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簡介&分享】莫札特《冠冕彌撒》(KV1 317)

作者:幽影│2007-12-24 14:12:20│巴幣:0│人氣:2869
上回介紹《聖體頌》時,在下有提到這首《冠冕彌撒》。由於今天是聖誕夜,而且這首簡短的聖樂其實也是教堂唱詩班在聖誕夜演出時的常客,於是就在此向各位稍事介紹一番吧~

《冠冕彌撒》或譯作《加冕彌撒》,寫於1779年3月23日,並在同年的復活節首演。一般人常認為,這是莫札特為了薩爾茲堡北側一座新蓋教堂的聖母加冕儀式所寫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根據考證,那座教堂的聖母加冕儀式是在6月,和文獻記載的演出時間不合。

事實上這首曲子被定名為《冠冕彌撒》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本曲後來又在當時知名的音樂家薩利耶里(Antonio Salieli)的指揮下,在布拉格(Praha)舉行的教皇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典禮上再次上演的緣故。

關於薩利耶里,在電影《阿瑪迪斯》和森雅裕的小說《莫札特不唱搖籃曲》裡,他被演成是殺害莫札特的兇手,實際上他根本沒有殺莫札特的動機。而且當時早已享譽一方的他,還是貝多芬的老師耶(貝多芬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就是題獻給他的)。

最後,各位應該還記得在下上回在《聖體頌》的介紹裡,提到的那個小故事吧。在下這回找到了那個故事更詳細的資料,就附在最後讓各位看看吧。附帶一提,在下昨天介紹的《多明尼克晚禱》缺了第四樂章,在下昨天由於網路問題,因此沒有立刻修正,現已更正完畢,還請各位見諒。(文/幽影)

相關文章:

《多明尼克晚禱》(KV1 321)

《聖體頌》(KV1 618)

===================================

【參考資料】那美好的仗,那該跑的路
本文出處

(一)

莫扎特的同鄉、薩爾茨堡人卡拉揚1989年7月16日在家鄉去世,享年81歲。臨終前,他在妻子艾麗絲特懷裡留給人世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看到上帝在朝我微笑。」

是的,上帝等待他已久。

雖然被召回的音樂家在天堂裡早已滿滿當當,但上帝肯定為他保留了一個位置。

你不相信?

那我們把鏡頭回放到1985年6月29日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每年的這一天,是天主教的重要節日-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紀念日。公元66年左右,暴君尼祿迫害教會,首任羅馬主教伯多祿和傳道者保祿先後殉道。後來教會把這兩位早期殉道者尊為「教會的兩大柱石」,並選定每年的6月29日同時祭祝這兩位聖徒。因為教宗是首席使徒伯多祿的後繼者,所以這個瞻禮被視為教宗本人的慶節和梵蒂岡聖座最大的節日。瞻禮例需舉行彌撒。

像大多數薩爾茨堡人及奧地利人一樣,卡拉揚一生虔信天主教。他曾聲稱,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為教宗指揮莫扎特的《加冕彌撒》。那麼,若能在教宗本人的慶節上了卻心願,不是再合適不過嗎?

1985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給了他這個機會。這是天主教會首次允許一支管絃樂團在梵蒂岡聖城參與彌撒聖事。這次演出也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錄像和錄音。

彌撒開始前,教宗執著卡拉揚的手笑說:「上帝在等著聽你的作品。」我相信,上帝一定聽得很滿意,因此四年後才會朝他微笑:「你終於回到我的座前了,以後,你可以時時為我獻演。」

(二)

這次演出的陣容為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歌唱家合唱團,四位獨唱家分別是卡拉揚寵用的黑人女高音「甜婆」凱瑟琳‧芭特爾(Kathleen Battle)、女低音Trudeliese Schmidt、男高音Golsta Winbergh,男低音Ferruccio Furlanetto,其中凱瑟琳‧芭特爾在卡拉揚指揮的198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演唱《春之聲》,那把高挑花俏的天籟之聲,在樂迷的記憶中,至今繞樑不絕。

