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 GP

迷你電腦Nettop研究 (Before 2018) 編輯中

作者:大師兄│2018-02-18 00:38:09│巴幣:6│人氣:1765
我想寫這篇,順便分享給需要買電腦的人,
當然,主要只是想買玩具,我電腦已經非常夠用,但是為由心中一個盲點,
就是還是想買玩具,
但空間不大,因此我自己就是選擇迷你PC。

迷你桌上型電腦 (Nettop or miniature PC, Mini PC or Smart Micro PC)
我給他的基本定義就是 "可以比一般家用主機占用更少物理空間"
事實上他擁有的概念非常模糊
就像電競主機
倒底什麼是電競主機
我二十年前組的電腦加個顯示卡能玩遊戲叫做電競電腦麼?
這概念其實我想了想,電競或許可以分很多級距
但歸納到一個重點來說,就是為遊戲設計而已
所以真的不要把設計者的能耐想得很誇張
設計者 :
就這樣
迷你電腦同理

而我總歸所有影響迷你主機的特殊性,不外乎就三大元素牽制
  1. 主機板規格
  2. 電源規格
  3. 風扇規格

一、主機板規格

首要討論的就是主機板大小
簡單來說,主機板可以分為三大家族
AT家族為IBM推出的規格
ATX家族為INTEL推廣的規格
而ITX家族則為台灣威勝(VIA)推廣的規格

以背板來說
AT不相容於ATX,因為整個主機板跟設計差距不小
不過ITX多半相容於ATX設計

以下由面積大到小排序
規格 尺寸(mm) 處理器 備註
AT 356×425 CPU IBM早年非常常見的設計,現在看不到
Baby AT 350×305 CPU 同上,屬於少見的,可以視為早期一次重要縮小版板子的時代
EATX 305×330 CPU 這種主機板較大張,近年挖礦盛行,很多人會一個主機板多個顯卡,這時候EATX就是解決方案,另外不少雙路的工作站或伺服器也會用
ATX 305×244 CPU 取代AT家族的新系列,從1998年左右,ATX可以視為一種標準
我們到近代,也認為ATX是標準主機板,是一般電腦玩家最愛
micro ATX 244×244
244×224
244×185
CPU 大致上整體設計是跟ATX是一樣,不過廠商可以刪減記憶體支援數量,以及PCI這類南橋晶片的對外輸出數量來減少板子長度
(mini)ITX 170×170 CPU、SoC 於2001年就出現,近年很受歡迎的規格,後面會提及他的好處,大致上他會限制於兩條記憶體與單一PCI E,剩下的南僑晶片IO介面也做大量簡化,而更小的Thin-ITX主要是背板高度差異
Mini STX 147×140 CPU 目前還有待發展,主要就是華擎推出的主機板
Nano ITX 120×120 CPU、SoC 基於這種概念的板子是存在的,例如J1900跟ATOM,以及一些工業用板,不過平常使用是很少見的
UCFF 105×105 SoC NUC主機板使用的規格
Pico ITX 100×72 SoC、
MCU
較知名的就是ECS LIVA系列,這種板子同樣在工業用很常見,除了低電壓的x86 之外,ARM也很常見,此外就是學生玩的開發板
mobile ITX 75×45 SoC、
MCU
這板子其實非常少見,只在工業用或者開發用見過
stick 30×90 SoC INTEL電視棒,目前最新版本有m3跟m5的,例如Stick CS325,不過台灣幾乎見不到,主要是價格不親民,而性能極限很明顯
特規
CPU、SoC 有不少廠商能發展出特規的主機板,例如ASUS、DELL跟聯想等等,他們都有足夠能力開發特規版本,大小不一

在我的記憶中
早年例如下面這顆CPU
是我早年買的奔騰 586時代的90MHz CPU
珍藏留下來的東西
他可以使用Socket 7 AT,也就是AT規格,AT主機板跟後來的ATX機殼是不相容
不過近年ATX機殼大概約二十多年沒有太多改變
然而AT現在這種板子已經絕跡了
也不會有廠商想做
以性能來說效益太低了
試想也才20餘年
那時候只有90Mhz
直到最近十年CPU發展只剩不到50%的提升
這種龜速到不行的情況下
才有人繼續用771、775或1155這些超過五年的腳位
我發現B75跟H61晶片組竟然在網路上還有不少可以買
連我自己主機都有好幾台1155,很多工作跑得不輸新一代的I7



從AT到Baby AT
以及近代發展
可以看出人類追求電腦的大小,是越小越好
多半人不見得要PC能打電動
以我來說
我希望電腦就是穩穩地完成工作、而且要好修好擴充處理、不占空間等找個平衡點

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
也就是家用電腦的使用者而言
我簡單將下面這張wiki的圖片切割為兩半


