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 GP

電影《小丑》觀後深度多元解析

作者:伊格斯法特│2019-10-06 04:25:38│巴幣:8│人氣:450



這是獻給曾經(亦或現在)身處瘋狂邊緣與混亂絕望的人,一部救贖與解脫的電影作品。



我看完這部片後,騎車的途中開始笑了起來,然後開始感覺到濃郁的悲哀之情盤旋在內心裡而落淚,因為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以前曾經親身經歷過的體驗。

如果說「新海誠」所推出的《天氣之子》是一部充滿美好想像「希望」的喻意的電影,那麼這部由「陶德.菲利普斯」所導的DC英雄電影,飾演「小丑」的「瓦昆.菲尼克斯」,則是真實呈現活在社會底層的精神病患,一步一步走向「真實的自我」的故事。

我這裡為什麼會提及「天氣之子」這部作品,因為兩部片其實都具體描繪出目前社會存在的現象,而「森嵨帆高」與「亞瑟」兩人除非年紀有差別之外,在社會上都算是「弱勢」的存在,而且兩人都拿到武器的「權柄(權威)」,而兩人唯一的差別是開槍的「動機」。

所以兩部片相對來說,充滿絕望痛苦的「小丑」,正好可以與「天氣之子」做一個對照。

有些概念我在「天氣之子」的部份深度解析有提過,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觀看,這樣會對我這篇的想法會更為瞭解(附上連結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40077&snA=1923&page=1&gothis=7323#7323


精神病最痛苦的,就是別人總希望他們假裝自已正常


這句劇中的經典台詞讓我直接在電影院笑了出來,因為這是事實,也恰好是帶出亞瑟走向悲劇的開始,同時也是普遍社會群體壓抑個體的社會現象之一。誰都不希望自已身邊出現一個行為舉止怪異的人,以我自已為例,我曾經吃過數種不同的精神藥物,我不知道當時別人是怎麼看我的,但當我恢復所謂的「正常」後,當看到那些因為精神異常而嚴重到行為異常的人時,我內心也是有著某種程度的「厭惡」。

正因為這是無可避免的「道德認知」開關啟動,也造就了「亞瑟」這個內心只有微薄信念的男子,開始一步步被自已家庭、社會惡意逐漸摧毀,終將成為高譚市大多數人「無意識」裡的符號象徵。

「亞瑟」一開始受到母親潘尼的影響,希望為這個世上帶來歡笑,可能是天性部份如此,他一直朝這個方向前進,希望可以跟每個人都處得很好,並且活在世上能受其他人尊重。

是的,他是一個非常單純的人,但因為他擁有精神(大腦)的問題的關係,無法正常與其他人「共用」屬於普遍大眾的社會價值觀,他無法聽得懂為何大部份其他人的笑點在哪,他努力朝大眾(群體)的喜好方向鑽研,但經歷一群不懂傷害為何物被年輕人襲擊,又被相信的同事陷害,他不懂為什麼這個世界為何會這樣。

最終,他手持「權柄」將惡意發射出去,從那刻開始,亞瑟得到了解脫。

從那三名攻擊他的社會精英被子彈擊中時,他終於可以擺脫母親給他的想法,他不再為被社會其他人眼神岐視、行為攻擊而感到疑問與痛苦,他射殺完後一路狂奔,最後在廁所開始輕慢的跳著舞,享受不再受到限制的輕快。

在「覺醒」成為小丑前,有幾幕鏡頭拍攝他正在吃藥,而且藥也快沒了,代表他無法再用藥物控制自已的大腦,當社會人際關係網無法有效成為一個人的心靈防禦時,而人類文化所產生的另外一個「保險絲」就是醫療制度。

在這個世界觀,高譚市因為財政困難而無法將資源分給基礎醫療設施,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體系,這點正好也投射現實世界的情況,在現今不管是「個人主義型」的社會模式,還是「社會中心型」的社會模式,都是由六項「道德基本原則」所建構的社會道德規範(亦或者說道德秩序),當中的社會型態都是由傳統派保守為主,這裡的保守派是指「權威」、「關懷」、「忠誠」、「公平」、「自由」、「聖潔」這六項心理系統所建構出的「道德母體」世界。

