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襦裙
※ 襦裙( ㄖ ㄨ ˊ) 由短上衣加長裙組成,即上襦下裙式。襦裙樣式在戰國時代已出現,讓襦裙發揚光大的朝代為唐朝。襦裙也是中國歷代最為流行的服飾,南北朝以前男女皆可以穿著。
※ 清朝以後因剃髮易服、廢除漢族衣冠,已無此形式服飾。
※日本的巫女服、弓道服偏向此類型,不過裙子形式偏好褶裙(稱為袴),如馬乘袴(有兩褲管)、行燈袴(無褲管、純裙子)。
※注意:襦裙種類非常多樣,以下寫的是為介紹方便而寫的簡略版,學術上沒有分的這麼陽春。
襦裙的領子
※ 襦裙中,領子方面概分為「交領」、「對襟」(直領)、「坦領」(圓領)。
襦裙的裙子
※ 裙子方面概分為「中腰」和「高腰」(齊胸) 。
※ 實際上「齊胸」比「高腰」更高,「齊胸」有點像包浴巾的感覺(大誤),不過為了較方便辨識解說,個人在此篇文章都簡稱為高腰,以方便大家閱讀。
襦裙的袖子
※ 袖子方面概分為「長袖」和「半臂」。
相關配件
※ 相關配件上,有唐朝盛行的「大袖衫」、「鈿釵禮衣」、「披帛」( 絲巾) ,宋朝盛行的「褙子」、明朝盛行的「披風」。
※ 以絲(紗羅) 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飾中的一個特色,甚至是不穿上衣,搭配齊胸襦裙,僅以輕紗蔽體做裝束。
▲ 大袖衫、絲巾
襦裙考古
▲ 女性襦裙考古(戰國)
分析:領子:交領 袖子:長袖 裙子:中腰
▲ 襦裙考古(漢,資料來源沒有寫性別)
分析:領子:交領 袖子:半臂 裙子:中腰
▲女性襦裙考古(隋代 ) (OS:這個服裝也太潮了吧XD)
分析:領子:不明(被外套擋住...) 袖子:不明 裙子:高腰
▲女性襦裙考古(隋代、初唐)
分析:領子:交領 袖子:長袖 裙子:高腰 配件:絲巾
▲女性襦裙考古(唐代 ) (OS:很難想像古代保守的中國在唐朝時的服飾是如此大膽?)
分析:領子:直領 袖子:半臂 裙子:高腰
▲女性襦裙考古(唐代 ) (OS:哇!一山還有一山高呢OAO)
分析:領子:坦領 袖子:半臂 裙子:高腰
▲女性襦裙大袖衫考古(唐代 ) ( OS:這件就還蠻標準唐朝貴妃的服飾呢~)
分析:領子:無(並未穿上衣,只有裙子,直接露出肩膀) 袖子:無 裙子:高腰 配件:絲巾、大袖衫(透明絲)
▲女性襦裙考古(中唐 )
分析:領子:直領 袖子:長袖 裙子:高腰 配件:絲巾
▲女性襦裙考古(晚唐)
分析:領子:直領 袖子:不明(被外套蓋住) 裙子:高腰 配件:絲巾、外罩衫
▲女性襦裙考古(宋朝)
分析:領子:交領 袖子:長袖 裙子:高腰 配件:絲巾
▲女性襦裙考古(元朝時期的漢人)
分析:領子:交領 袖子:長袖 裙子:高腰(兩層) 配件:絲巾
▲侍女( ㄚ環、女僕那類) 襦裙考古(明朝)
分析:領子:交領 袖子:長袖 裙子:高腰(兩層)
▲女性襦裙考古(明朝)
分析:領子:交領 袖子:長袖 裙子:高腰
示意圖(現代人穿著或繪製) :
▲領子:圓領 裙子:中腰 袖子:半臂 配件:絲巾
▲領子:直領 裙子:齊胸 袖子:長袖 配件:絲巾
▲領子:交領 裙子:中腰 袖子:長袖
▲領子:直領裙子:齊胸 袖子:長袖 配件:絲巾、大袖衫
▲領子:直領裙子:中腰 袖子:不明(被外衫禮衣蓋住) 配件:絲巾、釵鈿禮衣
※襦裙大發展的唐代,襦裙制的鈿釵禮衣是很隆重的禮服。
※ 釵佃禮衣是很多層的禮服,後來日本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日本皇室的專用禮服「和服十二單」。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釵鈿禮衣」。鈿釵禮衣為為唐代通用的歸嫁禮服。
▲領子:直領裙子:中腰 袖子:長袖 配件:絲巾
▲領子:圓領裙子:中腰 袖子:半臂 配件:絲巾
▲領子:交領裙子:中腰 袖子:長袖
▲領子:直領裙子:齊胸 袖子:長袖 配件:絲巾
外罩服飾-褙子
※ 褙子 ( ㄅ ㄟ ˋ),為一種外罩式衣,對襟樣式,兩側開叉。興盛於中國宋代,並傳至朝鮮以及越南,明代之後演變成披風。
※ 褙子為長袖,衣身長短不一,短者只到腰部,長者近與裙齊,可作為外套穿於襦裙之外,亦可直接穿在內衣之外代替上衣。作為常服、便服穿著。
※你可以簡單想成是古代的「背心」XD,不過整體外觀是偏向現代的「長袖薄外套」。外觀上個人覺得有種「商人」或「文學」的感覺,很符合宋朝給人印象深刻的文治社會。
簡單考古:
▲婦女褙子考古(宋)
