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道教神霄派研究:歷史·神系與雷法(上) 作:李遠國

作者:玄都之王│2018-09-18 20:51:41│巴幣:0│人氣:726
第一章 神霄派史前准備期——唐代
一 鄧紫陽與北帝大法
  北帝派為初唐道士鄧紫陽開創,授「北帝錄」 等經錄,最崇拜北極紫微大帝——北帝,以擅長治制六天鬼神、辟邪禳禍之事而稱著。始祖鄧紫陽,名思權,亦名思璞。江西臨川人。初隱縣境內麻姑山修煉。「後因省親,路獲神劍,佩之。性頗剛毅,自負濟世之材,每憩溪壑之間,誦天蓬咒不輟,遂感北帝,遺神人授以劍法。」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四亦曰:「鄧紫陽入麻姑山,日夜誦天蓬神咒,感金甲神人與語曰:吾是北方六天使者,緣子念誦靈文,帝君已置子之功矣,遂令降墨篆神符真文。上有神仙之術,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療疾病。子宜秘之,後當為王者師。次日果於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行持有驗。」其後,鄧紫陽又遠訪南嶽朱陵洞天,謁青玉,光天二壇,道法更加精深,名聞當時。開元年間多次應召,入宮訪以道妙,建醮禱福,被玄宗封為天師。開元二十九年(741 年)仙逝,玄宗命於麻姑山設觀,歸葬本山。

  自鄧紫陽之後,承其法脈的為其侄子鄧德誠、侄孫鄧延康及後裔鄧道才、鄧道苗、鄧啟霞數代,再加眾多弟子譚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鄒郁華、何元通、王棲霞、黃洞元、瞿童等人的推衍,並得於唐代皇室如武則天、玄宗、德宗、憲宗、武宗、宣宗、懿宗的大力支持,北帝大法便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傳播,還修建了一批北帝、四聖專祠。

  如西京(今陝西長安縣)有北極紫微閣,「唐則天時建,仿效天宮,有二勝四將之院,有前後帝代御書,每年攜故老重臣監提並使命管掌,非同常處。」成都玉局治中專設北帝院,「云是天曹庫,收貯玉局化所奏錢。」蜀州唐興縣大通觀,「有紫微閣,是開元中道士蔡守衝以敕賜匹帛所造。」襄州「舊有北帝堂,歲久蕪毀」,後楚王趙匡凝鎮襄州,得北帝靈驗而重加修飾。這樣一來,修習北帝道法成為當時道門的一種風氣。如孫元會遇道士教誦天蓬咒,爾後堅持不懈,後臨難之時,「忽然照見空中,天蓬大將軍與部眾等,護衛己身,於茲脫難。」成都雙流縣道士王道珂,「行坐常誦天蓬咒」,為民辟邪誅妖,屢見靈異,是知「天蓬將軍是北帝上將,制伏一切鬼神。」泗州人曹載之,於僖宗時遇蘇門道士劉大觀,授以天蓬神咒,勤而持誦,獲正心脫禍之果。有仙官告之曰:「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宮玄卿太帝君也,上理斗極,下統酆都,陰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將即太帝之元帥也。」成都人範希越,「得北帝修奉之術,雕天蓬印以行之,祭醮嚴潔,逾於常法。」

  這些都是北帝大法盛行唐代的證明。其後,唐未五代的杜光庭,宋代的張繼先、王宗敬、吳道顯、柳伯奇、鐘明真、盧養浩、徐必大、劉玉、黃公瑾等,皆習北帝大法,並將其法與神霄雷法結合,從而推行出一門新的道法——神霄金火天丁大法。這是唐宋北帝派的基本傳系,它與天師道、上清派有較密切的關係。


二 葉法善與洞淵道法
  初唐尚有洞淵一派,該派起源於晉未居馬跡山的道士王纂。杜光庭指出:「馬跡山在舒州,王先生修洞淵法處。」《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八曰:「道士王纂者,金壇人,居馬跡山,常以陰功救物。值西晉末中原亂離,飢饉癘疫交作,民多斃無救,纂憫之,遂於靜室飛章告天而泣涕不已,」於是感動神人授以《神化》、《神咒》二經。王纂「按經品齋科行世江表,自是疫癘不復作矣。」到唐高宗、武則天時,有道士韋善俊,「誦《道德》、《度人》、《西升》、《升玄》等經,人有所惠,悉為賑救之用。」他「諧嵩陽觀事黃元賾參佩道法,又從臨汝洞元觀道士韓元最復授秘要。」其後葉法善繼其洞淵道統,並光大之。

  據《唐鴻臚卿越國公靈虛見素真人傳》載:葉法善字道元,一字太素。本南陽人,自鼻祖時遷家松陽。生即靈異,好古學文,十二學禮樂,研究《周易》,耽味老莊,河洛圖緯,悉皆詳覽,志願修道,棲遲林泉。先後隱遁於卯山、白馬山、括蒼山、天台山、四明山、金華山、天柱山、天目山、勾曲山、衡山、霍山、赤城山、羅浮山等處,「凡名山勝地,自江漢之南,無不經歷」。曾師事豫章萬法師,求煉丹辟谷、導引胎息之法。又入西蜀,「於青城趙元陽受遁甲步玄之術。嵩高韋善俊,傳八史雲足喬之道。後入蒙山,訪求隱術。」因其精潔修持,漸顯靈應,遂感三神人授以道要秘法。謂其本係「太微紫微左宮仙翁」,偶因失職,謫於人間,宜建立功,濟人佐國,「更修功累德,行滿之日,當復汝仙位。今汝行三五盟威正一之法,誅斬魑魅妖魔,救護群品,惠施貧乏,代天行理,但以陰德為先,不必別有貢告。」並授以神劍、法印、靈符、罡訣及內外丹道。從此道法大顯,降滅妖凶,非所不驗。「潛行陰德,濟度死生。及會稽理病,屢曾起死。復於楊州,以劍開長史夫人之腹,取病以示人,夫人當時病差如故。凡開腸易胃,破腹剪形,一無損壞,亦無痛楚,抉目洗睛,出安紙上,除去膜翳,復納於中,全不驚動,目明如故。人強與錢,則乞諸貧病。其有狂邪淫祀為災害者,行履所及,並皆誅戮,名聞遠近,並皆知之」。高宗時應詔,多留內庭,問以道法,窮盡源奧,誅狐除祟,屢顯靈異。「帝及皇后諸王公主朝士以下,親受道法,百官子弟、京城及諸州道士,從真人受經法者,前後計數千餘人。王公布施塞道盈衢,隨其所得,入觀宇,修飾尊像及救困窮。每日炊米十余碩,以供貧病來者,悉無選擇。真人常懷直諫匡保社稷之心。高宗欲登封告成,駕幸中嶽,忽疫疾流行,扈從者多病死。奉敕命令治,真人一誦咒訣,疫癘消殄,垂死者並皆得更生。」其祈晴禱雨,運雷呼風,驅龍攝魅,事跡靈顯。則天時征至都,請於諸名山投奠龍壁。中宗復位,武三思尚秉國權,法善以頻察妖祥,保護中宗、相王及玄宗。迨後平韋後,立相王睿宗,玄宗承祚繼統,法善應召入京,佐佑聖主,凡吉凶動靜,必預奏聞,寵信有加。開元八年(720年)五月,真人已年一百零七歲,於西京景龍觀中羽化,「京城之人鹹見院中有青煙直上,與天相接,終日不滅。」「葬後一年,棺槨自開,但見衣冠劍舄,始知真人不死,實輕舉耳。帝緬想仙風,眷慕不已,於觀立碑,寵以宸翰,及命太子題額。」有弟子百餘人,惟盧齊物、尹、司馬仲容為入室。

