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1 GP

回顧是最激烈的心靈運動

作者:天琴│2018-05-29 02:55:35│巴幣:1,040│人氣:3272
接下來的內容,可能充滿個人主觀的記憶跟喃喃自語,跟過往的類似文章比較,可能一點都不好笑(好笑有時候頗重要的)。

如果已經有了看一點不好笑又嘮叨的東西也可以喔,這樣的覺悟,那麼請放心的讀下去。
來源是很正經八百的訪問稿。以逐漸不精確的記憶來說,今年做這樣的激烈心靈活動,也許是最平衡的一年了。



















1.請談談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長過程的文學啟蒙和培育過程。尤其你聊過,母親反對寫詩,而每晚躲在棉被裡寫詩。這是很特別的歷程,請多談談。

小時候一直夢想成為漫畫家或是動畫製作者,雙親的友人也有嘗試此道,但並沒有獲得與才情相應的報酬,造就了「搞藝術的會餓死」這樣的刻板印象。畫圖也許被當成是小孩子合理的夢想之一,長大就會稍微回到現實面一點,所以並沒有被特別制止。但寫詩的時候已經十七歲了,一開始就是被嚴厲明言禁止的。

回頭想想,說不定正是因為被禁止,反而加強了寫下去的慾望與決心。外人看來可能也像賭氣,只是對當時的我來說,這種賭氣是鑿入靈魂的。有詩則生,無詩可死,寫詩成了一個追求自由的方式,也同時成為了枷鎖。
像日記那樣一天一首已經無法滿足,一小時不寫一首就覺得失魂落魄,因此從日記變成了時計(詩集系列的標題也用了這個概念),強制一天要寫上近20首,甚至後期超過一天50首,都是這樣來的。當時沒有現今的網路環境,娛樂也極為有限,寫詩這件事情可以非常心無旁鶩的走上一個極端。這一個小時寫不出來,沒有靈感,就會找尋各種方式刺激自己的感官,下課跑到教室外淋雨也好,同時吃三根冰棒也好,甚至撞牆這種事情都稀鬆平常。那時漸漸發現寫詩的時候身心會進入某種無法形容的狀態,乾脆就常駐在那個狀態下,用自己的方式說就是「全開放狀態」,說的文雅些可能是「活在詩中」。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是扭曲而偏狹的狀態吧。

以這樣的狀態,自然不會有什麼太正常的作息與生活。為了粉飾太平,那時的確無所不用其極,在學校就完全明目張膽的在課堂上寫詩。每一種科目都變成了詩的材料,上數學就寫數學詩,上電腦課就寫電腦詩,連寫個作文,無論是怎樣刻板的題目都要寫成詩。記得有一次還把一篇作文直接寫成長詩,一本作文簿直接寫完。回到家後自然無法光明正大的寫,把小紙條壓在作業下偷寫,或找機會假裝去洗澡或廁所,只差沒把寫好的詩放入水槽內藏著,睡覺時手上黏著小紙片,抓著筆,表面上棉被以外是正常的臥姿,棉被底下靠著空間距離感閉眼寫著句子,當然隔天如果上學途中不趕快憑藉記憶辨識,久一點就看不懂那些扭曲的部首跟遺失在紙張外的字詞了。






1994年於薪火詩刊16期刊載的漫畫,稍微戲謔的提了一下這種不看TPO(時間地點場合)寫詩的經驗。



1995年於耕莘寫作會的旦兮雜誌開了一個叫做耕莘詩黨的專欄,每期都提出了一些極端化的寫詩經驗。例如如何正確的從夢裡把在夢裡完成的創作搬移到現實世界。



除了專欄文章,也會附上數則四格漫畫。
附帶一提,當時的作業是從美國發稿回來,環境不比現在可以用數位檔案傳遞,只能用實體的傳真,因此解析度相當低,等於是用感熱紙作為原稿印製。



2.十九歲,以詩癲等聳動標題報導,出現新聞骨牌效果……請談談這段歷程,包含如何的骨牌效應?心情和想法。

有點不記得是林燿德還是張漢良提到我在兩年內寫了幾千首詩,加上爾雅的76年度詩選出版了,選了一首沒有中文的電腦程式進去。報社很有興趣所以來訪問。

第一次接觸媒體,老實說很緊張,也許看不出來。照片是五專的制服不是西裝,放學匆匆揹著書包去報社拍完後,回家也忘了這件事情。過了幾個月刊登出來,第一個知道的不是我,好像是父母的朋友讀到報導,當天回到家後,第一句被問的是,原來你還在搞這個喔,第二句是拍照就好好站,男孩子站要有站相,這樣被數落了一頓,好像還保證以後真的不會再寫了,請大家放心云云。

