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勢神宮,其正式名稱為神宮 ,不過為了與其他神宮作區別因此俗稱伊勢神宮,伊勢神宮位在三重縣伊勢市,神宮分有內宮與外宮,內宮主祭神為天照大神(あまてらすおおみかみ),而外宮的主祭神則是豐宇氣毘賣神(トヨウケビメノカミ);伊勢神宮是日本神道教中一個特別且地位也最為崇高的存在;在日本的國家神道中一般會依神社所祭祀的神明來給神社進行社格(しゃかく)區分,但是伊勢神宮並無社格,且祭主(さいしゅ)通常會由天皇家族的女性成員擔任,且設有神宮司廳來管理伊勢神宮的祭祀、保養以及進行每20年一次的重大活動-式年遷宮-的流程。
伊勢神宮的參道從伊勢市火車站便開始延伸,一路延伸到距離市中心不遠的伊勢神宮的外宮,其正式名稱為豐受大神宮(とようけだいじんぐう),主祭神為豐宇氣毘賣神(トヨウケビメノカミ),又稱為豐受大御神、是日本神道教中掌管食物、稻穀的女神,日本作為東亞米食文化圈的國家對於農業神、稻作神的崇拜的出發點就類似華人常拜的神農大帝、古代西亞迦南人崇拜巴力(Baal)神等。
而伊勢神宮內宮則距離外宮約4公里左右,其正式名稱為皇大神宮(こうたいじんぐう),建造於五十鈴川旁,主祭神為日本眾神中地位最為崇高的天照大神(あまてらすおおみかみ),或稱為天照大御神、日神等,是日本神話中的太陽女神、天皇家族遠祖,與其他普通的自然神、國津神等在日本人心中有著完全不同的地位,普通神社是無法祭祀天照大神的。
接下來會依序由外到內簡單介紹神宮的格局以及區位功能,由於內宮與外宮格局大同小異,因此同樣的建築物便不會再加以贅述了。
鳥居
外宮入口的鳥居
神話中天照大神因為厭惡他兄弟須佐之男命暴戾的脾氣因此便躲入了名為天岩屋戶的山洞之中,這一躲使的人間從此沒了太陽,當時為了呼喚天照大神出來便建造了一座高聳的木架並將公雞放置於上面使其啼叫,天照大神聞聲之後感到好奇便將岩石打開往外窺探,此時人們抓住機會便合力把岩石般開使人間重回光明。
內宮內部的鳥居
鳥居可以說是神社的標誌性建築,在日本可以依照寺廟是否建造鳥居來得知建築物是佛廟還是神社,鳥居在神道信仰之中具有通道或者是結界的意味,他將神明所居住的神域與人間連結起來,但是同時也是人間與神界的邊界;在一座神社之中可以有非常多座鳥居,且不同神社其鳥居的建造樣式也會大不相同。
內宮的鳥居
手水舍
外宮的手水舍
手水舍顧名思義就是洗手的地方,手水舍一般都會設置在神社外圍,在進入神社之前都會用勺子將手洗淨之後才進入,手水舍中有一個池子,洗掉的水則會流到池子下方的溝槽之中,因此不用擔心會用到別人的洗手水來洗手,另外伊勢神宮的手水舍水是可以喝的,在洗手過程中日本人便會象徵性的喝一口水來代表洗淨心靈。
外宮手水舍
內宮的手水舍
表參道、裏參道
內宮的表參道
表參道、裏參道的用意也很明顯,便是外部與內部參拜的道路,通常日本神社的參道都會鋪上碎粒石子來保持路面的乾燥與視覺上的整齊,這些石子又被稱為玉砂礫;傳統上參拜者必須要行走在參道的兩旁,而參道中央則是給神明行走的地方,不過到現代大多已經沒有維持這個傳統了,年輕一輩的日本人與我們這種觀光客幾乎都是隨便亂走了,只有少數老一輩的會比較注重這個。
內宮裏參道
外宮裏參道
神樂殿
外宮的神樂殿
音樂與舞蹈自古以來便跟宗教分不開關係,各大洲的文明其舞蹈、音樂大多源自祭祀功能,日本也不易外;神樂殿是一個舞台式建築,他的主要功能便是向神靈舞奏樂器的場所,在這裡會有專門的祭祀者進行舞蹈與彈奏音樂以消災解厄、祈求豐收。
內宮神樂殿
內宮神樂殿
本殿、拜殿與式年遷宮
內宮的拜殿
