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 GP

VIA L4500安裝FreeNAS 11.1與設定SMB分享

作者:[BOT]OTAKU│2018-01-07 18:02:05│巴幣:8│人氣:7384
前言、

自己偷偷藏在實驗室天花板的SAMBA + FTP不知怎著開始中風了。也罷,反正就是上古卷軸東拼西湊的結果。翻了翻垃圾山,有老闆要求我丟掉的機殼、以前瘋國慘VIA處理器時入手的VN1000-AM主機板,還有一些DDR3記憶體、8GB隨身碟,以及各種廢物250GB、500GB硬碟等...恩...廢物利用最大化,看了看網路上有關FreeNAS的攻略文,自己架一台NAS應該不難。

幹誰說很簡單的出來面對

之所以寫這篇就是因為這過程太機掰、太痛苦了,跟市面上賣的QNAP、Synology、ASUStor比起來,設定根本要人命的低能又困難,所以寫起來告訴自己如果下次還有需要,回來翻這篇就對了。

先不要急著罵FreeNAS怎這麼難用,人家願意開源還免費給你用,你跪著哭都來不及了還嫌棄?有本事自己去Compile一包來用啊!不然就砸5000塊錢買最低能的NAS主機嘛,不然就去用黑群暉看看會不會被警察搜索嘛。
以下將分三大段落來講這台FreeNAS是怎麼搞起來的,分別為硬體與網路環境篇、安裝方式與過程篇,還有最基掰、最痛苦、肝理良的設定篇。

1. 硬體與網路環境

如果建構得宜,NAS的傳輸速度其實不遜於USB,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目前1000Base-T理論傳輸速度約為1.0Gbps,個人實測Windows資料夾分享可以衝出111MB/s的成績,基本上這很接近SATA II 硬碟機連續傳輸的理論值了。無奈台灣網路環境就還不到位,光世代還在Lady first,搞不好是Lag first,NAS再好用也只能徒呼負負。
至於只有100BASE-T網路的架構,如果沒錢或環境不允許更新,那還是死了這條心,乖乖去買USB 3.0擴充卡和外接盒吧...換算一下100Mbps大概也就10幾妹在傳,USB 2.0都海放它。

1.1 網路架構

架設NAS時有個最基本的概念:每一個網路環節都要達到標準,不然會拖累速度。如果你花大錢買了大同CAT6 23AWG電纜來用,結果卻配一台100/10Mbps的分享器,那速度永遠都被限制在100/10,享受不到1000Mbps的快感Der!在同一個網域下,你會需要一台具備1G(1000Mbps)區域網路能力或更高(我相信一般窮學生應該是買不起10G CAT7的設備啦...)的路由器,若路由器提供的RJ45孔不夠多,那你還需要1G的「交換器」,以及適當的線材(CAT6或以上),還有存取NAS的主機也要有1G的網卡,新電腦應該都有了,Realtek 8111系列便宜大碗,就連文書機用的低階主機板都裝了,不至於找不到吧?

購買路由器時還可以順便看看支不支援802.11 ac,具有5GHz頻道,高級的路由器可提供理論值867Mbps的傳輸速度,這才像話。若是使用者眾,建議還要買包含802.11ad協定的設備,這樣才能做鏈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概念上就是將NAS插上多張網卡擴充頻寬。以單網卡的狀況而言,若同時有多人使用這台NAS,那速度會被拖下來;接了第二張、第三張網卡之後,負載可以被多裝網卡均分。

路由器底下將會是NAS運行、分享檔案的區域網路,對外要出去網際網路則得透過路由器的Port Forwarding或NAT功能,這部分在這不提因為各廠牌分享器設定都不一樣,去看說明書比較好,通常對外都靠FTP,放行Port 21應該足夠了,或者直接DMZ一開裸奔在外也不是不行,只是後果要自負啦!(DMZ一開等於其他辦公室也能翻到這台NAS,如果密碼不慎洩出去或被攻破那就好玩啦!)

