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時候你必須要對某些東西有著一份堅定的信仰,這當然可以是你自身,或外在的事物,但我覺得是實際上不存在的最好,尤其是只存在你認知裡,卻可能不是實際存在的
當然這又會牽扯到一點點心理學與人性的層面,因為如果太靠近現實,反而再遇到困難或很多次的挫折,當你開始質疑這份信仰時,你可能會產生動搖,甚至尋找另一個新的信仰
不過也不見得是每個人都能找得到屬於自己,卻是很適合的信仰,因為如果只是建立在表面或人際這些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東西上,雖然那是很直觀的,但有時候就會有面臨考驗,或逐漸偏離本意的過程
會談到信仰,主要是寫作是一個比較慢長的過程,這不光只有在寫作的這段期間,還包含前面構思的時間
如果你的想法與感受一直在變,那麼對於完成一個作品來說勢必是困難的
這就好比你可能前一刻還喜歡這個角色,但過了不久,你就開始討厭這個角色,或產生質疑
對於細節或場景或情境的處理也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我自己的處理方法永遠都是等下一篇再說,除非只是非常小或簡單的修飾,但不會大到要修改掉整個章節或大幅度的調整
要做這些比較大的調整永遠是在開始設定章節標題的時候,我知道有些人的習慣還會再做得更細,不過這就看不同人的經驗與偏好了
一、
寫作很難達到一個完美,尤其是在你很主觀,很激動的加入很多剛接觸,自己認為好的敘述或鋪成時,往往那都會產生一個比較大的偏差,甚至成為敗筆
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置下來,兩三個月,你已經開始寫別的作品,你已經忘記這個作品的過程與所有細節時,再去審視這份作品,那時調整的效果才會是最好的
當然,時間足夠允許,多經過幾次這樣的淬煉,作品的成熟度就會變得很高,當然因為它本身無法大改,所以它本身就會像酒一樣,沉著一些細碎的殘渣,那本身亦是作品的一個部分
可惜的是,慢與靜,還有不需要一次到位,比較不符合一個主流的思想與價值觀,所以要培養也是困難的。甚至對於一些人來說,慢下來或靜下來,甚至會產生某種恐懼,這會遠比寫作要難得很多。
所以大部分的作法是掩蓋,用一個比較響亮的聲音去遮蓋掉外面的雜訊,或是喝酒、抽菸等一些習慣來讓自己進入狀態。( 未成年請勿抽菸與飲酒 >_>)
很難說這樣的好壞,不過是滿容易上癮的,而且隨時間也會慢慢加重,因為不是每一次都這麼有效
以前有一段時間我還滿喜歡聽重金屬搖滾樂,或一些節奏比較快的音樂的,因為那樣打字速度可以很快,打起來也比較有爽感,但在文章呈現上處理的就很難很細緻
掩蓋的缺點就是,比較容易忽略很多享受寫作過程的一些樂趣,例如與角色對話,觀察角色的一生,每個場景、所構築世界的細節等
像我現在就比較少聽音樂,我必須在一個很安靜的環境下寫作,只有剛開始的時候我會先聽一些輕音樂,讓自己靜下來,能夠有個轉換的過程( 尤其是現在有年紀了,這個時間還要往上加,不然我可能打不到幾分鐘就會想摸魚了 X
二、
接著就要談到寫作空間了,這個的根源會有點來自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與意識,尤其本身是敏感、或內向者,通常會比較相信,也比較容易產生。當然缺點就是,那個世界建立的太好,很難區分虛實的很多,深陷其中的也很多。
我難以評斷好壞,我長久以來的習慣是,文章是我身體切割出去的一部份,當我寫完的時候它就是獨立的了;當我停下筆的時候,一切都會停止下來。我會用這樣的方法區分虛實,與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文章,這樣便於我把許多東西拆分得更細,也便於他人在討論我文章的時候,我能了解他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或角度切入。
有這樣的一個環境的好處是,比較能達成隨時隨地都在寫,在寫這個意思上是包含構思。
在建構一個故事的過程是,你會有一個比較模糊且接近核心的想法,透過日常一點點的累積與包裝,逐漸形成你想要的那個成品。
所以我常會說,當開始寫的時候不是第一步,已經是最後了。
通常會覺得很難,我自己覺得是缺少前面這段過程,如果不透過日常只要靜下來就想、就寫的這個訓練過程,要在寫的時候,再去構思劇情、角色、還要控制文句、脈絡、劇情等,那就太花時間了。
在想的這段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既不遠也不近的曖昧。如果不經常去想,那麼可能不用一天,看著這個作品的感覺就足以讓你覺得默生與有距離。但如果太長思考,缺少一些距離,反而在文句上處理起來就不夠客觀,甚至會產生不少盲區,這點也很有意思。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足夠的專注,當然這也必須要訓練,像我自己已經從能立即切換,到現在要給自己足夠多的暗示、休息等,才有辦法去面對一個長篇 (當然有時候是因為處理的過程太過於工作化,或過於沉重,所以我寧願去寫一些輕鬆的 X)
不過好處是除了寫作之外,也能利用在很多地方,這讓我能更專注的觀察事物,或是傾聽對方說的話語,或是很多不同層面的
小結、
最後提到一點關於拆分的部分,我個人是不太會實際寫下來,通常我會一直想,或拿不同的方式來結合著一起想
我知道有很多人是會畫樹狀圖、九宮格,實際寫的方面,還是看個人筆記與習慣而定。實際寫的好處就是,比較能明確知道問題的核心,而不會是一個模糊、抽像,難以找到方法去解決的
畢竟現在市面上成熟的作品很多,在大方向上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老師我是覺得滿可惜的,尤其是已經累積很多閱讀經驗的作者來說,更能有效利用
有個好的信仰或寫作的環境,也有助於寫作時回到一個原點或基準點,這更方便於客觀的衡量與比較,另外則是在外在環境多變,學習新的東西時,它會是不同優缺慢慢累積上去。有助於橫向發展與之後的組合運用,這在面對不同類型的作品時,更是需要。這樣你就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心法與系統,去融會貫通其它類型的作品與嘗試不同的寫作方式。
最重要的是,你能很享受,也能樂在其中,這包含了面對當中的困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