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不可思議傳聞《凡爾賽玫瑰*瑪麗安東妮》

廢墟貓 | 2019-06-10 00:10:52 | 巴幣 74 | 人氣 1695


*以下資訊概括書籍查找及外語翻譯等整合,皆為廢墟貓收集彙整編譯。
*部分網路資料來源洽詢過原作者,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謝謝配合。



法奧宮廷的傳奇王后

  本想繪製《凡爾賽玫瑰》的紅玫瑰──瑪麗王后與白薔薇──奧斯卡准將,後來作畫過程中仔細憶起曾經看過幾部關於瑪麗王后的影視作品以及研讀的歷史,不由得回燃過往熱誠,似乎應該彙整以前筆記的參考資料。那麼紅玫瑰與白薔薇下次再共同登場。乾脆也畫個原創本家哥德版,反正我原創亦有紅玫瑰與白薔薇

圖源:廢墟貓繪製

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
全名 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法·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在世 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
出身 早年為奧地利女大公,後爲法國王后
相關事件
  1. 初嫁凡爾賽宮,因路易十五首席寵妃杜貝莉夫人出身低賤,並不與其主動攀談,致使法奧宮廷一度關係緊張
  2. 始終有人鄙視她奧地利外來者身分,添油加醋的流言蜚語更少不了
  3. 宮廷禮節繁縟的適應
  4. 授予當代唯一女性服裝設計師貝坦女士特權製作許多禮服(一年上百件),且與髮型設計師創造寶石機關鳥、帆船頭飾等等浮誇造型
  5. 奢侈無度揮霍國庫的實況
  6. 沉迷賭博、愛好戲劇甚至自行登臺演出
  7. 與菲爾遜伯爵的婚外情關係傳言
  8. 流連小翠安儂宮不肯回凡爾賽主宮,使貴族私下撻伐她的禮數
  9. 耗費大筆金額在宮中設置純樸鄉村體驗
  10. 1785年的神秘鑽石項鍊事件
  11.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拘禁與脫逃
  12. 送上斷頭台前夕
  13. 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無論是哪部作品,兩人情感面的呈現,始終從『陌生不熟』轉變得『相敬如賓』

  關於瑪麗王后,最常提及印象大概是歷史課本的『法國大革命』、『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奧地利母老虎』、『政治聯姻』之類字樣。個人想於本篇提自己從文書資料或影視作品所見觀察視角。當然包括本身反對把『紅顏禍水』跟國家興衰全部指摘某人物身上的立場。

  已非初次為著好奇心來理解18世紀的法國時尚教主──瑪麗王后,而特意詳熟她的歷史。個人對瑪麗勾起某些漣漪,並非單純從《凡爾賽玫瑰》為起點(這部反而比較期待探究虛構的將軍女兒──男裝麗人奧斯卡的故事象徵),而是從歷史讀物發現這位與法國大革命緊密關聯的奢華王后有著『配戴寶石鳥機關或帆船作為髮飾』的突破天際行徑(?),所以我決定特別寫篇關於她的歷史整理。下圖是個人繪製『瑪麗王后期間的歷史人物』關係圖:


  整理關係表最大主因是,同時間點有許多位女性貴族的名字也有Antoinette或Marie,加上每位人士名字及稱號頗多,為避免混淆特此整頓。

  下列是法文少許常見翻譯名稱整理。翻譯會因來源自不同語言版本的作品或採用不同地區發音造成音譯不同,下述整理純粹方便看不同作品助於理解,建議獨立史時確認清楚該人物全名及封號(歐貴族名字很長,我知道很長、我知道……):

法文 音譯
Jeanne 讓娜、尚娜、珍、珍妮、貞德(貞德已成『聖女貞德』Jeanne de Arc專用譯名)
Antoinette 安東奈特、安東妮、安托瓦內特、安托內特、安東娃妮特、安東寧特
Charlie 查理、夏爾
Charlotte 夏洛特、夏綠蒂
Maria和Marie(甚至英語系的Mary) 經常會有瑪莉、瑪麗、瑪麗亞、瑪利亞互相通用翻譯名的狀況