1.2 主機配置

其實FreeNAS就是一套精心包裝過的FreeBSD,適當的x86主機都能跑,你很有錢去砸一箱刀鋒來跑也不是不行。一般人跑這種東西都是以盡量節能省電為主(市售的NAS主機都以ARM處理器為主力不是沒道理啊),誰有那個錢可以燒電費你說是不是?如果以資源回收為目的,有些C2D時代的Celeron即足以擔當大任。如果來硬派的,Intel J3455、N3150等新世代SoC Celeron處理器TDP只有個位數,價格也不算飛天,可以接受啦。當然太低能也不推薦,因為不僅浪費電,也無法達到預定的效能,不如直接去網購一顆隨身硬碟就罷。現在應該不會有Duron或Pentium II還在當主力的吧?(歐對了,2017年七月在花蓮火車站買車票,自動售票機屢屢故障造成隊伍大排長龍,定睛一看,靠杯,竟然是PIII主機配Windows Me,真帶種的「高端」配置售票機啊!)
說到VIA的處理器,我想眾玩家一定會非常贊成用這張圖代表一切:
PC零售市場幾乎買不到啊啊啊!簡報很好看跑分很有趣又如何?VIA Nano QuadCore早在2011年發表,對應的設備呢?我個人很好奇VIA到底有沒有在管x86處理器事業部,2015年都還有新處理器發表,不過官方網站沒有更新就是沒新。

這回登場的VIA VN1000-AM其實來源有點複雜,原則上那應該是Acer的OEM主機板,專供Acer主機使用,誰能料到在對岸有一批零件跑出來了,透過各種渠道出售,當時一張板子不到1K,手賤就給他收了起來,然後封存至今重見天日(結果現在去看X天、淘O,好像變貴了?)。既然是OEM的主機板,那就要有生心理準備:有很多東西要自己手工製作。以最基本的CPU散熱風扇來說,這可就折騰了!就算是Intel或AMD的處理器廢物利用,市面上還是可以找到相當大量的非原廠風扇,各種形狀、各種規格任君挑選,VIA?別開玩笑了。問問現在的小朋友「你知道王@紅阿姨是誰嗎?」「喔!就是搞垮HTㄈ的那位阿姨嗎?」「那你知道在她搞爆HTㄈ之前其實還有另一家公司也被她搞爆了嗎?」...如果經歷過威盛股王風光時代,那恭喜你有年紀了,如果用過VIA處理器,那你是稀有動物了,如果不只用過VIA處理器,還用過Cyrix,挖靠,活化石吧?稀有成這樣,看倌們認為風扇好找嗎?我們接著看下去...

幸好這張主機板的洞洞直接相容於Intel 775腳位,等著!我可沒說你能直接拿775腳位的風扇插下去,因為VIA早早就不玩零售PC市場轉攻嵌入式設備,處理器全部都走SoC路線,所以處理器直接裸體在外給你看不說,高度還比使用775腳座的Intel處理器矮,一般的風扇是無法扣緊並貼齊處理器表面的!我從酷媽、超頻3...不拉不拉不拉一堆品牌裡面去找,最後終於在X天上木華人子3C找到一顆一百的廢物風扇可以成功地裝上去,雖然鋁鰭片會切到旁邊的CPU供電電容,歐,鋼鋸配老虎鉗是萬能的!鰭片少一角不會怎樣啦,100塊錢的東西小改一下就能用了,不賴啊。



(上圖)VIA VN1000-AM使用VIA L4500 CPU,把兩個Isaiah核心組合起來之後再閹掉其中一個核,頗為有趣的膠水三核心。這張主機板使用775腳位的風扇,但是大小和高度都有嚴格限制,建議尋找"Low Profile"風扇看看有沒有適合的結果,個人是使用鋸子和老虎鉗硬幹。

VIA nano L4000系列的上市難以挽救VIA在x86 PC市場的頹勢,來得太晚了,規格追不上同期的動物機,價格又沒有比較吃香。如果當年大家笑AMD做簡報的功力比造CPU好,那VIA可能只有放話比較在行,通常都是架構圖畫成大野狼,端出來的產品變成小綿羊。話雖如此,L4500三核心處理器其實就是屏蔽一個核心的L4700四核心處理器,性能還是可以追越AMD E350或Intel ATOM N550等低能處理器的。甚至,這應該可以玩開核的,實際上嘛,沒有對應的BIOS,無從玩起。


(上圖)VN1000北橋,在2011年支援DDR3-1066似乎很落漆,裡面包了一顆Chrome 520 IGP,可以輸出HDMI...總之那些功能在這裡看得到吃不到,原因稍後談。


(上圖)經歷過我大VIA VT8237年代,盼不到VT8251,倒是摸到了VT8261。以主流規格來說,只支援4組SATA2似乎有點少,至少有12組USB 2.0,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2012年Intel 6世代晶片組開始整合SATA3進來了,AMD則加入原生USB 3.0,這組南橋馬上就過時了。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如果我要架4顆硬碟跑多組RAIDZ,Intel Braswell或Apollo Lake原生只有兩組SATA3,其餘都要自己買擴充卡,雖然這張板子只有SATA2,卻有4組剛好;現在NAS的瓶頸在於硬碟連續傳輸速度、網路頻寬等,SATA3使用在NAS上除非要做SSD Cache或搭配10G網路用,不然影響算有限。



