樂碟兩顆8TB,一顆熱儲存,一顆定期離線備份

以此類推

我知道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不買NAS或外接硬碟盒

1.我不需要RAID,RAID是容錯機制,不是備份
2.我不需要串流播放影音,單純傳檔網芳就夠了
3.NAS的eMule功能過於簡陋(身為跟不上時代的老人,0202年還在用這個上古神獸抓檔
4.被變壓器搞壞硬碟的案例不勝枚舉,雖然有些10bay以上的NAS會內建電源供應器,但其構造都相當陽春,而且多數為特規,壞了不方便更換

我六年前曾經寫過PC-Z60的開箱,不過隨著硬碟越來越多6+2Bay漸漸不敷使用,加上該機殼的一些架構問題,決定重新物色機殼

但自從進入大RGB時代,透側美觀當道,3.5碟位越來越少,5.25更是幾乎絕跡,放眼整個DIY市場找不到符合需求的產品,就在快放棄的時候,看到對岸一篇多年前的開箱「另外一种极限(续)—22硬盘装机计划」,促使我在2018年中的時候打電話給聯力詢問PC-D600是否還有庫存,客服小哥說剩三個,倉庫最後一批貨,二話不說立刻下訂,順便組一台新機



打開箱子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感謝卡



說明書



零件包



機殼外觀,共十個5.25擴充槽



上方支援兩個14cm風扇位



高級機殼必不可少的音響腳座



前面板拆卸,前方預裝五顆14cm風扇



可拆卸濾網



因為硬碟架有風扇,所以5.25卡榫也有濾網





原廠硬碟架







背部整線空間,預裝線材整線扣



一般機殼水冷排,會安裝在前方或上方

前方冷排效果好,但是擋風道

上方則會吸機殼內的廢熱

而這咖PC-D600主打熱源分流,算是聯力雙倉架構的始祖。左側隔間容納主機板、顯卡和電源供應器,右側隔間容納光碟機、硬碟以及水冷排。冷排區域可以安裝三顆12cm/14cm風扇,獨立的空間與主機互不干擾,提供更好的散熱效果