  歐洲貴族就是玩名字能有幾百種排列組合的遊戲,光是『瑪麗』,英法女性貴族較有名分的人物,加起來至少十幾位(#)。如想多理解與瑪麗王后相關的宮廷人物,推薦直接點擊凡爾賽宮網站(英)的介紹。



歐洲宮廷的首席貴婦

  討論相關作品前,先理解歐洲宮廷的首席情婦制度(Royal mistress):法國王公貴族裡只有法國君主的首席情婦(法文:Maîtresse-en-titre)可獲得官方王室情婦的頭銜,其他的情婦統稱王室情婦(Royal mistress)。古歐洲的婚姻制度受到基督教牽制,提倡一夫一妻制,歐洲皇室和貴族離婚受嚴格的條件限制,且須由基督教最大教派天主教的羅馬大公教會同意。此外,貴族婚姻多半具有政治上的考量,因此歐洲各國貴族以包養情婦的方式彌補愛情面的需要。

  以上摘自王室情婦-维基百科。瑪麗王后的丈夫路易十六是少數沒有情婦的國王,晚點討論他們夫婦感情。如對各國王室的情婦列表有興趣,可以參閱維基下方。




凡爾賽之花相關作品

  接下來就標示的影視作品來對照歷史,講述下個人感想。資訊發達時代要蒐集資料很容易,困難點則是納入虛實分辨的實體脈絡和彙整。這張是目前在英文維基看到與瑪麗王后有關的相關影視作品:


  打勾三部是個人兩度重新觀賞過,以此作為介紹瑪麗王后的部分根據,再加上漫畫《凡爾賽玫瑰》。其他則是約略知道內容,然後僅標示中文譯名。

《瑪麗王后~真實的歷史~(Marie-Antoinette, la véritable histoire)》(加拿大魁北克,法文)

  前面簡介瑪麗王后表格相關事件細節在《凡爾賽玫瑰》及法國拍攝的《瑪麗王后~真實的歷史~》均有真實呈現。影視作品方面,以貼近歷史性質而言,個人推薦《瑪麗王后~真實的歷史~》為優先,此片是根據王后遺留下的信件,及當時宮中歷史紀錄為題材進行拍攝,時序上也較為完整,其中包括當時王宮場景的真實感。

《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美國)

  如要華美歌舞劇感自然是《凡爾賽拜金女》,服裝場景的色系及配樂無一不想到劇場風格,而且也直接膽大地演出菲爾遜伯爵與王后有染。然而這部分值得存疑,根據後來提出王后的信件內容,即使寫著激情內文卻依然是以朋友身分通信,也很難說是鐵證。可以看這篇文章參考:"Marie-Antoinette’s 30-year romance with a Swedish count revealed in new book"

《情慾凡爾賽(Les adieux à la reine)》(法)

  《情慾凡爾賽》(Les adieux à la reine, 2012,別稱:《再會,我的王后》)背景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期間,這齣由宮廷侍女希朵妮之角度,描述她所看見的瑪麗王后:大革命起義致使凡爾賽宮危機迫在眉睫、人人自危的宮廷中,習慣紙醉金迷的瑪麗從頭戴豪華后冠淪落為斷頭台被處刑者的生活變化。當中也提供了「為何當刻依然有人守護王室立場」的視角。不忍說這中文譯名很鳥,和片名毫無相干,內容也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完全無法明白這種翻譯意義,但影片本質還不錯,推薦《情慾凡爾賽:亂世烈火下的美麗與哀愁》感想文。



奧地利公主遠赴他鄉

  瑪麗公主七歲時,莫札特曾拜訪維也納皇宮演奏音樂。據說當時六歲的音樂神童曾於宮廷表演結束後向瑪麗公主說:「將來我會娶妳。」當然瑪麗亞特蕾莎女皇早安排好將瑪麗公主遠嫁到法國王室。這裡可以窺見部分Marie Antoinette Biography(EN)傳記。