(上圖)數位輸出什麼的在這張板子上完全看不見,沒有HDMI,只有一個弱弱的VGA,非常非常浪費VN1000的實力。雖然沒有把該有的Lay-Out做出來,為了避免北橋熱到瘋掉,拍完照後我就換了一個北橋風扇去取代原本的散熱座了。

FreeNAS在處理器上的要求還算不高,對記憶體的容量要求倒是挺高的,建議配個8GB會比較順暢。VN1000北橋只支援DDR3-1066,不過容量的影響比時脈高,裝滿8G給她就對了。剛好在下有兩根TEAM的4GB DDR3,當時升級8GB拆下來沒賣出去,剛好塞進來。

雖然網路輿論認為ZFS還不夠成熟,但是對一般User來說足以應付了,使用FreeBSD的好處就是可以把一大票的廢物硬碟組成一顆大硬碟,Stripe配置等同於JBOD(Just a Bunch Of Disk),在使用時你只會看到一顆容量頗大的硬碟,並不會覺得那是一坨零散的硬碟,這有浪費電的缺點,不過在缺錢、廢物利用的訴求下,這也是條出路。這裡有Toshiba、Hitachi、Seagate等各種品牌的2.5、3.5吋硬碟機,全都是主機種葛屁之後留下的廢物硬碟,通通裝進去,組成Stripe配置剛剛好。最好是可以順便來個RAIDZ,等同RAID5的配置,防資料爆掉。

一直提FreeNAS,最後總要有個地方放它本身吧?簡單,如果不需要裝一大堆Plug-In的話,8GB垃圾隨身碟就可以當系統碟使用了。為了安裝它,你還會需要另一根8GB隨身碟,或者一張700MB的空白光碟片和光碟機。

=====================
小結:
網路最低標準配備:1G分享器(含以上)、1G交換器、CAT6線材
電腦:省電x86主機、SATA2(含以上)硬碟、至少8GB記憶體(時脈不拘)、至少8GB隨身碟或小容量硬碟安裝系統,臨時借用一下的螢幕與鍵盤(不需要滑鼠)
=====================

2. 安裝篇

FreeNAS可以安裝在隨身碟上,一般建議至少8GB,或者你有40GB、30GB那種低能硬碟想,不怕浪費電要拿來廢物利用,也是不錯的選擇,要注意安裝系統的硬碟,剩餘空間是無法拿來利用的,換句話說,若拿1TB硬碟安裝FreeNAS,那該硬碟就無法分享空間了,就算分割成多個磁區也一樣喔,FreeNAS安裝時會重新全部格式化。

到FreeNAS官方下載映像檔,然後可以選擇透過光碟機或隨身碟安裝,個人推隨身碟安裝,因為安裝碟可以重複利用,速度又較光碟機快些。如果想使用光碟機,那就把映像檔燒出光碟片即可使用;若使用隨身碟,你還會需要一支程式:Win32DiskImager,這支程式可以將映像檔「燒錄」到隨身碟上。
FreeNAS官方網站:http://www.freenas.org/
目前最新版本為11.1版,終於有真正可用的正體中文介面了。

2.1 燒錄可安裝FreeNAS的隨身碟

我個人喜歡用隨身碟,安裝完FreeNAS後格式化又是一尾活龍,省去使用光碟片的$$且環保。

2.1.1 請先下載Win32DiskImager,解壓縮後右鍵、以系統管理員身分執行。

2.1.2. 選擇正確的隨身碟,然後點選資料夾圖案選擇映像檔。要注意如果選錯了隨身碟還接著按下寫入資料,那可會欲哭無淚喔!
2.1.3. 必須將檔案類型改成 *.* 才能看到iso檔,選擇剛剛下載的FreeNAS映像檔。

2.1.4. 完成後,點下寫入資料到裝置中,然後不要任意拔除隨身碟,放著等一段時間待其完成。

2.1.5. 結束的時候會跳出這系列的警告,還會問你要不要格式化。全部給它忽略掉,它只是磁碟格式無法被Windows識別而已,隨身碟現在是一支FreeNAS的安裝碟了。