  從唐玄宗《御制真人碑》中,可見時人對葉法善的評價甚高:「宴息於羅浮、括蒼,往來於蓬萊、方丈,靈圖秘訣,仙符真度,寶錄生券,冥感空傳,臨目而萬八千神,咽胎而千二百,或潛泳水府,或飛步火房,或剖腹濯腸,勿藥自復;或刳晴抉膜,投符有嘉;或聚合毒藥,服之自若;或征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眾神,若陪隸也。故海內稱焉,千轉萬變。先朝寵焉,一晝三接。朕在藩邸,屢聞道要。及臨寓縣,虛立寧昌言。奸臣寓謹,凶醜僭遞,未嘗不先事啟,沃極申幽贊。」

  李邕《大唐賜歙州剌吏葉公神道碑》亦曰:「越公襲上德,延慶靈,生而知之,學而習之,有專門之資,得丕承之業,才齔羽工道,即冠同玄,訊遠嶽之福庭,覯幽尋之方士,陳咒雷駭,吐刀電光,沈海莫濡,蹈治非,呵萬鬼,弱百神,啟陰官之符,變冥司之錄,追究往事,坐知來茲,膏肓無所遁其形,霧露不能滋其疾,奇跡多緒,嘉聲日聞。是以大君孔休,辟命薦至,入自臥內,問以咎征,造膝必成,偶事皆中,時更四紀,代且五朝,順風以近天師,斂袵以近皇極,糸甾素莫能出右,公卿是惟虛左。」此外,屬於洞淵派的高道尚有黃元賾、韓元最、劉玄元、範仙舟、何子玉等。《道藏》中有冠「洞淵」之經,即屬此派經錄。


三 胡惠超與淨明道法
  淨明一系淵源於靈寶派,該派特別尊奉許遜,稱其法錄出於許遜之傳。許遜信仰由來已久,唐代即有神化許遜的傳紀出世,有張氳、胡惠(或作慧)超等道士弘傳「靈寶淨明」宗旨。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一載:張氳為晉州神山縣人。一名蘊,字藏真。好黃老方士之說,游青蓋山,拜景成子為師,盡得其道法真傳。又隱修姑射古洞十五年,「仙書秘典,九經百氏,靡所不通。」「常乘青驢,從五童,入靈夏,訪昆侖,遊終南、泰華,往來青城、王屋、太行之間,與葉(法善)、羅(公遠)二天師為侶,每究金丹華池之事,易形煉化之術,人莫能究其妙。」唐玄宗時曾應詔入對,上嘉之拜官而辭還山。「十六年(728年)洪州大疫,有狂道人跨驢從五童施藥市中,病者立癒。州以上聞,上意其氳,驛召之,果氳也,然三召卒不至,乃棲息於洪崖先生之古壇。」天寶四年(745 年)年九十三,屍解羽化於榻上。後來張氳被淨明派尊為經師,《淨明忠孝全書》卷一有《淨明經師洪崖先生傳》,謂「凡參學淨明者,尊為經師君。」

  胡惠超亦為初唐著名道士。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七載:「天師胡惠超,字拔俗,不知何許人也,莫知其年壽。唐高宗上元間來自盧山,棲於豫章西山之洪井。」其人體貌環偉,類四十許歲。世傳「吳真君嘗授其延生煉化、超三元九紀之道,能檄召神靈,驅奮雷雨。」其德行崇高,以濟世度人為己任。「每逢路傍暴骨遺骸悉為埋之,地有古物寶器,掘之如其言而獲。聞邪怪之物,疾之如寇仇,即務剪除之。時豫章西門有樟木精為獨足神,大興怪祟,邀人淫祀,天師一見叱罵,書符禁制,即命斬伐,積薪灌油,以火焚燎,妖祟遂滅。」類似的神跡甚多,故深受世人敬重,並多次應武則天之詔,入宮對應稱旨,「止陳道德帝王治化之源。後大喜,又欲留於都下,委以煉丹之事。天師辭請還山修煉,敕遣齎金壁送歸行。」其後煉丹於洪崖先生古壇,後歸西山,「人皆師事之,千里之內無疫癘水旱之災,無猛鷙夭枉之苦,遠近賴焉。」至長安三年(703年)二月十六日,「命弟子於遊帷觀之西北伏龍崗造磚墳,藏太玄真符二,七星神劍、靈寶策杖各一,三日而汔。天師正衣冠,坐繩床,異香滿室,空中雲鶴、牆外人馬之聲紛紛不絕,視之已其門人高弟甚多,最顯者有萬天師、藺天師、黃華姑等。」萬天師名振,字長生。洪郡南昌人。得長生久視之道,「有符咒濟物,治人疾苦立效,當時以為旌陽、欒巴之徒。」黃華姑為撫州臨川人,少乃好道,天然絕粒,十二歲度為天寶觀女道士。「年八十,發白面紅如處子狀,時人謂之華姑。蹀履而行,奔馬不及。」曾南郭訪魏華存之遺跡,西山拜胡惠超為師。胡天師見其懇切,為其演示道法,指點玄機,授以役使鬼神、運呼雷霆之要。華姑還歸井山,精潔修持,屢彰靈異,為世人所敬重,「姑前開元九年(721年)欲上升之際,忽謂弟子曰:不須釘吾棺,可以絳紗冪之。數夕有雷震電繞,視紗頂孔如卵,屋穿容人,棺中惟覆被木簡而已。」顏真卿訪道井山,聽其弟子黎瓊仙所言,遂撰《井山華姑仙壇碑鉻》以頌之。由於胡天師修道成真於南昌西山,故唐宋新興的道派——淨明宗亦奉胡惠超為淨明派祖師。《淨明忠考全書》卷一曰:「嘗遇日月二君,授以淨明靈寶忠孝之道,神妙無方,人莫能測。」「凡參學淨明弟子,皆尊之曰法師君。」可見胡惠超確為道法高深、享譽唐宋時期的一位高真。