其中比較有趣的是ITX系列
近年很多人組裝mini ITX
原因很簡單
對於 "一般" 使用者而言 (我發現正常人不會想把拆來拆去搞來搞去的人)
除了加裝一個顯卡玩遊戲之外,還會掛一堆有的沒有的麼?
答案顯然是 "不"
簡單來說找個好人配好之後,就是一路用到掛或者不夠用整台換掉
沒有人想浪費時間在電腦組合上面
最大的期望就是越小越好,當然也有不少人就乾脆店競筆電
而mini ITX設計可以插兩個RAM
以及一個PCI-E
正好符合不少人需求,這是我個人判定mini ITX能起來的基礎要素
不過nano以下的版本就沒有這麼常見,我想跟他們多半十分客製化有關,而且可擴充性也相對減少不少




二、電源規格

電源規格其實很多種
不過目前台灣常見的可分下面幾類

規格 大小 (mm) 備註
ATX 150 X 86 X 140(~160) 目前主流,通常有較完整的電力與保護,電力輸出到千瓦都沒有問題,如果你有長時間開機並且大量運算,建議採用這規格電源
SFX
TFX
FLEX
外接式變壓器

詳細列舉這類變壓器的產品
  1. ATX電源
    銀欣 SG13 (ITX -十一公升)
    Cooler Master Elite 110 (ITX -十五公升)、 Elite 130 (ITX -二十公升)
    Jonsbo C2(短版Micro-ATX -十一公升)
    Cooler Master Silencio 352 (Micro-ATX -三十四公升)
  2. SFX電源
    銀欣
    ML05 (ITX -七公升)、ML08 或 烏鴉系列 (主板ITX -十二公升)
    聯力 PC-TU100A  (ITX -十一公升)
  3. TFX電源
    in win chopin (ITX -三公升)
  4. FLEX-ATX電源

  5. 外接式變壓器
    大概就是幾種存在
    (1) 品牌機殼
    例如DELL OptiPlex Micro 約1.1公升
    ASUS EeeBox 約 1.2公升(雖然官方寫一公升,我買回來發現比DELL大台)
    ASUS Vivo PC 2公升
    NUC 高版 約 0.5公升
    NUC 低版 約 0.4公升
    (2) 特規機殼
    例如STX跟Slim-ITX,這兩款都比起多半品牌電腦大台
    銀欣 PT13 (Slim-ITX -1.5公升)
    銀欣 VT01 (STX -1.4公升)
    華擎 Deskmini 110 (STX -1.9公升)
    (3) 大陸雜牌
    不做討論
    我有稍微研究過,最小大約就是2.3公升,而且很便宜,不破千,加上變壓器也只有一千出頭,只是造型跟品質是我最後沒買的主因
    (4) 自組
    dc atx電源模組
    dc-ATX模組網路上買很多,從便宜到很貴都有
    而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模組組出自己喜好的電腦

    這種做法在國外很多,網路上一找都不少
    你要製作木製機殼或者奇奇怪怪的機殼都做得到
    中國那邊更瘋狂,也敢拿來賣
    不過安全性當然也不好
    我很好奇台灣為什麼客製化機殼這塊做不起來
    結論就是台灣通常賣家跟買有兩種默契導致

    一是貪心賣貴的賣家絕對沒有人去買
    二是便宜的賣家,缺乏致命吸引力的設計,會被保守主義為多的買家排除

    剩下的人多半不在意主機殼大小,而是更在意擴充或者容易買到這點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5rlok.html
http://www.silverstonetek.com.tw/techtalk_cont.php?area=tw&tid=10055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6526-ultimate-mini-par-mini-itx-shell-case-power-to-purchase-crucial-mini-itx-assembly-details-public

三、散熱器規格

散熱器的大小多半跟他散熱表現呈正比
不談一些細節
只講簡單科學面
散熱目標的溫度就是你散熱器空氣接觸面積跟氣流帶走的效率有關
所以你機殼越小,需要的散熱器也就越受限制

所以因果是這樣的
"先挑目標性能的CPU => 看CPU瓦數 => 散熱器的散熱瓦數 => 機殼的斟酌"


舉個例子就是你今天要購買一個I7來組小電腦
建議上INTEL網站查一下這個資料
資料中提到他的TDP 95W
這時候你的散熱器就要挑選95W以上的會比較好


其中,你要先確認你的支援插座
這款是1151
所以你挑的時候要找對應的
他也有提到他本身透過祖傳散熱膏(INTEL史上最爛的CPU殼內散熱膏,竟然沒有錫焊,雖然AMD廢熱較高,但是好歹頂級的有錫焊) 最大散熱表現是130W