因為原廠硬碟架無熱插拔模組,所以買了兩個3轉5抽取盒







五個SATΑ線孔以及兩個SATA電源孔



抽風扇強弱以及硬碟指示燈開關



8公分滾珠軸承薄扇



AMD Ryzen 7 2700X









為了兼顧散熱和靜音,自然不可能用原廠扇,所以淘了一咖Phanteks TC14PE



詳盡規格,簡而言之就是跟NH-D15同等級的旗艦雙塔空冷





內附PH-NDC散熱膏



記憶體 Micron Ballistix Elite 3466 8G×2





表面質感不錯,散熱片挺厚實的





系統SSD Intel 760p 256GB,遊戲碟Micron MX500 1TB

760p這隻是意外入手的,認識的朋友筆電裝SSD,但是沒查清楚M.2不支援PCIE所以免費送給我

沒箱子可開,正面有SN懶得碼所以只拍背面

單面顆粒,主控和顆粒都在正面



MX500則是自掏腰包,雙面顆粒



雖然主機板有提供M.2散熱盔甲,但還是另購佳翼這款散熱片

看上的是它銅鍍鉻材質+矽膠導熱貼(不易黏壞保貼)+雙面散熱









HDD除了原有的3.5吋硬碟,為了不浪費PC-D600多出的兩個2.5吋安裝空間,買了一個Seagate BarraCuda Pro 1TB當下載暫存碟

這顆有5年保+資料救援,CP值還不錯



主機板 ROG X470F





內容物:信仰卡、貼紙和一些線材





老實說南橋散熱片實在太中二了,不是很喜歡…



六相IR3555,搭配日系5K黑金電容









顯示卡 ROG Vega 56







沒人會看的說明書和光碟





雖然厚度看起來很威,但這張卡VRM散熱設計其實有問題,最後在詳述



未撕膠膜前的背板



電源供應器 Seasonic PRIME 850W Platinum



單路白金,12年保固,六大保護一應俱全





束帶、貼紙、螺絲以及說明書

Powered by Seasonic銘牌讓我想到Sony Hi-Res小金標,信仰滿點















因為硬碟盒電源孔間距過小原廠SATA線無法插入,故跟某知名店家訂製了模組線,顯卡支撐架也順便一起購入













還買了聯力RGB線…不過裝上後會卡5.25擴充架,只好丟到倉庫吃灰塵









風扇全換成貓頭鷹黑化A14 & S12A







防震墊可配色









由於滾珠軸承的軸噪實在太吵,硬碟盒後抽扇也換成貓頭鷹NF-A8



屎色系列的包裝質感以及配件明顯比黑化版好不少





裝機









HBA卡選用IBM M1015+兩條Amphenol SAS 8087 轉 4×SATA線



上記憶體



上塔散





上顯卡























組裝完成











硬碟指示燈,亮燈代表硬碟正確讀取







後來發現RGB顯卡支架,無法有效支撐住顯卡,只能當裝飾品,只好再購入大創牌電競支撐架





電腦組裝完後電視剛好壽終正寢,經長年累月沙發也坐到塌陷,所以順便換新。電視從42吋1080p升級成50吋4K HDR TV,沙發則是找人訂做Nappa皮革+細亞麻布雙色沙發





最後聊聊組裝感想以及各個零件的心得

顯示卡:
這張ROG Vega 56是原價屋最後一批貨,入手價11990,過了一年半效能相近的RTX 2060賣價依然在一萬元左右,以性能/價格比來看相當划算。實測尼爾、地平線4都能跑滿4K 60FPS;奧德賽調低部份特效平均也有45~55FPS,但遊戲過程順暢,並不會感受到任何卡頓。影片播放方面,720p(含)以上片源,使用NGU Sharp high翻倍一次+Bicubic60 AR升頻到4K畫面非常清晰,解析度與原生4K相比並無太大區別,搭配補幀GPU使用率約60~70%,若無補幀NGU Sharp very high可以開好開滿,只是GPU使用率就會來到90~100%

優點說完了接著聊缺點,當初會入手這張卡一部分原因是Vega 56是碩果僅存可以開Fluid Motion的中高階顯卡,但經過實際測試後HDR在我的螢幕亮度資訊就是不對,Video Quality Filter也沒有任何效果,以前CCC時代讓我極度讚嘆的色振功能完全無法使用,只好改投SVP的懷抱。而驅動自從2020版推出後黑屏不斷,20.1.3最嚴重,連看個Youtube都會死機,到了20.2.2總算是大幅度緩解,變成偶爾閃黑屏,但VirtualBox圖形會產生破碎,虛擬機也有一定機率出現死機……修復了實機,但變成虛擬機出現同樣症狀,真的很佩服AMD的驅動團隊

除了AMD,華碩在Vega系列的散熱也有著重大的設計瑕疵,因為ROG Vega系列的散熱器是借用其它Strix型號的散熱器小做修改就直接套用到PCB上,導致Mosfet導熱貼錯位,VRM無法獲得良好的散熱。在我的測試之下,4K遊戲VRM溫度經常在80~90°C之間的高溫遊走,madVR甚至直接破百,掛著ROG名號溫度表現卻如此糟糕,明顯是讓人無法接受的。更讓我驚訝的是,2018年顯卡散熱就已經出現嚴重的設計瑕疵,居然2019年5700系列也出現類似的狀況(螺絲磅數壓力不足以致溫度過高)。請問華碩RD有在用大腦設計產品嗎?還是上班都在打混敷衍了事,出包再推給皇家幫你們擦屁股?產品從一開始設計就存在缺陷,難怪子龍七進七出都修不好,看來大家都錯怪華碩維修部門了