第二章 神霄派正式形成期——北宋
一 宋徽宗與神霄派
  徽宗在位二十餘年,雖然一貫崇拜道教,但其崇道活動,大致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崇寧、大觀年間(1102—1110年),表現出好道的傾向。第二個階段自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全面崇道,在全國大力扶植和推行道教,並一度廢佛。

  在前期,徽宗最早重用的方士魏漢津、泰州道士徐神翁,曾賜號魏漢津為「虛和衝顯寶應先生」,徐神翁為「虛靜衝和先生」。其後,最為寵信的道士是茅山宗第二十五代宗師劉混康。劉混康曾受到哲宗的召見,為皇後治疾。《茅山志》卷十一曰:「元佑元年(1086年)哲宗後孟氏誤吞針喉中,醫莫能出,有司以高道聞召見,師進服符,嘔出針剌符上,宮中神其事,賜號洞元通妙法師,住持上清儲祥宮。紹聖四年(1097年),敕江寧府即所居潛神庵為元符觀。別敕江寧府句容縣三茅三經錄宗壇,與信州龍虎山、臨江軍閣皂山,三山鼎峙,輔化皇圖。」以此設定了上清派、靈寶派、正一派三山符籙,鼎立天下的局面。至徽宗即位,立召劉混康赴闕,加號元符萬壽宮,賜九老仙都君玉印、景震玉器寶劍、御制詩頌書畫,賜予不能悉記。「師累表災變,上雖加嘆而不能用其言。屢召至闕」,問以道妙。崇寧五年(1106年),加號「葆真觀妙衝和先生」。大觀二年(1108年)四月,同徐神翁、張繼先天師一時復會上清儲祥宮,各賜道院以居之。未幾羽化。五月,特賜太中大夫,悲悼甚切。時蔡京奉敕撰《茅山華陽先生解化之碑》稱:劉混康至京,「病不能朝,勞問之使,不絕於途」。徽宗親繪三茅真君像,潔齋書《大洞真經》,並賜之。「有司以先生解化聞,上震悼,命中貴人賜金營喪。特贈太中夫夫,使使護其柩以還葬,有日詔臣卞作為墓碑,以詔無窮。」劉混康高足笪淨之也說:「先師被遇聖朝,恩榮經始,如藏真建觀,前所未有。」《茅山志》所收錄《徽宗賜劉宗師敕書並詩》,「崇寧凡四十一通,大觀凡三十一通」。從崇寧元年七月六日到大觀二年四月近六年的時間,先後發信七十二封,平均每月一通,可謂書信不斷,關係非常。

  徽宗又數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至京。崇寧四年(1105年)五月,賜號「虛靖先生」。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十九記載:「宋徽宗崇寧以來,凡四召至闕,賜號虛靜先生,視秩中散大夫。初神宗以真人印文陽平治都功印凡六字,用昆玉刻之,藏於三清儲祥宮法從庫,將以畀有道者,至是以賜繼先。已而進封真人為正一靜應顯佑真君。仍詔有司就國之東建下院以居之,賜額曰崇道。又賜緡錢修龍虎山上清宮,撥步口莊五萬以飯其眾,改賜上清正一宮額。」恩齎甚厚。需要指出的是,張繼先通曉各種雷法,精於丹道,是當時最有才華的一名高真。《玄品錄》卷五曰:「徽宗遣使召之,即至秩以碧虛大夫,先生方十三歲,辭不受。崇寧四年再召,命彌解州池怪,事甚神異,賜號虛靖先生。政和中大內災,命醮禳之,因奏紅羊赤馬之厄,其語秘。」曾「進天心蕩凶諸雷法」於上,又在西蜀青城傳授「神霄金火天丁大法」、「北帝大法」,後有薩守堅得其秘,因此,神霄派奉其為宗師,並有闡述雷法的著作留世。

  徽宗最寵任的道士是林靈素。林靈素本名林靈,溫州人,幼年為僧,因苦其師笞罵,才改做道士。其人頗機敏,好大言,由左道錄徐知常推薦於徽宗,徽宗問其知何道術,他自稱「上知天上,中識人間,下知地府等事。」林靈素利用徽宗自稱曾夢游神霄府之事,宣稱天有九霄,神霄最高,設神霄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是長生大帝君,陛下是也,即下降於世,其弟號青華帝君者,主東方,攝領之。己乃府仙卿曰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又稱蔡京、童貫等皆是神霄府的仙伯、仙吏,就連徽宗的寵妃劉氏亦是神霄府的「九華玉真安妃」,皆下降佐徽宗治理天下。徽宗獨喜其說,御書為改名「靈素」,賜名「通真達靈先生」,並賜金牌,非時宣召入內。令刪定道史、經篆、靈壇等事,且以師事之。特建通真宮居之,興上清寶籙宮,密連禁省。又命天下皆建神霄萬壽宮,於京師開神霄錄壇,傳錄散符。自此,徽宗神人合一,成為神權與君權合一的皇帝。

  政和七年(1117年)二月,在林靈素的策劃下,徽宗稱青華帝君夜降宣和殿,授他「帝誥、天書、雲籙」等事,命道士二千余人集合於上清寶錄宮,由林靈素宣諭其事,並命京師吏民皆受「神霄秘籙」。林靈素集九天秘書、龍章鳳篆、九等雷法,集成玉篇進上。徽宗欲得雷書金經全足,收入《道藏》,求訪不得。於是,林靈素便假借玉華天尊奏告上帝,上帝遣玉女以印相授的名義,造一天壇玉印,一神霄嗣教宗師印,一都管雷公印,一天部霆司印,和《雷書》五卷進奏。重和元年(1118年),華山因開三清殿基,巨石匣中得《雷文法書》一冊,乃金地繭紙,進至御前,與林靈素所進《雷書》不差一字。這顯然是林靈素與其它道士預先安排,但昏庸迷信的徽宗竟大喜過望說:「林靈素神聖聰明,記之如此!」

  五月,即賜林靈素為金門羽客、通真達靈元妙先生、視中大夫。九月,特授本品真官,免視法。十一月,賜衝和殿待宸。至此,林靈素權勢熏天,竟使朝庭為之升溫州為應道軍節度。據《宋史》本傳記載,他「出入呵引,至與諸王爭道,都人稱為道家兩府。」但此時林靈素與蔡京等重臣已發生衝突,並觸犯太子,引起民憤眾怨。宣和初(1119年),都城暴水,遣他厭勝,他率徒步虛城上,役夫爭舉杖將擊之,他迅速逃跑才免遭傷害。《宋史》本傳亦說:「靈素在京師四年,恣橫愈不悛,道遇皇太子弗斂避。太子入訴,帝怒,以為太虛大夫,斥還故裡。」看來,他是因觸犯專制皇權而被斥歸故里。時在宣和元年十一月,之後卒於故里永嘉,時間未詳。