後續如何我有點忘記了,總之心情應該是不會太好,也許又是悶著頭過完一天,可能一邊哭一邊入睡,然後躲棉被裡面寫了幾首詩吧。




之後的發展就越來越奇妙,幾個月後突然連續三家報紙刊出了相關訊息

1988年8月17日的中華日報,這篇好像是唯一有打電話來確認詩集是不是要出版了之類。



1988年8月30日的大華晚報,原因不明,感覺上好像是混合了前面兩篇的整理版本。


1988年9月4日的新生報,這篇很微妙,我想多半是猜測佔了多數,那個後續系列詩作不知道是哪來的情報。

這一波的骨牌效應,造就了許多不同層面的影響。
這段期間,除了被媒體採訪,也開始有一些校際性的社團講座邀約,其中比較重要的應該屬北一女中極光詩社吧。那時算是剛創社,社長看到報導,覺得要請指導老師,除了找資深的老師,也想找年紀相仿的創作者來平衡一下,結果一帶就是十幾年。雖說是老師,但大家都還是學生,這種學習分享經驗的機會,如果沒有這些報導自然也不可能發生。之後無論是擔任文學創作班的導師,或是類似詩的星期五這樣的場合,能被人稱讚談話有大將之風,那毫無疑問的是在極光詩社累積起來的經驗。

也透過報社與詩刊,轉來了不少信件,有鼓勵的,也有直接要訂購詩集的,託這些報導的福,甚至還有高中生班級團購,一次就買五十,六十本的。當時媒體不多,報紙的傳播效果非常驚人,詩集最後印了三千本,一年多就感覺要賣完了。(結果現在自己手上沒書,二手書又賣到幾千根本買不下手)

這些信件往來,也直接的促成我跟其他詩社,愛詩人,同為創作者的密切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跟馬來西亞詩人呂育陶的聯繫。呂育陶也是看到新聞,透過詩刊或報紙轉寄過來給我,雖然收到信已經過了三個月以上,而後書信往返,也間接促成我去馬來西亞數次,與馬華詩人深入交流的契機。



1988,詩集出版同一年入選了聯合文學舉辦的年度好書


因為封面的意識形態問題引起爭論。不過那位教授肯定沒看過內容。


第二波效應就更有趣了,時報周刊的阿盛老師突然打電話來。說我們最近有一個新人企劃,要不要來寫小說。

我沒寫過小說耶,除了校刊。阿盛老師聽了我的回答顯得有點疑惑,我也疑惑老師是不是搞錯人了,是講陳裕盛嗎,大家都有個盛就是了。

嗯,那先不管這個,你有沒有興趣試試看。

我想了一下,說真的沒有把握,而且聽起來是一個大型企劃,我真的有辦法嗎,那麼,我回說,我這兩天試試看,不行我再改。

兩天寫完一萬五千字的小說?老師聽起來有點驚訝。

我心底想,要不是怕寫壞了,我明天就可以給老師了啦。

這個企劃後來叫做新台北人跟新小說人,找了當時的一批新人,除了我以外,現在比較有名的應該是侯文詠,郭強生,吳淡如等人,大家的小說除了在時報周刊連載以外,還有兩三頁的專訪跟預報,最後結集出版。


1989年的時報周刊專訪,當時應該是專四左右,也是這一批新小說人最年少的。


小說合集出版後,開始就有報紙副刊邀稿,邀稿的意思對我來說就是不會被退稿。雖然寫詩這麼拼命,但可能是詩真的也不成熟(只是寫得多),題材寫法也怪異,詩作去投稿副刊命中率奇低無比,也因為投稿量太大,更收到不少主編親自寫信勸告,我們知道你產量很大,但現在可以考慮提升質的層面了。小說完全沒有這種情況,可以說是零退稿,幾次之後心理很是不平衡,後來就不太願意寫小說了,感覺又是另一種賭氣。

但確實因為這些效應,開啟了各種邀稿,也試圖摸索劇本,廣播劇等文類吧。
對於發展各型類的詩(散文詩,小說詩,詩劇)多少是有正面意義的。

向明老師後來這麼說過,你當時真的是媒體寵兒呢。但等到真的體會到這個意義的時候,已經是太久以後的未來了。



3.請談談探索、投入寫詩的過程。一路經歷上,參與哪些重要的的詩社和活動,遇到甚麼人、帶來甚麼啟發、影響……等等。

當時參加各種寫作班,文藝營,可以說是一種避難。一來可以名正言順的不用待在家裡,二來可以盡情的在同好之間取得認知與肯定,所以幾乎是有活動就參加,有詩社就去。

救國團的復興文藝營,聯合文學文藝營這種就不用說了,連各大學自己辦的,或是編採營,甚至什麼全國文藝性社團聯誼營都去。寒暑假可說是文藝營寫作班的趕場,有公假不用上學的更是如此。一年最少有五六場吧。