  下面列舉幾個從影視作品中認識的宮廷禮儀。

  • 褪服禮(這名稱有待查證,尚未找到原文):所有嫁入凡爾賽宮廷的外國新娘,必須將祖國禮服、飾品、私人用品包括寵物(退還老家)等都換成法國宮廷專屬。
  • 侍寢及更衣:早晨醒來伸個懶腰,瞧見眼前站著一排侍女及貴婦,等著協助換裝打扮的場景。當時為太子妃親手換上襯衣是高階女貴族的特權及榮譽,瑪麗有回為了等待遲到的王室貴婦接手替自己換內衣(中途因貴婦陸續到場接續替換了三位),只能裸著身體不停打寒顫。晚上就寢要等大家圍觀王室夫婦確定躺好才退下,此後真正開始夫婦夜間生活。
  • 王室御膳:餐桌後方司儀(此禮官有無正式名稱還要再確認)每經過一道程序(上菜、服侍用膳等等)就會以杖擊地並大聲宣布。接著國王與王后坐在長桌前,面對所有侍從們開始用膳。《凡爾賽拜金女》演出這幾段時,背景音樂選曲很歡快,顯得很滑稽
  • 高階位貴婦有權選擇與誰攀談,反之低位階則禁止主動:儘管杜貝莉夫人身為路易十五的首席情婦,因為出身地位低微亦曾為妓院老闆的情婦(宮廷裡緋聞流言情報系統真發達*喂),使受到奧地利皇母的價值觀深層影響及教養的瑪麗王后有芥蒂,因此太子妃時期揹著冒犯路易十五的風險不與其對話,直到皇母及奧地利官員寫信勸誡。



  路易十六與瑪麗王后在王太子及太子妃時新婚(兩人當時才14歲左右)後並未馬上擁有子嗣,而瑪麗代表奧地利與法國媾和,她的一舉一動都可能使兩國關係有所變化。『沒有繼承者』讓太子妃承受許多壓力,加上凡爾賽宮位階與制度禮儀高於一切,毫無隱私權可言且禁錮自由的宮廷生活,促使瑪麗花費大量精神消耗在奢華珠寶及禮服設計上。日後更常留戀小翠安儂宮避難,甚至建造起仿純樸鄉間的生活(又一筆開銷),以及她最鍾愛的小歌劇院,輪番上演戲曲。

  之後路易十六與瑪麗王后總算迎來好消息,兩人分別生下四個子女,其中長公主的言論頗令人值得思考,中文維基有紀錄關於她對於大革命的部分想法。另外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彼此間的感情也有討論。雖說是政治聯姻,但彼此似乎還不至於對這場婚姻不忠誠。路易十六對瑪麗王后疼愛有加,瑪麗王后雖與他沒有激情的戀愛感覺,倒也還相安無事地共處,甚至到革命前夕也依然決定留在路易十六身邊,逃跑亦希望全家一起逃走。(這就是為何說菲爾遜伯爵與瑪麗王后的關係語帶保留)



亡命王后的香消玉殞

  儘管外界將她誹謗成當代惡名昭彰的奢侈王妃,這位法國新王后對於國王實際並沒有太大影響力。路易小時候長年經歷過反奧的情緒洗禮,包括身邊重要的幾位部長及官員都是反奧重要人物,所以在他們提防下,令這位來自奧地利帝國的法國新王妃,對於法國的政治政策沒有任何發言權利。

  事實上國庫危機從路易十五時就已有危機。路易十五其中一位寵妃──女強人,龐巴度侯爵夫人促使法國參與七年戰爭,再來瑪麗太子妃嫁入宮廷後開銷及她部分的奢侈揮霍,再來路易十六後期資助了美國獨立革命,這堆龐大債務是前朝及後朝全部加總造成的結果。

  從瑪麗王后的書信可以瞥見她雖有逐漸成長,並拿出一國之母的認知與態度,然而光陰不待,累積到大革命爆發,為時已晚。



瑪麗王后的豪華珠寶

  三個事件與珠寶有關。

點擊標題可查看相關事件緣由及珠寶樣式
1785年鑽石項鍊事件 希望鑽石 心形藍灰色鑽石戒指
女騙子德拉莫特伯爵夫人的鑽石詐欺案 謠傳成瑪麗王后的鑽石
瑪麗王后的訂婚戒


