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崑崙山:隆起在多元文化地帶的中國脊樑

作者:玄都之王│2018-09-26 23:38:43│巴幣:0│人氣:270
  它是中原先民嚮往的理想樂園,承載了中國人最瑰麗的想像;它孕育了從天而來的黃河水,滋養著華夏大地綿延璀璨的歷史文明。崑崙山不只是傳說中神仙的居所,它的山間腳下至今仍生活著數十個民族。在作家龍仁青看來,青海崑崙更是同安多藏區重合,西王母的身影亦在民族史詩神話中多有出現。各民族的先輩們從這座巍巍大山中走出,網織起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等地的多條商道,也形成了一條條文化交融的長廊。

  在《山海經》《禹貢》等上古文獻中,崑崙山有很多個名字,比如崑崙墟、崑崙丘。不過,以現在的地理概念來看,崑崙山顯然不是一座小丘:它並非《山海經》中所說的「方八百里」,它全長約2500公里,橫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西藏自治區,向東延入青海省西部,抵四川省西北部。它不但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也是亞洲中部的龐大山系。

攝影/卜建平

  崑崙山被譽為中華的「龍脈之祖」,它東西向橫亘在青藏高原之上,綿延約2500公里。從高處俯瞰崑崙,白雲浮動處,峰巒並起,如披上了銀灰色鎧甲。

  崑崙山是古老的褶皺山脈,其西段沿塔里木盆地南緣作西北—東南走向,東北坡陡峭,西南與喀喇昆崙山相接,高大的山體上分布著面積極為廣大的冰川。當崑崙山從西北—東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龐大的山體便縱橫於青海境內,造就出了青海西部廣袤粗獷的獨特地貌,堪稱大美。

  地理上巍峨高峻的昆崙山在中原先民視域中也是一座「高萬仞」的百神居所。他們為這座可望不可即的高山賦予了最瑰麗的想像,創造出以西王母、黃帝等為主要形象的崑崙神話體系,並記錄在《山海經》等上古典籍中。在這些創世神話里,華夏民族早期想像中的文明世界和秩序倫理得到建構,而從這片文明之源奔涌而出的黃河水更是橫貫中原大地,滋養著綿長悠久的漢文明。


攝影/張小強

  中華西部大地上分布著多個西王母瑤池,而位於崑崙山上的黑海是海拔最高的西王母瑤池。黑海是崑崙河的源頭,主要由冰雪融水通過地下徑流補給。黑海的透明度很高,湖的西岸、南岸可見大面積露出地表的湖相沉積物。

  當然,崑崙山並非不通人煙之處,這裡自古就生活著羌族、藏族、蒙古族等多個民族。他們以這片土地為樞紐,溝通東邊的中原王朝和西邊的異域民族,傳播、融合著迥異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了華夏文明的源泉之一——崑崙文化。


「崑崙之丘」與安多藏區重合
  已故地質學家、數學家虞叔和先生,生前曾在青海海西工作30多年,退休後,他曾動議寫一部名為《崑崙山志》的著作,並為此做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遺憾的是,壯志未酬,先生卻身患痼疾,只完成了這部書的綱要和目錄部分。

  我有幸見到了他為這部著作仔細撰寫的提綱和目錄。目錄的第一篇,便是崑崙山及其山系的構成。在這一章節中,虞叔和先生按照一列列山峰不同的地理方位和走向,羅列出了構成崑崙山龐大山系眾多山峰的名字。這些名字,大多來自羌族、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中國古老民族的語言,一經漢語書寫,便先天性地具有了一種陌生感和神秘感。在虞叔和先生羅列的這份提綱中,它們被豎向排在紙上,形成了長短不一、錯落有致的氣象,參差不齊地構成了一片雄渾磅礴的紙上崑崙。它們與現實中的那些大山遙相呼應,彰顯出地理意義上昆崙山獨有的震懾人心的魅力。


  玉珠峰是崑崙山東段的最高峰,其山體終年覆蓋著瑩白的冰川。冰崖、冰裂隙、冰面河等典型的冰川微地貌在這裡也比較容易觀察到。每至春夏,清冽的冰雪融水匯流成一條條小河,從黑褐色的山體流下,滋養著乾旱的柴達木盆地。

  在虞叔和先生羅列的這份提綱里,海西地區及其周邊的龐大山系被他視為「東崑崙山」,分為北列、中列和南列。在這些山系中,有唐格烏拉山、阿尼瑪卿山、可可西里山等20餘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

