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小說

【歷史】帝國的黃昏 壞蛋們的輝煌人生

小伽羅 | 2016-07-25 10:42:04 | 巴幣 60 | 人氣 653


宦官一直是中國政治上一個很特殊的現象,為了保證血緣的純正,君王的後宮是不準有任何男性的,但許多粗重的工作,在安全的考量下,必須要有男性的協助,所以自然的出現了種特殊的職業,宦官是群被閹割的男性,他們仍有性慾,多數的時候他們會和宮女有更親密的關係,許多老宦官最後都會選擇和年華老去的宮女廝守,當然這些事蹟是很難留存下來的,畢竟並不光彩。

皇帝的后妃及宮女皆屬於皇帝所有,禁宮之內是不得有任何男性進入,甚至一般大臣也不能輕易接觸這些女性,所以誠如史家所言,宦官是一種君王專制下的結構性產物。

一般而言,宦官的來源有三種,其一是戰俘,這類的人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通常他們都不會在皇宮服務,多數會被分配到王爺或作為勞力發配到地方,畢竟這類的人普遍心懷怨恨,皇帝是不會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的,但是這其中也有個別出色的,例如明朝的鄭和,他就是戰俘出身,隨著燕王南征北討,最後成就了一番事業,除了名聲絕佳的鄭和外,也有人見人罵的汪直也是俘虜出身。

第二種是罪犯,古時有腐刑,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太史公司馬遷,但這種人不見得被視為宦官,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一種刑罰。

第三種最多,被視為自願閹割的,閹割的對象多是孩童,孩童不可能自願做這事,大部分情況都是他們的父母強迫的,多是出於生計考量。當然也有真的出自於自願的,例如大明朝最紅的劉謹,他就這麼一咬牙喀擦下去,成了大明有史以來最紅的殘廢,紅到發紫,叱吒風雲了四分之一個世紀,身後除了留下千古罵名外,還當選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富有的太監,在明史研究中,長年高居關鍵字搜索排行榜前幾名,真可謂人殘心不殘,紅到發燙。

閹割是種危險的手術,有一部分的人熬不過死去,熬過的人則要忍受一輩子的痛苦,男孩們想像一下,你的生理慾望無處發洩時,會有甚麼反應,所以宦官們長期以來,就被視為不正常的一份子,從許多資料來看他們的確有不少人,有那麼點反社會的報復人格,這不意外,今天要你一年不准看色情片,包準你也可能會幹些蠢事出來。

所以看到宦官要懂得防範他,維護他僅存的尊嚴跟人格,雖然關鍵時刻他們不可靠,但至少不會鬧出甚麼大事來,這是中國許多皇帝奉行的一套準則,至於管不管用?那就見仁見智了。

皇帝打從出生就不是生母所養,在宮中會有奶媽跟宦官幫忙,在明朝甚至時常出現宦官教育皇子現象,這可打破了教書先生的傳統,總之,在宮中長大的皇子,對宦官是有一份情感的,試想和你一起成長、一起長大的同伴,你會如何看待呢?

像是闖出土木堡之變的王振,他就是明英宗的老師,怯懦的英宗非常信任他,千萬別給電視劇騙了,英宗皇帝的一生,就是混混沌沌的度過,但他在死前卻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刻,當然那是後話了。

宦官勢力強盛與否,取決幾個要素,首先皇帝要滿足幾個條件:笨一點、傻一點、貪玩一點,俗稱三點原則,缺一不可。

其二,統治的國家要強大,資本要雄厚,這才禁的起宦官興風作浪,看看開元時代的內侍省穿金戴銀的,典型的我大唐就是有錢,有錢就可以隨便。

其三,宦官要有實權,中國歷代以來的政治組織,都不會為宦官設立任何有權的職務,但生命總能尋找到出路,唐代的宦官自從掌控了左右神策軍後,可就一飛衝天了百餘年,試想保護皇帝的是禁軍,而禁軍的頭領則是宦官,這樣一來皇帝的安危全握在宦官手裡了,唐代自代宗開始,幾乎皆由宦官掌握皇帝廢立,即使被視為小中興的憲宗、宣宗亦是如此。