分析:被褙子蓋住的內部衣服個人從網路上找不到相關資料,不過推估是宋朝流行的一種襦裙吧。
示意圖(現代人穿著或繪製) :
▲ 注意:褙子左右有開岔的設計
3 襖裙
※ 襖裙 ( ㄠ ˇ) ,又稱襖裙,指上衣翻到裙子之外的的襦裙,如下圖所示(左襦裙、右襖裙)。
※ 襖裙至明朝時成為女子著裝的基本款式
※ 藩屬國朝鮮依照明朝的襖裙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韓服常見的韓式襖裙( 치 마 저 고 리 )樣式。因韓國古裝劇的風潮,不少現代人看到明朝的服飾會認為有種濃濃的韓國風,包含我也是呢XDD
※ 襖裙也傳播至另一藩屬國琉球國,是當地女性的一種服裝。
※ 清朝以後因剃髮易服、廢除漢族衣冠,已無此形式服飾。
簡單考古:
示意圖(現代人穿著或繪製) :
![]()
補充:明朝的特殊裝飾-護領
※衣領外再加一重,較衣領短,以素色布製成。為明朝服飾的特徵之一,僅具裝飾作用。
※此設計也是韓國傳統服飾常見的特色。
![]()
補充:讀書人的服飾-襴衫
※為中國漢民族傳統服飾之一,始現於唐,興於宋明。屬深衣類型的服飾。古時多為士人、讀書人、學者所穿著。特色為頭戴四方平定巾,以及側邊的黑色直邊。
補充:各朝代婚禮服
※中國傳統婚服並不都是一般大眾所想像全身亮紅色,不同朝代的婚服也有所不同。據說紅色婚禮服飾起源於準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 真紅對襟大袖衫+ 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
※ 婚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成人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裏程碑。現代人複原傳統漢族婚禮,大致將其歸納爲:先秦兩漢沿用的周制婚禮、魏晉唐沿用的唐制婚禮,和宋明時期統一制式的明製婚禮。
[週、秦、漢朝婚服]
※ 周朝婚服:玄色、暗紅色、秦漢婚服:承接周朝。
※周代時,婚禮稱作“昏禮”,取意“黃昏舉禮”。週制婚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顔色,按照五行思想,是像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
※而秦漢朝婚服也是延續周朝,我們經常看到漢劇中新娘新郎身穿耀眼的紅袍喜服成親,這其實是有誤的。其實在唐代以前,人們結婚時都是按週制婚禮男女都穿黑色,尤其是秦漢時期,以黑色為尊,因此在成親這樣嚴肅的日子裡也必然是身穿玄黑婚服。
[唐、宋朝婚服]
※ 唐朝婚服:釵鈿禮衣,紅男綠女、宋朝婚服:承接唐朝。
※唐制婚服,男子用紅色公服,這被認爲是紅色婚服的起源。女服以青色深衣,飾以金銀琉璃等釵飾。大膽的色配沖撞展示出絢麗的大唐氣象,同時也造就了“紅男綠女”這個成語。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有一些細節上的不同,不過大致以青色為主。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飾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飾沒有多大差異,仍帶有濃厚的蒙古服飾特點。
[明朝婚服]
※ 明朝婚服:鳳冠霞帔、九品官服
※這時候明朝的婚服就是我們常見的鳳冠霞披和狀元服了。士婚,若穿深衣,婦則對應地服真紅褙子、紅羅裙,假鬢花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青綠色。
[清朝婚服]
※ 清朝婚服:沿襲明朝,服飾以旗袍為樣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襲了明朝的鳳冠霞帔,雖然也是以紅色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則是以旗袍為模板。
[民國~現代婚服]
※此時,在時代的背景下,通過革命,中國不再閉關鎖國,所以西方的婚禮習俗也逐漸傳至民間,常見的婚服除了旗袍中山裝外,也出現了婚紗和西裝禮服,頭飾也不再是鳳冠霞帔,而是白色頭紗。
元朝外族服飾