  「阿慶岡嘉」是當地民間對上述某一座大山的稱呼,藏族智者智觀巴‧貢卻乎丹巴繞吉所著的《安多政教史》一書提及並記載了它的名字。有人認為,阿慶岡嘉山是崑崙山脈中的唐格烏拉山,其西段的主峰是青海崑崙玉的主要產地玉珠峰;也有人認為,阿慶岡嘉山是位於西藏自治區與青海西南部的可可西里山,主峰崗扎日是長江北源楚瑪爾河的發源地。


  崑崙山孕育了以西王母、黃帝、伏羲等中華始祖為核心的崑崙神話。這些浪漫神秘的故事給炎黃子孫、中華文明帶來了深遠影響。圖為崑崙山下舉行的隆重的祭祖活動。

  阿慶岡嘉山雖然被認定為南北方位不同的兩座雪山,但這兩座大山從文化意義上卻有著相同的地理位置——不論是唐格烏拉山還是可可西里山,它們都恰好處在以語言為顯著區別的藏族三大文化區域——安多、衛藏和康巴的分界線上,因此也成為藏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的一座山峰。《安多政教史》這樣解釋「安多」這一特殊的地名:「將阿慶岡嘉雪山與多拉山之名的首字合併起來,自此以下的區域稱為『安多』(山名首字合併是為『阿多』,意同『安多』。『安多』是約定俗成的漢語寫法)。」此處所說的多拉山,是指著名的祁連山,這恰好是學界對青海境內「崑崙」這一地域概念的定義。崑崙文化學者李曉偉認為,現今的青海湖(古稱西海)周圍,南抵崑崙山,北抵祁連山,即古籍中所說的「崑崙之丘」。也就是說,在地理概念上,青海「崑崙」與「安多」所指涉的區域是重合的。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值得學界關注的問題,但迄今未有人論及。


  海西是一個多宗教信仰的地區,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在這裡和諧共生。圖上所展示的是藏族傳統節日晒佛節活動,佛寺將精美的巨幅佛像畫布展示在寺院附近的山坡上,供虔誠的信眾觀瞻叩拜。


  正如崑崙山龐大山系中的一座座山脈,它們的名字來自10種以上的民族語言一樣,崑崙大地,歷來便是眾多民族世居、往來的地方。昆崙山孕育的不只是「崑崙神話」,它更是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之地。而這些世代居住的民族,不斷交融的文化,自然是崑崙文化理所當然的母體。


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前世
  在從青海到新疆的昆崙山系之中,產出著大量光澤細膩的玉石。一條條蜿蜒的小道,在崑崙山間不斷地環繞,最終指向了早期文明的繁盛之地。

  古代先民從新疆和田及青海玉珠峰一帶採挖、撿拾、購買玉石,再將所得玉石向東經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山西,運入河南,抵達中華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也有部分向南入古象雄王國和吐蕃王國,向西經今烏茲別克,至地中海沿岸的歐亞各國。這些先民們運輸玉石的、密如蛛網的道路,就成為了後人所稱的玉石之路。

  文獻研究及考古證明,玉石之路遠遠早於同樣穿越了崑崙山的絲綢之路。或者說,正是因為有了玉石之路,它由近及遠地不斷延伸,才有了絲綢之路。有關專家通過對河南殷墟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和田玉器等的分析,認為玉石之路比絲綢之路早了數千年。而在《穆天子傳》中,周穆王西巡的線路也正是這條玉石之路。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途徑千里凍土,翻越唐古拉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達960公里,最高段達5072米,是自然環境最為艱苦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是青藏高原的血管,十餘年間,為來往雪域的人們和物資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運輸通道,加強了青藏高原與內地的交流。

  崑崙山麓,道路縱橫,古代先民趕著馬牛在這裡行走,踩踏出的遠不止絲綢之路。雪域高原的吐蕃王朝在這裡打通了「食鹽之路」,西藏阿里地區的古象雄王國成為食鹽之路的樞紐,西行的絲綢之路到了青藏高原還衍生出一條「麝香之路」,這條道路蜿蜒向南,經南亞各國抵達西方,構成了古代東西方交往的另一條交通要道。在崑崙南北,還形成了「青銅之路」、「瑟珠之路」。

  這些以商業貿易為目的的道路網織在崑崙山四周。人們在這些道路上行走、相遇,不同的文化在這裡傳播、融合。花種一樣的民族文化撒落在人們走過的地方,開出多彩迷人的花朵,散發著歷久彌新的芬芳。


西王母
多重身影閃現在民族神話史詩中
  作為崑崙神話體系中的主要人物,西王母不僅在漢文典籍中多有出現、影響深遠,她的身影也常常閃現在少數民族的史詩、神話中,受到各族先民的喜愛與尊敬。

