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間】
嗨!各位讀者們,在正式進入文章內容之前,如果你們對於類似於麻將這種,
具有高度技術含量的競技遊戲有興趣,那我們非常推薦你一起來學習德州撲克!
德州撲克相較於麻將,是一種更具彈性、豐富度的遊戲,
而且遊玩時也不會一直因為運氣差而有太糟糕的遊戲體驗,這也是我們希望推廣這個遊戲的初衷。
如果讀者們對於系統性學習 Poker 有興趣,歡迎參考我們的課程:
點我!
。前言。
開學了,我的時間眼看,會漸漸被段考和位於不遠處的學測給消磨掉,
但我也不希望因此荒廢了自己的興趣,
活像個讀書機器,可以說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以後此區的更新速度應該會愈來愈慢,原因在本段首行提過了。
一、文章主軸
如果您是常常上桌打牌的朋友,那相信這篇文章應該對你幾乎是完全沒幫助的。
這篇文章就如同標題所闡述,是針對「尚未上過桌」的讀者群來撰寫,
畢竟本區的文章都是以「初學概念養成」類為主。
二、麻將遊戲裡都幫你處理好的「桌上常識」
如果你是像我一樣,先接觸麻將遊戲,藉由其中來訓練牌技的玩家。
那相信你某天在初次上桌時,手腳動作應該會不怎麼靈活。
因為麻將遊戲在牌局進行的一開始到結束,其實幫你做好了許多事情,以下會一一闡述。
首先是「疊牌」,就以我麻將區的文章縮圖來做個簡單範本解釋:
每次牌局進行的最一開始,四家在洗牌結束後,就要做這件事情:「疊牌」。
疊牌的模式是這樣的:「一排十八張牌,疊二層,完成後稍微往自己左下方傾斜推出(如圖)。」
而中心處的空間正是擲骰之空間。
四家都完成疊牌後,由莊家打骰子,三顆骰子點數總和決定從何處開始拿牌。
這地方通常是讓剛上桌的牌友們最需要時間適應的地方,
依照點數拿牌的方式如下:
(1)
「先看三顆骰子點數總和除以四的餘數,餘 1 = 自己、餘 2 = 下家、餘 3 = 對家、餘 0 = 上家
意思就是,如果餘 3 就從『莊家對家所疊之牌』開始拿牌,以此類推。」
(2)
「決定後,接下來要確定從該疊牌的何處開始拿起,此時是以點數總和來看,方法如下:
『假設點數是 11 ,則從該疊牌的"右邊"開始數起,數 11 個不要(一個為二張),
從第十二個順時針開始拿起,一次拿四張牌,共拿四次。』」
(3)
「補充:第二點 - 第二行所提到的『右邊』,是『該家視角的右邊』。
拿牌時順序:由莊家先拿,再來是莊家的下家 > 對家 > 上家 > 莊家 > .....。」
(4)
「開始拿牌後,自己的上一家拿完後,自己就要馬上跟著拿下一墩,避免阻礙牌局進行。」
綜合上述文字的結果,以下為圖解(建議點開圖片較為清楚):
關於此部分,由於文字表達起來實在有些困難,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在留言提問。
四家各拿四手後,牌局開始,由莊家先「開門」,也就是摸第一張牌的意思。
開門處為「最後一家拿完牌之處的下一張」,也是之後牌局進行時的摸牌處。
莊家開門補花後,依據「下家 > 對家 > 上家」的順序依序補花,若補牌補到花,
則需待其他家補畢後才得再次補牌,順序同上。
補花處則與開門處相反,為「拿第一手牌的地方」,也就是摸牌處的另一邊,
補花或槓牌補牌皆從該處摸牌。
在這邊順便提一下牌尺的使用,牌尺除了能輔助疊牌、維持手牌整齊。
通常牌尺的四支中會有一支的顏色與其餘三支不同,
異色尺的使用,是在一雀麻將剛開始時,該雀的第一個莊家所持,
其功能在於讓人辨識牌局進行到哪個階段。
例如現在的莊家是異色尺的上家,且是西風圈,則可以清楚得知現在是西風北。
另外還有一些像是桌上的基礎常識,以下會用一句話短筆帶過:
「吃的牌要放在所吃之搭的中間,Ex:手牌六、七萬吃五萬,拿出時需將五萬擺中間。」
「連莊時要置骰子於門前(吃、碰牌所放置處),並骰子需擺上相對應之連莊數字。」
「流局並不是摸完所有牌,而是留下十六張牌不摸,俗稱『鐵八墩』。」
「擲骰若點數和 = 18 ,則從自己的最右邊開始拿起。」
「摸流局前最後一張牌的那家,若沒聽牌,則可選擇不摸。」
三、結語
寫這篇的動機,主要是因為思考到身邊不少人會玩手機麻將,
但實際上桌有很多東西都不太熟悉,進而阻礙牌局速度。
不過我很努力地在感化他們了><
關於拿牌那部分的確需要花一些些時間來熟悉,
打久了其實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馬上反應出要從哪開始拿,真的不會難。
以後如果發現有漏寫甚麼會直接補上去嘿!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感謝閱讀。
【工商時間】
麻將打膩了嗎?牌桌已無敵手的你有沒有想過換個遊戲?
如果你厭倦了下車防守後仍然不斷被自摸的窘境,但又仍對這種鬥智類的競技遊戲感興趣,
那我們非常推薦你一起來學習德州撲克!
德州撲克相較於麻將,是一種更具彈性、豐富度的遊戲,
而且遊玩時也不會一直因為運氣差而有太糟糕的遊戲體驗,這也是我們希望推廣這個遊戲的初衷。
如果讀者們對於系統性學習 Poker 有興趣,歡迎參考我們的課程:
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