至於詩社,說不定我是參加過最多詩社的人呢。前前後後加起來超過二十個以上了。
第一個正式加入的詩社,是一場聯合文學文藝營之後,由詩組學員自組的薪火詩社。不過就算是詩社成員,繳了社費,詩作還是得經過審核才能刊上詩刊,幾期後看來沒什麼希望,就離開了。之後不斷加入詩社的動機,應是亟欲找到願意刊登自己詩作的詩社吧。後來顏艾琳擔任社長之後,又回去了,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當時的年輕詩社彼此之間沒有太大的壁壘,詩社聚會往往不限於自社社員,也因當時的聯繫方式以一對一的書信往來居多(個人手機並未問世,礙於學生身分與各成員家庭環境的考量,室內電話亦難使用),詩社聚會當日參與的成員猶如彩蛋無法預期。有時臨時收到信函邀約,就去湊熱鬧,儼然也變成了該社的隱藏社員。新陸,匯流,長城,甚至心臟都有這樣的感覺。
最晚加入的應該是好燙跟瓦解吧。
這麼多詩社中,影響最大的詩社有三個。
第一個是地平線詩社。地平線詩社對我影響應該是最大的,甚至可以斷言,如果我沒有加入地平線,根本也不會有前述的發展(從年度詩選到報社採訪),可以說全部要歸功於地平線詩社。
在最初的幾場文藝營期間有拿到一些免費的詩刊,其中一本就是地平線詩刊。除了學員自組以外,沒有加入過詩社的我不知道該怎樣加入,是寫信去申請呢,還是真的可以從詩刊後面的電話號碼打過去說要加入呢?為此猶豫了非常久。可能甚至因此煩惱了將近一個禮拜吧。


這是描述加入詩社卻上不了刊物的經過。現在看起來確實是有點怨氣。
(沉默這首詩在入年度詩選前,確實投稿超過五十次,不過現在想想非常合理,當時是憑甚麼覺得這首可以上刊物的啊)



上圖前兩格是描寫加入地平線詩社的真人真事,當時覺得要加入這麼菁英的詩社,真的打個電話就可以了嗎?
下圖則是薪火詩社的拖欠社費之卷。這邊再度提醒一下,拖欠社費是不好的行為。


加入地平線沒多久,就立刻感受到跟其他詩社的明顯不同,加入當時的社長陳朝松,軟硬兼施的提了一堆書單給我:美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告訴我寫詩歸寫詩,但基礎要打好。那的確帶給念五專工科的我非常大的文化衝擊。許碧華,羅任玲,毛襲加則是非常溫柔的姊姊們,常常分擔我對生活與創作上的種種壓力與情緒。依照當時我扭曲與偏狹的程度,若沒有她們的開導與傾聽,可能早就變成瘋子或走上絕路了吧,真的要感謝她們。裴元領則是另一個我想模仿的大哥哥,永遠客觀,冷靜,說話有條有理,能把非常複雜的事情用最簡單的方式說出來,亦師亦友。當然一定要提到之後的社長許悔之。悔之看了我幾捲稿子後,馬上決定在詩刊做一個我的小輯,那個輯子內的<沉默>,<那棟大廈啊>如前所提都是在外面退稿一圈的作品,但經過這個小輯發表之後,幾個月後便收入了當年的爾雅版年度詩選,也開啟了前面提到的骨牌效應。沒有悔之提攜,我想自然不會有收入年度詩選的機會,也無法讓張漢良教授跟林燿德注意到我的存在,燿德更不會跟我提議詩集的出版,後面的這些採訪與延伸自然也不可能發生了。縱使當時說什麼「詩是我無法逃避的命運」(現代詩復刊號),其實如果沒有這些實質的回饋,我猜可能服役後就放棄了吧。

第二個影響最大的是前面提及的極光詩社,應該也是維繫最久,最為掛念的詩社(因為規定上的限制,很容易發生無社員銜接倒社的情況)。讓我第一次自發性的從創作以外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分享創作的經驗,如何系統化,有效的說明方式,以及人際關係的處理,極光詩社功不可沒。

第三個則是華岡詩社。五專時一直夢想著要考文化大學的文藝創作組,專心寫作就可以畢業,期中期末考都是創作,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天堂。
雖考過一次轉學考,相關科系幾乎拿到滿分,但英文差兩分還是沒考上。終究還是跟文創組無緣。
大概相隔十年之久,因緣際會去了華岡詩社分享創作心得,社長是張韻婷,也是一個溫柔有加的學姊(實際上年齡比我小,只是習慣跟著大家喊)。我半開玩笑的問,如果交社費可以加入詩社嗎,可能是大學詩社真的很自由吧,在美國求學的寒暑假,我真的就以社員身分參加社課,甚至幫忙詩刊的設計,在學姊擔任社長的兩年有了非常溫馨的詩社記憶。同社的學長姐至今也持續連繫。

自己當然也創建過幾個詩社,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成立詩社,當然是要做社員專用胸章才有氣魄啊。(因為很貴結果只做了一個)



4.你的留學、遊學地,含英美日三國,太猛了!請告知各個出身的學校學系,且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勇於去這麼多國家進修?