2.2 設定開機順序
先將隨身碟和光碟片安放好就定位,然後設定主機要透過SB或光碟片開機。各廠牌主機板設定都不同,不過不太需要緊張,現在「一般的主機板」有圖形化介面超炫砲的,根本就不用擔心不會設定。如果是資源回收再利用的主機,則注意是否支援USB開機,若電腦老翻了無法用USB開機,那只好乖乖地用光碟片和硬碟機來組,或乾脆放棄吧,老成那樣性能也不夠用的。
哇哈哈哈哈哈偏偏VN1000-AM雖然有UEFI,卻沒有炫砲的人機介面,而且這南橋不曉得搞什麼鬼沒有AHCI,遜斃了。

設定好從USB或光碟機開機後,儲存CMOS設定重新啟動,可以看到電腦從剛剛設定的隨身碟或光碟機啟動了。一陣讀取後來到安裝介面,若不常接觸Console、Command Line等環境,那安裝介面肯定令人感到驚訝,只有鍵盤是會動的。
==============
鍵盤指令:
鍵盤↑上↓下←左→右對應光棒上下左右移動
TAB跳下一格
空白鍵等同「選取」*(這很重要,常常有人不知道該怎麼選擇選項莫名卡關)
Enter...就是Enter
==============
選擇要安裝系統的硬碟機,就是那根8GB隨身碟或是小硬碟機,看你想裝哪。
然後設定root的密碼。
設定完後就可以去泡茶聊天(X)認真做實驗(O)了,這要花好一陣子直到它提示你安裝完成,請移除光碟片。此時選擇重新啟動,然後再次進入BIOS選擇透過剛剛安裝系統的硬碟或隨身碟開機,記得要把光碟或安裝用的隨身碟拔掉,不然會一直LOOP喔。
第一次開機要花一點時間,開機成功後你可以先抄下FreeNAS抓到的IP,關機,然後把電腦就定位,拔掉螢幕和鍵盤只留網路線即可,記得要再開機就好。
去分享器設定頁面,設定固定IP,可以在第一次開機成功的時候循著上述的IP去找對應的MAC值,然後去DHCP設定頁面將該MAC鎖定成固定IP,這樣哪天分享器重啟IP就不會跑掉了。
開好之後,就可以循著這支IP進入最痛苦的設定篇。
3. 設定篇
在同網域內的任何一台電腦使用瀏覽器輸入剛剛的IP,就可以進入FreeNAS的設定頁面了。
一開始會有初始化精靈(Initialization Wizard)問你一些有關的設定,那沒屁用直接Exit就好,等等自己動手處理。
FreeNAS的畫面布局概念簡單,左側就是功能選單,右邊的大框框給你操作。
在左方的選單欄點選System -> General進行一般設定,時區設定成Asia/Taipei,語言看你要改正體中文還是維持英文皆可(個人是覺得英文就很好用了,反正翻譯成中文也不見得看得懂)
然後,來設定硬碟機要怎麼分配,點選左方功能選單的Storage -> Volume -> Volume Manager
先替你的磁區取個名字,假設我要叫它"Data"(也就是稍後的/mnt/Data)接著丟一些硬碟進來,比方說這次有兩顆500,那就通通扔進來跑Stripe,這樣容量會變成一顆1TB硬碟,如果對資料安全性很敏感,就跑Mirror,等於500GB的資料有兩份,如果有很多顆可以組RAIDZ,那就用吧!注意Mirror、RAIDZ等設定會以容量最少的那顆為基準,意思就是如果你拿一顆250GB跟一顆500GB一起跑Mirror,那實際操作可用空間就是只有250GB。
設定好後點下Add Volume並耐心等待格式化。
設定SAMBA分享之所以痛苦又罵了一堆髒話,原因在於有太多看似理所當然實際上FreeNAS並不會幫你設定的細節要注意,稍有差池就會面對很多不知所以然的錯誤。甚至照著網路上相當多的攻略走,都會遇到死路一條,令人崩潰。
點選功能選單的Account->Add User
帳號編號不用去動,只需要輸入User Name、Full name、設定密碼即可。然後需要給這支帳號一個家目錄,在Create Home Directory那兒瀏覽剛剛創建的新磁區,例如說:
/mnt/Data
此時手動在該欄位把他調整成
/mnt/Data/Username(就是你自己取的英文帳號名字)
點選Advanced Mode進入進階模式調整權限
在Home Directory Mode中,把Group那欄位的Write給打勾,然後點OK,等待帳號創立。在此同時,系統也會創立一個同名稱的Group。
接下來,從左側選單中找到剛剛的/mnt/Data,點選Change Permission,將Owner (Group)調整成剛剛新建的群組,Owner維持Root沒關係,如果不是Root那就調整成剛剛建立的帳號或掛在Root都可以。Mode中的Group欄位,Write一樣得打勾,然後點OK等待系統儲存設定。
點選Sharing->Windows (SMB) Share -> Add Windows (SMB) Share 新增一個SAMBA服務。
在路徑中自己選擇剛剛創建的Home Directory,然後自己再加上要分享的資料夾名稱,例如說你可以透過下方的樹狀圖選到 /mnt/Data/Username,那就手動添加一下變成:
/mnt/Data/Username/SMB (資料夾名稱自己取)
Name欄位將會是這個服務對外可以被看見的名稱,取名叫做SanXio真的就會出現SanXio,所以取個簡單好懂的名字吧,比方說LabShare之類的。
勾選Apply Default Permission,另外如果需要進階服務例如資源回收桶之類的,可以選Advanced Mode自己把這些功能開起來。
按下OK等待系統儲存設定。
最後,左側選單選擇Service -> Service Control,SMB功能點下Start Now,旁邊的Start on Boot最好是有勾起來。
在這裡,大功告成,去檔案總管之類的地方,輸入FreeNAS主機的IP,例如 \\192.168.0.101 ;會被要求輸入帳號密碼,請輸入剛剛設定的帳密,就可以看到剛出爐,新增完成的Samba分享了!
前方一定要加入雙倒斜線,不然檔案總管會把它視為網站,用瀏覽器開啟喔。
試試看丟個東西進去刪掉,會不會出問題,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
剛剛的FreeNAS設定網頁還在吧?回頭去抓Bug看看是不是在Account那裏,Gruop的Write沒有打勾啊,或者Volume的Permission不對啊,Mode的Write有沒有開給Group啊,SMB的路徑是否正確...之類的。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8474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5 篇留言

