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讀書筆記】王國維。人間詞話

floraelm | 2018-05-29 23:05:27 | 巴幣 14 | 人氣 1196




<人間詞話>是清末民初學者王國維寫於1910年的文學批評著作。內容分析了「詞」的寫法和評論歷代詞人的作品優劣,但其中的文學理論也可以適用於詩、散文、小說等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以及說明文學的本質。甚至不只是文學,其他類型的創作,像是音樂、戲劇、電影等,其實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去理解。這本書其實就是在討論: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呢?




重點摘錄

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人間詞話提出了「境界」這個概念,詞(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境界」,有境界就是高水準的好作品。但「境界」到底是什麼呢?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境界」又分為「造境」和「寫境」,前者指的是作家憑著想像力所描寫出來的內容,後者是以寫實手法描寫的內容。但是這兩者不易區分,因為作者的想像一定是基於現實,而描寫現實景物時又一定會加入自己的想像,而非完全的寫實。


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境界又可分為「有我」和「無我」。作品中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就是有我,譬如描寫花,說花「不語」。而客觀的描寫景物,不帶有作者的主觀意識,景物中沒有作者存在其中,就是無我。這兩種寫法並沒有高低之分。不過王國維認為一般作家寫的都是有我之境,能寫無我之境的較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說是「無我」的最高境界。


六、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境界」,就是描寫出景物的真實模樣,或是描寫人的真感情。


七、「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好的寫景作品,描寫景物栩栩如生,這就是境界。


十七、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有的作品以客觀取勝,有的以作者本身的主觀感覺為特色。客觀作品在於寫景之真,主觀作品在於寫感情之真,重點都是在追求「真」。


三十四、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
真正好的作品,不需要使用替代字,或過多的譬喻,作品本身的意境高妙,就不需要使用典故或玩弄文字,只要直接描述就足夠了。過多的比喻、用典,只會讓作品華而不實。


四十、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已。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詞藻過於華美的作品,會讓讀者和作品之間產生「隔閡」,作品無法深入人心感動人。真正好的作品是讓人感覺景物歷歷在目、情感真實而誠懇,這才是有境界的作品。


五十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
這裡又總結了前面所說的,好的作品,就是能描寫出真實深刻的景物和情感,讓讀者一看就心領神會;所使用的文字也是脫口而出,不需過多的修飾,這是今古不變的法則。


五十七、人能於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於此道已過半矣。
因此,如果能不寫虛偽應酬的篇章、不使用典故、替代字、矯揉造作的譬喻和修飾,作品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在整篇長恨歌中,只使用了一次典故而已。


六十、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於此二事皆未夢見。
作者對於人生必須有主觀的體悟和經歷,才能深刻的描寫,才能令人感動;但作者又必須跳脫出來,客觀的看待人生,才能加以分析並且將體悟出來的道理和概念建構在作品中,使作品有深度。


未刊部分及刪稿

八、古詩云:「誰能思不歌?誰能饑不食?」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
人大多是遇到悲傷的事而發出感嘆之詞,因此產生詩歌等作品,這樣的作品也容易讓讀者有共鳴。因此,描寫愁苦較容易,描寫歡愉則比較困難。


十、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詩詞雖有分為描寫景物和描寫情感、但其實描寫景物,就是在描寫情感。作者描寫景物時,其實也是在描寫自己的情緒。





簡單來說王國維認為好的作品就是要「真」,寫景要真,寫人的心境要真,這樣才會讓讀者感動。
問題是作者寫的時候一定都覺得自己的作品很「真」吧,但有的作品就是會讓讀者覺得做作、不真實。可能是作者本身心有到,但表達方式沒有到,或是作者言過其實。
會流傳千古的作品,就是能夠跨越時間空間,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作者當年所感受到的(這分明是有超能力吧~)
話說回來,每個讀者的感覺都不同啊。如果我不能體會作者要傳達的,那是作者的問題還是讀者的問題?
也許有的作品在世上只有一個讀者懂它,真是寂寞啊...





創作回應

Rainbye
覺得你看的書感覺好廣泛,好奇你是如何選擇要看哪些書?多半是一時興起還是基於工作或其他因素的需求?會列書單嗎?