兵役結束後,原先的人脈斷了不少,服兵役前曾有幾個作家前輩提及,等當完兵就來我們這邊上班吧,多半是編輯或者報社,但兩年後人事已非,也覺得想要重新讀一點接近創作的東西,國內既然已經沒有熟悉的人事風景,乾脆就去國外看看吧。

一開始的選擇題是英國或美國。首先去了英國遊學半年,剛好有朋友在英國念書,跟著她到處聽課,考古學,人類學,也聽了一場又一場的歌舞劇,在倫敦與坎特伯里旅行,也是對剛服完兵役的我一次巨大的文化衝擊。不過英國當時對東方學生來說可能不是太友善的環境,想想還是選了美國。

美國則紮實的在亞利桑那大學選了結合了繪圖與商業的室內設計系。雖然表面是這樣,但進去沒多久就因緣際會認識了音樂系的系主任,當地沒什麼外國學生,稀罕得很,加上系主任對前一屆東方學生(應該是大陸人)印象極好,可能把我跟對方的形象疊合在一起,破格的給了我碩士生的待遇,有了自己的琴房,豎琴也可以用系主任的,就這樣進入了天天下課後窩在琴房的生活。也考慮到兩邊時間的衝突,因此室內設計就轉移到同區的學院唸了。那州的學生很常工作幾年,念書一年,再回去工作,所以學院的學生數量非常不穩定,三年級室內設計系因為學生的數量減少,與藝術系合併,於是又開始進入畫石膏像,做手工藝的課程。第二本詩集的所有插畫跟限定版的桌遊雛形幾乎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第二本詩集內的插圖,其實都是刻意搭上學校作業的主題,假公濟私的成果。


詩集的目次頁插圖,原圖是一幅9張全開水彩紙拼起來的大型作業。(畫到一半覺得顏料好貴超後悔)
實際在詩集中使用的是小張的鉛筆草圖。



抱著私心亂畫的鉛筆作業,左邊是第二本詩集的擬人化,右邊是第一本詩集。


回國之後,可能是在留學過程(或者說第二本詩集的製作)重新開啟了對於動畫,漫畫,遊戲的創作渴望,想去日本唸書的想法變的非常強烈,說服了家裡,便去了日本唸書(但條件可能是不能唸什麼動畫系吧),選了非常靠近,也看似有遠景的電腦動畫系。沒想到這個科系卻變成了回國後進入遊戲圈的連結。

算算待在這幾個國家的生活時光,加起來也是十年了。一開始根本沒料到會這麼久或這麼多國家。



5.職涯歷程,在創作年表上已很清楚,請補充重要轉折點上的歷程和心情、想法。

一開始就進入了遊戲的龍頭公司,享受了很多台灣遊戲產業的黃金時代待遇,也企劃了一些暗暗藏著詩,或是明目張膽地把詩作為遊戲要素之一的遊戲產品。(也許甚至是台灣第一波實際販售的詩要素遊戲)

在上班就拼命想把詩灌入遊戲內,下班後又想把遊戲的概念帶回詩中。大概是這樣的寫照。


說不定是國內第一個混入詩作的商業遊戲。解謎完成就可以得到一首短詩,全部合成就能開啟最後關卡。(平台為PDA)


兩三年後,雖然晉升了,但發現管理職無法享受製作遊戲的過程,反而是得不停處理人事跟協商,於是又無接縫的轉職了數次,有時疲乏了不想要碰遊戲製作,但因為前面的工作經歷,又不小心在原本沒有遊戲部門的公司繼續製作遊戲。

幾年下來決定要休息一下,在遊戲公司日夜顛倒也多少引發了一些隱性的職業傷害。大概休息了半年或一年左右,發現國內開了一家動漫館,不知道為什麼湧起了一種想要守護這個場域的念頭,抱著就算沒薪水也想做的熱情去應徵了。

當初應徵是做館內的行銷企劃,動漫館一共有四層樓,各別是書店,女僕咖啡廳,cosplay服裝與配件造型部門,以及170坪左右的大展場。大概半個月後就升到行銷總監,負責全館的行銷活動與營運。工作內容可以說五花八門,從應付媒體,公關稿,危機處理,到各部門的行銷活動,跨國合作案什麼都有,但畢竟跟遊戲公司的開發部不同,是一個天天變化多端,時時跟不同人溝通的工作,館內全天播放的動畫音樂也是讓人永遠精神飽滿,也因為太放不下這份工作,我跟另一個營運都是無視打卡,日日超時,從早上開店待到凌晨是慣例,周末更是熱門時段,所以還自主上班。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連續上班了八九個月吧,但說真的,一點都不覺得辛苦。也可能因為這樣,加上自己忽略了年紀跟館內成員有相當大的差距,一年半之後,身體就受損到無法出勤了。進入了更長的休養。

雖說在休養,動漫館跟遊戲圈的人脈繼續發酵,離職沒多久,就談了動畫劇本的案子,於是就在家寫寫劇本,當時也是趕上了一個台灣大陸合作的黃金時期吧,在家寫一個月的劇本酬勞,可以抵上之前上班兩年的感覺。就這樣寫了兩季的動畫劇本。然後就靠這筆資金,專注的開發當時技術還不成熟的AR,獨立製作AR詩集。雖然最後宣告失敗,但過程中也重新審思了自己到現在為止的人脈與技術力。

