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 GP

要怎麼「識別」? part.3

作者:死亡多時│2017-02-28 15:24:59│巴幣:6│人氣:396
※因為我知道自己寫的文章發生了超長現象,所以避免閱讀上的困難,本人把文章分成三個部份來貼。造成不便請見諒。
識別為了什麼?


  在探討任何一個議題時,請不要問這「三個問題」:

  ‧是否賺錢?
  ‧是否有前途?
  ‧是否能夠討價還價?

  這三個問題之所以比較像「麻煩」,不僅是對你或其他沒有幫助,還會害你失去專注力、降低智商,還會害我不知道怎麼寫下去。

  就跟我一開始提到的一樣,識別不是二進制的0或1,無論是基礎還是進階,兩者皆存在於某種程度上的規模或比例。

  如果你只在乎那些表面徵象,像是說賺不賺錢,或是在Youtube上憤而發表「這不是真珠美人魚」的高貴意見......那代表著這類的人通常都有「匱乏」的問題。那並不是單指金錢上的匱乏,是心靈上的匱乏謬誤(Scarcity Fallacy)。

  一個傳統媒體絕口不提的名詞。

  我認為,若是一個問題讓所有可能性都適用為答案的話,就要去檢討一下問題的本身究竟含有什麼意義。但是我寫大綱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只是在尋找著最佳解答,也許有時候會錯誤或失敗,結果卻沒有讓我失敗過。匱乏謬誤就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答案。

  匱乏謬誤指的是人們會主觀的以為說某件事情是缺少的,而當它是缺少的時候,人們就會大幅美化或褒揚某件事的珍稀性,並指出「相對的狀況」是可悲或難堪的存在。匱乏謬誤往往會造成觀點的隧道效應,窄化對可能性的期許。

  我的朋友是拍攝cosplay影片的人,這樣的興趣雖然持續了一段時間,但他觀看次數最多,或說是最容易引發抱怨或攻擊性留言的影片,就是真珠美人魚的cosplay影片(連結),不巧的是在看過他給我的額外資訊,以及我對Youtube運作方式後,我發覺到這些粉絲不只被匱乏謬誤所影響,還有可能對沉沒成本謬誤[4],或甚至是不對稱理解錯覺[5],導致留言攻擊行為。

  他的影片當然是真珠美人魚,但更重要的,該影片是cosplay。

這才不是真珠美人魚。

  之所以他的影片會大量出現這樣留言,是因為觀眾在Youtube上搜尋真珠美人魚,為的就是想看到原本動畫的片段或甚至是完整版,那些影片本身不僅有版權疑慮(未經原著作權持有人獲得同意、內容未經更改上傳到Youtube有版權侵害的問題),還不會幫助到真珠美人魚的社群,我等一下會解釋為什麼。

   之所以Youtube會推薦我朋友的影片,可能是因為Youtube會降低盜版或有版權疑慮的內容搜尋優先度,或是推薦影片的機制就是這樣運作,也因為四成以上的觀眾會因為「推薦影片」點到我朋友的原創影片,造成想看原動畫的內容點到時說出「這不是真珠美人魚」,我可以理解為什麼[6]。

  cosplay的意思,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但解釋略嫌不足,因為這些話並不足以解釋cosplay缺了什麼角色。以下的解釋可以說明為什麼:

  「cosplay的限制,不僅是限制於cosplayer只能追求而不能達到完美,有時候也因為人數或角色扮演上有先天的限制或後天的因素,使得某些角色或場景無法呈現出劇中的狀況。

  觀眾必須要能夠寬容或理解不存在於「二次創作後的作品可能會出現缺少或改變的狀況」,例如文字、圖像、照片或影片中,沒有特定角色或場景之缺憾。類似的缺憾也有可能發生在原本的動畫劇情之中。」

  有時缺憾是會發生的,是一種人生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迴避的狀況。人們若不能理解這樣的道理,很容易就會犯了「中華文化創意發展協會」的錯誤[1]。

  匱乏謬誤意外地解釋到台灣為什麼這麼多的美食餐廳,也可以解釋到為什麼新聞台會願意花時間做相關報導(既成的報導模式可從日本電視台那裡學習模仿),又可以解釋到廣告透露出許多讓人恐懼的現況,以及吃這個就對了、這樣做最幸福這類「給答案」廣告,人們卻在習慣拿別人給的答案,逐漸失去尋找答案的動機,最終無知的恐懼就變成了「光是看到電視節目和廣告就覺得好幸福」的捷徑思考。

  Youtube等於找免費動畫的地方,把員工棄如糟糠、要求陪償,這些看似越來越糟糕的狀況,我真的想不到什麼案例可以證明捷徑式思考是好的,相對的我只看到壞的一面。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是真心希望人們不要繼續讓情緒掛帥,卻間接逼迫整個國家百廢待舉;而是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學習各種特殊議題的入門識別。

為什麼識別?


