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 GP

【閒聊】《托爾斯泰藝術論》01-- 藝術是什麼?

作者:蓋瑞特│2019-04-03 09:18:45│巴幣:30│人氣:788
       人生其實很奇妙,如果不是因為某些機緣,這些看到書名就感覺很硬的書,會去翻閱它的人少之又少。其實這樣的狀況很正常,因為每位讀者在開始閱讀前,都帶有當下歷史環境、家庭、社會所建立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同時擁有先前閱讀文本的相關經驗,這些觀念與經驗會讓讀者在開始閱讀前對內容有所期待,若這份期待無法產生,讀者理所當然的不會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
       單單看到「托爾斯泰」這個名字,最常聯想到的便是《戰爭與和平》,覺得這本書太過艱澀,然而寫出這樣的書的作者,確實難以想像會寫出什麼輕鬆好讀的文章來,所以目光便移動往下一本書。至於這本書好不好讀,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讀者對於「藝術」的想法。



      「藝術是什麼」,這問題估計跟「人為什麼要活著」以及「早餐、午餐、晚餐要吃什麼」一樣是非常艱澀與深奧的問題。我覺得我看的這本,由古曉梅博士翻譯的版本,在文章開始前放了一篇由蔣勛先生撰寫的導讀,這篇導讀一定程度的幫助讀者閱讀這本書,並給讀者一些建議。例如文章中,托爾斯泰對某些知名藝術家予以批評,讀者不應該立即的完全讚同這些批評,然後跟著對該些藝術家們予以指責,也不應該因為這些批評,就闔上書,放回書架,放棄閱讀。

       這本書有二十章,一口氣全部談完有點不現實,於是先從第一、二章的閱讀心得開始開始聊起。

        第一章提到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除了軍事活動外,很難找到像這樣花在藝術上,龐大人力、資金、資源的活動。」同時作者對一些歌劇作品提出質疑。表示歌劇內的這些角色從來沒有過,也不可能誕生過。演員飾演的不像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每個人的唸宣敘調與四重唱,揮著手,感覺什麼都沒表達出來,沒人會這樣扛東西;沒人會這樣走路;沒人會這樣發怒;沒人會這樣哭泣。那麼這些是為了誰而做?誰會喜歡這些東西?受過教育的人對這些難以忍受,實實在在的工人們對這些一竅不通,只有那些大爺性格,想做大爺,並期望見證自己文化涵養的頹廢工匠。大家說這是藝術,但這真的是藝術嗎?以至於耗費大量金錢,動用大量人力與資源嗎?

       雖然作者的批評是針對當時的時代,但我覺得現代依然能反思這個問題。地方市政府在編列預算時,繪畫、音樂等藝術展覽是一定會辦的,各地的美術館不斷興建,每週都有不同的邀約,不論是邀請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或演講。然而這樣做,真的就能培養民眾的藝術素養嗎?
印象中很多旅行社安排國外旅遊行程時,都會安排美術館,我其實很好奇進入館內欣賞展覽的旅客們,是真的理解該展覽的主題的歷史背景、藝術家們的生平事跡,還是進去走馬看花,然後自拍、打卡,完成自以為的,裝逼式的,所謂的文化內涵之旅?
       難道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內晃幾圈,就比較有藝術素養了嗎?同時那些被放進館內展覽的東西,就真的是藝術嗎?「藝術是什麼」一直是個需要去探討的問題。


       第二章開始探討藝術,並嘗試從美學角度聊藝術。這個部分我會融入許多我自己的想法。
       由於藝術的產生會是巨大的社會負擔,因此哪些藝術值得支持?判斷的標準是什麼?當中的價值是什麼?該如何進行評估?而社會的付出又是否值得?藝術的創作需要良知,不該是為了那小社交圈內的娛樂,更不能因為那小社交圈所激發的虛假自信,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好事,從而對他人予取予求。因此散發人性善良的藝術是什麼?
       建築是藝術,但總有建築蓋的普通,甚至不好看,例如鐵皮屋,就不被歸類於藝術中嗎?如果藝術是呈現美感的活動,那有太多行為能被歸類於藝術內,例如服裝設計到製衣業,有許多時裝周走秀的設計作品,我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好看在哪,感覺毫無美感可言,反而百貨公司內幾百、幾千元的衣服覺得有美感多了,但前者也許會被歸類於藝術;後者經過工業流水線生產的,就不被歸類在藝術了。
       因此藝術是需要被細分的,味覺(烹飪業相關)、嗅覺(香水業相關)、觸覺(對於物品材質的認知)、聽覺與視覺的藝術。也許藝術的問題時常被簡單化,認為便是美的認知,美的本身就解釋了藝術。但這些美的組成是什麼?
      「這件事很美好」,這段句子看上去沒問題,但有值得探討的地方。當前面沒有其他句子交代出「這件事」是借代什麼東西時,它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即便有,它可能是場測驗、某些挑戰,這些行為上的,沒有具體事物的,是在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視覺上無法被感知到的,為何還會用「美」字去形容?



      「心情不美麗」、「行為很美」,種種沒有實體的心理狀態、行為舉止,用上「美」字來形容狀態時,依然能理解當中的意思,因為知道「美」與「好」是等號關係。可是當形容一個人「美」時,可能是外表上的美,面容姣好、俊俏;身材婀娜多姿、強壯健碩,也可能是心靈上的美,善良、勤奮、務實等待,彼此不是連帶的相互關係,大多數人往往僅擁有其中一個,可謂蛇蝎美人;或兩個都沒有,可謂醜人多作怪。所以「美」與「好」又不是等號關係。因此第三章便開始探討「美」。
       作者在第二章也提起一個很有趣的部分。對於美的呈現、藝術的理解,一般人不是不知道,就是不願意知道,並很肯定地認為藝術問題都很簡單,根據藝術內容,就能輕而易舉的道出美的內容。「藝術就是美」,美就解釋了一切的藝術問題,這樣的心態特別像宗教迷信,認為這是多麼簡單易懂,多麼不值得談論。

       什麼是批判精神?聽過一種簡易版的解釋。由於人都有從眾心態,聽到某些聲音在評價某些事時,會覺得「有道理啊」,於是讚同它。可是這些思維邏輯都是來自別人,自身思考的過程被直接跳過,等同直接獲得不見得正確的答案,但這答案形成的過程從來不被重視。我一直不喜歡是非題與選擇題,因為這些題目設計的前提是有一個正確答案,一切運算或思考行為都是為了得到它,但現實中有太多太多問題不存在正確答案。所以人們不存在批判精神是正常且合理的,當正確答案不存在時,也意味著不知道該用何種算式或理論進行推論,在自身的思考模式沒有被建立的狀況下,自然地不知道該對問題予以何種回應。



      很多時候別人的答案會被誤認為那是自己的答案,因為有了答案後,一切理由都可以透過倒推的方式,將答案合理化。也許有些人並不從事藝術,但可以從藝術中學習思考方式。反思一切看起來簡單、正常、理所當然的事,它真的該是這個模樣嗎?它真的是這樣被思考的嗎?這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也許抽絲剝繭後會發現一切都不簡單。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34666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俄國文學|藝術|美學|蔣勛|思維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喜歡★gaireater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閒聊】從養兒防老看男女... 後一篇:【心得】社群媒體與傳播權...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hreekingdon幸運看見的你
給你一顆紅心~讓你能保有一整天的好心情~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喲(<ゝ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1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