詩集開發失敗,對許多事情漸露疲態,連讀詩寫詩都略略荒廢,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網路遊戲上,正確一點來說,那時非常徹底的在網路遊戲中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

大概這樣過了一年,或是兩年,前同事送訊息來,你也休息夠了吧,該出來了。就這樣在邀約下,去了一家國內的耳機公司,進了他們剛成立的新部門當了電競教練。也藉著形容耳機與聲音的過程,重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6.動漫、桌遊等多元形式皆能與詩連結,這是非常特別的,尤其在當年,應該堪稱先鋒。請多談談多元跨界創作的理念想法。

對我來說,創作的起源可說是跟漫畫動畫息息相關的,對現代詩的接觸相較於同世代的人是相當晚起步的,甚至有一段時間是非常排斥現代詩的。

例如這篇:

也因為這樣的背景,對詩與詩集的想像與樣貌在一開始就比較沒有包袱,也不懂常理,反而是依循動漫的作法與想像,甚至行銷的慣用手法去做。

加上前面提及的,那時是以身邊所有能接觸到的東西作為詩的素材,上課所學的都可以變成詩,既然如此,興趣使然的動漫體驗自然也成了詩題材與刺激的主軸。宇宙與異世界,書寫各種非現實的題材,除了是動漫閱讀的反芻,更是平衡與現實各種困頓的方式。

其他的跨界,也差不多是類似的狀況,3D圖(視線交叉型)流行的時候,就忍不住把這個概念作成詩。最初的撥接網路開始風行時,就埋頭在BBS研究ANSI,跟ASCII ART,做了一堆事後根本無法列印在紙張上的詩。也做了一堆把詩轉成小動畫的作品,當然這些都是無法投稿紙張媒體的。

若說跟別的現代詩創作者最大的差異,應該是我對詩,以及詩集的想法。

作品像自己的小孩這樣的說法應該不算太稀奇。不過對當時的我而言,每天一小時一篇以上的作品說是自己小孩,可能是比較難想像的,比起小孩,更像是血肉或者細胞,也就是一大組詩的集合體來作為一個自己小孩的概念。

以動漫的閱讀經驗來說,就是詩集的擬人化。

隨著環境,氣溫,色彩,甚至節慶的變動,一個月作為一個區隔是比較容易,也比較直覺性的,學生時代流行星占,沒什麼多想,就暗自擬定了12個星座,也就是12本詩集的擬人化,以自己的方式說就是12個女兒。

大概是燿德跟我提要不要出詩集之前,自己已經先設定好了12個女兒的個性(當然是參考星占書籍),樣貌,甚至故事(以當時的心境來做,所以清一色都是悲劇收尾),寫詩的時候則是抱著一種因為在這個月份,因此寫出來的詩就是這個女兒的一部分。然後進行人工生命般的詩篇增刪調整。

現在想起來是有點瘋狂的,那樣的書寫本身也是抱懷著許多規條與限制,每小時要產出一首詩以外,還得對應上自己設定的星座,物質屬性,角色個性,甚至是角色身世延伸的氣氛。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也許想像著12個女兒環繞身邊,藉著不斷填補,消除,反覆的調整過程,而變得越來越清晰,個性言談越來越鮮明,是在現實生活不得意的唯一救贖吧。

既然有了12個明確的角色,自然詩集的作法也走上了動漫風格的包裝方式,以及行銷。第一本詩集在1988年的天秤座季節誕生,正是流行收集信紙的時節,因此出版後也同時發行限量的信紙與紙雕卡片。第二本詩集是1995年的巨蟹座,做了複製原畫,馬克杯,滑鼠墊,T恤,桌遊,各自包裝在不同等級與不同價位的限量版內,這點當然也是沿自當時日本的動漫周邊商法。

最初現代詩給我的感覺,就是跟小說散文不同,是沒有既定框架的,似乎是可以任性妄為,不斷發明新形式的文字創作,詹冰的自畫像可以是詩,一個字也可以是詩,分段的也可以是詩,文字歪斜跳躍的,甚至不是文字創作的立體裝置也可以是詩。這點對我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開始寫詩就是混了圖像詩的寫法,然後散文詩,小說詩,電影詩,甚至自創一說的PTV,日後的電腦詩,3D詩,ANSI詩,ASCII ART詩,BBS詩,遊戲詩,摩斯密碼詩等等,永遠維持著最先端,日日都是現代,與時俱進。詩能跟任何事物結合,也能變成任何事物的形狀。至今還是願意這樣相信的。



第二本詩集究極限定版附贈的桌遊。圖為2000年左右由新詩學會與聯合報協辦的跨界詩展所展出的原型。


桌遊用的紙牌,約200種類。(粉彩不知道用幾盒去了)