  講個題外話,我曾經在美劇裡看到一個鮮明的角色,因為他常常引用到宗教的言論引發我的興趣。

  事情沒那麼簡單。雖然是配角,每當主角在人生困惑時,他開導別人是引用了可蘭經、聖經和佛學。有次他提到自己在大學的趣樂部原本是想要找尋宗教之間的差異性,他說「雖然人們會覺得宗教彼此之間差別很大,但經過討論之後,在趣樂部的我們逐漸發現,無論是宗教還是人類,並沒有太多差別」。當然我並沒有很精準的回想起他是怎麼說,意思應該相去不遠。

  另一方面,有次我意外發現,某個宗教台的演講者在電視上講到琵琶湖的蓮花大量消失,經過祈福法會後長了回來,他卻繼續說道「祈福的效力只維持了半年」。接著在講說我們要繼續舉辦祈福法會,會場突然齊唱阿彌陀佛時演講結束......

  我查了一下新聞,TVBS有個新聞是說「降雨少造成藍藻大量繁殖」,對這樣的新聞還是有點懷疑,我又去查了日本方面的新聞,果然,事情沒那麼簡單。

  ITmedia報導蓮花消失的意外原因,裡頭有講到「湖底呈現缺氧狀態」、「沒有積極的應對措施」、「只有種植蓮花是不行的」:
http://www.itmedia.co.jp/business/articles/1610/31/news078.html

  如果google琵琶湖,你會看到的是旅遊資訊,但如果點了新聞的標籤,並且只專注在日本方面的報導的話,你會很容易發現到日本報導比較專注於它的環境狀況,而不是旅遊業配文。再說一次,沒有這些工具去查證宗教台演講者講的話是真是假的時候,信仰其宗教的人,很容易就會相信這位演講者在台上講話的內容。

  無論是宗教或是對特定議題的喜好,它都會自然而然地使人們聚集,但當人們沒有相互討論交流,或甚至只是提出、糾正錯誤時,就很容易被濫用或走向危險的毀滅之路上。

  如果真的自認為真珠美人魚可以成為巨大的網路社群,就應該集體連署,要求原創的企業把真珠美人魚放到巴哈姆特動畫瘋上面,開放免費看所有集數。但若要說服企業這麼做,真珠美人魚的網路社群必須要付費給巴哈(或至少社群有一萬人之中有五成以上的人付費),用錢來證明他們這麼做是值得的。而我必須再說一次,識別並不是鐵律或一條清晰的線,但想要知道它在哪裡,人們必須要互相溝通與討論。

   身為寫這篇文章的我,或是作為編輯影片的我朋友,我們兩位都不是觀眾肚子裡的迴蟲,我不曉得你們想看到什麼,只是覺得說「這值得分享給大家」就持續下去,很多創作者也是在這樣兼職或甚至是直接自己雇用自己,做自己的興趣,同時創作者也會希望說人們能夠支持這些創作持續下去,而不是看到有人提出什麼想法就先潑上冷水。

  潑冷水不會阻止我寫作這篇文章,我對這議題的不熟悉只會給我困難,但我不認為說這不值得,我沒有感覺過有什麼議題是不值得寫的。

  我不是在追求說一般沒有玩過遊戲的人們去追究說「強軔度在《黑暗靈魂3》究竟存不存在」,而是希望人們不要講些減少所有人智商的用語,人很有可能會不自覺地幫自己辯護,導致自己的心理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7]。要討論或持反對意見,最好還是照著議題本身討論。

   如果你在Facebook上,看見某些言論指控別人說「你變了」,或許你不該直覺反應(TM)去想說「厚,我就知道」,而是應該要想說「不可盡信」,並且深入觀察或討論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只要對方論點非常模糊不清就丟出來情緒性字眼,有如「中華文化創意發展協會」在Facebook上的發言類似[1],那就更應該抱持懷疑態度。

  如果一件事情的公眾識別做的很好時,人們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並贊賞其中的美好,台灣人的友善就是這樣維持的。而經過溝通討論,除了解決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們可以從識別得知未來的可能性。