貓箱
正巧在研究FreeNAS,謝謝分享資訊!

10-23 21:20

Thomas
感謝分享心得,使用者帳號的創立的確『眉角』很多。FreeNAS 從9.x.x版一路走來,小弟發現11.1/11.2/11.3版問題比起9版頗多,SMB又因為了閹割SMB1(為了所謂安全性而跟風)與Client端相容性衝突,且實測大檔案傳輸在Gb LAN常常跑不滿100MB/sec,檔案系統方面11.x版本也與9版不同,兩者不能相容,例如:11.x版會把9.x版創建的Volumn判定成毀損,導致9版過渡到11.x版後,若覺得深受其害,卻也無法回過頭安裝成舊的9.x版。所以小弟自己是捨棄問題多多的11.x版。

12-15 00:01

Thomas
反觀9.x版SMB設定就沒這麼多問題,Permission設定Unix或Windows也無使用上的影響,區域網路傳輸零碎檔案或是大型檔案(例如幾十GB的電影檔)通常一下子就跑滿速,我的硬體是2007年留用至今的LAG775系統,CPU是洋垃圾四核心E5420,記憶體DDR2 6GB,On board的Marvell Gb LAN。

12-15 00:06

Thomas
11.X讓我屎尿+血尿地反覆測試+折磨好幾天,三台區域網路PC與兩台多媒體播放機的SAMBA因這個FreeNAS軟體升級而搞砸。好在檔案我有備份才去升級成11.X版,最後是整個FreeNAS的全部硬碟刪除MBR/GPT磁區,安裝回9.3.10版,重新建立回Volumn.

12-15 00:11

[BOT]OTAKU
少用巴哈,現在才看到原來有回文XD
我後來都不「升級」了,直接砍掉重練...我目前11.3安定使用,分享環境相對單純,SMB Client端衝突目前沒發生過。大檔案基本上很少能突破100妹,莫約在45~70之間;不過我有用有點軟的網路上的芳鄰做分享,同樣環境可以達到111MB/s,有圖為證...
有個最徹底的解決方案是,全部都改回去SMB v1(等同砍掉重練),相容性問題比較小,但中毒機率據稱比較高。如果有Windows 10的電腦可能要允許SMB v1,大概這樣吧?05-12 17:30
島風君
想收我還沒錢收呢
居然想要當垃圾丟掉

04-27 01:3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喜歡★kevin020792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Transport Fe... 後一篇:Re:從零開始寫程式的生...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yvonne40528我是週更作者!
2024一整年,小屋每週六更新小說or新詩,我也是可以週更的人了!ヾ(*´∀ ˋ*)ノ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3:59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