參考來源:
ASUS ROG Strix RX VEGA 64 OC 8GB 評測


主機板:
相比顯卡粗劣的品質,主機板倒是沒太大的問題(只要不裝華碩那些垃圾軟體);但大概不是真ROG的關係,X470F很多BIOS選項都沒開出來。記憶體只能用DOCP或自己手動慢慢調校,不像微星有針對各種顆粒一鍵優化的Memory Try It參數

還有千萬不要裝華碩網站上ASMedia的USB驅動,會導致UASP失效、外接裝置無法順利退出,效能不升反降(這個建議對於所有型號的主機板都一樣)

總體評價是張中規中矩的板子,價格實惠,但也就這樣而已
說真的…產品不出包、穩定使用不是基本嗎?光憑這點很難讓我對ROG產生信仰

CPU:
十多年前組P45平台的時候,當時主流的觀點認為四核心不如雙核高時脈,所以挑了顆E8400,想不到E8400沒幾年效能就捉襟見肘、不敷使用,反觀同時期的Quad系列雖然時脈較低,但憑藉核心數較多的優勢,就算面對Sandy Bridge、Ivy Bridge這些新架構也顯得寶刀未老(這段期間也是Intel開始擠牙膏的時代),這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回到今日,3A大作越來越注重多核優化,挑2700X而不選9700K也是考量到多線程是未來的趨勢,就算哪天效能不敷使用也可以升級到Ryzen 4000 series,選擇AMD算是戰未來吧

值得一提的是跟GPU一樣,Offset降壓越低PBO反而抖越高,AMD的產品似乎都有降壓超頻的特性(?

記憶體:
2018年的時候剛好是記憶體價格最高點,當時市場只有三種選擇:一種是三星B-DIE,體質好的(例如芝奇3200 CL14)一組要價逼近萬元台幣;第二種是體質稍差的次級B-DIE,價格便宜不少;至於第三種叫Other。美光和海雷的顆粒那時候還不太行,一直到2019年便宜好超的CJR和E-DIE才相繼出現

由於頂級B-DIE實在太貴了,秉持著貪小便宜賭賭看的精神,入手了價格實惠不少的美光3466次級B-DIE條,然後不負我所望的……烙賽 XD

這條XMP 3466 1.35V,在我的平台卻只能穩3333 1.4V,由於華碩沒有微星好用的Memory Try It,只好土法煉鋼、慢慢找出每個參數的最佳值,光跑MemTest就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雖然大可直接調低到3200或3000,但強迫症使然…)

最後得到的結果是3333 16-17-16-32 1.4V,大部分小參都可以縮減1~2左右不等,但說真的感受不大,對跑分提升較明顯的只有TRFC這個參數,從600縮到400讀寫成績有著突飛猛進的增長,我這條最後定在416,好一點的B-DIE能縮到300以下

雖然這條子體質很烙賽,但散熱做的不錯,厚實的鋁質散熱片表面磨砂質感,也有內建sensor能偵測溫度,夏天燒機約45°C,冬天能維持在3字頭

SSD:
我覺得SSD體感都差不多快,真要說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溫度。雖然使用銅鍍鉻雙面散熱片,但溫度表現跟網路上查到的裸條其實差不多。沒做讀寫測試的情況下,MX500光待機就40°C起跳,CrystalDiskInfo紀錄最高曾到62°C;760p發熱則控制的很好,不曾超過40°C。個人認為應該是保固貼紙影響到導熱效果,造成散熱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建議SSD盡量挑選標籤非黏在顆粒/主控上,或是設計在背面的產品,避免散熱不良