  政和、宣和間,由於徽宗的大力崇道,於時道教崇貴無比。《清波雜志》說宣和間,黃冠出於宮禁,號「金門羽客」,氣焰赫然,林靈素為之宗主。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一言,其時待宸九人,除林靈素外,尚有王允誠、徐知常、董南運、李得柔、王衝道、口若愚(失其姓)、王文卿等人。其中王文卿比林靈素年輕,顯名也較晚。據趙與時《林靈素傳》說,他是於政和末因林靈素推薦,治京師大旱而來京,並得賜神霄凝神殿待宸,成為繼林靈素之後仍為徽宗寵信的神霄派道士。在徽宗大力推行道教的活動,尤其重視的是神霄派及其神霄雷法,其中林靈素、王文卿、張繼先是建立神霄派、宏揚神霄雷法的關鍵人物。

  應該說明,徽宗作為皇帝,在政治上是昏庸的,但對道籍的整理與道教的發展,卻有一定功績。由於徽宗重視道法,當時編造的道書以道法為多,其中尤以雷法為主。如林靈素編造《神霄雷書》二十卷,其它如《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高上神霄玉清秘錄》等均為當時所造。《度人經》本只一卷,徽宗時亦以神霄瓊室秘藏的名義增造六十卷。據《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稱:「《高上神霄靈寶度人經》六十一卷,並出於神霄東極華堂瓊室之中,乃歷劫禁秘永傳經也。得遇此道,保己則登升三境,為人則卻滅百屙,功德協著,克度神霄,後當獲補宰制治化之官矣。」尚有《高上神霄真王說五方天中好生不殺頌》、《神霄東極華堂妙濟經科》、《高上神霄真王長生大帝降生記》、《上清玉書真符照驗諸記》、《冬祀天真降臨示現品記》等,「右神霄內府所存三洞四輔,有自古以傳者,或多見於世;有歷劫未傳禁秘寶經,一千二百卷,分為六等,一十二品,列為上中下三卷,藏於東西華堂。自太平啟運,壬辰(政和二年)、庚子(宣和二年)之後,漸當降顯。」這表明在政和宣和年間,以神霄府秘藏名義編造的神霄派道書可能多達上千餘卷。而徽宗所寵信的道士中,如徐神翁、劉混康、林靈素、張繼先、王文卿等,皆為開創倡導神霄道法的重要人物,這樣一來,神霄派的問世並盛行當屬社會的需要與歷史的必然。


二 林靈素與神霄派
  在道教的發展史上,林靈素有一個有爭論的人物。由於他在徽宗執政期間所處的地位與實際作用,引起了眾多官宦、儒生、佛教徒、民眾及部份道教徒的反感與公憤。他利用徽宗的昏庸迷信,勾結蔡京、童貫之輩奸臣,排斥異己,盡情享樂,使政治更趨腐化。他依其特殊地位,干預政治,「妄議遷都,妖惑聖聽,改除釋教,毀謗大臣」。引起佛教及其信徒的不滿,以及儒生朝臣的反對,促使政局動蕩,社會不安。他排斥同道,害死同朝道士金門羽客王允誠。《能改齋漫錄》記載有一道者聽林靈素講經,怒目而前,敢於向他挑戰。《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二亦曰:「宋徽宗政和末,林靈素開講於寶籙宮,道俗會者數千人,皆擎跽致敬,獨一道人真目在前立」,公開與之對抗。時至明代,張宇初天師還對林靈素之流給予了嚴厲的批判。他說:「至若趙歸真、林靈素之徒,偶為世主之所崇尚敬禮,即為富貴所驕,有失君臣之分,過設誇誕之辭,不以慈儉自守,亦取議當時後世矣,是切為後戒。」當然,根本的原因在於宋徽宗的腐敗無能,最後導致北宋的滅亡。這一切嚴重的後果,都與林靈素的所作所為有關,因此,史書上對林靈素的評擊是非常尖銳的,也是合符實際的。

  不過,還需要探討的是,林靈素在道教發展史上的作用與影響,尤其是他在神霄派形成的過程中,他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這裡略加分析。

  林靈素為溫州永嘉人,家世寒微。生日不詳。七歲讀書,粗能作詩。據說蘇東坡曾見之,驚異其聰明,並問其志,答曰:「生封候,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志也。」年將三十,博通儒道經典,志慕清虛,語論孤高,迥脫塵俗。初林靈素遊西洛,遇一道人姓趙,交遊數載,忽一日卒死,林靈素為其沐浴安葬,得所遺書三冊,細字如珠,間有天篆,人莫能識,上題曰《神霄天壇玉書》,內言神仙變化法訣,興雲致雨符咒,驅遣下鬼,役使萬靈。「先生自受其玉書,豁然神悟,察見鬼神,誦咒書符,策役雷電,追攝邪魔,與人禁冶疾苦,立見功驗,驅瘟伐廟,無施不靈。」次年,林靈素至嶽陽酒肆,復見已死復活的趙道人。道人曰:「予乃漢天師弟子趙升也。向者所授五雷玉書,謹而行之,不可輕泄。即日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東華帝君有難,力當救之。」趙與時《林靈素傳》亦曰 ,林靈素之五雷法,為入蜀時得自趙升。顯然,這些皆為依托之言,只是說明林靈素的道法來自張道陵天師道傳統。

  政和六年(1116年)十月,徽宗駕幸太乙東宮,見道錄徐知常所錄林靈素所作「神霄謠」,其文皆神仙妙語喜甚,乃令徐知常引林靈素入見,從此委以重任。並依林靈素所言,命天下皆建神霄萬壽宮,開神霄籙壇。京城神霄宮建成後,徽宗率蔡京和群臣慶賀。早齋罷,徽宗引百官遊觀,忽吟得上聯:「宣德五門來萬國。」蔡京等沉思無以答,徽宗問林靈素:「師能對否?」林應聲而答:「神霄一府總諸天。」徽宗大喜,遂令林靈素修正一黃籙青醮科儀,編排三界聖位,校正丹經子書。「每月初七日升座,泊親王內貴、文武百官皆集,聽講三洞道經。或御駕親臨,亦於座下。自此東京人方知奉道也。」《宋史·方技列傳·林靈素傳》亦曰:「每設大齋,輒費紙錢數萬,謂之千道會。帝設幄其側,而靈素升高正坐,間者皆再拜以請,所言無殊異,時時雜捷給嘲詼以資笑。其徒美衣玉食,幾二萬人,遂立道學,置郎、大夫十等,有諸殿待晨、校籍、授經,以擬侍制、修撰、直閣。」