這部C大調《加冕彌撒》(作品號K317),作於1779年。此前,1777年9月,莫扎特好不容易獲得他的東家-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准許,「停薪留職」兩年遊歷歐洲巡演並謀求發展機會。然而他的「神童」聲名並未能轉化為他迫切需求的真金白銀;母親又因旅途顛沛染病去世;兩年之期未滿,就灰溜溜回到薩爾茨堡,為了生計接著受大主教的氣;甚至連求婚都遭拒絕*,簡直衰到家了。可是在這段倒霉的日子裡,他的創作卻日趨成熟,《加冕彌撒》就是莫扎特宗教音樂的代表作之一,次年完成的《伊多梅紐》(Idomeneo)也是他意大利語正歌劇中的傑作。有個廣泛流傳的說法,稱《加冕彌撒》是莫扎特為薩爾茨堡平原的瑪利亞教堂一年一度的「為聖母瑪利亞像加冕」儀式所寫的獻禮之作。這個說法很能配合莫扎特這一時期的遭遇。試想,一個不幸的作曲家失去了母親,於是向聖母尋求慰藉,多麼合情合理。可惜,這不是真的。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並無上述的傳奇色彩,只是應苛刻吝嗇的大主教之命,為當年薩爾茨堡大教堂的復活節典禮而作。**大主教的指示是「簡短」-可能為了讓彌撒早點結束,好節約一些蠟燭吧。全曲後來又在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典禮上再次上演,故有此名。

彌撒曲的章節和唱詞是固定的,「普通彌撒」都由「慈悲經」(Kyrie)、「榮耀經」(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羔羊經」(Agnus dei)組成,其中「聖哉經」也可分為「聖哉經」和「降福經」(Benidictus)兩部分。莫扎特的這部《加冕彌撒》,全曲幾乎都在C大調上運行,很少轉調,整體結構緊湊,音樂明快而色彩鮮明,豐瞻華美,很適合節慶氣氛。無怪乎人們常驚訝和慨歎於這位天才作曲家生活中的苦難與音樂中的明淨之間的巨大反差。(當然,莫扎特的音樂並不「簡單」,尤其是宗教音樂、歌劇等人聲作品,其中包含的「潛台詞」往往遠比人們通常印象中的複雜。)曲中「羔羊經」一章的旋律與作曲家後來創作的著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三幕中伯爵夫人的一首詠歎調(「快樂的日子何處去」)很相似,一些衛道士還為此指責這部作品過於世俗或「非宗教」。本場演出中「甜婆」的聲線明艷嫵媚、百囀千迴,尤其她唱的「羔羊經」,直堪與那首《春之聲》媲美。作為一場紀念節日(本次瞻禮)的特別彌撒,除了普通彌撒中演唱的章節,還應包括「進台詠」(Introitus)、「升階經」(Graduale)、「哈里路亞」(Alleluia)、「奉獻經」(Officium)、「聖餐經」(Communio)等與彌撒儀式配套的音樂。彌撒中這些部分採用教會欽定的「格裡高利聖詠」和教會作曲家創作的應景音樂,由唱詩班無伴奏(或管風琴伴奏)合唱。在這個錄音中,樂團和歌唱家演繹的莫扎特《加冕彌撒》的各個章節是依照彌撒的程序,與這些唱詩班的合唱穿插演唱的,因此,整個錄音的情緒也是在莊嚴、寧靜與熱烈、歡快之間交替,富有張力。

(三)

不可不提的是,錄音中還收錄了讀經員讀經和教堂執事講道。在聖伯多祿及聖保祿瞻禮上固定要讀兩段經-保祿「使徒書信」中《提摩太后書》的4:6,7,8和4:17,18兩段。這些話語可視為保祿殉道前的遺言,也反映了他堅守信仰、不惜身殉的決心。其中 4:7,8寫道: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在瞻禮上獻演莫扎特的《加冕彌撒》,應的就是這段話。

卡拉揚生於1908年,從1955年起執掌柏林愛樂門戶,直到去世。他在指揮史和唱片錄音史上的傳奇不勞我贅述。他的傳記作者說,「批評家把卡拉揚稱作自負的神,…而卡拉揚則會說我是上帝的工具。」卡拉揚自己則曾說,「任何能夠與音樂相伴終身的人,都已經得到了上帝給予的最大恩賜。」1979年卡拉揚率團訪華,當時他剛做完脊柱手術,拖著一條不靈便的腿慢慢走上場,後來他形容這次中國之旅是「世界上最漫長的路」。以後,國內引進了許多卡拉揚的錄音,很多人對古典音樂的熱愛,都是從卡拉揚開始的。他離開人世前還在為薩爾茨堡音樂節排練威爾第歌劇《假面舞會》,真正與音樂相伴而終。我想,他可以無愧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而音樂史上,自有冠冕為他存留。

