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5 GP

[達人專欄] 兄妹集體自殺:《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

作者:波昂刺刺│2017-06-23 03:27:41│巴幣:96│人氣:3684
孩童集體自殺事件,
絕望無力的文明控訴
---------------------------------

《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預告:

【前言】
這是一部觀影歷程很特殊的電影。觀影時,被惹怒踏馬你在拍啥洨。莫名的鏡頭,粗糙的畫質,超乎常理的跳躍剪輯,搞得我一頭霧水。更無法定義出電影是紀錄片、實驗片、影像藝術或者是影像詩;沒事先查資料加上手冊寫(偽)劇情片我原先以為電影是假的。直到晚上看資料,才發現片頭「本片純屬虛構」是騙人的。

2015年中國貴州發生四名小孩集體自殺事件,在臺灣無憂無慮耍廢的我渾然不知。查完資料後,我似乎看懂電影。一切看似無意義的鏡頭語言,事實上反映出導演無力抗天的絕望情緒。十三歲哥哥怎會帶著最小僅五歲的妹妹們一同走上絕路,是對未來的無望,或者是對於人生一切的死亡吶喊控訴?

哥哥張啟剛跳樓前留下一封遺書,上面寫到:
「謝謝你們的好意,我知道你們對我的好,但是我該走了。我曾經發誓活不過15歲,死亡是我多年的夢想,今天清零了。」

迷茫。恐怖。絕望。《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帶我落入了一道漆黑無盡的死胡同。事件的震驚、影像的情緒、導演的文學口白,纏繞在腦海。我無法忘懷,深陷著。不斷回想著電影中看到的一切...。
導演打破影像框架,重述對於事件情緒。
【事件簡述與電影的開始】
2015年6月中國貴州省畢節市茨竹村發生一起全家兒童死亡事件。哥哥墜樓,其餘三妹服農藥自盡。哥哥十三歲,最小的妹妹年僅五歲。貴州屬於中國較貧窮的西南部,留守兒童問題嚴重,2012年亦曾發生五名兒童躲在垃圾桶避寒窒息慘案。由於貧窮,多數家長會選擇外出打工,兒童被留在家鄉。這是中國嚴重社會問題,顯現出農村勞動力外移。這起事件也是,張家父母將畢生積蓄拿來購屋以及繳交超生費,。母親離家出走後,四口孩子由父親單獨扶養。為了生計,他出外打工。四名孩子便共同生活,隨後輟學離群索居。

直至6月9日,教管中心主任與教師探訪,發現孩子赤腳臉部紅腫通知村幹部。醫生檢查後說這些傷痕並非營養不良造成,教師勸孩子們明日回歸校園後便離去。當晚,四名孩童服農藥自盡並留下遺書。

榮光榮導演透過新聞得知此事件。自從其孩子出生後,他更加了解孩童,同理,能夠與之站在同一陣線。因此他知曉事件時,無法忍受,不相信媒體給予的答案,起念前往畢節茨竹村親眼目睹真相。

榮光榮首先將親身經歷拍成兩百分鐘的《膽小鬼去畢節》而後報名台灣紀錄片影展修成目前《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版本。

導演榮光榮
【電影本身】
以下是我對於《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的記錄與解析,文字有些跳躍,因為電影本身就沒有過於明顯的劇情軸線。或者該說,導演的情緒是斷續的,導致文本也是如此。

電影一開始,以北島詩句開場:

「以太陽的名義
黑暗公開地掠奪
沉默依然是東方的故事
人民在古老的壁畫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

這段詩句顯現出某種絕望情緒,更暗示著事件與死亡的關聯性,多數人對於事件漠視。

電影的第一幕是小孩在家玩耍。小孩靠近鏡頭沒露臉玩耍,褲檔露出他微小的陰莖。從環境判斷家境小康,他無憂無慮,與死亡的四兄妹形成一種對比。

接著,導演說出畢節市四兄妹服毒自殺的故事。而後導演幻想自己變成刺蝟,兒子說會保護他。這說明了導演接近孩童的同理想像,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以致於事件對他格外痛絕。