總之透過三個關鍵字
  1. 你的CPU品牌
  2. 腳位
  3. 三個字 "下吹式"
應該就能找到對應的
例如下面這種看起來還OK

去官網看,95 TDP應該還可以

不過他的高度有93mm,假設你機殼無論有沒有對應的開洞,建議預留5mm以上
即便有開洞,你的風扇在下吹時候,還是會浮起來
機殼約100mm會相對合適

假設我們目標機殼是ML05


從他提供的資訊來看
裡面限制高度就是70mm以下
所以貓頭鷹很快就OUT了


同理你可以去找其他的風扇
例如下面這款高度就只有4.7mm,換句話說就是整體約5.0mm空間較合適


我自己是有買
他有給個半高單port空間可以裝個顯卡
我曾經無聊買個NVIDIA GT1030 來玩玩
當時要2800元,不過性能上
1030跟GTX 1050或者RX 460都差距一大截
並不建議ITX若有擴充顯卡需求買單PORT,因為很智障

目前CPU設計上
INTEL的瓦數比較精準一點,AMD可能要加個10~20%會比較有

一個電腦
假設運算符合需求,要穩又順
大概幾個項目顧好就行了
  1. 溫度
  2. input and output流暢
風扇與散熱膏不容小覷
品牌電腦的經驗,多半原廠散熱膏都是奇爛無比
例如DELL我好幾次只用便宜的JETART氮化鋁,就能相對原廠降低10~20度
你就知道有多爛
次之就是風扇
我覺得近代風扇都做得還不錯
敗原廠風扇有過的年頭競技,而且那年頭還有130nm突破失敗大爛CPU存在
所以多半都不差

不過,這樣說也不能包括全部
以我經驗中
AM1算是被CPU風扇完全犧牲的存在
他原廠附贈一個小巧可愛的CPU風扇
然而他的表現一點都不可愛
前陣子AM1大拋棄潮
主機板二手300全新600,CPU 3850找得到200,5350找得到700
我組好之後
發現他運算根本衝不上去,風扇弄了老半天才搞懂,AMD根本沒在用心做這個產品
首先Core Temp之類的偵測軟體,在AMD底下,會偵測到錯誤的溫度
實際上BIOS溫度一開機就40度以上
一般主機板有四種溫控設計
靜音、普通、全速與自訂
安靜模式雖然能動,但是速度真的很糟
這個小小的風扇,實際上並沒有辦法在50%轉速下壓制它的溫度
換句話說,你要讓AM1的CPU正常運作,一定要衝全速,甚至超過
也因此我花了900元弄了一個風扇(TDP 100W)來,才真的正常運作
"慘品"
應該一般使用者根本沒讓他正常的運作過

然而即便換了風扇
他效能實際表現也只是比老他一年的J1900好而已
最讓人感到驗惡的是,開機時,整個房間都加溫
感謝風扇的熱交換率表現
讓人無法相信5350或3850是25W的CPU
這讓我體驗到AMD谷底時期的CPU是多麼的慘烈
因為個人沒買FX來用過
最後一個是X4 640,他反應速度是比我的I5 2400快不少,雖然打GAME反過來
所以我當時無法想像FX多糟糕
5350一點都不像是AMD Athlon後代
因為AMD Athlon 5200+(有上8G SSD)反應都比他快上許多,而且還比較涼快,5350這東西根本被自己七年前的產品屌打到一文不值
Passmark的2500分,個人認為她是靠多工達到的
但是他單科CPU表現無法發揮
有兩種可能,一是他主機板設計問題
他的主機板很可能簡化到一種極致
以至於他根本沒有性能的表現
也有另一種可能
就是那時期的AMD,就是垃圾

如果要我說他CPU性能表現 (以下前提是AMD CPU有換風扇之後,TDP 100W的風扇)
J3455 >= AMD 5350 >>> J1900 >= AMD 3850

雖然高溫的時候INTEL J系列也會降低不少速度,但是比起AMD 5350原廠風扇的表現好多了
至於AMD 5350的顯示晶片
雖然支援度不錯
分數也比較好
但是他對玩遊戲一點幫助都沒有
它的存在比較像是拿來看影片

AMD當時5350跟3850唯一可以讓人稱讚的部分是她能夠用2K跟4K顯示
這點相對於J1900更合適當影音電腦
不過一個殘酷的事情是
當時2014年ARM電視盒也遠比他更廉價、方便、可靠且快速,例如小米盒子

反之INTEL的J1900雖然顯示晶片甚至連OpenGL都不太支援(根本跑不動R10測試)
但是他卻能當動物機跟NAS存在
也因此AM1變成垃圾,而J1900後代還有推出J4205

個人認為,一個爛的風扇完全推翻掉AM1
也因此,請不要忽視散熱

四,顯卡擴充須知

前面提到機殼時候,我發現到一些事情還是要補充
就是擴充顯卡須知
ITX主機板之所以還相對STX或者NUC之類受到DIY歡迎
有一點就是他能擴充顯卡
而這邊建議還是買正常高跟雙port的比較務實
例如銀欣ML08或小烏鴉,酷媽的elite 110 130等等