若望‧保祿二世1920年生於波蘭,比卡拉揚小12歲。他1978年10月16日被選為教宗,是第一個成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後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教宗即位照說應該戴三重冠加冕。但保祿第六是最後一位戴三重冠加冕的教宗,若望‧保祿一世即位時就決定不再帶三重冠,只作為一個普通的主教赴任。若望‧保祿二世重申這一決定,並稱禮儀典章被誤認為教宗世俗權力的標誌,再行恢復是不合時宜的。***因此國內古典音樂愛好者必備的林逸聰主編的《音樂聖經》中,稱這張唱片是「卡拉揚1985年在保羅二世加冕典禮上的現場錄音版」,真是謬種流傳、誤人不淺。若望‧保祿二世主張宗教寬容和宗教和解,例如,他曾親口表示為「過去和現在,天主教會的子女在行動和過失上,對東正教弟兄姊妹所犯下的罪行,向天主請求寬恕」,修復了天主教與東正教關係;他一生共到其他國家進行教宗訪問102次,為宗教和解與世界和平奔走,是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作為歷史上第一位波蘭籍教宗,他是波蘭和東歐一系列「天鵝絨革命」的重要推手。2005年4月2日,教宗去世,他被評價為「備受尊敬與信賴」的宗教領袖和「人類自由的領導」,被教會冠為「大若望‧保祿」(John Paul the Great),是歷史上第四位獲冠為「大」的教宗-這豈不勝過實體的鑲滿珠寶的「三重冠」?他也可以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四)

宗教音樂是古典音樂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並不是只有教徒才能欣賞宗教音樂,就像並不是只有教徒才能進教堂。不必把「宗教感」和宗教信仰本身劃等號。我們的心靈總有軟弱的時刻、疲憊的時刻、惶恐不安的時刻、…,在這些時刻,聽聽宗教音樂,無疑是很好的安慰。(其實,讀讀《聖經》也不賴。)

至於凡俗如我輩,來到這世上,同樣有美好的仗要打、該跑的路要跑,也必有屬於我們的冠冕,為各自存留。



*有趣的是,1782年,莫扎特娶了拒絕他的這位小姐之妹康施坦絲‧韋伯為妻;德沃夏克也是遭到姐姐拒絕後娶了妹妹。
**依據邵義強《維也納古典樂曲賞析: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古典音樂400年》第2分卷)
***參閱百度百科「教皇徽章」

===================================
Mass in C major, KV 317 Kronungsmesse "Coronation Mass"
Live-Aufnahme vom 16. 4. 2006 im Martinsdom, Eisenstadt
註:ogg版

1. Kyrie《垂憐經》

2. Gloria《光榮頌》,又名《榮耀經》

3. Credo《信經》

4. Sanctus《聖哉經》

5. Benedictus《迎主曲》

6. Agnus Dei《羔羊經》

出處:
http://www.dommusik.at/downloads/index.html

===================================
Coronation Mass K.317 by Karajan, 1985/6/29

1. Kyrie《垂憐經》

2. Gloria《光榮頌》,又名《榮耀經》

3. Credo《信經》

4. Sanctus《聖哉經》

5. Benedictus《迎主曲》

6. Agnus Dei《羔羊經》

出處:
http://jp.youtube.com/profile_videos?user=primobasso&p=r

===================================

參考資料:

《冠冕彌撒》Wiki

基本彌撒曲歌詞對照

電影《阿瑪迪斯》簡介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4388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莫札特|

留言共 2 篇留言

4554214
我想問,文中寫到由卡拉揚演奏的音樂是你分享的哪幾首曲目?看到有卡拉揚就很想知道...

12-24 21:13

幽影
應您之請放上來,就請您好好欣賞這首讓教宗為之淚下的鉅作吧~^^
在聖誕夜聽這首歌,還真別有一番風味呢,畢竟這也是唱詩班在聖誕夜表演上的常見曲目嘛~12-24 21:46
幽影
忘了提一下,影片的音質不是很好…>_<
有點想敗他的唱片來聽看看說12-24 22:32
4554214
謝謝放上偶像卡拉揚的東西,是那幾隻影片嗎?

12-29 10:27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angelgug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簡介&分享】莫札特降B... 後一篇:【簡介&分享】莫札特c小...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MilkBlackTeaeveryone
Neruo~Neruo~you can call me Neruo AI,blue eyes,hiding in your wifi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8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