  本歌《アントワネットブルー》是北出菜奈的第九張單曲,亦是《驅魔少年》動畫的ED之一。北出菜奈最早知道是從鋼鍊的ED《消せない罪》,及地獄少女三鼎OP《月華-tsukihana-》,其音色激昂時表現很特別。我對她剛開始無特別感想,單純只是覺得Antoinette Blue的旋律副歌很頹喪,引起興趣。豈料緣分這麼展開,她這首Antoinette Blue正是借瑪麗安東妮有名的心形藍灰色訂婚鑽戒為題材編寫的歌。






資料來源

創作回應

廢墟貓
呃,我昨天發文前還在想要補上這段時期的法國體制轉變,跟順便提醒大家可以玩玩《刺客教條:大革命》(Assassin Creed:UNITY)來補這段歷史背景,結果忘記了(NOOOOOO
2019-06-10 18:21:47
彌希
最近剛好找到了凡爾賽玫瑰的動畫XD(超古老
前陣子也租到凡爾賽玫瑰的漫畫
我整個看到後來就是奧斯卡!!!安德烈!!!你們好慘喔嗚嗚嗚嗚
安德烈眼睛開始看不到的時候我就差不多要崩潰了
2019-06-10 20:25:01
廢墟貓
不傷心(拍拍,至少他們還守在一起[e13]

我最近也越活越古老?昨天還翻查改編自《萬葉集》的日漫《天空之虹》,好像有說到高市皇子與十市媛命的故事QQ,雖然主要是在查中大兄皇子、大海人皇子跟倭姬王
2019-06-11 10:52:56
珀伽索斯(Ama)
那個關於「貞德」這名字,其實那已經是「Jeanne d'Arc」的全譯囉!
是因為在中文不方便單稱一個「貞(Jeanne)」字,為了能夠好記,
所以才會稱她全名為「貞德」,只是貞德她不是貴族,
會寫成像是貴族的名字「Jeanne d'Arc」完全是個誤會,
其實她原本是「Jeanne Darc」的,是後來有人誤以為她的姓為「d'Arc」,
才會寫成「Jeanne d'Arc」。

因此把「貞(Jeanne)」譯成「貞德(Jeanne)」已經是專屬於「Jeanne d'Arc」本人了,
雖然這個「Jeanne」名字我其他人譯為「珍妮」,
例如世界上最長壽的法國女人「珍妮‧卡爾門(Jeanne Calment)」。
只是「Jeanne」到底大陸那邊是怎麼發成「讓娜」,我聽法語發音覺得比較像「珍、珍妮」,根本聽不出「讓娜」是怎麼譯來的。

只不過貝瑞夫人與瑪麗‧安東娃妮特名字中都有「珍妮(Jeanne)」這點來看,
「Jeanne」這個名字還真的在法國到處都是,
雖然說我另外有稱貞德為「珍妮‧達克(Jeanne d'Arc)」,
不過也只是標示她與父親「賈克‧達克(Jacques d'Arc)」這名字變成貞德前叫什麼,
只不過她父親不就變相變成「雅德(Jacques d'Arc)」了XD
2019-06-26 06:29:54
廢墟貓
讓娜是因為法文的J發音,Bonjour發音幾次會明白J的語音念起來更近似於注音的『ㄖ』,大學上過的正規法文課老師就是這麼教的,所以才會有讓娜的出現。

只用英文的J發音,就只能聽到類似『珍』的音。

知道貞德是直接拿來作為Jeanne d'Arc全譯啊。
瑪麗王后的全名裡面沒有Jeanne喔,Jeanne Antoinette那個是龐巴度夫人,是另外一位女士。
2019-06-26 12:21:24
珀伽索斯(Ama)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這就可以解釋日內瓦(Genève)是怎麼翻的。

不不不,有的喔!瑪麗王后的德語原全名是
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法‧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轉換成法語就是
瑪麗‧安東娃妮特‧約瑟芙‧珍妮(Marie-Antoinette Josèphe Jeanne)。
平常只稱呼前兩個名字瑪麗‧安東娃妮特‧(Marie-Antoinette)的部分,
一是為了紀念聖母瑪麗亞‧二是為了紀念聖安東尼,
只是還好她是女生,如果是男生就變成
尚‧馬里‧安東萬‧約瑟夫(Jean-Marie Antoine Joseph)
(法語男性名規則這名字尚(Jean)必須前置),是為了紀念聖約翰。