1. 半高單port
拿來外接顯卡是笨蛋的行為,但這存在可以留下其他東西的擴充

這種通常只是設計給工作用的外接卡
不過拿來裝顯卡是很蠢的行為,因為我做過,別重蹈我的覆轍

舉個例子是我改過ML05加裝半高單port的顯示卡,GT1030
他有給個半高單port空間可以裝個顯卡
我曾經無聊買個NVIDIA GT1030 來玩玩,GT1030算是半高單port
當時要2800元,不過性能上很對不起價格
GT1030對上GTX 1050或者RX 460都差距一大截
他的表現可以說比750(沒ti)相對弱化不少的水平
如果要說他在2016年以後還不差肯定是超級門外漢
很不幸的我當時就好奇,想說應該不會太差吧的刷卡下去(干
現在回顧
GTX 1050當時4200,RX460只需2900,二手750都只需一千出頭
這三者都比1030好用
性價比不是絕對,但是太低也就是被耍的象徵
所以有陣子都很不想說自己買了這東西,過了半年總算寬心了
對自己洗腦1030只是轉DP輸出的工具、轉DP輸出的工具、轉DP的工具!!

1030以現在的線上遊戲來說,例如常見的吃雞、FF14、黑色沙漠之類,都算很殘念
如果以FPS 30基本要求就已經很難達到
說難聽一點就是1030對上主流線上遊戲開中跑不太動,要開低
當然如果你是LOL想要相對內顯穩一點或者一些早期的瑪英或TERA還算能應付
表現都馬馬虎虎,不過也不是每款老遊戲都行,例如對上劍靈還是滿慘的
而且玩這些吃滿顯卡GPU的遊戲,你單PORT設計的1030都會採用小風扇
噪音也是讓人絕望,所以是我體驗過最糟的選項

回顧7300、430、630跟730等等,總有勇者會說他還不差
但我不得不說,怎會覺得還不差,若你真的要玩遊戲
他們真的只是工作卡,NVIDIA也是這樣定位,板子也精簡化不少,PCIE也改低
何必逼他玩GAME

如果你買這種機殼,就別幻想他主要要玩遊戲
比較近似小玩一下遊戲的概念
就跟APU內顯也不強,但是小玩遊戲沒問題這種目的
不過APU或者INTEL內顯有個好處,你可以找一個很好的低噪音CPU風扇來用
如果你買單PORT,請記得這不是拿來裝顯卡
就特別喜歡半高單port機殼的話,要玩遊戲還是摸摸鼻子裝好點內顯的CPU晶片來用比較好




論完基本常識之後

目前歸納迷你電腦分類,我將重點歸類如下
就大小來說
Micro ATX >> Mini-ITX > STX ≧ 特規電腦 ≧ NUC(UCFF) > Pico ITX (類似電視盒) > Stick PC(類似電視棒)

我會這樣列舉主要是因為我自己就有這些電腦
臚列的話,就是EATX、ATX、Micro ATX、Mini-ITX、STX、幾台特規電腦、NUC、ESC LIVA跟一台Stick
不過就一個代表性的比較圖
高度如下
由上而下,分別為 NUC(高版)、Stick、特規電腦、Mini-ITX+TFX電源、Mini-ITX+ATX電源
我會這樣擺是有特殊用意的
應該不難發先現兩個關鍵
  1. 主機板大小差
    雖然Mini ITX已經比一般電腦小,但是對上不是自組的電腦而言,是巨大不少
  2. 電源大小差
順帶一提
我直接省略STX的主因很簡單,因為它實際上比特規電腦Dell 3020M還大台
而我STX已經選擇最小的VT01



從上面往下看
銀欣 SG13我就沒放了
長寬都是比起這起台還大台一些
我想到這邊,應該大家都知道所謂11公升,對上3公升以下級別就是一個結論
相對巨大,所以你玩迷你電腦,就看你需求


換個類型就是小烏鴉系列-RVZ
這是一款可以裝30公分顯卡的機殼
他就是採用Mirco ATX機殼長寬,但壓低高度到一半的做法
雖然我不是買銀欣的小烏鴉
我買的是他近親ML08B-H
ML08B-H跟小烏鴉二代以前一樣採用SFX電源跟ITX主機板
長寬高都一樣,沒錯,只是面板換得比較肅穆一點
所以她跟NUC比起來
大概就只是多了0.5倍的高度


不過我前面提過
他長寬是MicroATX主機的類型
所以實際上還是很大一台

銀欣直到烏鴉三才發現一個問題就是SFX電源他賣的又貴又沒人要
所以出了傳統ATX電源的設計,當然就犧牲掉高度,所以烏鴉三也就相對沒什麼人推薦了

  1. Micro ATX
    十多年前曾經流行過一陣子
    當時雖然也有特規設計,不過這種板子算是常見的
    至今仍然能在各種地方看到這種板子設計
    早年被視為偷工減料的設計,不過長年下來,其實它的品質並不會輸給正規ATX
    現今肯多伺服器主機板都有做micro ATX
    此外他還是可以壓到很小一台
    例如搭配機殼JONSBO C2,除了可以使用正規Power
    還能使用短版的micro ATX
    不過請注意,他是短版micro ATX
    整台主機大小可以在20 X 22 X 26 (CM) 約10~12公升以內
    簡單來說,你可想像它是一個正規ipad mini的長,變成一個方形,是滿小一台的

    http://www.coolpc.com.tw/phpBB2/viewtopic.php?f=73&t=143791

  2. Mini-ITX
    事實上這種規格在2001年就有推出,只是當年技術較差
    內顯根本是悲劇性的存在(所有3D皆不能用),主機板上放音效晶片也不多,
    所以很多擴充卡需求,
    因此當年是種不切實際的做法,
    拜2006年Micro ATX發展所賜,
    現在主機板上放音效晶片與內建顯示已經是種常態,
    因此
    近年成為非常流行的設計

