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的比賽已經結束了,而這一次僅只是在預賽A組就被淘汰了,晉級的是強權荷蘭跟新興的以色列,亞洲棒球強國南韓跟台灣都雙雙落馬,嘆息之餘翻到了自己在四年前所寫的 SportTalk「台灣的棒球夢」
四年前的我說到「等到2017年中華代表隊能在WBC上面有雪恥的一天,台灣加油!」這樣樂觀的想法,不禁讓我有點感嘆
2013年跟2017年的差別只在於有王建民這個投手大黑柱在,所以讓中華隊多前一步,然後沒有王建民又退一步的差別而已,和其他國家相比,陣中的主力球員還是差不多一樣的成員,整體的攻擊或是守備能力並沒有特別進步,如果今天中華隊有健康的陳偉殷加入,事實上真的打進晉級賽,也會跟2013年一樣,遇到更強的球隊,在球數限制之下跟投手板凳深度更加不足而再度敗北
在最後一場台韓戰,實在無法理解教練團為啥非得派上郭俊麟?先發陳冠宇手指破皮是沒辦法,但是硬派郭上場是作啥?增加比賽難度?好,就算真的上了,發覺他的狀況不好,為啥不馬上換掉,牛棚沒人熱身?都是最後一場比賽...還要保留投手作啥?
結果之後上場接力的潘威倫,黃勝雄,林晨樺,王鏡銘的表現都比他好,韓國在中段比賽打投都是有氣無力的狀態,中華隊也立刻追了八分回來,以結果來看,要是中半段少掉一兩分,中華隊早就贏了
要打國際賽,每個國家徵招都多少會有不順利問題,日韓也是一樣,所以最後還是要看國內聯盟自己的養成能力,中職本身就是一個「打高投低的聯盟」,組出來的代表隊也是一隻「打強投弱的球隊」,其實中職本身不是沒有具潛力的投手可以用,只是大多數的不是操壞了,就是養壞了(興農八壯士,統一三小獅,LAMIGO免洗大陣)
最終苦果就是在沒有洋投可以用的情況下,演變成無兵可以信賴,甚至無兵可以用的比賽,不是「一開始就被誇張地打爆」,就是「苦苦追分,又不斷掉分」兩種可能,不管那一種情形,全隊的壓力會很大
再加上中職的守備水準也不高,一不小心就會因為意外(發生失誤,投手意外退場)變成比賽大翻盤 →「雖敗猶榮」 →「四海遊龍」 →「鍋貼好吃(?)」,這跟LAMIGO参不参賽沒關係,而是整個中職請務必要重視這個問題,不然這篇文章我可以保留下來,反正四年之後寫的「8年之後台灣的棒球夢」,換個人名跟隊名就可以重貼了(苦笑)
今天的KEYMAN
1.某個領到五張老K的人,我已經不想說啥了...有傷就不要撐
2.張志豪真的是英雄命!?
3.吳昇桓果然真的是無生還,等級上果然就是不一樣
4.拜託某個總教練就別再回來了
雖然比賽結果不能讓人滿意,我還是跟一開始一樣,這次經典賽就是給那些新同學提升國際賽經驗大過於球隊贏球,總不能等到2021年,還在CALL王建民CALL陳偉殷,而且這一次陣中許多球員,像是林智勝跟潘威倫等大將已經宣告這一屆是他們最後一次参加WBC,之後就要交棒給新一輩的球員手上
現在看來,年輕的宋家豪跟江少慶確實是值得期待的好投手,祝福他們經過這次大賽之後,在1A球隊跟JPB東北樂天金鷲有好的表現,一個往上爬到3A,一個上一軍
嘆息歸嘆息,已經有不少人對於這一次的WBC感到不滿並且發起檢討的聲浪,包括國內的棒球環境,中職,教練團,體育署,組訓制度跟
萬惡的棒協,都是迫在眉梢需要改革的事情,希望這次真的能夠有所作為,而不是年年喊著要改革,卻年年都失望
已經不想再吃煎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