元代的服裝製度與遼金相似。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其中女子的故故冠(左圖)、男子的笠子帽(中圖)。
剃髮易服後的傳統服飾
清朝服飾
※ 接下來這裡介紹的是清朝以後的服飾。
※ 因當時清朝政府政策,這時期的服裝主要以滿州人的服飾為主,中國漢人傳統服飾則在此時逐漸沒落,而韓國及日本則繼續傳承了漢服傳統的衣服形制。
※在近代演變有「唐裝」該稱呼,為清代至現代中國及華人的一種傳統服飾。相較於清朝以前的服飾,已是讓近代華人以及外國人印象最深刻的中國傳統服飾了。
※ 補充: 一直以來,日韓兩國都以中華為學習對象,一句身體髮膚受諸父母,割髮代斬等都像徵著頭髮乃是民族的靈魂之一。但滿清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後,韓國、日本與中國漸行漸遠,從各種文史中可看出韓國與日本已漸漸不再崇拜中國,甚至是以歧視方式看待中國了。詳見。
※ 剃髮易服(這真是完美摧毀掉中國原先傳統形象XDD一股淡淡的哀傷QQ)
※從下圖可以發現,清朝服飾以不像傳統漢人的服裝形式,沒明顯的交領右衽、束腰、腰帶等。改以盤扣為主要形式。
※ 盤扣,如下圖,傳統漢人的服飾較少有釦子的形式,清朝服飾則是有這樣的特色。而旗袍也是這樣的盤扣設計。
※清朝的特徵還有長袍馬褂、剃髮留辨、瓜皮帽、朝珠、大拉翅 ...等。
民國初年服飾
此時期的衣服已接近現代,服飾越來越簡潔輕便。
辛亥革命以後,女裝在這一時期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繡紋樣,衣擺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
女學生制服
這個時期最有特色的女裝為當時的學生制服,那時的女生,淺藍上衣、百褶裙或各種黑裙、白色紗襪、圓口布鞋,都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上衣多為淡藍色,下面搭配黑色或者藏藍色的裙子,簡潔美麗,是中式服裝向西式現代服裝融合的一重要標誌。 這個時期裙子下擺的長度也有鎖定,不過沒有短到膝上。
![]()
長袍馬褂
中山裝
中山裝是以孫文(孫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服裝。很多著名人物如蔣中正、陳誠、蔣經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金正恩都常穿著中山裝。
旗袍的演變與近代旗袍
※旗袍,通常指一種近代華人女子的服裝,為清朝滿洲人所穿服飾之演變。
※旗袍最初是滿族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高低貴賤都穿的服飾。因為當時清代滿族人實行八旗制度,凡編入旗籍者,都被稱為「旗人」,而他們穿的衣服也就被人們習慣地叫做「旗袍」。
※滿族人的旗袍寬腰直筒,長及腳面,四面開衩,側面開襟。滿族人入關以後,生活逐漸漢化,旗袍也按性別逐漸分化,男人的主要服裝變為長袍,馬褂和長褲。女人的主要服裝仍是寬腰直身筒子式的長袍,而這種女子服裝的款式正是現代人們所認識的旗袍的始祖。
※20世紀上半葉融入西式剪裁而被大幅度改進。旗袍因其代表新時代知識女性的形象而受到歡迎,由上海開始流行至全中國,成為當時中國都市婦女的主要服裝。
※旗袍至今仍為上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也是日本萌文化中不時會用到的題材之一(時常會搭配雙包包頭)。
【中國歷代女性服飾總結一覽】
Fig 1: 秦漢Fig 2: 魏晉Fig 3: 北朝
![]()
Fig 4: 魏晉南北朝Fig 5: 南北朝Fig 6: 隋朝
![]()
Fig 7: 唐朝Fig 8: 唐朝Fig 9: 唐朝中後期
Fig 10: 宋朝Fig 11: 元朝Fig 12: 明朝
Fig 13: 明朝Fig 14: 明朝Fig 15: 清朝
![]()
Fig 16: 清朝Fig 17: 民初Fig 18: 民初
![]()
Fig 19: 民國三四十年代Fig 20: 民國四十到六十年代Fig 21: 二十一世紀
謝謝各位這麼用心的觀看><
真的辛苦了XDD
漢人傳統服飾真的太多了,這些介紹或許也佔不到1/2的傳統服飾種類
不過多少也能具體表現出該朝代的代表意象~
接下來要開始介紹日本的傳統服飾了呦!