在保守派的「道德母體」思維裡,其實是看不起所謂的「弱者」,也將那些處於社會低位階的人民視為「不努力」。

而在「道德光譜」越往「權威」、「忠誠」、「聖潔」集中的人們,同時也偏向極端保守(這裡是題外話,看看就好)。

在「小丑」這個虛構的世界觀正是由「保守派」所把持,所以劇中「湯瑪士.韋恩」才會說出那些人都是不努力的話語,正因為保守派對於「公平」的解讀與看重,他們很討厭不付出努力的人們,因為那意味著「不公平」。

「明明我有付出努力獲得現今的財富與地位,那些不努力的人怎麼能不出力就能獲得呢?」這是那些人的內心的想法。

但矛盾的地方在於,不管是虛構的「電影世界」還是真實的「現實世界」的人類往往都只看到生活在同社會環境同伴的「表層」,我們透過他人「一時」或在某個情境空間下的「表現」去斷定一個人的所有價值。也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已的「道德母體」,所以無法直觀的感受與自已不同的「母體」。

所以「玩笑」這種事也呈現不同的極端化,這也是脫口秀主持人「莫瑞.法蘭克林」會死在「小丑」槍下的主要原因。

「亞瑟」把「莫瑞.法蘭克林」當成心靈導師般的存在,他在不同的階段都信仰那名心目中的老師,但在他人生最崩潰無助的時候,那名老師卻透過電視將他主動推向不可逆的選項。

「莫瑞.法蘭克林」有錯嗎?

在屬於他的「道德母體」世界裡,他只是為了這份脫口秀的工作而努力,但他卻不知道此時的「亞瑟」因為長期累積的迫害而走向真正的深淵。

正因為我們都沒有意識到身邊的「彼此」都有著不同的思維,所以我們總是會輕忽我們所說出的話是有種怎樣的「份量」。

「小丑」在脫口秀節目上看著自已的筆記時是有猶豫的,畢竟舉槍自盡是他的「劇本」之一,只是「莫瑞.法蘭克林」親手將自已的生命按下結束的按鍵。

這時候曾經的「亞瑟」、現在的「小丑」,已經不受大多數人「道德母體」的制約影響,順應自已的想法結束莫瑞的生命。

「小丑」唯一沒殺的侏儒同事,我想每個人對他為什麼沒選擇痛下殺手有不同的解讀,其實屏除掉「對他好」的這件事,更多的是侏儒同事也是一名被歧視的可憐人,這裡我當下想到「分裂」這部電影的最後那段劇情,為何「野獸」最後沒有殺掉「凱西.庫克」呢?

其實是「凱西.庫克」身上的傷疤讓「野獸」知道對方也是這個社會下的「受害者」,牠雖然透過儀式(殺人食肉)取得存在的意義及力量,但牠不殺擁有同樣背景的她,也因為兩人都是擁有同樣「道德母體」,而凱西最後的落淚也意味她意識到「野獸」的痛苦,所以在「異裂」劇情裡,她完全不怕凱文與野獸。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空間裡,儘管我們活在不同的「道德母體」裡,但是否意味我們此生注定活在「不諒解」、「仇恨」、「極端」的對立世界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此生必須一直思考的嚴肅問題。

「小丑」這部電影的所有人(幕前與幕後)創造出一個平行的世界,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則是向真實的現實世界發出許多不得不讓我們去正視的問題。

雖然「小丑」在虛構的電影世界製造許多混亂與死傷,將原本的社會秩序破壞使得人心感到不安而恐懼,但這對我來說是某種「救贖」。

因為,在我因心理疾病嚴重影響意識時,被許多人認為都是自已的藉口,不管是當時的同事還是自已的父母,都無法真正「體會」當下我的「痛」。

此刻的我雖然恢復所謂的「正常」,但我知道我內心還有所謂的「恨意」。

而在虛構的電影世界裡,「小丑」對周遭發出致命的玩笑時,我感受到一種「解脫」,在真實的現實世界我不能也不會做的事,「小丑」幫我做了。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是獻給辛苦活在身心痛苦的「我們」一個另類的治癒。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尊重活在這世界的其他人,雖然這非常難一直做到,但還是必須去認知到這件重要的事情。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55124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喜歡★SHADE4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一﹚... 後一篇:電影《天氣之子》部份劇情...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wu19880217大家
《天界新語.劍石錄》更新,歡迎到小屋閱覽~看更多我要大聲說4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