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剛開始得知是薄荷有些小緊張,(學姐!這前輩等級太高啦!)
不過還是很高興這段時間過得這麼愉快。(只是完成後有點小寂寞......)
這次活動真是充滿驚險,當初取隊名就耗上好一陣子,(取名無力的二人......
現在想想自己當初想的隊名真的是滿滿的羞恥。((抹臉
故事的內容在雙方站內信攻防來回1X回合,
二人邏輯線各斷一次,才終於開始第一段。
摁,或許各位會先疑惑,
標題的「第一次」究竟是指什麼?
關於這點,其實是「第一次以我為基本去創作捏塑人物和故事」
嗯,先以人物為例好了,
在過去線中,佳涵以及怡安都是以我的背景、個性以及種種當做模型,
(順帶一提,其實我是男孩子/)
而創作出來的角色。
嗯,應該不能說是創作出來,其實剛開始我並不打算將自己帶入角色太多,
畢竟是聯合寫作,讓薄荷難堪也不大好。
但寫著寫著,我卻發現,
其實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將自己本身帶入佳涵中了,而且開始無法自拔,
包含怡安,我漸漸將自己的過往帶入她們的背景中。
或許看過作品的各位會覺得很奇怪,佳涵和怡安的個性完全不同,
佳涵身材矮小且畏畏縮縮,除非在怡安面前,不然平時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而怡安則看似完全相反,開朗,愛笑,這樣的女孩子我想相當受歡迎吧?
我想這就分開去解釋。
關於我:
如上所言,這兩個孩子幾乎都是以我的背景出發,但採自不同階段。
佳涵:佳涵是以過去的我為主,並稍稍混雜些現在的我,在童年中,「家人」的概念比起「朋友」還要更加地薄弱。
那時,我幼稚園,在祖父母家長大直到小學,是個愛打架的野孩子。
或許這件事曾和人笑笑地提起,但我小學時愛打架的習慣仍改不掉──因為在鄉下,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孩子沒資格出去玩,這是那時的朋友教會我的,直到小三,我才改掉這習慣,應該說,我封鎖了過去的自己。
總而言之,過去的佳涵對於「家人」以及「家庭」是想相信的──正確來說若不這樣,她將會過得很痛苦,人活著不知道要相信什麼是比死還難受的事,這件事也是我到最近才親身體會,劇情中「佳涵含淚奪門而出」這段劇情在某些層面上不只對佳涵,也對我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寫完「我,到底還有哪裡可以容身的呢?」最後一個字時,我擱下筆,又足足哭了有三十分鐘,那不僅是悲傷,而是成長的喜悅以及伴隨而來的抽痛。
或許各位會覺得佳涵是位相當懦弱,沒有自信又相當依賴人的小女孩,但至少對我而言,那段等待的日子我也過過,她是位相當堅強的孩子。
怡安:而怡安相較於佳涵,更貼切於現在的我,不過很抱歉地,關於她其實我無法說太多,這牽涉太多太多事情,包含家人,包含朋友。
在這裡怡安的個性和我現在是最相近的,她表面上開朗、愛調侃朋友、有魅力(X)、讓人可以倚靠以及沉著,卻好像還有很多祕密還沒說出來。
的確,我與人相處時正如怡安的「表人格」,我承認我是個容易相處的人(O),但同時,我相當怕生。
嗯,不如這麼說吧,其實我也算是大膽的個性,簡而言之就是「要玩老子就奉陪到底!反正節操、面子什麼的老子早賣了!」
(抱歉有點小激動......)
但我相當怕得罪人,所以非必要時,與人相處時,只會唯唯諾諾地,小聲地說話。
其實有些小遺憾的是,在過去線並沒有針對怡安的背景以及日常多做描述,僅有「與離家的佳涵吃紅豆湯圓」這裡有稍稍對其背景做解說,但或許各位會注意到,不管是回家路上或者是在畢業典禮前與佳涵在教室裡,怡安的身旁都沒有除佳涵以外的「朋友」。
除了佳涵以外,怡安是沒有朋友的,這是最初我這裡的設定,也很遺憾地沒有明示出來。
那以上是關於兩人,其實很抱歉就這樣擅做主張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