  也因為我們需要知道怎麼對特定議題識別,所以開始討論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把我的部落格加入書籤,在社群網站上分享本人文章連結給大家看的文章,我希望你能滿意。若是有任何意見,或想要偷看我平時在社群網站上說什麼,可以在我的噗浪、或在我的文章底下留言。我們下次再見。


額外的參考影片


  Extra Credits的基礎遊戲識別:


  以及,進階遊戲識別:


  關於匱乏謬誤,請參考:所謂的「窮人思維」



註解


  [1]
  「中華文化創意發展協會」是以社會法人基金會的形式下與內政部申請cosplay為他們的課程,卻在發證書給自己人,並在Facebook上發文說「恭喜XXX獲得『IAS國際動漫Cosplay』乙級和甲級合格證書 」。

  然後網路上有一大堆人開始到處傳這貼文,最後整件事上了新聞,也因為證書上頭有「內政(動漫)證字第xxxxxxxxxx號」,而內政部並沒有給予他們發放證書的權利,所以是違法的。新聞連結: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970282

  雖然該臉書專業把留言的文章刪除了,不過我有保存最近發言的照片:



  八家將咧......




  [2]Literacy的英文維基介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teracy


  [3]出賣(sellout):
  有關於出賣,其實就是消費者會為了自己的選擇所辯護,彼此競爭的結果會讓人們向其他選擇走,而那些看似冷門的選擇,最終就會變成當初人們背棄的主流。消費者彼此競爭地位,才是推動消費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力量。

  但那不一定是壞事,搖滾樂、推理小說、恐怖遊戲......有些思考方式不太一樣的人會創造出很不一樣的創作,然後一不小心就流行到今天。


  [4]沉沒成本謬誤(The Sunk Cost Fallacy):

  人的決定會因為感情因素而遭到扭曲,通常是你投入的感情越深,投入的成本越高,你就越捨不得放掉。

  就像是堅持看盜版的行為,因為覺得自己做的決定很正確,變成感情上的「正投資」,易趨於合理化自己所得到的免費特權,卻忽略了在這之中原本應該獲得收益者,未獲得正確收益的狀況。


  [5]不對稱理解錯覺(The Illusion of Asymmetric Insight):
  你會搞小圈圈,小圈圈之外的非我族類一定都是錯的。

  就像是以為在Youtube上堅持觀賞盜版動畫的人,看到似乎不是你想看的內容時你會大聲抗議說「Google殺人啦!」,好像沒那麼誇張,「標題誤導!」之類的......

  [6]
  巴哈姆特動畫瘋接受過Inside訪問,裡面有提到觀眾收看日本動畫的管道,其中兩項分別是「盜版線上收視」和「盜版下載收視」,獲得了蠻多的投票,順帶一提,問題應該是複選題。訪問文章全文:
https://www.inside.com.tw/2016/01/06/acg-gamer-anime-bahamut

  [7]
  這樣的行為動機有多種可能,其中一種叫做錯構症或虛談症,是一種大腦疾病......或是習慣這樣思考。症狀:常常不了解自己的動機,但會虛構故事來解釋自己的決定、心情和過去的經歷,卻渾然不知自己在這麼做。
http://cht.a-hospital.com/w/%E7%A5%9E%E7%BB%8F%E7%B2%BE%E7%A5%9E%E7%96%BE%E7%97%85%E8%AF%8A%E6%96%AD%E5%AD%A6/%E9%94%99%E6%9E%84%E7%97%87%E5%92%8C%E8%99%9A%E6%9E%84%E7%97%87

  這讓我想起有人在旅遊從起程到結束都悶悶不樂,卻被人問起說旅遊快不快樂時回答快樂,我想問細節時對方差點失去理智,提高分貝說「我很快樂」......我不敢再問下去。

  另一種可能是敘事偏誤:渾然不覺潛意識裡形成的念頭一直在左右你。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science-choice/201612/what-is-narrative-bias

  ※本文章已經有完整版。如果你想一口氣看完九千多字的話,前往我的部落格看本篇完整文章:點這前往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49577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cosplay|識別|心理學|識字率|匱乏謬誤|真珠美人魚|宗教|政治|什麼事情都可以扯到政治|什麼事情都可以扯到時事

留言共 1 篇留言

長信
真是好文章[e36]

02-28 19:45

死亡多時
也是好長的文章(?03-01 00:5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喜歡★Immbasa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要怎麼「識別」? par... 後一篇:《尼爾:自動人形》遊戲心...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88931122所有巴友
老僧的Steam遊戲新作《蘿莉RACING》特價中,歡迎參考 :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dev/alex94i60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8:36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