本殿與拜殿是整個神宮的主角,本殿又稱神殿、正殿,通常位在拜殿後方,即是供奉神明的場所;而拜殿則是人們朝拜的場所,賽錢箱就是放在拜殿中的;由於伊勢神宮的拜殿無法拍照,因此只能站在外面拍了。
伊勢神宮的建築樣式源自最古老的米倉建築,架高的基底以防止放置在其中的稻穀受潮以及蟲蟻啃食,後來便成為神社建築樣式的基底,此種建築形式被稱為神明造,古老且樸實,沒有多餘的裝飾或花樣,建造材質也選用大型原木、芭茅葺等原始的材質進行建造;本殿拜殿外側被稱為玉垣的木柵欄所包圍,代表神明與人的分界。
外宮的玉垣
外宮拜殿
式年遷宮(じんぐうしきねんせんぐう)是日本每20年一次的重大活動,所謂遷宮就是把整座拜殿與本殿、14座別宮、宇治橋、鳥居、玉垣、外幣殿等65座建築物以及衣物、碗、日用品、武器等等全部依古法重新建造、製作。
在神宮本殿外面可以發現本殿一旁有一塊與本殿面積相同的鋪石空地,這塊空地就是下一次遷宮將會建造本宮的地方,如此一般每隔20年輪一次;最近的一次遷宮是在2013年完成,花費大約550億日圓,其中220億日圓是由民間募集而來,其他330億日圓則是神宮自己提供的款項。
下次遷宮的預定地
式年遷宮這項傳統是由1300多年前飛鳥時代的天武天皇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把傳統技術流傳後世以免遭人遺忘,同時也隱喻天照大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意味;如今是第63次遷宮,下一次遷宮將會在2033年進行,如果17年後還有那個力氣去日本玩,不訪去看看也不賴。
內宮拜殿
外宮拜殿
別宮、攝社與末社
多賀宮
別宮就是其他配角神明祭祀的場所,就類似台灣人媽祖廟中另外祭拜的其他神明一般;別宮會零星散布在整個神宮的森林之中並沿著主要參道分布;而攝社、末社則又是在下一階的小型神社,他們是分布在神宮中更加偏僻角落的小型祠堂,攝社主要祭拜與主祭神有相關的神明,而末社則是祭拜由其他神社接引而來的神明。
土宮
荒祭宮台階
荒祭宮
攝社
鎮守之森
日本神道與其他傳統的精靈泛靈信仰相同,對於森林、岩石、山川有著虔誠的崇拜,其中森林林木更是神靈居住與活動的場所;大部分日本神社都會由一圈森林所環繞,較為著名的神社也都建造在深林之中,例如春日大社。
五十鈴川、宇治橋與神宮周邊
通往內宮的宇治橋
伊勢地區古稱宇治山田,而宇治橋則外面是跨過五十鈴川以通往伊勢神宮內宮的主要橋樑,同樣每20年會隨著式年遷宮而重新建造一遍。
宇治橋
在外宮面面則是有一個相當熱鬧的宇治商店圈,基本上那裏就是不滿餐廳、紀念品店、土產的地方,,參觀人潮非常的多,如果喜歡逛街買東西的人這裡是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方。
宇治商圈
在商店街外圍休息的小貓
五十鈴川是伊勢市的主要河川之一,也是流經內宮的河川,相傳日本神話中的倭姬命便曾在此處清洗過衣物。
伊勢神宮內宮的御手洗場(洗手的地方)
神宮司廳
神宮司廳便是負責管理伊勢神宮的行政單位,每年的祭典、式年遷宮等活動都是由他們所包辦的。
式年遷宮紀念館外面的雞
最後,伊勢地區是外籍觀光客相對較少去接觸的地區,在台灣境內會去此處旅遊的也相對較為少見,但是如果想深刻去體驗一下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以及泛靈信仰的神祕氣息的話不訪到伊勢神宮走走逛逛,感受一下日本神靈帶給人的神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