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 GP

蘇格拉底

作者:絢華│2017-12-15 18:03:54│巴幣:4│人氣:132
這篇當作雜談與閒聊

開門見山的先提及這篇要介紹的核心人物




蘇格拉底
古希臘哲學家,和其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
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沒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記述於後來的學者(主要是他的學生柏拉圖
和同時代的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劇作中。
柏拉圖的《對話》一書記載了蘇格拉底在倫理學領域的貢獻。

以及蘇格拉底擅用的教學模式


蘇格拉底反詰法
或作蘇格拉底法,實質上是一種質問的辯證法,廣泛地用在驗證主要道德觀念上。
柏拉圖蘇格拉底對話中首次描述這種辦法。
因為這種反詰法,蘇格拉底被視為西方倫理道德哲學之父。
這是一種哲學質詢的形式。通常有兩個人在對話,其中一個帶領整個討論,另一個因為同意或否定另一人而提出一些假定。蘇格拉底被視為這種反詰法的先驅。

蘇格拉底方法包括諷刺不斷提出問題使對方陷入矛盾之中,並迫使其承認自己的無知)、
催生(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歸納和定義
(使學生逐步掌握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等步驟。
由於蘇格拉底把教師比喻為「知識的產婆」,因此,「蘇格拉底方法」也被人們稱為是「催生法」。



坦白說我對蘇格拉底的認識並不多,也就是百科全書上看過
以及在接觸【正義-一場思辯之旅】【被討厭的勇氣】這兩部作品時,都看過這人的名字

正義-一場思辯之旅,提到他的片段在第一集講師警告學生,閱讀這些理論性的書籍
以及學習這門課探討這些哲學上的問題、學習哲學的目的等 是有風險的
在解釋完之後便舉了蘇格拉底的朋友Callicles與Gorgias的一段對話:

(20:38處)


「不要再用哲學化思考了!」

Callicles 告訴蘇格拉底

「人生的某一時刻,若適度沉迷哲學,它是個美好的玩具。但如果過度沉迷,這就會變得毫無意義。聽我的忠告,放棄爭辯」

學習主動過生活,不要效法那些斤斤計較的爭辯者,而是學習那些好好過人生、生活幸福,名譽卓越的人們

講師 Michael Sandel 用淺而易懂而有些諷刺的方式比喻:

Callicles 對蘇格拉底表示的真義為『不要再討論哲學了,面對現實,去讀商學院吧。』(眾學生笑)」

「Callicles的確有理,因為哲學會讓我們遠離慣例,遠離廣為人接受的假設,遠離已不受爭論的信念,這就是我提到的個人和政治性的危險

「我們並不會對每個案例或理論下結論,眾多哲學家經過這麼多年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不過在Sanders禮堂中花一學期的時間怎麼可能解決呢?」

「所以這可以只被當成每個人獨自的理念探索。沒錯,這些問題的確經過反覆辯論,但這些爭辯從來不曾消失的事實,也許告訴我們這些爭辯一方面無法結束,但卻也無法避免

而它們無法避免,無法逃避的原因,則是我們每天都處在這些答案所構成的生活,單純仰賴懷疑論永遠無法滿足對理性思考的渴望。」

「我試著透過這些故事,以及這些爭辯和危險及誘惑,討論這些挑戰和可能性。簡單的說,這門課的目的,是要喚醒諸位的理性渴望,看看會獲得甚麼結果



而被討厭的勇氣的部分,先前我在寫 書籍推薦-被討厭的勇氣 時便有提及到:

這兩本書採取的撰寫方式,是以年輕人與哲學家在做辯駁
特別是紅藍色的封面,讓我聯想起 うみねこのなく頃に 代表戰人的藍 與貝阿朵的紅
她們兩人也是藉由辯駁的過程做為理念的交流,達到最後的「真實」

關於我個人對於辯論的觀點,可以看我先前的日誌 : 辯論

這種撰寫手法會讓第一次接觸個體心理學的讀者
對於阿德勒思想的不認同有一種很深的親切感
彷彿「年輕人」就是「讀者」的化身
在這樣的設計下,年輕人提出的反駁都是很貼近讀者的思想
最後年輕人被哲學家說服時,也一併說服了讀者