AR詩集用模組正面圖



仿擬玩具包裝的視覺詩,那個看似黏土人的玩偶是畫出來的。



仿擬手機遊戲廣告的視覺詩。





仿擬主機遊戲的包裝封面的視覺詩。



文訊雜誌封底廣告。企圖貫徹動漫遊戲的行銷風格。



文訊雜誌封底廣告。企圖貫徹動漫遊戲的行銷風格。連續三期的第二期。



文訊雜誌封底廣告。這期為遊戲攻略本風格。連續三期的第三期。



實際的情況。當時用的手機可能鏡頭不好,感覺很模糊。


實際的情況之二。有些書店店員不喜歡商品被亂拍,所以很難拍的好看。



紀州庵文學森林的一周限定特展。第三張也這麼模糊,說不定不是手機鏡頭有問題,是拍攝的人有問題。



車體廣告。但因為當時痛車未開放的關係,只在深山跑了五分鐘。



7.請形容詩與自己的關係。

第一本詩集出版前後講了很多次「詩是我無法逃避的命運」(現代詩復刊號),現在寫詩雖不像過去背負著那麼多的規條與限制,也早就沒有遵守一小時一首詩不可的約誓了。

現在比較像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吧。更像是一種教養。
透過詩,你便可以接受全部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就是以前可能是潛藏在12個女兒的世界內,藉著不斷創造新世界去蠶食現世的存在感。現在則是能跟12個女兒坦然的活在全部的世界內了,包含自己過去創造的,以及亟欲躲避的。



8.放下薪酬,重心轉往出版社,無償服務,實在好偉大,這是出於甚麼契機之下的思考決定?我希望從貢獻詩壇、栽培新人方面來多著墨,請談談理念、心情,及展望。

跟許多早期的作家一樣,開始接觸編務是在校刊社吧。真正企劃編務印務全包也是自己的第一本詩集,從1980年代到2000年大概都是做自己的詩集,可以說是蠻橫的實現自己各方面的任性與對書籍的想法。

參與出版事務,應該是2008年後,受詩人許赫之邀擔任了角立出版社的顧問,幫忙一些人脈協調與企劃上的建議,後來角立做了出詩雜誌,掛名總編輯,更深入了參與社內事務。這個階段大概有八年之久,但同時也有主業的關係,感覺上是隔著一定的距離在觀察許赫的想法與作為。

角立出版社的第一個工作便是舉辦X19全球華文詩獎。這是針對十九歲以下的年輕詩創作者的出版獎勵,同時為了不讓現有的評審制度影響,許赫提出了相當離奇的規則,就是除了第一屆的評審是由中生代擔當,第二屆開始的評審則由第一屆的得主們擔當,之後依此類推,讓之後的評審都是十九歲以下的作者。年輕人的美學就交給年輕人決定,許赫是這樣認為的。

當時我只覺得許赫太瘋狂了,等於是每年自己出資讓一群十九歲的小朋友玩耍,而且自己還不掛名。出版這些獎項得主的詩集,又因為得主通常是連投稿發表經驗都沒有的素人,印了一千本但十本都賣不到的狀況經常發生,也曾因為我抱怨這些作品還不夠成熟,根本不該出版而發生小型衝突。許赫通常會這樣說,如果連我們都設了門檻,年輕人要等多久才會有機會呢?

幾年下來,接觸的年輕作者多了,也漸漸感受到,比起80年代,確實第一本詩集的出版年齡跟結婚年齡一樣正緩緩升高中。別說高中生了,連大學生都很難出道。回想起自己備受爭議的創作過程,心念一轉,如同當初寫詩的熱情,開始深入鑽研各種管道,觀察各種網路創作平台,每天花數小時爬文,閱讀,做紀錄,私下鼓勵那些不一定成熟(相對自己閱讀經驗上的),但對現代詩充滿熱情的年輕創作者們,協助他們出版第一本詩集,或是提供各種獎勵與補助的管道。

動機其實也很單純,我自己是被前輩這樣提攜拉拔大的,前輩的教養或氣度我可能無法全部做到,但最少是樂於模仿沿襲的。

遺憾的是,由於角立只出版詩集,銷售情況也如前所述的無法讓經銷商滿意,後期可以說是處於被冷凍狀態,X19全球華文詩獎交付其他單位後沒幾年也中止了。無法給年輕作者好的舞台,能做的就是資訊上的整理與交流,重新翻出自己過往收集的詩刊詩集,一點一點的數位化與散佈,大量而定期的搜購年輕作者的詩集,特別是那些自費印刷的,盡可能私下給與一些推廣上的建議或是直接媒合手上的資源。

2016年許赫成立斑馬線文庫,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這次就不特別堅持只出版詩集了(雖然詩集還是佔了九成),我也將原先打算出版自己詩集的資源全數投入,這次許赫拉了專業而有相當資歷的施榮華女士來擔任主編,大幅的減輕了書籍製作與印務上的壓力,我也得以專注在企劃面跟挖掘新人上面。

簡單說來,就是用做自己詩集的方式來做這些新人的詩集。正因為是第一本詩集,更要被好好對待。貫徹從角立開始的堅持,每一本詩集從版型尺寸這些外觀開始就要像作者,跟作者的個性,作品特色同調,因此絕對不做統一規格,內頁的紙張選用,重量,厚薄,塗布,彈力,透度都要跟詩作氛圍一致。詩集本體即是我的讀後感以及對作者的想法。讓作者感受到自己被珍惜跟重視,也希望作者日後長大,有了自己的影響力或資源時,能用一樣的心態去對待下一個世代的創作者吧。