趙翼曾言:東漢及前明宦官之禍烈矣,然猶竊主權,以肆虐天下,至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

這句話明白的說了唐代宦官最盛,唐後期的皇帝幾乎受制於宦官,難以擺脫控制,一旦與宦官發生衝突,甚至性命難保,如憲宗就是死於宦官之手,文宗則幾乎形同軟禁,所以王夫之言:唐之亡,亡於宦官,是很客觀的評語。

唐代的宦官除了幹起貪汙副業外,還有一項特色,那就是巴不得戰端四起,安史之亂後唐室有賴於藩鎮拱衛,但代表中央的宦官,在利益上時常與地方產生衝突,如代宗時的程元振,因打壓藩鎮導致地方反目,致使皇帝有難無人搭理,代宗皇帝就這麼灰溜溜的一口氣跑了上百里。

個別人緣較佳的如仇士良,他是少數做到所謂文官閃邊站,宦官大團結的大權閹,在他老人家領導下,宦官和文官們達成了短暫的停火協議,所謂一個朝廷各自表述,誰也別扯破誰,我貪我的,你撈你的,誰也別越界,好個太平歲月。

宦官的感情世界無人可知,因為宦官知識水平不高,難以留下自己的事蹟,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宦官史料,大多是文人所撰寫的,你知道的宦官和文官之間可是打了上千年,論調不外乎光明對邪惡,正人君子力抗奸佞小人,健全身心力壓殘廢人格,所以宦官留下的大多是負面的事蹟。

至於一攤污水的宦官族群,有沒有個別表現卓越的,當然有!上述的鄭和就是一例,協助張居正的馮保也是,力保明孝宗的懷恩等等,所以我們應該要清楚,少了那一根不代表他是壞人,多了那一根也不見得是正人君子,看看那西門慶。

明朝是宦官的巔峰歲月,當時的宦官可說是京城第一門派,手下東西廠,玩的不亦樂乎,所謂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是人才輩出的時期,貪到有剩的劉謹,是其中的招牌人物,他貪到近乎病態,配上玩樂天子明武宗,這大明朝沒在他們手上歇業,只能說祖宗保佑。

單純想出風頭,結果卻拉了幾十萬人陪葬的王振,也是其中的名人,他會寫字會教書,雖教出了個笨皇帝,但他自己並不笨,平常不怎麼愛國的他,卻在外敵入侵時,毅然決然挺身而出,拉著京城三大營就這麼逛街去了,你說後勤怎麼辦?這仗怎麼打?這傢伙可沒想過,他只知道對手只有五萬,咱們光先鋒就有五萬了,怎麼可能輸?

三天後土木堡,大臣死難五十餘人,將軍將校百五十人殉難,二十萬人當場陣亡,灰頭土臉丟盔棄甲,三大營全滅,消息傳來,京城的傢伙除了哭還只會哭,好在大明朝人才濟濟,硬是出了個于謙。

千捶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救了整個帝國,卻救不回自己的生命,此刻你已是永恆。


最後,孫傳庭死了,盧象昇陣亡了,孫承宗自盡了,沒了,甚麼都沒了。煤山上,絕望的崇禎自縊了,陪伴他的是太監王承恩,他是司禮監太監,就是一位太監而已。

沒讀過書的太監用這種方式在歷史留名。

明朝的最後幾年,奄奄一息的王朝,被魏忠賢捅了最後一刀,一六四四年,大明亡國。

於是大家開始咒罵著你們這群死太監,就這樣死太監阿死太監,傳唱了五百年。

創作回應

齊格菲奇恩・高雄尼克
閱了[e34]
2016-07-25 17:45:16
小伽羅
[e2]
2016-07-25 20:23:27
星兒無愛

關於太監這類人,小弟我有不同看法,太監大多是帝王後宮女人成群,所以才有太監的需求,如果是西歐那種國王,由於天主教一夫一妻制的嚴格規定(違背教皇連國王都可以開除教籍),皇后再加上最多情婦二三,就不太需要太監這類人物存在,除了中國以外,東歐君主制和中東穆斯林國家也是有太監的需求,例如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的名將納爾塞斯是一名宦官(不知道有沒有被閹割,曾經滅亡東哥德王國,他被後世稱為「哥德人之槌」,和另一名將貝利薩留是死對頭。)