電源供應器:
選擇PRIME 850W Platinum原因有三:1.FOCUS系列為了抑制Ripple,線材帶有濾波電容;PRIME則因為有較完整的內部結構,線材端不需電容。考慮到客訂模組線,故選擇不帶電容的PRIME(19年新款的FOCUS改用雙層PCB重新優化線路,已經移除了線端電容)。2.現代顯卡擁有非常高的峰值功耗,根據測試Vega 56和2080Ti峰值功耗都高達600W以上[1][2],故選擇一顆足瓦的電源變得相當重要。家用AC功率計由於採樣頻率過低,無法捕捉到真實的功耗。例如功率插座顯示300W,很多人以為買顆500W的電源就夠了,殊不知對應的功耗已經來到600W,如果這時候電源逾量不足,極有可能觸發OCP導致關機。另外,大瓦數的電源可以更從容地應對動態負載所造成的電壓波動,也可以延緩老化、延長電源的服役時間。3.由於本機會帶動數十顆硬碟,電源的品質相當重要,海韻的PRIME系列不管是瞬態響應、電壓平穩度、紋波表現都比主流款FOCUS更加優秀;風扇也相當小聲,日常使用很少見其轉動。更因為這些特點被眾音響玩家玄學大師長年一致推薦

客製化線材/顯卡支撐架:
因為硬碟盒兩個SATA電源孔之間的間距過小,原廠線無法插入,乾脆客訂了全套模組線(CPU 8pin×1,主機板24pin×1,顯示卡8pin×2,以及四條SATA線)。產品作工不錯,線材柔軟好彎曲且附帶理疏,使用至今一切正常

遺憾的是RGB支撐架只能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來形容。雖然RGB確實漂亮,發色均勻,缺點卻是多到難以忍受。兩塊壓克力板,需要自己用泡綿膠黏在一起(與我想像中不同),這意味著調整支撐高度必須掰開兩塊壓克力板,清除泡綿膠後再重新黏上,整個支架土炮感很嚴重,且手汗摸到會永久性發黃變色,螺絲輕輕一鎖就滑牙卡在裡面(我發誓絕對沒有很大力),品質Low到爆炸!這樣的支架一個要價2399,買了是後悔萬分。害我又購入大創牌電競支架(只要49元,而且一組有兩根,CP值超高),無印良品白化時尚簡約風,調高度不用鎖螺絲伸縮自如,好看又好用,真的是相見恨晚

如果單純訂製模組線,那該店家還是相當推薦,服務態度良好,會根據消費者需求主動提出建議,量身打造線材長度(不需要自己量尺寸),走線規劃也幫你設想好了。但價格真的很昂貴,這一組線材+RGB支撐架,共要價7730,我相信很多人買不下手,值不值得就看個人怎麼想,如果把服務的價值算在裡面我認為還可以接受。至於其它的RGB騙錢玩意就算了,中看不中用,只能當裝飾品而已

CPU散熱器/系統風扇:
這台電腦之所以使用黑白配色的主題,一部分理由就是被TC14PE燒到。水冷當道,空冷越來越式微的現在,很少有廠商願意在塔式散熱器的外觀上多做著墨,Phanteks卻反其道而行,每一款散熱器都提供多種配色;以TC14PE為例,除了本次購買的黑白配,還有藍白配、橘白配、紅白配以及全白等多種顏色可以選擇。雖然D15也有出黑化的版本,然而比起常見的全黑或鐵灰色,黑白配更加簡約耐看,低調內斂卻不沉悶。私心覺得Phanteks的塔散真的是空冷裡數一數二好看的

溫度方面,TC14PE預設下小輸D15,但如果都換上相同的風扇,TC14PE解熱能力反過來碾壓D15甚至是IB-E,是名副其實的「真.空冷之王」。這樣的散熱表現和高顏值的散熱器,雙十一含運到台灣的價格竟然只要台幣1400!!!(看看同等級的空冷鬼島賣多少…)

支援常見的AM4/LGA115X,賣家還附送TR4扣具,除了Intel的伺服器幾乎是全平台通吃。AM4在安裝上更是方便,直接沿用主機板本身的背板就行了。但有幾點要特別注意,雖然官網規格是寫雙風扇高度17.1cm,然而在18cm的機殼卻是卡的剛剛好,機殼高度如果不夠就只能移除一顆風扇(或者換12cm的風扇),還有前面第一顆風扇會擋住記憶體(大部分雙塔散熱器都是如此)