  《格薩爾》史詩有關專家曾就西王母與史詩人物貢曼嘉姆做過比較研究,認為貢曼嘉姆就是崑崙神話中的西王母,「是在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中不同形象的再現」。並從服飾、形象、居室、隨從等方面給予了許多佐證。

  在以母系血緣維繫的母系氏族中,王母往往也是祖母。《格薩爾》史詩里,貢曼嘉姆還有一個稱謂:奶奶。我在查閱有關西王母的資料時發現,西王母最早被稱為西貘、西嫫、金母等。在藏語中,西嫫則是祖母、奶奶的稱謂。西嫫,是安多藏語發音的諧音,依照康巴或衛藏方言,則恰好音近金母。


  鑿刻或塗繪在岩石上的岩畫是文字的前身,也是繪畫藝術的源泉。岩畫在海西多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天峻縣、都蘭縣、烏蘭縣、大柴旦行委等市(縣),尤以魯芒溝岩畫、野牛溝岩畫、懷頭他拉岩畫、蘆絲溝岩畫、盧山岩畫等為代表。圖上是位於崑崙山玉虛峰下的野牛溝岩畫,野牛溝岩畫共有5組45幅180個個體形象。透過其簡單的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窺察到先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倫理觀念。

  《格薩爾》史詩里,天母貢曼嘉姆每每出場,場面總是很盛大。由我翻譯出版的《格薩爾》史詩部本《百熱山羊宗》中,是這樣描述這一場面的:在那白雲密集之處,身穿神之紗衣,手持彩箭與長壽甘露寶瓶,身騎白獅,手牽青龍,在眾位空行女神的簇擁中,對著聖王嶺格薩爾,敲著達瑪日鼓,以花雨降落之調唱起了預言奪取瑞寶之歌。

  在漢文古籍的相關記載中,西王母的出場也很有排場:「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載七勝,青氣如雲,有二青鳥如鸞,夾侍王母旁。」對照之下,多有相同之處。

  不單單是貢曼嘉姆,在藏族民間神話許多女神或王母身上,幾乎都能窺見西王母的影子。

  青海湖在藏語中被稱為赤秀嘉姆。赤秀嘉姆,意為「萬羽王母」。此說與《山海經》中蓬髮戴勝的西王母極為相似:蓬髮,當是身披長髮;戴勝,是指鳥羽冠狀的頭飾。


  《西遊記》中,與玉皇大帝相伴出現的王母娘娘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神仙形象之一。王母娘娘的原型即生活在崑崙山區的原始部落女性首領——西王母。在《山海經》中,西王母呈現出如左圖所示的豹尾虎齒;而到了《穆天子傳》,同周穆王作詩對歌的西王母開始變得溫和儒雅。東漢時期,西王母被道教請上神壇,成為了雍容端莊的女性主神——王母娘娘,服侍她的青鳥也變成了右圖中的青衣玉女。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有過一副凶神惡煞的形象:豹尾虎齒,披髮戴盔,怒吼長嘯;而在後期的文獻中,西王母的形象逐漸變得美麗起來,甚至有「容顏絕世,真靈人也」的記載。西王母前後期形象的轉變讓我聯想到藏族的女性護法吉祥天母(藏語稱班丹拉姆)。我妄猜,西王母形象轉變或與藏族民間意識中存在文靜與忿怒兩個吉祥天母的形象有關。

  有關西王母的傳說,流傳極廣的應該是西王母與周穆王瑤池相會的浪漫故事,故事中西王母與周穆王對歌的場景尤其令人難以忘懷。相關記載並沒有標明西王母與周穆王的對唱用了何種語言,但這種對唱的形式,卻遺留在藏族民間——在藏族安多地區,青年男女以歌會友,談情說愛,併流傳下來一種特殊的歌詠形式——拉伊。

  源遠流長的崑崙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各民族文化共同孕育的精神果實。在不斷的聚合中,崑崙文化從龐大的昆崙山系豐盈而出,匯流成河,其宏闊綿延的意境和兼容並蓄的胸襟正是中華文化的視野。

  「一覽眾山小」,在中華文化廣博的視野下,即便是孕育了它的巍巍崑崙,也只是一座「崑崙之丘」。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14338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道教|苯教|中國神話|藏族神話|西王母|崑崙山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中國古代的「怪」的觀念... 後一篇:試論靈魂寄存觀念在藏族史...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ilove487第二遊戲世界II
簽約作品開始連載!!現在收藏&閱讀還可以抽「末日生存包」的周邊喔!!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4:2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