重點還是要講中國,主要提明代好了(你都提明代,我就講明代),太監的原始功能如你所說,但其實當一個皇帝要信任誰是一件很難搞的事情,小時候是太監陪伴長大(如昵稱大伴),長大後成婚有皇后,有皇后同族親人也會分掉你的權力,文官系統看起來好像聖人一樣,其實文人相輕,總是與你有道隔閡,所以常常看中國歷史,宦官外戚大臣,三者總是為了爭奪權力相鬥,而寫歷史的是文人,其他兩者不說,文人也未必真是國家棟樑??或皇帝所應該依靠的??例如崇禎皇地需要軍餉,但各個大臣卻不願意樂捐,反而萬曆皇帝派魏忠賢收取礦稅對國家有實惠,但因動到這些文人在地方上的勢力而遭到反抗,史書寫得很難看
有明一代,稅率收的很低,主要只收農業稅,商稅幾乎沒有,所以明代後期稅越收越少,壓力都扛在可憐的農民身上,而大臣退休榮歸地方掌握地方主要資源,家族一代又一代越來越富,所以明末民變很厲害就是這個原因,但這些社會菁英幾代享受榮華富貴卻不救國,所以明亡,對照現代有沒有很相識呢??[e27]

那武將呢??明代雖沒宋代那樣極端的重文輕武,但實際還是重文輕武,武將地位是沒有文人高的,而明代武將的問題在於沒有地位但可以斂財,然後把錢拿來養家丁,少數家丁反而具有戰鬥力,但只忠於該武將,變成私人武力,變成一個很奇耙的現象,最終"文恬武嬉",明朝能不亡嗎??反而宦官問題就不是最大的亂源了

放到現代"文恬武嬉"隨處可見,例如前不久才有一個台大教授對於太平島的投書,又例如國軍時常爆發軍紀案件,史書讀久了,如果有一點融會貫通,都會感受到史書上治亂循環活生生在眼前發生

小確幸躲久了阿,終有一天還是要面臨事實[e28]
2016-07-27 23:12:45
小伽羅
你說的真棒^^

很高興收到你的留言,研究宦官或許更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剖析,從依賴的關係與皇帝的童年說起,宦官的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只是他的形象被汙名化了,該如何去看待歷史中真正的宦官,還有待努力。

明代的確有以文制武的大勢,但大分流之下必有小分支,我們不能完全的去界定明代的軍事是否具有如此高度的同質性,例如遼東的李氏家族,他們的確具備私兵的形式,但某方面卻成為了明晚期的支柱,在袁崇煥死後,關寧鐵騎仍選擇繼續效忠中央,所以說我們無法完全的認定私兵是負面的,某方面來說明晚期幾乎是靠著這些私軍打天下,甚至孫承宗、盧象昇這些人,用的全是自己家鄉的家丁,但舉的都是大明旗號,曹文昭同是遼東出身的李氏家將,但同樣受朝廷封爵。

明的武官有所謂蔭任,著名的戚繼光就是蔭任而來,一口氣就是五品大員,明雖以文制武,但武官地位事實上是很高的,文武之間的官銜區分也沒有這麼細,武官領文職的現象也有,所以該如何完全的去界定武官,這反而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先說到這,手機打字好累XDDDD
2016-07-29 09:51:15
爆龍
宦官說起來也是可憐的人物,沒自己的命運,也沒自己的未來,只能說算是悲哀的。

但也如版大所言,一些宦官到後來也是有力挺皇帝這邊的,一切均端看朝代所云啊。
2016-07-28 14:08:29
小伽羅
是的,所以說人心總難以用身分來判定,宦官這個角色能長期存在一定有他的道理,只是被後世刻意塑造成了全然的負面形象,這是不夠客觀的^^
2016-07-29 09:42:07
宦官去勢有兩者說法:一、去掉那根 二、去掉egg
即使如此太監還是有其慾望存在,而此時身居宮中的宮女也因長期寂寞,當兩者在一起後稱之為「對食」

