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翻譯】對青年的埋怨,是負面教材?還是步入後塵?

一騎 | 2018-01-21 04:56:40 | 巴幣 18 | 人氣 611

嗯,我自己是已經步入後塵了......就算沒有刻意模仿,還是搞砸了呢哈哈......
「白熊的廢紙籃」文章選譯會不定期更新,希望能夠在一週到兩週以內翻出一篇來。
原文連結:


2017-11-27

〈有上年紀的人在講「最近的年輕人都不會用開罐器」,可是真的須要會用開罐器嗎?〉

連結文章的內容提到「人們所須的技能會因時代而不同,所以最好不要沒有考慮到時代變化,就隨便嘲笑人喔」。文章作者的這位部落客,寫作資歷夠長,只能說主旨恰如其事。
 
先不談那篇文章,我是看到了有年長者一臉有些開心的樣子,說道「最近的年輕人呀……」,就有感而發,想寫一些最近的感想。


思考「最近的年輕人呀……」現象的必然性。

「最近的年輕人呀……」這句抱怨據說連從古羅馬遺跡上都找得到。就連現代的高齡者,也有不少人會說這句話。也就是說,我先推定,這應該是一種年長者容易對年少者所心懷的感情。

現在的我,總會想要有自覺地迴避「最近的年輕人呀……」這句台詞。大概上面那篇文章的作者也一樣吧。雖然不知道是有所自覺還是下意識所為,不過心裏就是對於「最近的年輕人呀……」有所顧忌。

像是我和上文作者這樣,在社會上被看作是青壯年時候的人,會迴避「最近的年輕人呀……」這句話,不管是從美德來講,還是從溝通的實際利益來講,應該都是最理想的吧。

然而,既然高齡者,有時候中年者,會說出「最近的年輕人呀……」,理應就有相應的背景或內情才對。是沒辦法阻止自己呢,或者是故意放任自己?

不只這句「最近的年輕人呀……」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來看,年長者也是有不少行為舉止讓人退避三舍,所以也形成了「最近的老人呀……」這樣的起手式講法。當年輕人看到年長者的反覆怨言不符合時代,或是有違美德和實際利益時,他們心裡應該就會那麼想。我不覺得那有什麼不自然,而且我也覺得,等我上了年紀時,年輕人們就會用如此眼光來看待我,這無可避免。不對,說不定現在的我,也已經被小我十歲的人,看作是其行為舉止,有違美德和實際利益。

這些現象,會不會是一種必然呢?

年紀大的人,特別是高齡人士,會說出「最近的年輕人呀……」,或許有可能是感覺自己被年輕世代拋在後頭;或許也有可能,是出於不安感或自卑情結,覺得自己跟不上所須技能的變化。或許還有可能更單純地,是他們的前額葉機能衰退,腦子有點判斷不清了。

的確,有些人就算到了人稱高齡的年紀,也還是很通情達理,行為舉止都符合美德與實際利益。可是那種年長者不能算一般人,而應該是「很厲害的人」。人上了年紀就會對年輕人有些不快,這很自然,反而不會那樣的高齡者,應該是「相當努力打拼」才對,不是嗎?

與此同時,在人際互動上,何者為美德,何者為實際利益,這種評價尺度本身,也有可能隨著時代更迭而變化。難道年輕世代就不會感覺到代溝嗎?就不會總是覺得,年長世代的溝通方式有什麼地方「很奇怪」「不符合美德與實際利益」嗎?

網際網路上的舉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雖然說只有一點點,但溝通的美德及實際利益,會隨著時代逐漸改變。超乎於此,在心理上/身體能力上,要能夠達到這些美德與實際利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化。考慮到如此變化,再看看年長者和年少者互看不順眼的情況,我就覺得這是一定會發生的。


應該看作負面教材嗎?還是該看作我們都會落得如此下場?

以「最近的年輕人呀……」這句話為首,年輕人在看到一些年長者的舉止,有令他們有所不滿的地方時,會先就看作負面教材,努力讓自己不要變成那個樣子,基本上我覺得這是件好事。既然要老,就要老得好,我不覺得有如此願望是件壞事。

但另一方面我也推測,是不是我們不要把那種年長者看成是單純的負面教材,想想自己也會變得像他們一樣;或是推測,會不會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有一種必然性與道理,要是不到了那種年紀,就沒法瞭解。

年紀愈大就愈能辨別是非,愈能做出符合美德與實際利益的溝通,要是能這樣的話就很理想;但是看看現實中的年長者,話可就不能說得那麼簡單了吧。等哪天,說不定自己會放膽說出「最近的年輕人呀……」這種幹話。就算自己真的管得了自己的腦子和嘴巴,在未來,說不定自己和同世代的人都會漸漸變得如此。

說到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句話會存在自身,就是在暗示過了這些年紀之後,會變得愈來愈不明事理。

我沒辦法講得很好瞭解,但在我心裡,既懷著一個心願,期望自己成為明事理的年長者;也預測自己,就算不想,通情達理的程度還是會逐漸消磨耗損。兩者混和的結果,讓我漸漸萌生一種心情,一種「寬以待己,寬以待人」的包容心。有人應該會說,那包容本身,就是我對事的明理程度開始衰減。說不定真是如此。

直到現在,這個「就把老人的缺點和缺失,當成負面教材吧」的情緒幫了我不少忙。今後也會如此嗎?這我就開始變得有點不清楚了,所以才會寫這篇文章。

那些人是負面教材呢?還是我們都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分別盛り:原文的「分別盛り(BUNBETSU-MORI)」意思是「積攢相當程度的知識與經驗,並且通情達理的年紀,泛指中年」,文章裡採用的是自認為比較貼合華人講法的意譯。



作者:(取譯自 ironna 網站簡介 http://ironna.jp/blogger/285)
熊代亨  昭和50年(1975/民國64),石川縣出生。信州大學醫學部畢業。從事在地精神醫療之餘,也在人氣部落格「シロクマの屑籠(白熊的廢紙籃)」發文談論現代人的社會適應與次文化領域。著書有《ロスジェネ心理学((自譯)失落世代心理學)》(花傳社)、《「若作りうつ」社会((自譯)「扮年輕憂鬱症」的社會)》(講談社)等。

創作回應

一騎
回來重讀之後,發現不少地方翻得爛。已做修正。
雖然應該還是有地方錯得很離譜......

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才能讓自己讀很多書啊?
2018-06-03 10:40:15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