系統扇選貓頭鷹主要是為了耐用度,我沒美國時間可以一天到晚拆機殼修電腦,像主機板、電源供應器、風扇等零組件都盡量挑選穩定、安靜、壽命長的產品。會買NF-A8也是因為硬碟抽取盒的滾珠扇軸噪實在有夠大聲,從始至今用過的滾珠扇沒一個不吵的……。另外如果沒有配色需求的話,正統屎色貓頭鷹的包裝質感以及配件會比黑化版來得好很多

機殼:
我用聯力機殼已十餘年,可以說這家廠商陪我近半的DIY歷史,一直很喜歡該品牌簡約內斂的外觀和鋁質金屬的質感;但自從老董退休,年輕的少主即位以後,設計開始追隨潮流,從原本沉穩的造型轉變成電音三太子,推出一堆花俏浮誇的光害機殼;我並不是對RGB抱持負面態度,只是感慨一家37年的機殼老店隨波逐流失去自己的傳統(例如一向自豪的鋁鎂合金被大面積的玻璃取代),風格與從前迥然不同,你很難想像五年前的聯力機殼與現在的聯力機殼是同一家公司的產品。我能理解企業必須因應市場環境變遷不斷改革,但不代表就要失去過往特色,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誇讚Fractal Design,每一款新產品都有其創新之處,但大致都承襲了北歐風格的設計語彙,讓消費者一看就知道「這就是Fractal Design的產品」。典雅樸素的工業設計美學,現在的Fractal Design反而帶有一絲以前聯力的味道

回頭聊PC-D600,身為2013年聯力的旗艦機種,擴充性是不容質疑的。顯示卡長度支援至33公分,散熱器高度支援至18公分,幾乎全部的空冷和顯示卡都能裝的下;獨立的360水冷排安裝位置,分倉架構不用擔心吸到主機的廢熱;十個5.25吋擴充空間,原廠硬碟架可裝6顆3.5吋硬碟+2顆2.5吋硬碟。假設九個5.25換成3轉5硬碟架,剩下的一個5.25獨自安裝一顆硬碟,2.5吋的安裝位置上再疊三個EX-35硬碟架,也就是說D600其實可以容納高達27顆硬碟。質感方面更是沒話說,鋁鎂合金透過陽極處理並帶有髮絲紋路,襯托出了萬元機殼該有的工藝水準

當然任何產品都有缺點,就算是PC-D600也不例外。雖然背板空間看似很大,但5.25支架卻讓實際的整線空間所剩無幾,如果電源供應器的蛇皮網太粗或是線材帶有電容,走線上就需要多費點心思(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聯力的光害線被我棄置不用)

PC-D600台灣應該買不到了,剩大陸天貓有貨,但要價台幣一萬五左右(不含運費),整整比台灣貴了三分之一。聯力大概是少數台灣賣價比中國便宜的廠商,比起某些明明是台灣品牌,台灣定價卻比國外貴好幾成的廠商來說,真的堪稱業內良心

硬碟抽取盒:
以前就有用過登昌恆的2轉3抽取盒,這次3轉5抽取盒也繼續選擇它們的產品。一方面是過去使用經驗良好,價格在同類型產品中相對便宜;再來是採用鋁製金屬機身,表面髮絲紋黑化,與聯力機殼可說是天作之合,搭配在一起毫無違和感。但內附的滾珠扇軸噪真的很讓人抓狂,SATA電源孔位置也不知道是怎麼Layout,正常的電源線根本插不進去……

不知道是不是5.25式微的關係,這款產品台灣很難買到了,兩個一樣的抽取盒卻必須跟不同的賣家購入,其中一位要從大陸調貨,等了兩個星期,另一位則說剛好倉庫剩最後一個

很多人以為5.25只能安裝光碟機,事實上除了光碟機,5.25還支援硬碟、USB hub、電源監控、溫度監控、風扇轉速調整、甚至可以轉接風扇上冷排,是用途非常廣泛的裝置設計。諷刺的是,現在的機殼為了美觀,幾乎刪去了5.25槽位,造成就算用上高階主機板和CPU,可以利用的擴充空間卻是少得可憐,這簡直是PC行業裡的悖論,實在令人扼腕