  時徽宗欲得全部雷書金經,林靈素遂上言曰:「昔漢天師有《神霄雷書》二十卷,並天部霆司八角雷印六顆。至第八代天師藏十卷,並六印文,並晉火痕印文。國初張守真遇翊聖真君,傳賜五卷。」今應帝求,上帝遣六丁玉女授以四枚雷印,「一天壇玉印,一神霄嗣教宗師印,一都管雷公印,一天部霆司印,皆堅如鐵石,非金非玉」。林靈素便以此四印並《雷書》五卷進奏,遂得全集。

  但隨著徽宗對他的寵信越來越深,他的權勢日益囂張,從而導致與當朝重臣蔡京等人的對立。趙與時《林靈素傳》載:「京師大旱,命靈素祈雨,未應,蔡京奏其妄」,請上治罪,可證蔡京已與他發生正面衝突。對此,林靈素亦反奏童貫、蔡京等為奸臣,乃「飛天大鬼母」、「北都六洞魔王第二洞大鬼頭」轉世禍國,勸請徽宗斬決。他說:「願陛下知丙午之亂,奉大道,去華飾,任忠良,滅奸黨,修德行,誅童、蔡,此禍可免,他時玉府再會天顏,不然則大禍將臨。」其後,林靈素又多次假神真降言,警告徽宗:「幸速避地,勿尚奢華,當出聖斷,毋聽奸邪所敗。」一次徽宗邀林靈素、張繼先同遊禁中一閣下,見一元佑奸黨之碑,林靈素、張繼先皆免首致敬,林因請紙筆題詩云:「蘇、黃不作文章客,童、蔡反為社稷臣。三十年來無定論,不知奸黨是何人?」顯然,這是明目張膽的為元佑黨人喊冤叫屈,予頭直指蔡京。無怪乎次日徽宗以詩示太師蔡京,「京惶恐無地,乞出。」

  但蔡京與林靈素的爭鬥並非停止,反而更加激烈。據傳林靈素有一秘室,「兩面窗,前門後壁,乃入靖之處,中有二椅,外常封鎖,不許一切人入,雖駕到亦不引入其室,蔡京疑,遣八廂密探之,有黃羅帳上銷金龍床及朱紅椅桌。奏上:林公有僣,願陛下親往,臣當從駕示,敢有不實,臣當萬死。帝即幸通真宮,先生迎駕起居,帝與京徑入其室,啟封關鎖,但見紛壁明窗,椅桌二只,他無一物。蔡京驚惶戰懼,叩頭請罪。」顯然,這又是兩人之間的一場較量,結果是蔡京又打敗仗。

  至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大水犯都城,林靈素厭勝告敗,水勢不退。後太子登城,賜御書,設四拜,水退四丈。是夜,水退盡,京城之民皆仰太子聖德。 此時的形勢對林靈素愈加不利,林靈素遂生告退之心,其上奏曰:「臣初奉天命而來,為陛下去陰魔,斷妖異,興神霄,建寶籙,崇大道,贊忠賢,今蔡京鬼之首,任之以重權;童貫國之賊,付之以兵衛,國事不修,奢華太甚。慧星所臨,陛下不能積行以禳之;太乙離宮,陛下不能遷都以避之。人心則天之舍,皇天雖高,人心易感也,故修人事,可應天心,若言大數不可逃。豈知有過期之歷。臣今擬暫別龍顏,無復再瞻天表。切忌丙午、丁未,甲兵長驅,血腥萬里,天眷兩宮,不能保守。陛下豈不見袁天綱《推背圖詩》云:兩朝天子笑欣欣,引領群臣渡孟津。扶手自然難進退,欲去不去愁殺人。臣靈素疾苦在身,乞骸骨歸鄉。」不久。因太子與朝臣的上言奏請,徽宗下詔准其歸山。《東都事略》記載說:「宣和元年冬十一月乙卯,祀昊天上帝於國壇,大赦天下,放林靈素歸山。」

  林靈素在京時,其心腹有「東西皇城使張如晦者,舊在通真宮,出則同行,坐則同席,宗師法教,獨張一人得其妙也。即還鄉,則同居永嘉。」待臨終之際,林靈素傳道脈於張如晦:「吾法門以付惟汝,尚有六印九符並六丁妙用神機,盡付與汝,世代只傳一人,無致輕泄。並七寶素珠一串,如主上來取,即使分付。汝將來當為朝廷全節大忠,今則別去,他時神霄再會。言訖,索紙筆書頌云:四十五歲勞生,浮名滿世崢嶸。只記神霄舊路,中秋月上三更。書訖,上香一炷,時正三更,月朗風清,忽有霹靂一聲,先生坐化而去。」至於死於何年,官修史書未詳述。趙與時《林靈素傳》認為死於宣和二年,而《清波雜志》言死於宣和末,但究為何年仍是一個謎。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載,徽宗得知林靈素死訊,驚嘆鳴噎,御制祭文,敕封九十五字尊號。趙與時《林靈素傳》亦說:「今溫州天喜宮有御題云:太中大夫衝和殿侍宸金門羽客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在京神霄玉清宮管轄提舉通真宮林靈素。」由此可見林靈素是一位生前顯榮、死後著名的道士。

  從以上的記傳中可知,林靈素是一個頗帶悲劇性的人物。他自幼學道,精通雷法符咒之術,後得徽宗的寵信,利用徽宗道迷信的心理,排斥異己,干預政治,助長了朝庭的腐敗與政治的黑暗。但他畢竟只是一個道士,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也無法與代表大官僚地主利益的皇權及蔡京、童貫等奸臣對衡,故最後終遭貶遣,死於故鄉。但在道教的發展方面,他卻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首先,通過他在京城中十餘年的活動,使道教的發展達到了極盛的階段,朝野上下都掀起了講道誦經的潮流,眾多高道頻繁出入宮禁,大量道經的收集、整理,這對於道教信仰的傳播與道教文化的普及是有益的。

  第二,由於他的大力宣傳,道教神霄雷法得到了徽宗的首肯,神霄雷書及有關道經被徵集入藏,全國各地皆建神霄萬壽宮,使神霄一派眩目天下,從而世人知曉。

  第三,由他編著的神霄道經客觀地反映了北宋時期道教雷法盛行的情況,並指出道教雷法淵源甚古,神霄道法與張綾天師派的繼承關系,這些都是研究道教歷史、道教流派的演變以及道教法術的可貴文獻。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神霄派亦奉林靈素為該派宗師之一,並將所傳道法納入神霄門庭。如現存《道法會元》中的《神霄金火天丁大法》、《金火天丁神霄三氣火鈴歌》、《金火於丁鳳氣紫書》、《金火天丁玉神解關雲篆》、《金火天丁攝召儀》、《金火天丁陽芒煉度儀》、《金火天丁召孤儀》、《正一口牛神靈官火犀大仙考召秘法》等,均為林靈素所傳。神霄派弟子劉玉說:「神霄有赤明之館,火鈴之宮,中有一神,即天丁也。其神威烈,與飆火相並,故宗師秘其道。火師傳與玉真教主林侍宸,林傳與張如晦。後傳陳道一,下付薛洞真、盧君林土,次以神霄派脈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盧君化於劍江,將解而枕中出其書,以付玉。法傳盧君,而派繼徐君。」

