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則是為了躲避德川幕府的耳目,而更改其姓氏(此說法則為四代村正才開始改姓千子)。
以現存刀為中心的譜系
初代村正的父親為濃州赤坂左兵衛兼村與
美濃赤坂千手院,在地緣上跟美濃鍛冶間有相當深厚的關聯,隨後向山城國的名門平安城長吉學習鍛刀技術。
而多年後風水輪流轉,後代長吉反而跑到當時的伊勢國桑名向村正學習鍛刀。
伊勢國自古為伊勢神宮所在地,相較身處戰亂的他國而言,此國算是和平之地。
因非兵家必爭之地故武人很少,當然生產武器的需求也少。
所以初代村正最初所從事的是鐮刀、鍬、鏟等等農具製造,直到室町中期(14世紀)進入
戰國時代後變成各國武士往來的交通之地,由村正一派開始才慢慢有刀匠移住或出差到此地鍛刀。
村正的特徵與同時期的刀工一樣,村正將室町末期所流行的美濃傳鍛法溶入其作品中,時而可見美濃傳刀工的特徵,可見地緣關係使得技術交流更加深厚。
不只受到美濃國刀匠的影響,當時活動範圍自伊勢到東海道之間
因應各地戰爭需求而採用大和傳、相州傳、美濃傳的混合鍛法
專門打造所謂「脇物」的實用刀的刀工集團非常繁盛,當然也成為村正刀匠交流的對象。
最常見的作品,總體而言以美濃傳為主再加上相州傳為輔與濃州兼定作風非常類似
所以亦有一說為村正深受美濃兼氏、兼信系統的影響。
自初代村正開始,向村正系刀匠注文鍛刀客戶的範圍就遍及三河至東海地方。
另外村正派移住到三河國者又被稱為「三河文珠派」所以在三河國德川家臣團中,持有同一傳系作品者不在少數。
其中「徳川四天王」中的首席大將酒井忠次的愛刀『猪切』及猛將本多忠勝所持的大身槍『蜻蛉切』,兩把都是村正系的三河文珠派 藤原正真之傑作。
刀銘 正真/猪切(金象嵌) 收藏至 三河武士のやかた家康館
五郎入道正宗
室町末期(1558年)的「三好下也守奧書」中,記載『初代村正是名匠五郎入道正宗的弟子』。
慶長15年(1610年)的「如手引之抄」中,則記載著『初代村正是彥四郎貞宗的弟子』。
但正宗卒於南北朝的康永2年(1343),貞宗則為正宗直弟子兼養子(卒於1349)。
村正現存刀中最早紀年為文龜年(1501)年,時代差距太大不可能在正宗或貞宗之下學習。
但也並非完全跟正宗無關,美濃國原屬大和傳的範圍內,後來由於正宗得意十弟子(正宗十哲)之中的志津三郎兼氏與金重移住此地,將相州傳鍛法一併帶入此地。
在兩種鍛法交流下,完成古刀五箇伝中最年輕的美濃傳。
五箇伝分別為 山城傳、大和傳、備前傳、相州傳、美濃傳。
另外較為流傳的正宗認為村正心術不正之事,在一九二九年 柴田南玉 出版的《講談全集》第六卷短篇之一〈受難村正〉當中有收入,這類講談為作者收集而來的流傳加以編輯成冊,一般偏向趣味性而不甚重視故事本身的真實性。
德川家康與妖刀
說起來「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原因在於德川家的歷史上的過往。
----松平清康(家康-祖父) 1535年(天文4年)12月
與織田家交戰時被松平家家臣阿部彌七郎正豐用刀殺死,傳聞使用的刀是千子村正
----松平廣忠(家康-父) 1545年 (天文14年)
於岡崎城內遭近臣岩松八彌刺殺,岩松用的護身短刃也是村正,廣忠雖倖免一死卻受傷了
----松平信康(家康-長子) 1579 (天正7年)
蒙受與武田家勾結的內奸嫌疑,織田信長命他切腹。
切腹時介錯人天方山城守所用的刀,也是「千子村正」
----德川家康 1600 (慶長5年)
檢查敵將首級並驗看刺死對方的長矛時,一不小心竟傷到手指,傳此槍亦為村正所鍛造
連續四代遭村正影響,之後變有人依此附會家康以及德川幕府厭惡及懼怕村正所作刀
理所當然,其他大名也不得不拋棄或轉讓村正,或將刀銘改為「正宗」。
反德川派的豐臣秀吉舊臣福島正則、真田幸村、島津義弘等人反倒暗中收藏村正
幕末時期的維新志士更是競相收購村正,致使村正價格暴漲
據說西鄉隆盛和戊辰戰爭總司令的有栖川宮熾仁親王都持有村正
最後連幕府自己也相信這一套,記載在官方史書上。
甚至連天保8年(1837)獻上給將軍德川家齊的《改正三河後風土記》、嘉永2年(1849)獻上給將軍德川慶喜的《德川實記》等幕府官方史書都載有殺清康的家臣用的是村正所作刀、家康年幼時為村正割傷下令捨棄家中所有村正、信康切腹時所用刀為千子村正之類。
不過現代歷史學者由一級史料與現存遺物等等跡象研究認為,在16世紀當時甚至可能到18世紀下半葉為止德川幕府並沒有對村正所作刀有特別的情感或處置,而且家康本人還珍藏兩把村正
就在名古屋的德川美術館中有一把傳為村正刀的皆燒刃紋作品,據說還是德川家康愛刀之一
目前這把刀的保存狀況良好,據此美術館方面對於「德川家就是忌諱村正刀!」
刀工評價
以下是近代研究家參考古書及奉行大的研究所作的位列順序
「日本刀的研究與鑑賞」中 ,村正在古刀鍛冶的位列為「準『次』中位作鍛冶」
「刀劍要覽」中,在古刀鍛冶的位列為「五位」
「趣味的日本刀」中,初代村正在末古刀鍛冶的位列為「最上作」,三代村正則是中上作
以相撲的排行對刀工的人氣度來進行所謂「刀工番付」,其中找不到千子村正的排名。
江戸時代後期須藤五太夫睦済與山田朝右衛門吉睦、柘植方理平助等人,參考試斬經驗及「懐宝剣尺」「古今鍛冶備考」等古人著書中所羅列出的「業物位列」中,也是漏列千子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