電視/沙發:
呼應標題的HTPC,我長年將電視當電腦螢幕使用,可以說電視相比電腦螢幕有更高的CP值和更良好的體驗。像是兩萬元可以買到50~55吋,4K+HDR 400nit規格的電視;而這個價位的電腦螢幕卻還是以2K為主流,亮度和對比度大多不達HDR最低標準。更不用說電視都有內建影像晶片,MEMC補幀、AI降噪、消除漸層等畫質強化技術,幾乎成了每台必備的功能。除此之外,Sony、Samsung、LG這些電視大廠累積了多年的影像處理功力,擁有龐大的數據資料庫,演算法的視覺效果更加精湛成熟。例如HDR下背光要多大?遮蔽率要多少?怎麼讓色調更精確的映射?PC螢幕廠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所以電腦螢幕開啟HDR常常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相對來說電視比較不會有這些問題

還有一些對於電視常見的迷思,最常聽到的有亮度太亮、點距大看得到顆粒,不然就是延遲高會Lag之類的,以上這些純屬沒實際用過的人鬼扯。覺得太亮是不會調暗或者坐遠一點嗎?HDR的時代居然還有人嫌背光太強?除非是第四台,不然接電腦的情況下哪來的顆粒?你是鼻子貼著用螢幕的嗎?現在電視的延遲大多很低了,開啟Game Mode的情況下壓在10ms以下不是問題。都已經0202年了,拜託這些原始人Update一下資訊,不要在以訛傳訛到處誤導別人

沙發的挑選也是一門學問,大型傢俱沒有什麼公定價可言,相同尺寸的沙發便宜的幾千塊到貴的七、八萬都有,只能多花時間貨比三家。我買的這款沙發是客訂商品,外層採用Nappa皮革,內層鋪上布質坐墊,共有貓抓布、涼感布、絨布、亞麻布(分粗和細)這幾種材質。會選擇細亞麻布是因為觸感最為柔順,質地最接近滑鼠墊……沒錯,整張沙發都是我的滑鼠墊!平常只要慵懶的躺在沙發上,右手握著無線滑鼠在椅墊上滑動,看著眼前的50吋大螢幕完全不需要彎腰駝背,這樣的使用電腦體驗真的是一種至高享受,只有一個爽自了得

後記:
不知不覺心得越寫越長,好像每一款產品都被我嫌棄過(?),不過嫌貨才是買貨人,沒有商品是十全十美的除了顯卡真的很想罵髒話。本篇的重點主角PC-D600更是補足了長久以來的缺憾,現在市場上很難找到這種兼顧NAS功能的遊戲機殼,在3.5硬碟還是大容量儲存的主流以及SATA沒被淘汰以前,大概這輩子不會再換機殼了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8073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 篇留言

REIO
版主對於近期聯力的評語真是說道我心坎裡,我之前也是跟版主用一樣的Z60搭配X79,一路從I7 3920戰到洋垃圾E2670 V2,無奈最近主機板南橋終於掛了不得不整組換掉。現在光是市面上就找不到當年聯力堅持的"全鋁"機殼,那個迎廣我都覺得在機身內部也不是全鋁的,爽度就是不高,話說回來最後給我在E-BAY挖到最後一顆聯力的PC-V3000,算是得償學生時代沒用過聯力V系列的遺憾吧

01-30 14:59

疾風
V3000也是好機殼
現在品質好的全鋁機殼變得跟稀有品一樣珍貴01-31 11:22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9喜歡★ts0093748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技嘉&華碩X57... 後一篇:HDR螢幕簡易校正指南...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emonade1120無聊的你
歡迎來逛逛看看喔~ :D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0:05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