    簡單來說他保有ATX的功能外
    整體來說縮小一些
    同樣也有伺服器版本主機板
    而機殼上有兩種概念存在
    一個就是極為扁長,例如銀欣的烏鴉系列,可以裝長度很長的顯示卡跟正規POWER
    大致上就是 10 X 38 X 40 (CM)這樣的概念
    另一種就是工作型的微電腦
    設計上就小很多
    例如迎廣 IN WIN CHOPIN
    這類機殼能夠玩的花樣主要就限制於CPU更換、兩組以上的硬碟空間、一個擴充介面卡、風扇、桌上型RAM(一般有雙通道、依主機板可超頻)、CPU更換等等跟一些設計
    另外背板的I/O介面也有一般電腦的該有項目
    應該是目前保有個人電腦優點的最小型態
    雖然不能加裝顯卡之類的
    但他大小約在20 X 21 X 8 (CM) 約3公升
    而電源供應器是TLX這類特規
    電力最大應該都在400W以下
    平均150-250W

    http://www.coolpc.com.tw/phpBB2/viewtopic.php?p=56748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9&t=4741253

    如果有硬碟擴充需求的話
    銀欣ML05應該是最大極限
    他設計上可以塞入4個硬碟,而且大小
    350 x 99 x 204 mm 7公升

    性能主義的話
    如果是追求極致,可以裝常規顯卡
    最小就是七公升的ML08,代價就是SFX的POWER價格
    雖然有500W以上,但要品質的話,就相對貴一點
    如果回歸ATX電源
    Elite 130 110跟銀欣SG13
    個人是不推薦SB13,我發現她設計的算很差,尤其硬碟放置的部分
    Elite 130的長度可以裝九成高階顯卡,也能保有ITX優勢
    如果你要用ITX又要性能,這殼很合適
    缺點就是大很多
    240 x 207.4 x 398.5 mm 等同20公升,整整大上IN WIN CHOPIN快七倍的大小
    即便是最小可擴充顯卡的銀欣SG13
    也要222 x 181 x 285 mm 約11公升,都不小台
    常規Micro ATX
    例如Silencio 352算是
    200 x 378 x 453mm 約34公升
    這跟Elite 130沒差多少,風扇可擴充性也好很多
    所以一般ITX還是追求極致,例如IN WIN CHOPIN或銀欣ML05、ML08
    個人使用IN WIN CHOPIN是覺得不錯,ML08也是









    品 名 產 品 名 稱 備 註 數量 小 計
    處理器 CPU AMD R5 2400G【4核/8緒/11 GPU-代理】3.6G(↑3.9G)65W/4M/14nm/含內顯/含風扇, $5380 ★
    AMD AM4 Ryzen 5
    1
    5380
    主機板 MB 技嘉 AB350N-GAMING WiFi(mini-ITX/1H1P/U3.1/M.2/AC+BT4.2/註五年), $3590 ◆ ★ ↓任搭180↓
    AMD B350 / AM4 / DDR4
    1
    3590
    記憶體 RAM V-color 8G*2 DDR4 3000 CL16 Skywalker天行者RGB電競光/iMS彩色IC, $5800↘$4888 ★ 熱賣
    桌上型記憶體 DDR4 雙通道
    1
    4888
    CASE 機殼 銀欣 ML08B-H (黑+提把設計)顯卡長33/CPU高5.8/SFX電供規格/附PCI-E轉接/ITX【訂】, $2590 ★ ↓酷幣160↓
    銀欣 SilverStone (顯卡電源設計有側有後,內部空間僅供參考)
    1
    2590
    電源供應器 銀欣 300W(ST30SF)/銅牌/智慧溫控風扇/V1.0/SFX規格/CPU主線:20AWG:鍍銅, $1600↘$1390 ★
    銀欣 SilverStone
    1
    1390
    TDP耗電119瓦  價:17498