導演開車前往茨竹村(案發村落)。伴隨影像,導演的文學口白慢慢滲入,「我嗅到恐懼的心跳」。導演甚至反問「孩子面對的是怎麼樣的黑暗,讓他們選擇自殺?」

導演停車在山路,時間是夜晚。這是全片最印象深刻的長鏡頭。畫面拍著山路是滿佈的黑暗,粗糙的錄相品質令粒子清晰可見,藍色、紅色雜揉黑色。畫面上除了黑色調粒子,頂多幾盞模糊可見微弱光火的路燈。鏡頭持續長達六分鐘,沒有移動,沒有剪輯,僅可依稀聽見導演同車友人的打呼聲、呼吸聲以及寂夜中的犬吠聲。這顆長鏡頭不像是阿比查邦或是蔡明亮那類接近緩慢電影的影像藝術。嚴格說,它並不符合多數電影構圖美學,卻傳遞出導演對於事件漫延無盡的情緒,像是鏡頭的色調,黑暗;像是鏡頭的長度,冗長無法剪斷。漫漫長夜,漫漫情緒,漫漫綿延的暴力絕望。

翌日,導演來到村子,幾名小孩逗趣靠近被拍攝。鏡頭轉向,變為黑白。

畫面上孩子的幼手拿著玩具家家酒,童言童語說著一個關於鱷魚人欺負其他雙頭龍、熊貓、猴子等玩具。這個畫面只有特寫,沒有人影。觀影時觀眾也許會對此茫然。其實這是導演告訴自己小孩此次自殺事件(當然他沒說清楚自殺細節),讓孩子以童語做出事件詮釋。導演打破紀錄片框架,嘗試出別於傳統的敘事。

玩具秀

孩子演完玩具秀,說「我的故事說完了」。接下畫面是一張照片:導演榮光榮穿著熊貓T-shirt站在警車面前。他旁白說著「我的故事未結束」,他說自己的視頻被警察刪除,照片是當時同行友人陳華拍攝的。導演似乎有些恐懼,警察要他們別再來畢節。

導演被畢節另外一村的村民收留。他留住其屋拍攝那人的兩個小孩。小孩躺在木床上,他似乎思考著也許這兩小孩與那些死去的孩童相處過。影像拍攝著,他的靈魂似乎有些游入虛幻童年,開始轉換為孩子視角,凝視成人的自己。透過影像的想像,導演轉換看待事物視角。

木板床上的孩子

導演更近一步深探自殺事件。他認為這些小孩雖然飢餓沒錢,卻不致於苦,畢竟他們都捱過這麼多年頭,怎麼會選擇此時自殺。孩子自殺當日恰巧村裡的治保組曾經探訪過。導演說這群大人如同鱷魚人侵犯他們的家。他將矛頭指向了無力解救小孩的村莊幹部。

導演講述著茨竹村的狀況,說著這邊村民超生,沒報戶口,有的只有老大上學。「娃兒根本不知現代魔獸等待著他們」,他沒說「現代魔獸」是什麼,任由觀眾想像。他用村中小孩對照著死去的四兄妹,說著這些小孩可能認識他們。

下一幕是第一人稱的開車視角,旁白說著「左轉」不停跳接與行駛無關的影像,小牛吸著母牛、兩隻豬被收容著。(此外更有靜態動態影像轉換)這或許是小孩生前生活的環境,飼養的牲畜。導演以文學對白說著「孩子們以死亡審判正活著的成人」,「死亡是他們唯一可以選擇的尊敬」。導演用著文學詞藻宣洩他對於事件的絕望情緒。

觀看影像的我此時不禁反思。如同導演所說,日子再苦孩子們還是撐下來了,怎麼會突然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自殺呢?是對國家官員的絕望、對離家打工的父親失望、對離家重組家庭的母親氣憤、是對冷漠不伸出援手的村民抱負,還是對不見起色的未來迷茫更或者是自知夢想破滅無緣實現呢?究竟壓垮孩子們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或者如導演所言,死亡是一種抵抗,更或者是普世間所有人共有的一種平等。無法享受有錢人的幸福,但至少我們能夠同樣享受「死亡」?