當然依照上述的做法,會比一般出版社花更多時間在了解作者上面,前置的作者資訊爬梳會花上非常多時間,是不是能合作還是要看緣份。能寫詩會寫詩的孩子都是天才,希望他們都可以放到正確的位置上發揮,所以如果某個作者有更適合他發展的出版社,我也會樂於推薦,不一定得在斑馬線文庫出版不可。



9.藉此機會,我也來催詩集囉!希望為群盛老師帶來些動力,敲碗出版!請談談出詩集的規劃與內容方向。

如前所述,原先確實有一些規劃,但現在比起做自己的詩集,更想多做幾本新人的詩集。你就是看到了這麼多有天分的孩子,只缺一個機會,或者不想讓他們的第一本作品因資源考量而受到表現上的限制。就現實層面上來說,目前也沒有資源做自己的了,還是留給更需要的年輕創作者吧。

當然之前也有其他出版社來詢問過,若真的交給其他出版社,規劃與內容當然由對方決定,我想我不會去干涉的。

不過倒是可以談談之前的幾個系列的規劃。
最初在1986年企劃的12女兒(詩集擬人化)詩集,原則是版型大小都不能相同,內容也要仿擬不同類別,起初的第一本比較畏縮,對於製作書籍也較生疏,現在看起來比較像是「有著誇張彩色頁的詩集」。第二本就任性的作成了漫畫版本,內容也塞了不少漫畫的獨有格式。

第三本到第六本分別是仿擬童書繪本,筆記本,錄影帶(BETA),MD(MINI DISK)的外觀,七到十二雖然編目完畢,但還沒決定型式。

2013發起的輕詩系,第一作的概念是會長大的詩集,會連續出版好幾本,封面基本上相同,但每次新版本會多加一些細節上去,內容則是擁有同樣的目錄(詩題與順序),但每次的詩內容都會改變,也就是同詩題但不同內容的詩作。最後四版或五版時再製作特殊書盒組合起來。



封面,當時打算每次改版都讓底色逐漸變紅,六角框內的照片也更換。



封底折口,為了示意用白色表現上面的圖文,實際上是透明的,要藉著反光才能看到。
預定下一版幫小象加上翅膀,細心的讀者應該會發現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吧。


第二作則是做成桌曆,每十天一張,以當月的三個節日或月份特色,節氣為主題創作。配合插畫家做36張以上的作品。

十月的第一頁插圖草圖,是以十月的別稱神無月做發想。

兩張草圖。左圖為雪消,右圖為春待,分別為二月與二月的別名。



書名標籤。


第三本預定將以前寫的某首遊戲詩(整體比較像是桌上遊戲規則說明書)實際商品化。書名就是《神魂爆裂!超遊戲本》。

第四本則是要做成偶像寫真集風格的詩集,列了幾個合作對象,門檻難度也算解決了,超偶像雖是預定中輕詩系的最後一本作品。但後來還是跑出了仿擬紙膠帶的《童話機構超絕UP!確率╳555.55%》企劃。

無論如何這些都是過往的企劃了,假如真的打算明年前做一本,還是會重新做一份新的企劃吧。



10.請賜簡介與創作相關年表

1986年 
專科二年級時(等同高中二年級)受到動漫啟蒙,開始現代詩創作。

1987年
詩作<沉默>收入「七十六年年度詩選」(爾雅),全詩以電腦程式寫成,為極少數內容沒有出現中文的特例。

1988年 
以十九歲,詩癲等聳動標題報導,出現新聞骨牌效果。
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Ⅰ聖紀豎琴座奧義傳說》。
受邀成為北一女中極光詩社指導老師,長達十三年,為維繫最久的指導詩社。

1989年 
受時報周刊阿盛邀約,成為時報周刊新小說人企劃之一員,於時報周刊連載小說。
同年,小說與郭強生,侯文詠,吳淡如等新小說人成員作品結集出版。
與簡政珍,白靈,林燿德同獲「創世紀詩刊三十五周年紀念詩獎」。
同年詩集進入「聯合文學七十七年度文學好書」初選名單。

1990年 
畢業,進入軍中服役。

1992年 
服役結束。同年獲得國軍文藝獎。

1993年 
赴英遊學,同時以林群盛與葉蕙芳兩者名義,在台灣與英國發表作品。
創立幻獸詩會社朱雀詩團。
同年獲得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
赴美留學。

1994年  
配合每天固定3小時的音樂系豎琴練習,熱衷於快打旋風,同年打入州際盃。
暑期返國期間,與白靈,葉紅,於耕莘青年寫作會成立耕莘詩黨。
獨立策畫幻獸詩會社獨角獸詩苑,為五天期間的現代詩文藝營隊,以電影,動畫,漫畫教學。