這樣的設計其實是來自於兩名作者 岸見一郎 與 古賀史健 的寫照
為了撰寫這兩本書
他們兩人模仿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 與他的學生對談的方式做為這本書的雛形

而哲學家 岸見一郎 在學生時期,也經常與許多老師進行像這樣的辯駁
現階段也在做心理諮詢的工作,所以本書中也經常提到關於心理諮詢方面的知識
我也是在心理諮詢師的推薦下接觸到這本書



我們回到蘇格拉底這個人的話題上吧

蘇格拉底由於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有關於他的記載大多來自於他的學生柏拉圖與其他門生
所以關於他記述有時會因門生的不同而敘述上有所差異,甚至可能有美化的可能性

而他的經歷我想最經典的部分就是由於他因「不相信神」而被雅典判處死刑
最後親自喝下毒堇汁死亡,因為他認為逃亡的話會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
同時也擔心逃亡後雅典就沒有好的老師能教育人們了
(這段敘述我稍微不太明白,應該是表示他與他的門生一同逃亡的情況,故選擇獨自一人死亡讓其門生繼續傳受其知識)

換言之,是一個為了貫徹自己理想而即使面對死亡也不猶豫的人呢




這部分我再引用一下wiki

蘇格拉底對於西方思想最重要的貢獻或許應該是他的辯證法(用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
來提出問題,這被稱為蘇格拉底教學法或詰問法
蘇格拉底將其運用於探討如神和正義等許多重要的道德議題上。

這最早的記載是出自於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對話錄上,蘇格拉底通常被視為是西方政治哲學倫理學或道德哲學的奠基之父,也是西方哲學的主要思想根源之一。

蘇格拉底認為每個人都生活在「實在」中,但有些人認識不到自己邏輯上的錯誤,
因此有各種錯誤的想法。蘇格拉底用一系列的問題協助一個人或一群人來判斷他們的信念
例如正義是否存在的問題,指出他們的回答中的漏洞
藉此讓他們認識自己的邏輯和認識上的錯誤。

這種方法是屬於假說消除的被動方法,
隨著受測者承認更進一步的假說,在消除之前的假說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矛盾。這種方法是用於逼使一個人檢視他自己的信念和這種信念的真實性



說點輕鬆的吧
坦白說我姐姐就是某大學哲學系畢業的學生
雖然她根本沒在讀哲學就是了
因為姐姐的性格就有點類似 Callicles 是比較實際思想的人

蘇格拉底的生平是令我覺得很有趣的一段故事
我個人在與他人進行辯駁時經常也會使用「以問回問」的方式誘導對方發現自己的邏輯謬誤
我是不知道蘇格拉底的年代大多的人被他這樣反問,且帶有一些諷刺的証辯法下會有何感覺

不過我很肯定的是用在現代絕對會被一堆人討厭www
(沒錯,我很清楚很多人討厭我)

但是這也是蘇格拉底的勇氣所在
沒錯,「勇氣」
還記得我一開始提過的書嗎?

【被討厭的勇氣】

在此書我談 課題分離 的日誌之中
此書曾提到: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被討厭的確很難過。可以的話,還是希望不被任何人討厭,可以滿足認同的需求。可是為了不讓所有人討厭而汲汲營營的生活,不只非常不自由,同時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想要行使自由,就要付出一些代價。而為了人際關係上的自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我老姐剛考上哲學系後,我親戚們的第一個反應是:「讀這以後可以幹嘛」
其實就連我老姐自己似乎都這麼覺得,所以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進修第二外語或其他課

但我到不這麼覺得

正義-一場思辯之旅 談論到了許多有關於現實社會、法律、政治、倫理上的議題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 也借用了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來解釋阿德勒的思想與對心理上的解釋

雖然諷刺的是在現今這個社會上,若有像是蘇格拉底這樣的人存在
大概會重演與他一樣的悲劇,被這個環境逼迫進而喝下毒堇汁吧

啊,不過我可不是蘇格拉底,雖然我敬佩他,但我會想辦法燦爛地拒喝的(笑)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82127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喜歡★Nasee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教育制度下的失敗品-02... 後一篇:教育制度下的失敗品-03...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hreekingdon幸運看見的你
給你一顆紅心~讓你能保有一整天的好心情~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喲(<ゝ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1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