    另外極端的例子是tiny Mini-ITX
    例如
    SilverStone SST-PT13B-120 Mini-ITX
    可以將長寬高壓在 18 X 18 X 4 (CM) 1.2~1.5公升
    他是採用DC-ATX轉板,並用DC的變壓器供電
    這系列其實在一些早年特規的主機上看得到影子,不過整體來說,算是已經失敗的存在,大致上你RAM主要是NB的版本,無法使用超頻模式,整台主機能突破的極限限制就很多,正因為限制多,所以大部分買這種點腦也不想自己組,會想自己組,受限於這種東西空間限制,就不會想買,邏輯上存在就相衝,缺少可玩性,因此反而還沒有INTEL推的NUC或者品牌電腦常見。
  3. STX
    我一開始看到這種規格,是在工業用板看過幾次
    不過INTEL拿來做為家用電腦使用是2016年的事情
    因此目前是剛起步階段
    從mini ITX的經驗來看,大概還有五到十年的發展空間
    他吸納NUC成功經驗,想讓使用者可以自組一個電腦的規範
    就叫STX
    這類電腦目前多半以CPU效能優勢為其優點,
    不過現在是CPU過剩的時代,所以單純CPU效能好其實沒有什麼太大意義
    況且他能增加的硬碟空間通常局限於2.5吋的設計,也不能安裝什麼卡片
    因此出現布局我認為主要跟2011年開始高效能內顯的APU出現有關

    因為APU的出現,INTEL也開始競爭GPU這塊領域
    讓內顯更近一層
    另外就是Intel MCM(Multi-Chip Module)發展的野心
    例如i7-8709G就是一個有趣的case,就是INTEL+AMD封裝一起的現成品
    以目前AMD R5 2400G的GPU高度突破的狀況來看
    雖然1030這種系列被譽為XX卡的存在
    但是他還是能滿足輕量級遊戲玩家的需求
    如果可以更換 APU或者強悍內顯CPU,也是一種組裝電腦可玩性的一部分

    不過
    我個人認為他跟 "tiny" Mini-ITX問題點大同小異
    就是風扇問題,想想加了個風扇就相對NUC這類電腦高上不少
    目前看來也不適合水冷
    大小差距是有,但並沒有特別大差距
    STX 為147x140 mm
    ITX 為 170x170 mm
    相對NUC只有100 x 100mm,就沒有這麼大的差異
    另外
    STX相對tiny Mini ITX唯一最大差異只在於,他多了前板的介面
    但是!!! 這點差異卻在2016年出現一些微妙的爭議
    前版設計是個怪問題
    他有兩個音源孔,一個USB,一個typeC,顯然有點詭異的設計
    或許未來都只需要type C也說不定
    也因此目前他的處境其實也是沒什麼進步的狀態
    因此Mini-ITX可以算是2018年之前微電腦的勝利者
    即便STX這類電腦依然可以使用強大桌上型CPU
    不過主機板種類相對Mini ITX真的少非常多
    除了部分MSI Cubi有採用外
    比較知名的就是
    DeskMini 110 準系統
    他可以算是使用一般CPU風扇的最後版本
    大小約在 16 X 16 X 8 (CM),約1.5~2公升
    當然,這種大小就把電源供應的容量轉移到機殼外
    好處是不用綁再一起
    缺點就是相對電力限制
    常見規格就是65W跟120W兩種
    65W給35W的CPU勉強可以
    120W多半主機板就是侷限CPU在65W以下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45730-small-computers-are-able-to-choose-desktop-processor-asrock-deskmini-110-trial

    如果你要更小的,目前極致就是銀欣SST-VT01
    155 x 152 x 65 (mm) 1.53公升
    這種機殼再買的時候,風扇幾乎沒得選
    就我所知就是銀欣AR04,高度2.3公分
    裝其他都不行,而這個散熱真的也不強,65W

    目前來說,tiny Mini-ITX跟STX的發展都受到不少侷限,
    或許APU或MCM這類概念有未來性,
    但目前還沒發展到那階段,
    也因此短期內並沒有真得起來,
    一般公司或許還有機會用到這兩種規格,
    然而公司行號通常會找品牌電腦購買,以維持報帳與維護的便利性,
    因此,反而正統的ATX或ITX比較吸引需要客製化的一般電腦使用者

  4. 品牌特規電腦
    早期是DELL USFF系列較著名,不過現在已經沒人用固定式的DVD設計
    而且USFF系列目前也被Mini ITX取代
    現在保留下來的
    舉個例子就是
    蘋果的mini系列跟ASUS的Vivo mini,這兩款現在看來都是很大一台
    約19 X 19 X 6 (CM) 2公升
    上面這兩款都是使用筆電CPU,近期一點也有用U系列,就是15W的機種
    EeePC發展出來的B200系列,跟而後EeeBox PC EB1030 系列
    約22 X 17 X 3 (CM) 約1.1公升
    你可以想像他長寬跟wii一樣,但更薄一點
    原始使用ATOM,後面也有使用J1900板子發展出來的
    這系列都很知名,當然他們一個問題就是CPU都用超低電壓的CPU
    速度就不怎麼好,ATOM系列就算換SSD也一樣慢
    至於J1900,我曾買過,他其實很接近U系列,不過就穩定性來說還是不及U系列
    只是拿來當BT機還是能做,EeeBox PC EB1037還有Nvidia 820m的顯示卡
    雖然不能玩遊戲,但是拿來硬解影片是做得到的
    然而以上提的這些都是大台的
    如果要說小台
    OptiPlex Micro跟ThinkCentre  Micro應該算是迷你主機中,最末端使用PC CPU的主機了,當然,他的效能就有不錯的表現

