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 GP

【評文服務】筆‧心

作者:顧天晴│2019-07-09 23:58:38│巴幣:4│人氣:194

作者:書寧 cat418
作品名稱:筆‧心
作品屬性:奇幻
 
 
一、關於主題
 
  這篇也是一篇非常短的極短文,內容與我的第二篇評文──也就是短篇文的那一篇──有非常高的參照性。
 
  文章的標題叫「筆‧心」,我們可以很理所當然地推論,構成這篇文章的兩大重點,便是在筆和心上。
  從文中不難看出「筆」的要素,而從最後段男子與少女的互動,也能得知這個「心」的要素,其實指的是愛。
 
  在文章中,有一點我認為做的很對的地方,就是沒有過於鑽牛角尖。
 
  譬如,筆為什麼有這種魔力,能夠創造出男子筆下的物體?這個世界是什麼地方,男子與少女為什麼在這裡?
  在極短篇中,這種枝微末節的邏輯,並非故事的重點,硬要花篇幅解釋反而累贅,忽略即可。
 
  既然文章的基本架構已經有了,那麼,再接下去,我就必須問了:確實筆和心都出現在文章裡了,可是,在這之後的呢?
 
  前面兩次短篇文的評文中,我一共舉了四個例子。這一篇評文,我想重新借用那四個例子,來探討我這邊所說的「在那之後」。
 
  〈愛〉這篇文章很明白,雖然寫的只是一個女孩子和年輕人的偶遇,但真正想說的,其實是張愛玲心中關於愛的詮釋。
  「禿驢,竟敢跟貧道搶師太!」(這算一篇文章嗎……)營造的,是一種大戰在即,繃緊神經的凝重感。僅僅一句話,它確實做到了。
  〈微笑的魚〉寫的是照顧者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互動。微笑的魚是其中的景物,也是象徵。
  〈金魚〉以魚缸裡的金魚,和魚缸外的人,來試圖探討束縛與自由的某種相對關係。
 
  那這篇〈筆‧心〉呢?
 
  你的故事確然寫完了,但在故事的背後,我並沒有看見這篇文章的目的。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文以載道,宣揚什麼大道理的文章才算好。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故事的好,取決於故事本身精采與否,而不在於故事多麼引人向善,是否幫助社會平和。
 
  但是,如果連故事本身「為什麼」存在都沒能表達清楚,反而會讓故事的力道薄弱,意義模糊。
 
  而力道薄弱這件事,也可以接續到評文的下一個段落。
 
 
二、關於劇情
 
  就內容而言,雖然文章中的兩個人物都做了很多的事情,但這些事情,並沒有成為故事中的「劇情」。
 
  這些事情雖然都是由這支筆所發生的,但實際上,事件上並不相關,也沒有為故事帶來什麼影響,也就造成了這些事件既非完整的面,也沒能串連成線,頂多,只是一個又一個「點」的程度。
 
  因為極短篇的篇幅很短,所以最重要的,其實是作者如何在一瞬間完成「面」的描寫。
  就這一點來說,〈筆‧心〉的內容太過發散,導致整篇看完,卻好像什麼也沒看到。
 
  嗯……說白一點,哪怕中間的段落全部更換成別的事件,甚至不發生這些事件,都不會造成劇情上有任何矛盾產生。
 
  我們不妨直接嘗試看看吧:
 
  男子咬破手指,用毛筆沾上鮮血,在白紙上寫了一個家字,一棟白色的小房子在紙上長了出來。
  為了能夠住人,他牽住少女的手,在兩個人的手背上寫了個小字;他們隨即變小,走進小房子裡面,只見白色的世界,只有她和他。
  看他寫什麼有什麼,少女既興奮又羨慕,便學起男子咬破自己的手指,抽走他手中的毛筆沾上鮮血,在桌上寫個了家字,房子沒有出現。寫人偶,人偶沒有出現。寫沙發,沙發沒有出現。
  少女疑惑了,一臉不解地看著他。
  男子沒有罵她,也沒有笑她。只是指著自己胸中的愛字,又指著她那沒有任何字的胸口。
  看著他的愛字,少女也在胸口上寫了個愛字。然後在桌上寫人偶,小小的人偶出現了。寫坐字,它坐了起來。寫笑字,它笑了。於是她也笑了,男子也跟著笑了。
  他們決定要用這支筆,創造兩人想要的世界。
 