由林靈素——張如晦——陳道一——薛洞真、盧養浩——徐必大——劉玉,此神霄一脈已傳至南宋理宗、度宗年間。此系稱林靈素為「玉真教主」,門人自稱為「玉真弟子」,故可謂之神霄派玉真門。


三 王文卿與神霄派
  王文卿是神霄派的核心人物,他在理論與組織上對神霄派的形成與發展作了相當重要的貢獻。其弟子廣布大江南北,歷宋元至明清,道脈尤存,是神霄派及道教諸宗一致肯定的神霄祖師。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三載:王文卿字述道,世本江右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生於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二月十七日亥時。生而神異,長而聰敏,嘗為詩,有「紅塵富貴無心戀,紫府真仙有志攀」之句。繼而性慕清虛,志惟養素,不貪名利,遠於塵勞,每樂逸遊靈境勝地,幅巾筇杖,曠游環宇。宣和初(1119年),王文卿渡楊子江,遇一異人,授以「飛章謁帝之法及嘯命風雷之書。每克辰飛章,默朝上帝,召雷祈雨,叱詫風雲,久雨祈晴則天即朗霽,深冬祈雪則六花飄空。或人家妖祟為害,即遣神將驅治,俱獲安跡。」

  據王文卿自述,這位授以雷法道功的「異人」便是唐代高真汪文華。他說:「予未得雷文之前,已遇汪君於楊子江,授予飛神謁帝之道。後游清真洞天得此文。經三載之久,又遇汪君於軍山店中。後過禪寺,語余所修飛神謁帝之道何如?余答汪君曰:三年前弟子到清真洞天,偶昏暮不知其所,荒落草舍之中。孤火獨案之上,得噓呵風雨之文。遂於身中,取簡呈上。汪君曰:子真宿仙也。昔老姥乃電母也。子既得其文,予當語汝於此。方蒙指授,授畢,乃召使者當空分付,此余遇汪君點化。」顯然,王文卿自謂得汪真君親傳,當為依托,不足為信。但其傳授必有所本,似與朱執中有關,因為最早得到汪真君雷書並為之作注的就是朱執中,而後傳與王文卿。王文卿所說遇汪真君親傳之談,亦與朱執中夢中所得之言異工同曲。

  此外,王文卿亦曾得到唐代天師葉法善所著雷書。他說:「昔遊名山二百餘所,一到金陵清真洞,乃唐葉天師修真之地。抵暮四無人煙,可依遠望山中,忽有燈光,以此投奔燈光,到草舍間,寂然無人。予心大驚,於燈下卓上有一文字,啟而視之,名曰噓呵風雨之文,予意其必雷宅也。心方安,取筆墨以木葉錄之。錄將畢,忽聞雞鳴之聲,須臾一老姥出來,予問其姓氏。老姥曰:予無姓氏。此乃雷霆所居之地,不可久留。予問雞鳴者何以有?此姥曰:乃地中金雞鳴。予覺而出,不數步回望不見草屋。不久一里許,已到洞天。予得雷書,自清真洞天始。」這段頗為神異的記述,雖然難以常理推敲,但透露出王文卿所得《雷書》與葉法善有關。

  王文卿自得雷書秘典、飛章謁帝之法後,道法精深,屢顯靈異。但隱聲不譽,詩酒落魄,出入江湖,俗流不得而曉。先是林靈素向徽宗奏稱:「先生乃三天都史掌文吏下生人世,以贊清靜之化。」於是詔求,凡十八次,不知所在。皇叔廉訪使巡歷至高郵軍得病,醫無效,遇之求符水得癒,初隱姓名,至懇求問之,方知是王文卿。回朝奏其事,遂遣使召至京。據趙與時《林靈素傳》說,他是於政和未因林靈素推薦,冶京師大旱而來京。洪邁《夷堅志》亦說其以道術顯於政和、宣和間。《臨川盱江志》 亦曰,他名聞江湖,宣和間得徽宗召見。看來他顯名較晚,並且因林靈素的推薦而得入宮。

  宣和四年(1122年)七月,徽宗親灑宸翰,頒赴寓地,遣侍宸董仲允充采訪使,同本路監司、守臣具禮延聘,候送赴闕。既至,奏對玄化無為大道。徽宗大喜,賜館於九陽總真宮,奉使絡繹繁至,頌賜金鞍御馬、龍茶玉釀、珍玩奇果、金錢幣帛,並皆表還不受。又令驅治宮中之祟,築雷壇三層,內安鐵,至夜月明,仗劍登壇,飛符叱吒,風雷大作,天地晦冥,「道官皆見將吏驅縛數鬼,緋衣,並入壇心,先生以符紙蓋口,作法埋之,地皆震動。凌晨入奏,已禁狐怪,此去無害。」徽宗嘆服,即於禁狐雷壇所在,造建殿堂道院,圍繞其壇,賜額「司命府」,敕先生往來提舉。後又為楊州祈雨,大顯靈跡,徽宗大喜,贊譽其神哉!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下誥文,「敕衝虛妙道先生王文卿,可特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視朝請大夫、右文修撰,參聯從橐。未幾,又敕凝神殿待宸,後加同管轄九陽總真宮、提舉司命府事。父肇始贈承事郎,母江氏贈太宜人。」王文卿上表,乞還山林,修真體道,徽宗不允。又敕五日一次,佩金方符入大內諸宮閣,咒水滌穢,除邪治病,講明道德。復遣中使黃瑤命其就廣德宮,行持南昌受煉司大法,拔度亡魂。又發「生天寶籙」,遣超度生。至十一月,以祈晴有功,即命賜誥,依前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再除兩府侍宸、衝虛通妙先生,視太中大夫,特進徽猷閣侍制,主管教門公事。」其父母親戚亦皆再賜尊號,以示寵信。至此徽宗對王文卿的褒獎已達極盛,命其「主管教門公事」,成為當時統領道教的領袖人物。

  但由於社會的日愈動亂與金兵的入侵,王文卿再次上表乞歸,以保其身。表曰:「乞求仁智之帥,預防西北妖氣。」御批:「玉府仙卿,豈宜言歸,所奏不允。」繼而金軍進犯,宋師敗績,徽宗又命王文卿詣九陽總真宮,降香上表,以求上天神諭。「先生入內,上宣問所上朱章報應如何?先生灑涕奏曰:陛下奏章中,願出有道之君,臨天下,殺臣一身,以謝奏聞報應。奉旨云:革則無悔。上又問先生:其理如何?先生密奏,上深然之。十二月二十三日,禪位東宮,先生入賀。」在這裡,王文卿審時度勢,假借天意,勸告徽宗退位,以待「有道之君」來挽救敗局,應該承認是一種明智之舉。其後,即激流勇退,於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上表乞還鄉侍母,「詞旨懇切,上聽其奏。」方免靖康之難,得保其身。