    如果目前追求性能的超迷你特規主機,更小而知名高一點的就是
    DELL OptiPlex Micro系列大約就是17 X 17 X 3 (CM) 約1.1公升
    布局大約等同一般STX主機,但是因為是特化設計,高度完全打敗STX存在
    (PS:下面這圖我已經拆掉風扇)

    另外聯想的ThinkCentre Micro也是類似的概念
    這類特規電腦內部通常可以使用PC CPU,多半低電壓版本,不過也有幾次出現一般電壓可用,並且以變壓器作為供電
    例如DELL OptiPlex Micro最高有 i7-7700T可以購買
    相對同期7代而言,算是優秀的,筆電版的7700HQ也無法達到
    如果你拆開DELL OptiPlex Micro跟他的散熱器
    你會發現他是採用一般電腦CPU而非SoC
    因此你也能更換CPU

    例如這台採用H81
    目前很少鎖定CPU
    但你換CPU會受限於架構
    如果考慮這台供電的架構
    你能挑的CPU就是G3250T G3440T I3 4130t I3 4160t I5 4570T I5 4590T I7 4770T等等

  5. NUC (UCFF主機板)
    從名字就不難理解,可以翻成,"下世代運算單元"
    很抽象的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
    UCFF (ultra-compact form factor)的主機板為基本架構,約10 x 10 (CM)
    介於nano-ITX與pico-ITX之間的大小
    並且完成進行組裝的SoC或筆電CPU的迷你電腦
    NUC系列在工作領域非常常見
    除了INTEL本身的NUC之外
    MSI Cubi
    Acer M2-601 可以一直堆模組上去的知名系列
    技嘉 BRIX在國外版本有桌電顯示晶片的知名版本
    等等
    NUC通常很小一台
    這些電腦,以標準NUC概念來說,分三大類 Kit 寬版,mini Kit 窄版 跟
    大小約

  6. Pico ITX(類似電視盒)
    目前台灣市場唯一存活下來的,就是ECS LIVA


  7. Stick PC(電視棒)



我先簡單結成一張表,作為入門者的參考資訊:
主機板/機殼
  
顯卡
公升
建議
  
ITX/ 酷媽Elite 130
  
34.3cm
全高雙PORT側放


大致上1080這種沒問題
20
合適新手,因為容錯高
  
也合適玩家,可以裝常規顯卡跟POWER
  
價格尚可,沒POWER $1600左右
  
ITX/ 酷媽Elite 110
  
21cm
全高雙PORT
側放

買得時候要注意
例如短版1070
正常1050ti或rx560
13
合適新手,也合適玩家,可以裝常規顯卡跟POWER
  
價格親民,沒POWER $1000左右
  
ITX/銀欣SG13
  
23.6cm
全高雙PORT
側放

買得時候要注意
例如短版1070
正常RX470
11
設計非常銀欣…特規想法,所以不太推薦,不過他的設計上可以裝常規顯卡跟POWER,只是你不用他SFX電源會很擠
  價格親民,沒POWER  $1200左右
  
ITX/銀欣 小烏鴉2代≒ ML08
(主要差別是ML08可以加購提把帶出門用)
  
33cm
全高雙PORT側放

一般長度的顯卡夠用
11
還算好組的,不過因為她特規,合適有電腦知識的玩家,價格偏貴
  如果你不懂工業用SFX電源建議用他特規SFX,最低300W $1600起
  
加上機殼3900~4100左右
  
ITX/銀欣 小烏鴉3代
  
同上
13
  
雖然變大隻,但是用常規電源
  
我覺得還算推薦
  
ITX/ GEEEK A30 21cm
全高雙PORT
側放

買得時候要注意
例如短版1070
正常1050ti或rx560
8 沒用過
壓克力機殼,透明爽感很適合需要炫砲的人用,他採用Flex ATX電源(露天買得到),應該是可以裝一般顯卡最小機殼,而且可以用雙PORT跟常規高的顯卡,只是顯卡長度不能太長就是了,據說可以用21公分以下,所以拿1050跟460沒問題

弄到好約2200~2800
POWER可以找到250W 80+

參考
ITX/ GEEEK A20 21cm
半高雙PORT
側放

買得時候要注意
例如半高1050ti或RX560
6.9 曾研究過
跟A30一樣能裝兩個PORT的顯卡,缺點是他要半高,這限制就比較明顯,半高較不好找,不過優勢就是比較小台,同樣半透明,看過影片,從裡面透RGB的光出來還滿銷魂的
ITX/銀欣 ML05
  