  上面是將〈筆‧心〉的中間部分直接省略,只保留頭尾約60%的字數。實際上,就算只剩下60%,貌似也不影響實際的劇情發展。
 
  反過來說,這代表了文章有40%是沒有被充分利用到,可被刪除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我想,還是可以扣回第一段的結尾:因為文章本身,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三、關於極短篇
 
  說到極短篇,這裡想提供另一種常見的極短篇風格,是追求「驚」的效果。這個驚有很多可能,不管驚喜、驚訝,甚至是驚嚇都可以。
 
  如果你有用過GOOGLE導航,你一定會知道,GOOGLE導航會在路途中不斷提醒:五百公尺後左轉,三百公尺後左轉,一百公尺後左轉……
  所以,就算你對距離沒有概念,也會慢慢地意識到「該轉彎了」然後放慢車速,預期著自己即將要轉彎。
 
  那麼,如果是GOOGLE導航版的極短篇呢?
 
  五百公尺後左轉、三……轉彎!
 
  所謂的「驚」,期望的就是這樣突然地轉彎,讓讀者「來不及」在事前產生預期感,給讀者猝不及防的意外感。
 
  至於這個驚,詳細應該怎麼做、怎麼寫,我不算極短篇的專家,也不好在此胡謅太多,只說一個重點。
 
  驚,必須要符合「情理之內,意料之外」才算是驚得好,驚為天人。
 
 
四、結語
 
  回顧這一篇評文,我覺得我並沒能給出太有用的建議。
 
  所以,我想針對「找出故事目標」提供一些方法。方法是否對每個人都管用,也許見仁見智,但至少,我時常是用這種思維在看故事的。
 
  首先,第一種方法,可以從故事的起點去思考──「主角缺乏什麼,追求什麼?」
 
  最有名的例子可能像《火影忍者》、《航海王》,打從開頭就不想藏了,直接告訴你「我是要成為火影的男人」、「我要成為海賊王」。
  但這兩個例子其實是反面例子,因為這個目標太過粗淺,跟「我肚子好餓想吃飯」基本沒什麼差別,只適用於喊個兩聲敵人自動倒地的熱血王道漫畫。
  放在十多年前也許行得通,可惜,現在的讀者早就不吃這一套了。
 
  不過,這個方法還是可以用的,像是《進擊的巨人》。
  《進擊的巨人》看似在講巨人,實際上,當我們把名為設定的外衣層層剝下後會發現,艾倫所追求的,其實只有一件事而已。
 
  自由。
 
  故事中所有的片段,都是為了追求「自由」而存在的。
  假如艾倫從來不嚮往自由,就不會嚮往加入調查兵團,而調查兵團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由的象徵。
 
  再來是第二種方法,從故事的過程去思考──「主角做了什麼」。
  這一點比較難單獨存在,通常是要取決於故事的開頭與結局,所以暫且不多談。
 
  最後的,當然是從故事的結尾──「主角獲得了什麼」。
  這邊要特別解釋一下,也許乍看之下,這很像前面的「主角追求什麼」。
  可是,有些時候,主角獲得的未必是他當初想要的,更甚者,也有求而不得的主角存在。
 
  譬如:主角在故事中不斷汲汲營營想要發大財,到了最後才發現一切只是場騙局,如大夢初醒。
 
  在這種劇情中,發大財是主角最初想要的,但到了最後,他也許發現了人情冷暖,也許體悟到了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也許知道了欲速則不達……
  隨便,都可以,但重點是:主角獲得的,與最初想要的,確實不是同一件事。
 
  在這個基礎上,劇情的重點就變成了,如何讓主角從「最初想要的」演變成「最終獲得的」。
 
  這三點並非完全互斥。有很多時候,這三者必須要相互結合,誰也無法單獨存在。
  該怎麼編排這三者間的關係,以達到最好的劇情平衡,我想,這就取決於作者的經驗、功力與目標,難以一概而論。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45488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小說家|評論|評文服務|小說|評文|原創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喜歡★qwe0226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評文服務】狩夢者... 後一篇:【評文服務】盔甲、音樂、...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jason990505各位巴友
歡迎各位巴友來我小屋觀看小說及文章 或單純交流認識!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8:30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