我沒有答案,卻感受到無形沈重的壓力襲捲全身。

導演繼續說著事件細節。他說著跳樓死亡的老大身體上並沒有血跡,最小的小孩屍體上有刀傷。四人更是在官員探訪後死掉,這件事有諸多疑點,卻沒有深入調查。

導演反問著「什麼是怪獸?」,是父母?是村民?是官員?導演沒有回答。導演接著說「怪獸站在文明這邊」。老大在跳樓前燒了書、燒了手機,也許他是在摧毀自己在文明留下的證據。他壯烈的跳下,究竟當時心理想了什麼?

畫面來到城市,有一個男人站在街頭舉槍自盡。突然間孩童聲大喊「爸」,從大聲轉為小聲,畫面變成導演坐在電腦桌前剪輯,是小孩的視角。孩子嚷嚷著要尿尿。這是夢境,也許在那剎那他化成面對孩子死亡的父親。

畫面又變成畢節村莊的兩個小孩玩著賴蛤蟆。導演在訪談曾說過,賴蛤蟆是他的童年恐懼。透過這幕影像,傳遞出己身對於事件的恐懼。

畫面再次出現文學字句「刻在墓碑上的名字無法...」,這些文字像是某種悼念的悲懷。文字後,畫面來到空屋,車燈照著玉米桿子,影子隨著光影拉長籠罩,彷彿怪獸魔爪吞噬著孩子們僅存的天地。

電影的最後,是一名女子帶著兩個小孩漫步街頭。畫面是明亮的,孩子們自由自在地行動。或許這是導演在故事結尾留下的救贖。透過話語權,在痛斥成人的文明世界後,他期盼這件自殺慘案結束的今日,世間還留有一盞希望。

導演訪談曾說,他拍完影片後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但他要告訴大家,「雖然很絕望,但請不要放棄。」

房屋的影子拉長
【結語】
我不想拉到國族層次去討論,無論是哪國人,死亡依然是死亡,沒有你是中國人就死不足惜值得怨懟。

對於事件我同導演絕望萬分。自殺是一種個人選擇,但一群末成年者的集體自殺對我而言並不是一種選擇。一雙無形的魔手將他們推往死亡深淵。文明很可怕,未來很無望,找不到棲身之所,以致選擇了結。

這不是一篇影評,亦不是一篇電影心得。而是看完電影查完資料發現事件全貌後,情緒落入深邃無底的空洞。我陷入糾結。透過文字,我留下這段翻騰情緒。

期盼,不分國界,殘酷無力的生命隕落終不再發生。


▇《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將於2017年台北電影節放映,場次如下:
2017/07/0214:20臺北市中山堂
2017/07/0322:00新光影城1廳
2017/07/0519:30新光影城1廳

導演拍攝畢節孩子們

↓歡迎加波波粉絲團或在臉書分享這篇文章嘿↓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6186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電影|波昂刺刺|影評|台北電影節|榮光榮|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影展

留言共 3 篇留言

圓滾滾的黑貓
有人說孩子什麼都不懂
其實他們不懂怎麼表達
不知道誰才能幫助他們
最後體悟死亡唯一出處

06-23 10:28

破壞之牙
小孩子並非什麼都不懂,只是無法明白的表達,成年人太多太多只關注自身,只關注同為成年年齡層的事情而忽略幼童的感受,最終孩子只會也只能選擇這條不歸路

06-23 15:23

Àikhùn龜台文

08-04 20:03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5喜歡★bradcool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厭世青春...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hreekingdon幸運看見的你
給你一顆紅心~讓你能保有一整天的好心情~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喲(<ゝ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3:18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