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恐有劇透,請閱覽者注意。
「你做夢嗎?我想他能提供一扇夢之門,從人們心中無底的深淵。」
書名:愛倫坡驚悚小說全集
作者: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譯者:簡伊婕
出版社:好讀
版本:繁體中文
分級:輔導級(黑暗扭曲心理,基本掛輔導)
相關標籤:催眠、矛盾感、撒母耳記、懸疑感、靈魂過渡到另一肉身
內容簡介
《愛倫坡驚悚小說全集》讀書心得(四)
本書由二十六篇愛倫坡著名短篇所匯集,被近代譽為推理懸疑小說之父的愛倫坡,不僅擅長描寫思慮推演縝密的推理故事,更擅長將恐怖懸疑元素發想在哥德式小說中,揮灑得淋漓盡致。愛倫坡的故事構思、用字遣詞、及其文風筆鋒,在許多書迷評價中以『瑰麗且詭譎的神秘氣息』見長。
這本書的文字翻譯能感受其詞藻之瑰麗,故本貓揀選這本閱讀以複習。因去年只寫完前半段,今年預計將後半段所有故事的心得感想均補完。
本回輯錄:
◎《崎嶇山探險記》(A Tale of the Ragged Mountains)
◎《鬧市孤人》(The Man of the Crowd)
◎《莫麗拉》(Morella)
◎《汝即真兇》(Thou Art the Man)
◎《長方形箱子》(The Oblong Box)
貓的感想
這篇故事奇點在於擅長催眠的心理醫生田普雷頓與主角貝德羅(Bedloe)關係的部分。整個故事走離奇巧合,不過我最有興趣的點是『催眠』。這手段充滿了神秘感,常聞有人將其用作治療以利記憶回溯或前世回溯。催眠是否真能夠回溯前世今生說法,雖無法完全排除可能性,然而也沒有足夠理論依據證實其存在性。通常催眠師會配合心理學作語言引導,面對病患能達到較完整的功效。
故事中愛倫坡以「催眠是磁力傳導影響病患體內磁流達到治療功效」這樣闡述,聽起來和民俗學放水晶改變周遭磁場來改變運勢有點類似?話說有人研究過『民俗學的磁場』和『實際科學磁場』是不同東西嗎W?民俗的論點更近於能量的改變。這就好像占星學跟天文星座有些詞彙定義上是有所差別。
題外,所以說如果把催眠用作『技能』解,感覺挺OP,當然我認為催眠如此浮誇技能必須設計『指定條件』再達成,可以讓劇情更有張力。像《海賊王》那位心型眼鏡催眠別人,結果自己先睡著也是挺猛XDDD。自己則是在兒子吸血鬼君薩的身上有設定這項技能,指定條件設計就屆時看故事吧。雖然2017年與好友共構了四十幾篇不過礙於覺得自己文章還沒整合,繪力尚且不足而且手速還練不快,於是暫緩了下來。是說科幻故事也累積了二十幾篇了。
沉默坐於社會角落的故事敘述者,運用了極好的觀察力闡述起他對某位老人的興趣。這點根據英文維基上的分析文,愛倫坡撰寫的偵探推理短篇,善用觀察力的杜賓是承襲於此篇而來,德國哲學家華特‧班傑明(Walter Benjamin)認為這篇是介於1830年代令人難忘的哥德小說後期與四十年代初期的戲劇性小說間的過渡性作品,具有明顯的兩種特質。
愛倫坡喜歡描寫矛盾的存在,威廉‧布雷瓦達(William Brevda)同意班傑明的看法,並且認為愛倫坡將人類的心靈分為追求和被追求,自我和他人,自我和身份,偵探和罪犯,過去和未來……等等。
偵探和罪犯很快引導我想起了心底地位萬年不朽的福爾萌斯、噢不,是福爾摩斯。還有虛淵玄執導的《Psycho-pass》第一季,裡面有句由執行官狡嚙慎也回憶時所述說,內容大約是身為辦案執法的警察,也可能身不由己成為人人緝捕的罪犯。警察和罪犯不是僅一線之隔嗎?