  南宋初期,王文卿大多隱居故鄉南豐,著書立說,講道授徒,仍以宏揚神霄道法為己任。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年),高宗詔書來召,推辭不赴,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八月,先生辭別縣宰交游,於二十三日早起,作頌題棺木曰:「我身是假,松板非真,牢籠俗眼,跳出紅塵。」頌畢,「隱化於縣之清都觀許旌陽煉丹之堂,其時雷震一聲,師遂化去,弟子熊山人、平敬宗、袁庭植等,奉葬於鳥龜崗。」年壽六十。

  觀王文卿一生,學養甚深,道法精妙。他雖得徽宗寵信,但不交結權貴,干預朝政,且能洞察時事,知進知退,《搜神記》卷二評論說:「長而遊四方,履歷幾遍宇宙。嘗遇異人授以道法,能召風雷。宋徽宗號為金門羽客、凝神殿侍宸,寵冠當時,賜齎一無所受。」元人虞集亦說:「昔侍宸在汴京居宮觀,見為黃冠者多詣事權貴以自炫,惡之,故多不得其說。」晚年歸隱家鄉,得其傳授者除門徒熊山人、平敬宗、袁庭植外,尚有「新城高子羽,授以臨江徐次舉,以次至金溪聶天錫,其後得其傳而最顯者曰臨川譚悟真,人不敢稱其名,但謂之譚五雷。」譚悟真生當南宋未,據傳入元後尚「浮沉人間,隱顯莫測」。並傳法予盧陵羅虛舟,再傳蕭雨軒、周立禮,周傳其子,蕭傳胡道玄,人稱「神霄野客」,行法於關陝荊襄江淮海閩淅之間。此外,洪邁《夷堅丙志》卷十四記王文卿弟子鄭道士行五雷法,「往來筠、撫諸州,為人請雨治祟,召乎雷霆,其響如雷。」可見南渡後王文卿雖未再出入朝庭,但在民間仍以傳播神霄雷法、培養後學為己任,其傳人不絕如縷,終於延續、壯大了道教神霄一脈。

  尤其需要指出的,王文卿勤於著述,所撰雷書多達數十種,並大多仍存在於世。如《衝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語》、《王侍宸祈禱八段綿》兩書為王文卿與弟子袁庭植討論雷法至秘的記錄,前書系統地論述了神霄雷法的四十個重大問題,後書全面地概括了雷法修持的八個階段、丹功玄機及運雷祈雨秘訣,為研修神霄雷法之必讀。此外,尚有《玄珠歌》、《上清五府五雷大法玉樞靈文》、《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雷說》、《先天雷晶隱書》、《侍宸詩訣》、《上清雷霆火車五雷大法》、《中皇總制飛星活曜天罡大法》、《火師汪真君雷霆奧旨》等雷法要典,或為王文卿自著,或為王文卿編傳,皆為神霄派的重要文獻。

  以上各種重大的作用,奠定了王文卿作為神霄派真正創始人的地位。正如明代天師張宇初所說:「道法傳緒,清徽始於元始天尊,神霄始於玉清真王。自歷代傳緒以來,清徽自魏、祖二師而下,則有朱、李、南、黃諸師,傳衍猶盛,凡符章經道齋法雷法之文,率多黃師所衍。神霄自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白、薩、潘、楊、唐、莫諸師,恢弘猶至,凡天雷豐獄之文,各相師授,或一將而數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異。」這裡所說的神霄二師,即是汪文華和王文卿。


四 張繼先與神霄派
  繼王文卿之後的神霄派宗師,則為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前引張宇初所言神霄派宗師中的「張」,即是指張繼先而言。他是北宋時期最具才華而顯名於世的天師。

  從神霄派的歷史淵源而言,它是來自張陵天師道一脈。其重符咒雷法的傳統,濟世度人、鎮妖降魔、祈晴禱雨的法術,確實直承祖天師張陵創教的原旨。但又依循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吸收了許多新的思想、新的道法,從而在北宋時期形成的一個新的道派。其間,作為天師親系的高真做出了相當的貢獻。

  在歷代的天師中,有關祖天師張陵降魔驅鬼、分治幽明、度人救物的故事甚多,透過各種神異的傳說,表達了張陵創立道教的宗旨,那就是「功及生靈,佐國立家,興利除害」,「修行清靜之化,輔贊大道,撫育元元。」當然,要達到這個理想,修道者就必須精通丹道法術,運用符咒雷法,為民治病解厄。因此史傳謂張陵得《三皇內文》、《黃帝九鼎太清丹經》、《正一盟威秘錄》、《三清眾經》、《符籙丹灶秘訣》等,遂能攝伏精邪,誅絕邪偽,「」擅長風雨,役使鬼神,驅馳星鬥,震蕩山川」,顯種種靈異。因此,祖天師的這種以法宏道的傳統代代相承,並為世人贊頌。如唐玄宗贊云:「邈矣真仙,孤高峻節,氣貫穹冥,玄元示訣,落落神儀,亭亭皓月,誅邪斬精,魅驅鬼徹,漢代盟威,流傳不絕。」宋徽宗亦云:「恭惟漢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體妙闡幽,有大利於天下。劉氏之季,厥績甚茂。遂挾光景,上超人群,秘籙真圖,孚繫於後,彌除妖孽,擯御不祥,陰驚有民,既久彌著。

  繼張陵之後,歷代天師中不乏精通道法、廣度天人的傑出人物。如六代天師張椒,「得真人治鬼之法,以真人所授諸階秘籙,傳度世人。」八代天師張迥,嚴奉經錄,「終身不怠,治病驅邪,無不安癒。」十四代天師張慈正,博學群書,最精於《易》,「傳度諸階秘錄,四方歸之,所積法信,備荒歲以助貧乏之士。」十八代天師張士元,博習群書,「以符法傳人治病,能種桃李頃刻而實。」十九代天師張修「以符法傳人治病,應時而驗,所得法信,皆施貧士。」二十三代天師張季文,「以諸階秘錄傳度弟子之能修行者,用符水治病立癒。」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以傳度法信救施貧乏,雖家貧而不顧。」二十七代天師張像中,穎慧非常,博通經史,尤有道術,「宋仁宗召見,賜坐咨問道法甚妙,特賜紫衣。”」至張繼先,更為道教歷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張繼先,字遵正。或云「字嘉聞,又字道正。號修然子。」父處仁,字德玄,仕守為宣德郎、臨江知縣。繼先為處仁第二子。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十月二十日,生於蒙谷庵。至五歲時尚不開口言說,一日聞雞鳴,忽然笑言,賦詩曰:「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翌日宴坐碧蓮花上,人皆稱異為真仙。九歲承襲真人之教。為人淵默寡言,清臒白皙。徽宗崇寧以來,凡四次被召至京,以治鹽池妖及建醮內庭,屢受褒賜。