喝杯茶休息一下,準備進入下一篇吧^^
【日本-和服】
和服(わふく)是日本對其本土衣裝的稱呼。初仿中國魏晉隋唐時期吳地的漢服,稱為「吳服」,後又學習唐初衣冠制度,稱為「唐衣」,男裝為袍,女裝為衣裙。平安時代後則不再仿照中國漢服,並自行改變了服制與髮型。詳見維基百科。 ps.日本興盛的平安時代對服製做了許多改革,也創造出了以下列舉出的日本特色服飾。
※現今很多日本女性都不懂得如何自己穿著和服,這是因為現代大部分的和服都包含了至少十二件的部件,而且需要複雜的方法去將其穿著、組合及繫穩。故此很多時女子穿著和服都需要別人的協助,甚至需要請到專業人士去協助穿著。現代女性和服的樣式大多反映了其年齡、婚姻狀況及社會地位,也反映了穿著場合的重要度。
※「振袖」(ふりそで)是和服的一種,為未婚女性所穿著的和服,是未婚女性參與成人節或者親友婚禮的常見服飾。有色彩斑斕的圖案及紋理,其服裝上的各式花樣紋理、寬大的束腰,是和服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特徵之一。
※「浴衣」(ゆかた)是和服的一種,為日本夏季期間的一種衣著。顧名思義,浴衣是與沐浴有關的衣著;在日式旅館中,浴衣是浸過溫泉或沐浴後常見的衣著。浴衣亦常見於日本夏季期間各地祭禮、節日及煙花大會中。跟和服的穿法相比,浴衣的穿法較為簡單,穿起來也較舒適。而夏天除了裙襬型的浴衣外,還有為短褲版的浴衣叫做甚平(じんべい) ,雖然是褲子但有男生的也有女生版的!算是比浴衣更休閒版一般在家裡穿或少部分人也會在廟會時穿出來。
※日本有七五三節,到了三歲(男女童)、五歲(男孩)、七歲(女孩)一家人一起到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又或者在20歲成人式慶祝成為成人時也有機會穿上和服。
※「花嫁衣」(はなよめいしょう)為日本女性結婚時的服飾。主要分為三種,包括打掛、白無垢(ふりそで)以及振袖(通常為大振袖),色調以白或紅為主。
※「十二單」(十二単),官方正式名稱為五衣唐衣裳,是日本朝廷女性傳統服飾中最正式的一種。於平安時代後開始作為貴族女性的朝服,現代在即位禮、結婚式、禦大禮、祭祀等大禮場合是日本皇族女子正式禮服。
※「狩衣」(左圖)、「直衣」(右圖)為日本平安時代朝廷男子常見服裝,狩衣在袖子跟衣服的本體並沒有完全的縫合,是為了方便運動而用。棋靈王中的佐為穿著的就是狩衣。
※「袴」(讀音ㄎ ㄨ ˋ),是日本和服的一種下裳,男子女子皆可穿。袴本來指褲子,但現代日本此字包括褲和部份款式的裙子在內的下裳,因此在中文裡也稱為褶裙。袴實取自漢服的大口袴,因兩褲腿寬大外加褶皺因而外觀看形似下裳。
※ 馬乘袴(馬乗り袴):褲子形式的袴(有兩褲管),平時看似裙子,腳張開或走起路來時則明顯能看出是褲子。有如現代的褲裙。
※ 行燈袴(行灯袴):裙子形式的袴(沒褲管) ,樣子就是一般穿著裙子的形象。
※ 明治時代教育家下田歌子發明供女性用的行燈袴,結構與一般的袴不同,現代女性弓道服、昭和初期女學生服及現代女大學生畢業服所穿的都是這種行燈袴。下圖為日本女學生校服演進,最右邊即為昭和初期女學生的行燈袴。
※ 神道教的巫女服是最傳統是褲裙形式,行燈袴出現後,人們也把這種裙子稱為袴(緋袴)。近代有些打工的巫女服是穿著裙子形式的巫女服。
ps.最右邊的那位女性,肩膀上綁了叫做「襷」( ㄐ ㄩ ˇ) 的布條,那是日本人在勞動時綁起和服袖子時所會用到的。(傳統中國是否有這個就不知道了...)