愛倫坡描寫的女性關係總是有著強烈的疏離感。男主角與莫麗拉相識,雖為對方燃燒靈魂卻不是甜蜜情愛,而是痛苦精神折磨取而代之。儘管如此他在自己根本不知道愛對方與否的情況下,與莫麗拉步入禮堂結婚,婚後由男主角所認定這位學識淵博且令人崇敬的妻子帶領,研究起神祕主義學相關領域。然而某日夢幻忽然破滅。原來男主角只是因為看見崇尚神祕學主義的妻子研究時相當熱切,自己多少被當場的氛圍感染罷了,並非由衷喜愛。因此當他厭膩了,便開始對妻子蒼白枯槁的模樣感到無比懼怕,最後煩悶到下起詛咒。莫麗拉死前產下了一名女嬰,相貌與母親神似,心智與成熟神似。莫麗絲遺言明明白白的告知男主角,她早知道對方沒好好愛過她,所以男主角必定要好好愛護女兒。然而男主角原本燃起的父愛再度因為女兒與妻子過於相似而希望她死去。
從男主角刻意在女兒洗禮時,為她取了相同的『莫麗拉』這名字判斷,這已經暗示他希望女兒跟妻子同樣被埋葬。有人提出了莫麗拉死後以類似吸血鬼方式(靈魂過渡到另一肉身亦有此種延續意味),再度重生回女兒身上對男主角進行報復(精神壓力)。關於Morella這名字來由,可能是參考菲利克斯·羅培·德·維加·依·卡爾皮奧(Félix Lope de Vega y Carpio)的詩作角色,加上一種和顛茄同源的有毒植物black nightshade而成,故事中莫麗拉所提及在普萊斯堡(Pressburg,現在的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受教育。普萊斯堡被愛倫坡認為是有名的黑魔法之鄉(點進去可看註解)。
這篇是由偵探本人來敘述的推理情節。點擊一下標題連結,分析文中說明本故事標題來自聖經中的《撒母耳記下》。先知拿單受耶和華差遣去見大衛,向他發出審判的信息。拿單告訴大衛有兩個人,一個是富戶,一個是窮人。富戶有許多牛群羊群,窮人僅有一隻小母羊羔,全家都寵愛牠,「在他看來如同女兒一樣」。但富人在設宴招待客人時,捨不得宰殺自己的羊,竟然取了窮人僅有的羊羔宴客。大衛聽了之後勃然大怒,説:「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行這事的人該死!」拿單回答:「你就是那人!」
這篇故事敘事感偏冗長我覺得(欸),雖說是切入謎團解答篇的觀感來敘事,不過相較於其他刺激的故事而言,懸疑性質比率略低,畢竟是由偵探破案後來闡述,讀起來比較沒有真相大白前那麼有趣,倒是很好地提供了部分破案後情節要怎麼陳述的呈現方式。
這篇我覺得挺感人肺腑?懷特深深深愛著愛妻才會那麼做。一口長方形箱子,敘事者及所有人都好奇想探究那裏面的秘密,然而有些秘密只是作為人一點點的隱私與情緒貯存處,不知道對大家都省事,知道了,要這樣不太妙,要那樣也矛盾,還不如最初都別去揭開人家秘密的好。
愛倫坡真的很有辦法CATCH讀者的疑心,標題就長方形箱,主人懷特又死守住,任誰都會側目,加上他的怪異行徑就更令人忍不住被勾起好奇心。他用字遣詞的確描述相當巨細靡遺,但擅長過濾何處資訊是要保留予讀者去判斷。比喻起來就如同玩家遊玩密室逃脫遊戲,愛倫坡扮演著密室解說員,給讀者點到為止的暗示並讓讀者自行摸索真相。本回心得到此。
下次愛倫坡讀書心得(五)終回見,繼續沉迷萬聖企劃。
推薦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