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小說

【歷史】「歷史這門知識,它是如何呈現客觀?」

小伽羅 | 2016-11-08 06:41:03 | 巴幣 177 | 人氣 2967


其實這篇文章,主要是在回應一位巴哈網友的疑問,不過說的凌亂,畢竟最近實在很忙,沒有太充裕的時間,可以好好寫文章。

那位網友問我「歷史這門知識,它是如何呈現客觀?」

這個問題其實頗大,涉及到歷史的文學性、邏輯性、是非觀、價值判斷等等,當然我們不擬贅述,因為我急著要吃早餐店的限定版紅蘿蔔漢堡,所以我們直接講最核心的問題。中國傳統史學,始終都有一套運行的法則,過去史家之學,是所謂王官之學,普羅百姓較少涉及,以至於到了近現代梁啟超所謂「帝王家譜論」,這種論點並不公正,然而我們必須回到梁啟超的時代,他的時代中國面臨存亡之際,正是西學最盛之時,因此才有如此言論,所以梁啟超等人要重建中國歷史,引入西方的科學精神,強調西方科學成為當時的口號之一,例如傅斯年等人。

當時中國的史學,受到抨擊,不夠客觀、不夠中立,被指責所謂「歷史意識」的喪失,西方的蘭克學派,強調「讓歷史自己說話」論點受人推崇。然而這是錯誤的,因為讓歷史說話的人是史家,如此一來,藉由史家之筆的歷史,何來客觀呢?在指責中國史學無法呈現歷史價值的同時,這種指責同樣的出現了邏輯上的矛盾,因為「歷史」本身的記述,本來就存在了價值的判斷,無論東西方都無法迴避這點。

打從歷史家下筆那一刻,歷史記述就經隱含了執筆者的意念了,甚至在蒐羅資料之際,史料的取捨與應用,便已有了所謂價值的判斷,所以你問一位歷史專科的人,他會很直接了當地和你說,「歷史的客觀性,在於一種價值判斷。」

例如圖書館有十本書,小伽羅在撰寫文章時,選擇了其中幾本作為徵引,這種選擇就是一種價值判斷,她認為某幾本的論點較好,而某幾本並未列入參考,所以小伽羅寫出來的文章,就是她身為作者的一種判斷。

因此,可以這麼說,歷史的記述,本身就是一種信念的傳達。

這種價值判斷,在司馬遷的筆下叫做「道德」,他的《史記》隱含了對人物的一種價值判斷,同樣的書寫《漢書》的班固,也有這方面的傾向,然而後世史家多推崇於司馬遷,而較貶低班固,為什麼呢?因為司馬遷的價值判斷,充滿了一位大史學家「獨立」的撰史精神,所謂「執筆不諱」。

司馬遷的撰史精神,為後世史家所仰慕,他寫史的態度,成了一種崇高的理想。

「撰寫歷史就是要直筆不諱,批判、獨立,無懼一切。」

這種精神成為人文素養的一套準則,所以你會發現,學人文的孩子,有時候他會一股腦兒的堅持某些事,因為老祖宗的精神,成了他血液裡的養分,「誰言書生無用,筆下亦顯英雄」,殺身成仁,而堅守史家之責,成了中國歷史的傳統。

這種價值理念,從清末以來跌到了谷底,人們開始反思中國史學出了甚麼問題,直到今日推崇西方而貶抑東方的論調仍盛,所以現今歷史學的教育,往往呈現所謂東西並進的方法,我們必須大量的學習西方史學的邏輯、文本等,但又不能秉棄傳統中國歷史,漸漸的史學界對東西方歷史的差異,有了一些共同的話語,無論是蘭克學派、年鑑學派(西方最負盛名的歷史學流派)等各自強調、各有歧異的史學主張,也都在這股東西方交流的過程中,慢慢的有了改變,這種文化交流,不是單方面的輸入,而是一種互相汲取與改變的過程。

最後,所謂歷史的「客觀性」,其實如同上述所說的,是一種價值的判斷。歷史撰述隱含著執筆者的修養和道德是非,在西方同樣如此,卡耳在《何謂歷史》這本書的序言「歷史是現在與過去之間,一段永無止盡的對話。」這句話幾乎是所有史學界的共同聲音,歷史本身就是一種不斷對話的過程,我們在研究過去資料的同時,也加入了我們自己的判斷,最後詮釋這些歷史。

創作回應

jimmy
以上是我對客觀的看法 他是相對的
研究者是客體被研究者是主體
而不是自然科學所講的那種絕對的客觀(姑且不談自然科學也有所謂的相對論或量子力學)

歷史並不是鐵板一塊 他因不同狀況而有不同詮釋 然而並不影響其客觀性
因為客觀的意思應當是 以客體看待主體的一種視角或者態度 跟絕對真理與否無關
2017-06-03 06:23:57
小伽羅
話說我現在才看到這篇留言,真的非常抱歉,經常漏看留言,歷史仍有屬於它獨有的科學性,只是這科學的定義,經常被批評為自圓其說,這是很令人遺憾的部分,成如你說的一個視角或者態度的展現,然而如今許多人視歷史並非如此,這是史學界需要思考反省的地方,同時也是歷史學能否持續的展現它的價值的關鍵。^^

最後,很高興看到你的留言,疏漏之處還請見諒。
2018-07-18 19:48:32
jimmy
紀錄歷史是門學問。要將歷史寫得生動,往往都會讓自己的想法影響到歷史人物,失去了客觀性。
想要寫得客觀、不包括自己的想法,讀起來就會缺乏趣味。
2017-06-09 14:38:26
小伽羅
這是文字運用上的兩難,同時也考驗了撰史者的執筆功力,如果只是資料的堆砌與鋪陳,那歷史學就只是資料學或者史料之學,而難以更深植人心了。^^
2018-07-18 19:43:45
風見緋香
這篇真的寫得很好
因為最近要考歷史轉學考,所以查了滿多資料,也剛好看了這篇
2018-07-18 18:55:36
小伽羅
謝謝,很高興你喜歡歷史學,歡迎歡迎OWO
2018-07-18 19:42:32
jimmy
感謝樓主的回文,也因為這樣(收到通知)居然看到早就忘光的一年前的留言,頗奇妙的。
題外話:
我覺得每個學科都有他不同的「典範」例如社會學企圖把歷史「理論化」,這恐怕是受到自然科學的影嚮,但也不一定是壞事,必竟史無定法, 其他學科的研究或許也能夠增進歷史研究的進程或做為一種借鏡也說不定。無論何種學科,絕對的客觀都是一種理想,但如果能夠互相Dialogue,對於真理目標絕對能更進一步。
2018-07-23 01:17:00
小伽羅
不會,很高興看到你的留言,我猜我們之間一定有某種結界,讓我常常沒收到通知,哈哈。

如你說的,即使顛顛簸簸,但作為一門充滿文化底蘊的學科,我深信歷史學研究一定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至少在面對政治、社會等各式議題上,它仍保有一份理想性,並為此而努力。
2018-08-01 17:58:42
拳婆俠
所謂價值判斷其實本身就是一種主觀了吧?何來客觀可言?而且每個人的價值判斷標準根本就不一致。
2023-11-01 21:54:33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