※現代日本和服,除了皇室傳統服飾和國民服制外,宗教傳統服飾(如神道教巫女、神官的穿著)也是和服的一種。而這些服飾在近年來也成為了日本萌文化中時常會用到的題材之一。
日本服飾一樣也是博大精深,雖然效仿了不少漢族的傳統服飾,但在衣服的制定上也是演變出非常多的花樣與特色,比如說和服的腰帶,其種類與複雜度可是非常深奧的XDD 以後有空可能會再繼續補充。
那麼,讓我們繼續把最後的韓國傳統服飾看完吧~
【韓服】
韓服(韓語:한복/韓服),北韓稱朝鮮服(韓語:조선옷/朝鮮옷),是一種傳統的朝鮮族服裝。韓服深受漢服的影響,可以分為王室禮服、官服、士大夫服制以及平民服制。詳見維基百科。 朝鮮為明朝屬國,皆得到明朝頒賜服制,衣冠禮儀學習明朝。在明朝滅亡後,朝鮮沒了參照對象,上衣越變越短,裙腰越來越高,裙子越來越蓬大,並添加了自己的民族的審美、紋飾,便形成瞭如今的朝鮮族服飾。
2017.4.18新增
以下列舉出我仔細觀察後,個人認為有別於中國明朝,具有韓國特色的傳統服裝特點,讀者可以以這幾個特點去觀察,或在繪製時強調這幾點特色,即可表現出濃厚的朝鮮傳統服飾。另外我能想到的韓國服裝動畫人物只有想到大長今==a
※傳統韓國從事農商的百姓全都穿著白苧布和烏巾四帶。因此朝鮮族又自稱為白衣民族(백의민족)。服裝樣式同樣保有右衽交領、白色護領的特徵。
※女性宮廷服裝上,外表類似明朝襖裙,同樣有右衽交領、白色護領,但裙子部分蓬大,朝鮮時代的這些女性宮廷常服稱「唐衣」。蓬鬆的裙子又稱「赤古里裙」。
![]()
![]()
※朝鮮的服裝在上衣部分,隨著時間演變越來越短,甚至露出了胸部,主要是方便哺乳的設計,於日治時期因禁止而逐漸消失。(這服裝演變也太「前衛」了吧==a竟然整個露出來...)
![]()
※上衣部分有著往側邊彎的領帶(長衣帶)
※有時會搭上彩色橫條紋的袖子
※服裝顏色配色上,偏好亮色系,顏色分明亮麗的組合(亮綠、亮藍、亮黃、亮紅、亮粉紅...等)
※燈籠...等古式物件也有使用亮色系的習慣
※韓國的女性禮服,圓衫(원 삼 )、翟衣(적의 )
圓衫是一種寬袖外衣,由圓領袍演變而來,帶有唐朝大袖衫風格。現在,圓衫主要用於李氏朝鮮皇家儀式和婚禮,簡化的圓衫用於朝鮮民族傳統舞蹈表演。
最右側的圖為翟衣,中國、朝鮮古代后妃命婦的最高級別的禮服。
※女性髮式- 加髢( 가 체 )、舉頭美(거 두 미 )
加髢是身份、財富象徵,婦女的加髢越大,也代表越富有、高身分的象徵。舉頭美為戴上有如心型的木製假髻。
現在有些韓國影視劇在此方面有稍微改良過,變得比較自然、符合現代人美觀。
左圖為加髢、右圖為加髢戴上舉頭美。
※北方韓國的特色服飾- 耳掩( 남 바 위 )
朝鮮王朝時期男人與女人冬天時為抵禦寒冷的帽飾,它最初是上層階級以及政府官員作為冬天時日常的帽子戴,但到後期波及婦女和平民。這種帽主要在朝鮮北方比較流行。
※虎巾(호 건)
1至5歲朝鮮族男童在本人生日與節日時戴的帽子。虎巾與成年男人的幅巾(漢服男性頭飾)一樣但是上面剌上老虎的圖案,象徵家長希望孩子勇敢成長,也有一些吉祥寓意的漢字。
※男性上服裝偏向明朝官服,圓領袍、翼善冠、烏紗帽...等
![]()
※韓國特色性的書生帽子- 黑笠( 흑 립 /黑笠)
朝鮮舉行科舉考試時,參加考試者常會戴著黑笠。可以說是
書生的象徵。為仿效明朝烏紗帽後的韓國獨有特色帽子,詳見
維基百科。
服飾上有時會穿著「比甲」(如左圖黃色服飾部分) 。為宋朝的一種服裝形式,後傳入蒙古。比甲為古時一種便於騎射的服裝,類似後來的背心。
※韓國常見兵帽-戰笠( 전 립 /戰笠)
戰笠又稱兵笠,為明代漢族及朝鮮族傳統
士兵帽飾,原型是元代蒙古帽。但在剃髮易服後在中國被禁,最後只保留在朝鮮。戰笠上有不同羽毛與飾巾分別等級。詳見
維基百科。(最左為王室近衛士兵服飾)
![]()
【懶人包重點整理】
漢服的簡易歸納
朝代 |
商周秦漢魏晉 |
隋唐 |
宋 |
明 |
清 |
流行服飾 |
直裾、曲裾、交領襦裙 |
襦裙 |
褙子 |
襖裙、護領 |
旗袍、盤扣 |
簡單敘述 |
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式- 右衽交領。直裾及交領襦裙在後面朝代持續以類似形式出現。 |
襦裙大發展。將裙子穿著在上衣之外,時常搭配絲巾。給人飄逸、仙女下凡的意象。 |
時常穿著左右開叉的長袖外套,給人商人或文青的意象。 |