至於龐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原名是珍妮‧安東娃妮特‧普瓦松(Jeanne-Antoinette Poisson),

杜貝瑞夫人(Madame du Barry),
原名是瑪麗‧珍妮‧伯居(Marie-Jeanne Bécu),
(我會稱Barry為貝瑞,是來自紅髮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中的黛安娜‧貝瑞(Diana Barry)這譯名影響)
所以總說其實這3人名字中其實都有Jeanne這個名字的。XD[e24]
2019-06-26 21:29:32
廢墟貓
哦哦,所以是Johanna轉成法文變成Jeanne嗎,請問有沒有來源可供參考: D
我知道名字一般只會用簡稱,是這樣才麻煩,有女士也叫做Jeanne Antoinette,只提單詞完全會搞混。

普瓦松?噴,Poi這個法文發音更接近波吧XDDD,一種人一種念法,結果翻譯百百款。事實上我原本看的書版本Barry是翻成『巴利』,Becu是翻成貝古或貝庫,後來完全按照個人喜好選字音(欸
2019-06-29 14:47:06
珀伽索斯(Ama)
在日語維基的全名部分上有寫這一部分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3%9E%E3%83%AA%E3%83%BC%E3%83%BB%E3%82%A2%E3%83%B3%E3%83%88%E3%83%AF%E3%83%8D%E3%83%83%E3%83%88
「Marie-Antoinette-Josèphe-Jeanne
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ジョゼフ=ジャンヌ
(瑪麗‧安東娃妮特‧約瑟芙‧珍妮)
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マリア・アントーニア・ヨーゼファ・ヨハンナ
(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法‧約翰娜)」

其實不久前我去查關於傳說中的女教皇瓊安(Pope Joan)時,
發現德文上寫的是約翰娜(Päpstin Johanna),
法文寫的是珍妮(papesse Jeanne),更確定這是西方人名字的轉換,
如果是西班牙文,名字還會變成瑚安娜(Juana),
義大利文還會變成喬凡娜(Giovanna)等等,可說的都是同一名字女約翰(約翰娜)的來源。

喔喔!其實Poi這發音比較接近(珀(破)),望向比利時偵探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
雖然說他的姓其發音比較像「波瓦(阿)吼」(聽過肯尼斯‧布萊納)念過,
但是華語依舊翻成「白羅」,雖然知道大陸翻成「波羅、波洛」等等。
至於我把Cu翻成「居」是來自於「居禮夫人(Madame Curie)」。

其實以前我也不知道Jeanne d'Arc是貞德的全譯,
曾經在哈啦板上把ジャンヌ・ダルク翻成「貞德‧達克」時還被巴友笑說,
翻成「珍‧達克或貞德」就好,後來才知道原來已經全譯,不然就等於把姓氏多翻一次了,
會有這樣的錯誤,在想或許是因為原文那麼長的名字,居然只翻成貞德,會讓人覺得會不會太少了。

但是後來想只有Jeanne d'Arc可以翻成貞德,是因為貞有代表她的貞操,還是處子之身,
有一種稱法是把貞德稱為貞女【處女】(Jeanne la Pucelle) 。

而英語發音變成亞克家的瓊安(Joan of Arc),是誤以為貞德是貴族,
而翻成英文時把d拿掉,結果誤以為是亞克家的,但實際上是達克家的,
但是錯誤約定成俗,也沒辦法再改了。[e19]
2019-07-08 21:07:11
廢墟貓
居禮夫人的Curie不是很早就在各大課本中眾所皆知了?XDDDD

感謝來源!話說這是一年前還兩年前的留言呀,我現在要回頭整理東西才看到冏,還好有回來看。

波跟珀以中文來說是差在平仄,也就一聲和四聲,簡單說換到歐系語言就是指重音吧(思)。覺得發音有接近八成到九成就可以了,這方面不用太過苛求,中文再怎麼樣聲韻全集也很難完全詮釋出西洋發音的語感,選字方面能夠合乎到意譯自然是最好的。

而且現在名字譯的走向都以能簡短好記,如又有之前的常用詞會盡量翻成一致性。謝謝你提供的連結UwU!
2021-07-15 09:52:01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