半高單PORT

不建議裝顯卡
7
  
很好組,所以推薦新手,不過電源一樣特規SFX,只有一個擴充port,拿來裝顯卡會讓自己顯得智障,因為我裝過1030,效能真的比750還低,又有噪音,很慘烈,如果你有顯卡需求建議還是找GEEEK A20或A30,但是硬碟擴充不錯,所以功能面試BT機或文書機取向

SFX POWER還是比較接近一般主機,如果你搭配銀欣,他會停轉,一般即便I7你上網他電壓也吃不高,所以加個貓頭鷹你電腦就可以安靜到你有恐慌症
弄到好約$3000多
  
ITX/ IN WIN CHOPIN蕭邦
  
無顯卡插槽設計
3
  
還算好組,一開始就給你一個POWER,150W 80plus 特規電源銅牌(銀欣賣你1600的300W也是銅牌而已),貼在主機上幾乎聽不到power聲音,如果裝無風扇就幾乎無聲,可以撐目前八代I7 K版沒問題,超頻我就不知,不過個人比較保守,一定抓65w以下的cpu用。價格2200,外觀我買回來發現質感真的很讚,所以非常推薦新手組這個,還有兩個擴充硬碟空間,我覺得很划算
  
不過要注意,他因為壓到只剩3公升,所以沒有任何擴充介面的空間,另外建議風扇用4.5CM之下的,不難找,也不貴
  
Slim-ITX/銀欣 PT13
  
無顯卡插槽設計
1.4
  
沒組過,不過價格殺得很低,但是電源會是你頭痛的部分,還有風扇也是2.X cm
  
STX/ GA-H110MSTX 無顯卡插槽設計 1.9 沒用過,過4400可以擴充兩個SATA傳統跟一個M.2 SSD,並且可以使用正規的CPU,屬於跟華擎STX類似存在
STX/ DeskMini 110
  
無顯卡插槽設計

*不過他有出一版本內有1060顯卡晶片,如果你有小主機高效能需求,就是選這個最合適
1.9
  
新手DIY推薦,因為3900還包含DC電源+主機板+機殼一次包辦,我覺得很方便,其他部分還能用一般原廠風扇,簡單來說就是再無腦,只要知道CPU別買超過65W都能用這點,然後知道RAM跟2.5吋硬碟是啥,就能組了
這組還有個好處是聲音可以很安靜,因為他能裝貓頭鷹 NH-L9i 之類的風扇,加上電供是用變壓器,整台電腦用SSD的話就可以在一般上網時候幾乎無聲音
  
STX/ 銀欣 VT01
  
無顯卡插槽設計
1.5
  
請認真看大大開箱文
  
STX/ MSI Cubi
  
無顯卡插槽設計
1.X~2.x
  
如果你是超級新手就真的買品牌比較快
  
Acer M1-601/M2-601 (NUC模組化) 有模組化顯卡設計,十分有趣而且省空間 1.X~2.x 新手用
技嘉BRIX (NUC模改) 從內顯到內置中階顯卡(如1060)皆有 0.x~2.x 技嘉是最早開始把小電腦上桌上型顯示晶片的廠商,當年從GTX760開始打響名聲,國外比較常見,台灣不多
https://www.gigabyte.com/tw/Mini-PcBarebone
特規/DELL OptiPlex  Micro
  
無顯卡插槽設計
1.1
  
可以自己換CPU RAM HDD,缺點就是價格偏高一點,其實他就是STX的更加精實版本
I3以下都非常安靜,他風扇幾乎沒聲音,但反之溫度就高了點
  
UCFF/NUC
  
有特規
目前最有名的就是INTEL+AMD晶片那新聞
NUC高版
0.6 公升
  
NUC低版
約 0.4公升
  

如果你是個希望低功號辦公使用,目標就是省空間的話,我個人是滿推薦買NUC,而且NUC真的是最容易買到又效能不差的
  
高版可以裝一個SSD跟傳統2.5,很夠用
  
價格就,上班族比較輕鬆…
  
StickPC
  
無顯卡插槽設計
0.08
  
極致
  
真的就是極致
  
不過無風扇,以我Z3537F、M3,就算J1900跟J3455經驗,他長跑,例如連續上網或看YOUTUBE,效能主要因為溫度掉下來很快,所以別太期望效能,跑分很強而已
  


GEEEK A30跟A20我覺得也不錯
台灣買得到
6公升能裝一般比較適合玩遊戲的顯卡,算是小鋼炮一族
只是目前暫時沒有組的打算
有天也來組組玩玩

總結:
從前面回顧,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迷你電腦成敗
如果你發展出來具備可玩性(可擴充I/O、可更項目有一定基礎),自組的存在價值明顯存在。
如果沒有可玩空間,就是品牌之間的廝殺,自組機就比較不易發展。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89240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喜歡★dearsun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NUC 風扇更換疑問... 後一篇:DELL原廠window...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Wannablesu晚上好
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0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