裙子穿著在上衣之內,與現代人的衣著穿法較類似。最明顯的特徵是領口上的白色護領。 |
滿清入關後的服飾,傳統中國極少有釦子的設計 |
傳承國家 |
日本(和服形制) |
日本(禮衣部分) |
|
韓國(裙子更為膨大、配色鮮豔) |
中國,現代人對中國古裝的常見印象 |
示意圖 |
![]() |
|
![]() |
![]() |
![]() |
綜合以上各國服飾特色,以下是我隨筆畫出的外觀比較圖(笑
這些都是我認為最快速辨認服飾的懶人包了,當然各朝代服飾皆有所不同,無法真的用一張圖做整個比較,這些僅供參考,決不是完全100%正確的喔!
【參考資料】
[1] http://blog.xuite.net/zsr01/chinese/74236797-中國歷代女性服飾史
[2]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espv=2&biw=1242&bih=585&tbm=isch&sa=1&q=漢服&oq=漢服&gs_l=img.3..0l10.34205.37144.0.37798.10.8.2.0. 0.0.160.566.7j1.8.0....0...1c.1j4.64.img..0.8.481...0i24.GxrIHJs94cI#imgrc=_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漢服
[4]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silk/fs030201.html
[5] http://www.ntdtv.com/xtr/b5/2012/07/23/a724587.html.-【文化漫步】華夏民族的衣裳--漢服(上).html
[6] http://www.m16.cn/008-ysdl/ml.html
[7] http://hollypaladin.blogspot.tw/2012/07/blog-post.html
[8] http://hanweiyang.cn/yang/dispbbs.asp?boardID=45&ID=90024&page=3
[9] http://blog.163.com/fsr007@126/blog/static/344322862008299581270
[10] https://www.pinterest.com/pin/463589355364247644/
[11] https://www.flickr.com/photos/tarepanda19/4311366175/in/photostream/
[12] http://book.sina.com.cn/z/nvzifushi/
[13] http://blog.kkday.com/2015/03/kimono-yukata.html
[14] http://www.duitang.com/blog/?id=528139580
[15] http://chinaabc.showchina.org/zgwhxl/zgctfs/200703/t109565.htm
[16] http://www.slideshare.net/RubyDouglas/ss-13094032
[17] http://cd.wed114.cn/c2015111913455920143.html
[18] http://www.jianshu.com/p/c41f18a9f7b6
[19] http://cd.wed114.cn/c2015111913455920143.html
[2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610/18/9433029_477197816.shtml
[21] https://kknews.cc/fashion/p4gvk68.html
謝謝大家的觀看!
個人其實在整理完後還蠻感慨的...
中國漢人傳統服飾真的很美,可惜現在外國人對於中國服飾的印像只剩下清朝時留傳下來的服裝了,諸如長袍馬褂、旗袍等等
還好日本與韓國傳統服飾則繼續傳承了傳統漢服之美呢!
最後
希望此篇文章能讓大家更了解東方文明民族服飾的文化特色!
以後在繪畫創作時也可以朝著不同題材去嘗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