中國三大宦官時代 東漢、唐、明三朝,古人以無後為大 視為不肖,太監因其身體變造因素,使得心理往往出現變異,同時位於天子一旁往往最終促使他們追逐錢與權。

明太祖開國廢除宰相 集君、相權於一身,儘管後來設立大學士協助辦公,但大學士和皇帝之間仍有一段距離,奏摺往往需要太監傳達,也因此給了太監干政機會。明太祖深知此事 又設立了 太監不得識字 不得干政 預者斬。

但他死後爆發的靖難之役,明成祖靠著太監幫忙才登上皇位,因此開始重用宦官開啟了宦官干政的濫觴。尤其明宣宗一朝開始允許宦官受教識字,太監開始具有學識而非以往的文盲。明英宗時代正式開啟所謂第三次宦官時代直至明末。

其實簡述反省太監崛起的時代特質
1.皇帝年幼登基,皇太后開始攝政並重用外戚,待皇帝年長欲奪回權力,此時長年陪伴身邊的太監往往是唯一可信賴之友軍,最後成功後宦官往往具有干政能力。(如東漢

2.亂世時代,朝內權臣自重與皇帝爭相抗權,皇帝藉由宦官進入總理機要機關與權臣抗衡。(唐朝)

3.廢除相權 集中皇權,大臣票擬無法親自送達皇帝身邊,需要宦官幫忙傳遞加上皇帝怠政,最後使得宦官掌握朝中大事。(明朝)


太監可說是一種時代下的悲劇,地位有如今天的人妖....說他不是男人但也不可能是女人
那他究竟是哪種人呢...?
而且以前沒有麻醉技術...宦官手術往往都要忍受極大痛苦,並且術後護理的粗造以及之後人們的言論,這些都是想成為一名太監所需忍受的歷程,至於那些死於手術前後過程的亡靈更是數不勝數....阿阿阿 說著說著感覺好悲傷呀..
2016-10-26 12:52:42
小伽羅
歷史給予了宦官負面的形象,但真是如此嗎?我在這篇故意寫了個壞蛋,我認為相對於士大夫族群,宦官只是長期失去史家青睞的一群,所以在文人領政的中國政治上,他們始終被賦予負面的腳色,這不是一個公正的視角。^^

2016-10-26 16:53:04
喵君
魏忠賢固然有他的壞,但是明朝末年有數度經歷小冰河時期,而歷次北方民族要入侵中原都與天氣異常有關,而農民本來就夠窮困了,還要負擔大明眾多開銷,在魏忠賢時代有將賦稅轉向地主以及商旅徵收(影響東林黨人權益),不然農民真的有夠可憐,天災又使得收成不佳,所以明末到處有流寇,最終李自成功破北京導致大明覆滅。

東林黨也不是什麼好傢伙,大部分出身都是地主仕紳,所以只顧自己利益猶如鐵公雞,所以魏忠賢失勢,自然改變政策。而在東林黨人失去權位時口口聲聲愛國,但在國家存亡之時,也不願為了國家捐錢與灑熱血,真的是蠻諷刺的。

不過歷史都是以文人書寫為主,太監通常會被打成十惡不赦,但在扭曲的生理影響了人格做出事情來的事情,也是讓人膽寒。

宋朝的新舊黨爭也讓國家走向滅亡(雖然還有諸多原因),前車之鑑用在現在黨爭,我國命運依然前途未卜........

不過明朝與清朝皇帝權力極大,已經沒有向唐朝後期那樣皇帝被宦官廢立的情況,朱元璋將宰相權力收回給自己,在自己工作操到死的時候也抱怨沒有人能幫他,所以明朝皇帝雖寵信宦官,但實際上權力都是皇帝給予,只要皇帝不高興,都能收回來。

題外話:至於官宦一詞,在秦朝不是太監,而歷史上沒記錯的話,趙高是有妻兒被記載,所以趙高應該不是太監。
2018-11-21 11:40:43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