  崇寧二年(1103年),解州奏鹽池水溢。徽宗以問道士徐神翁,對曰:「蛟孽為害,宜宣張天師。」令有司聘之。崇寧三年(1104年),張繼先應詔赴闕。「召見問曰: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對曰: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上悅。令作符進。上覽笑曰:靈從何來?對曰:神之所寓,靈自從之。上問能書否?對曰:臣嘗書《道德經》。遂取進。上問修丹之術若何?對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靜無為,同乎堯舜,足矣。上悅,侍入寢殿,宮人竟以扇求書經語,書之皆密契其意。中舉一握,稽首書曰:保鎮國祚,與天長存,乃上之所御也。賜宴而出。十二月望日召見,上曰:解池水溢,民罹其害,故召卿治之。命下即書鐵符,令弟子祝永佑同中官投池岸圮處,逾頃雷電晝晦,有蛟孽磔死水裔。上問卿:何治蛟孽,用何將?還可見否?曰:臣所役者關羽,當召至。即握劍召於殿左,羽隨見,上驚擲崇寧錢與之,曰:以封汝,世因祀為崇寧真君。」時張繼先年方十三,辭而不受。

  崇寧四年(1105年)五月,又應召入對。徽宋賜坐,問道法同異。對曰:「道本無為而無不為,體即道也,用即法也,體用一源,本無同異。若一者不立,二者強名,何同異之有。上曰:然。若有同異,便與言為三矣。因進天心、蕩凶諸雷法。上親祀之。七月,建壇傳授經錄,演法講說道妙,參禮者雲集,皆領悟而去。上御天祥殿,從容問道及時政。對曰:元佑諸臣皆負天下重望,乞聖度從容。悚然曰:朕何所不容?對曰:陛下弘建皇板,無偏無黨,以天下蒼生為念,幸甚。力乞還山,上獎諭許之,賜金帛皆不受。」這是張繼先利用入對機會,勸說徽宗改革弊政,以求挽救衰敗腐朽的北宋王朝。

  崇寧五年(1106年),復召建醮內庭,「因密奏赤馬紅羊之兆,請修德。」徽宗下詔,賜號「虛靖先生」,視秩中散大夫,並賜昆玉所刻陽平治都功印及金鑄老君、漢天師像。不久又賜緡錢大修龍虎山。「命江東漕臣即山中度地遷建,賜田以食其眾,復立庵於山之北,為天師修煉之所,御書靖通庵,額賜之,有亭曰然,並建靈寶、雲錦、真懿三觀,改祖師祠為演法觀,奉玉冊,上祖師號,封為真君。」同年十二月,乞歸還山。

  大觀元年(1107年)端陽,又應召入宮,徽宗言宮中若有妖祟,請卿祛之。對曰:「聞邪不干正,妖不勝德,陛下修德,妖必自息。」「上復命以大雍瓦數十,貯水京畿,取符投水中,以飲有疾者,凡飲者皆癒。」是歲大旱,上命禱雨有應,又賜太虛大夫,辭而不受。大觀二年(1108年)還山,徽宗賜以金帛,力辭曰:「臣一野褐爾,得以無用。」這是張繼先最後一次上朝入對,從此便隱居山林,出入福地洞天。

  政和二年(1112年),遣使復召,以疾辭而不應。至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寇汴,上與太上皇思天師預奏之言,遣使極召,至泗州天慶觀,索筆作頌曰:一面青銅鏡,數重蒼玉山,恍然夜舡發,移跡洞天間。寶殿香雲合,無人萬像閑,西山下紅日,煙雨落潸潸。書終而化,時靖康丙午十一月二十三日,京師亦以是日陷。族父武功大夫張憲適至,率士民葬於龜山之下。」享年三十六。

  然而,越十六年後,紹興辛酉(1141年),「西河薩守堅游青城,遇於峽口,授以符法及水調歌頭一闕,授書一緘,履一隻,令達嗣天師。抵山,嗣天師發書異之,令人啟泗州窆惟一履存,方知其屍解。後亦有遇於武夷、羅浮者。」對此異聞,《玄品錄》曰:「後薩道人守堅,復遇先生青城山。」《仙鑒》亦說:「是年大盜入境,先生預告眾而去,至今道侶往還,多見在羅浮、西蜀,隱顯不定。」據此所言,似張繼先在應召途中,深曉時局嚴重,誰也無回天之力,於是胎息假死,以保全其身。其後深隱山林,修道於西蜀、閩粵之間,傳道授徒,著書立說。

  據史傳所載,張繼先著有《大道歌》以進上,另有《心說》傳世。今《道藏》中尚收有明張宇初所編詩文集《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七卷。又《道法會元》所收《虛靜召役廟貌神祗法》、《虛靖天師破妄章》(即《大道歌》)、《太一禁秘通天撞星大法》、《太一火犀雷府朱將軍考附大法》、《地祗溫元帥大法》、《東平張元帥專司考召法》、《地祗馘魔關元帥秘法》、《豐都朗靈關元帥秘法》等,皆為張繼先天師所傳,故奉其為主法祖師。其嗣法弟子薩守堅、朱梅靖、盧養浩、陳希微等均為神霄派重要人物,活躍於南宋之際。入元,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承其遺風,得《帝令寶珠五雷祈禱大法》,「行諸天之號令,總三界之雷霆,以先天一氣而運用,以後天八卦而成符,名曰寶珠。」並得元世祖召見,待以尊寵,賜號演道靈應沖和真人,給二品銀印,命主江南道教事。其御制曰:「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卿心傳法統,體粹真風,廣《黃庭》、《大洞》之科,持正一盟威之錄,爰清爰淨,以信以誠。三尺青蛇,役鬼神於冥漠;一杯明水,淨天孽於邇遐。既弘開濟之功,宜畀褒崇之號。」

  以上所述,可見天師世家尤其是張繼先天師,在促進神霄派的建立與發展中,確實是頗有功勞的。這位天才的人物所著述、留下的文獻,不僅是神霄派重要的典籍,亦是研究宋代道教思想與文化的寶貴資料。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134347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道教|神霄派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苯教三界神靈信奉及其主要... 後一篇:道教神霄派研究:歷史·神...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olanncolann
【繪圖創作】【科嵐工作室】11週年! 2024/4/1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909405看更多我要大聲說3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