另外也好奇這樣一本書你大約要花多久時間讀完?像我是讀書很慢的人,一本白話、300頁且不是太專業的書,就算非常認真看可能也要分個四天,且每天看五個小時以上才能讀完。

還有想請教你是如何整理重點的,實際的步驟大約是怎樣的呢?是大略翻過整本書、精讀並摘錄有興趣的段落,還是整本書仔細研讀後再依架構整理出特別精要的文字,又或是其他方式?我覺得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真的很有助益,像我自己讀課外書幾乎沒有寫筆記或心得的習慣,只憑當下思考內化概念,也因此很可能在讀完之後過一陣子就忘了大部分的內容,又懶得再重新回去看了。

不好意思突然問這麼多問題[e21]
2018-06-14 02:43:53
floraelm
我都是看興趣的,有些是朋友推薦或看到朋友那邊有就順手借來看看。此外我應該算有購書癖吧~買了很多書但都還沒看,當擺飾品這樣[e8]。
我看書速度可能比較快,但通常第一遍就很快的看過,如果覺得好看就重看精采的地方。但現在也都看很慢了,因為看一看就會分心想玩遊戲...。另外人間詞話內容很短,就很薄的一本小書,所以可以很快看完~
我覺得看完書寫筆記或心得真的很有幫助~可以仔細想一想自己看了什麼,寫下來以後就有吸收進去的感覺,不然有些書看完就忘了,很可惜,現在也很懊悔以前沒寫讀書筆記。不過最好的方式是有朋友一起看一起討論,可以激盪出更多想法。
2018-06-14 14:58:03
floraelm
另外我會一邊看一邊劃線,之後要重看或寫心得就看劃線的部分就好。話說回來,在學校讀書時有這麼認真就好了⋯⋯[e8]
2018-06-14 15:02:36
Rainbye
重點摘要中看到一句話令我特別有感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說是「無我」的最高境界。

從高中時在課本講義讀到陶淵明的詩句就很喜歡他,覺得他的詩句總是質樸自然、不修邊幅,讀起來很暢快。
但我好難理解為什麼這兩句從古至今能夠得到那麼高的讚譽。雖然知道「見」字代表了他的不經意、毫無刻意的態度,也因此明白了這個字用得很好,讓詩句中的「我」彷彿與大自然沒有隔閡,但我還是不禁想:這句真的有那麼特別嗎?厲害到超越了無數的田園作品、而可被稱作最高境界?
2018-06-14 03:26:16
floraelm
關於這句還有無我的概念,我也是想了很久!還蒐尋了一些解析文,但看不是很懂,可能要中文系所的專人解說XD。我記得這句的重點是他不是用「望」這個字而是用「見」這個字,但我也不知道差別在哪...see和watch的差別?
2018-06-14 15:08:03
floraelm
關於陶淵明,我想起他寫了一篇文章叫閑情賦,內容也引起後人很多討論和爭議,蠻有趣的,有空再寫一篇閑情賦的心得。
2018-06-14 15:11:01
Rainbye
我也有輕微的購書癖,常常看到文章推薦或是路過有興趣就想買,不過我理智上還是會打回一半的念頭。這半年我大約買了十本書,但真正全部讀完的只有兩三本[e20]

我覺得我這種喜歡買書的習慣有一部分受到大學時一門歷史通識課的老師,老師的名字叫劉季倫,他對各種書的愛好到了癡迷的地步,會為了一些很稀有的絕版書到處找管道取得,就算花幾千元買到可能還覺得很值得XD
我能想像他家裡的藏書,應該像新一家收藏的推理小說那樣壯觀。
而且老師不只愛買書,也真的非常喜歡唸書,他常常在課堂上像說書人般背誦許多書中的經典段落給我們聽。他散發的博學氣質真的讓人不禁覺得,他就是一個會走路的圖書館⋯⋯總之是令人景仰且印象深刻的奇葩老師。
2018-06-14 21:54:50
floraelm
感覺不少人都有購書癖XD但要看完一本書真是要花不少時間和力氣。有時候看別人重點整理或心得分享也不錯,畢竟現在資訊來源太多了。
有遇到值得學習的老師真是一件難得可貴的事。我剛上大學時聽朋友講一句話:「教授有兩種,一種是你想成為他那種人,一種是你不會想成為他那種人」(笑),可能因為學者都在鑽研學問所以常有驚人之舉吧~我想到我自己大學時國文課的楊芳燕教授,上課的習慣是要大家不斷分析文章內每一句話的意義,當時大家應該覺得有點無聊,但我後來回想覺得教授的教法給我很大的影響。反之,如果遇到不好的老師也會很慘,我也曾遇過...不堪回首[e8]
2018-06-14 22:16:30
Rainbye
感謝你的分享,很有參考價值。希望我之後讀書時,也能開始建立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大學時,我有幾堂課其實都有每週固定的作業,就是類似寫讀書筆記。但通常在被逼迫的情形下執行的事情,成效都不是太好⋯⋯雖然當時心得我還是會花心思寫,但其實讀本的內容我幾乎都是快速掠過、沒有仔細研讀。
離開學校後,會主動接觸的書多半都是基於自己本身的興趣,所以也會更有動力深入研究吧。
2018-06-14 22:01:43
floraelm
我覺得大學生第一堂課是先請學長姐教大家做筆記的方式,回想起來當年真是什麼都不懂[e8]
2018-06-14 22:19:3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