1995年  
暑假返台期間,出版第二本詩集《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Ⅱ 星舞絃獨角獸神話憶》。 
同時進行「詩集擬人化」,並推出附有不同特典的詩集版本。
亦為國內詩集(書籍)發行桌遊周邊的首例。

1996年 
赴日留學。開始策劃第三本詩集《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3情之炎寒之焰優紅錄》與第四本詩集《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4羽霧眠代白翼夢翔書》。

1997年 
於「地下社會」BBS站主催「97KOP大賽」,採取三對三匿名團體賽制,為規則奇特的現代詩文學獎項。
沉迷ASCII ART,以此配合ANSI控制碼創作大量的BBS動態/視覺詩。

2000年 返台,進入遊戲業界。

2001年  
以在遊戲公司學習到的圖像技術,大量製作GIF動態詩。
亦製作了國內第一款隱藏現代詩的商業遊戲。

2002年 
開始《天琴界域回憶舞踏會DX》詩選企劃。

2003年 
於聯合報協辦之「新新世代詩的現形會——2003跨界遊藝新詩物件展」展出:【46億年LOVESONG七變化】。內容包含第二本詩集特典的詩集擬人化桌上卡牌遊戲,3D詩,以及GIF動畫詩等。

2004年 
投身於網路遊戲,定居其中並成立遊戲內的詩社。

2006年  
投入動漫市場。首次離開遊戲業界。

2008年  
離開職場,參與長篇動畫製作。擔任劇本與歌詞創作。
同年以以無償顧問的型態加入角立出版社。

2010年 
獨立開發AR(擴增實境)詩集《虛空散華回憶舞踏會》並成立製作委員會。

2011年  
受邀再度回歸上班族行列,擔任電競教練與電競耳機開發。
同年成立神七詩社。

2012年  離職。此後重心轉往出版社。

2014年 
出版詩集《輕詩系01 限界覺醒!超中二本》。
結合諸多動漫風格廣告,媒體包含雜誌封底,車體廣告等,也是國內詩集行銷未有的嘗試。

2015年  
斑馬線文庫成立,亦以無償方式擔任總監,同時挖掘新人,切入企劃,設計與製作。



參考資料  詩集企劃
十二女兒系列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Ⅰ聖紀豎琴座奧義傳說》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Ⅱ星舞絃獨角獸神話憶》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3情之炎寒之焰優紅錄》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4羽霧眠代白翼夢翔書》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Ⅴ風虹嵐世飄城召還曲》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6潮音汐沫光織夜奏鳴》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7蘭鏡聲流古銀河交響》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8時華絮結解覆疊計劃》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9紫迎霞幻化無限旋律》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Ⅹ水魅雪影極次元航誌》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11熾野季翎翾梅色旅跡》
《超時空時計資料節錄集12夕鈴零靜刻祕聞終章》

輕詩系系列
輕詩系01 限界突破!超中二本
輕詩系02 秋炎春日!超初戀本
輕詩系03 神魂爆裂!超遊戲本
輕詩系04 豪華絢爛!超偶像本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0052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7 篇留言

綠火
這篇已經不是單純的按喜歡給巴幣就可以解決了,真的是好激烈的活動啊(抱頭)。
是說那些小漫畫都好熟悉,然後第一次上報的照片我覺得還不錯啊,倒是小說新人那張讓我很想揍人XD

05-29 10:10

天琴
1.好像真的花了一個禮拜寫(但大多數時間都浪費在翻抽屜?)
2.小說合集有更讓人想揍人的照片喔~~
3.六月出來再送你一本。05-29 11:30
梨香白兔子
真是 一言難盡的經歷 天琴大一路以來熱情都從未減退 真的來得我這個年輕人也更熱血沸騰了xD
遊戲,動漫與詩的結合 至今仍是很前衛的意念,也打破了我對詩的感覺……想起真是很慚愧自己以前寫下的妄語,詩又怎能只有一種形態呢
像是劉再復在《什麼是文學》裡提到文學是一種審美,詩也是沒有限制的審美
期待大大的詩集,還有詩壇有你和陳前輩在真的太幸運了
會繼續向你們學習的
今天剛好大學面試時,考官很欣賞我對創作詩的勇敢和熱誠,令我受到很大鼓舞,我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有自信地告訴別人:我寫詩的。

05-29 13:07

天琴
期待梨香的第一本詩集喔!!一起加油~
05-29 15:13
曲蘿幻
覺得太偉大了

05-29 23:15

天琴
每個堅持下去的創作者都很了不起啦,讓妳見笑了XD
(前一篇只有一個人看過,所以我才放心把這篇貼上來的,哈哈)05-30 00:06
曲蘿幻
豐富多姿的人生
你活得好精采

05-30 00:51

Sam
標題很棒!

因為文章裡面不斷表現作者內心深層的反芻...
那真的是,很激烈的心靈運動[e22]

06-05 22:41

天琴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72151

06-14 04:44

Lander
RIP 一路好走

11-09 23:0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1喜歡★sakura777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GOGO貓博士... 後一篇:次元旅行☆跳躍了...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