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巴友思想史】空想板長期評文者---教授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5-08-26 15:47:03 | 巴幣 22 | 人氣 1725

本文引用自此

  本文淺談歷史中的人物評價方法,並以空想板上的長期駐板評文者,不勞苦@福郎,2015,〈兩種人〉※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942849)為例,探討作者藉史抒情時的言外之意。





前言

  不勞苦@福郎,更為人知的ID是教授,為空想板上的長期駐板評文者,提供了享交流的寫作者,許多寫作上的建議與想法。由於他的文章,不是評文(※附上連結)就是深入討論,數量不一定多,卻往往發人深省,充滿質量(※空想板發文LIST)。相見恨晚,與相識卻是在他加入現代詩公會---柳與暮之後。

  不得不說,介紹他有一部分私心存在。

  一來,佩服他的熱情。在空想板近年欠缺回文氣氛的狀況下,更別說認真看人文章的人了,多是把自己文章發出後,便悶不吭聲,而非積極與人交流與互動。當然,這種舉動,不必然是坐等GP和回應,畢竟寫文是一個孤單的事業,也可以理解創作者發文之後便繼續埋首創作,但同樣的,其他人也可以用同樣理由,板於是冷清。但教授開出了一個串,開放募集欲評文者,認真回應。

  二來,佩服他的專業。許多人寫文是基於興趣,但教授卻是出身中文系,並融通己身的大量閱讀和思索,這給出的意見,切中核心。

  三來,我認識他。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理由,好像用達人專欄徇私,替朋友衝人氣。但得說,人不可能談論不認識的事情,對不認識的事情信口開河,叫作鬼扯。當然,這也可能存在誤解,但與「明知道自己不知道,卻大放厥詞」,是不一樣的。身為巴哈眾,認真的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某些重要的巴哈人(※教授在寫作板上長期的義工服務,這類為善不欲人知的人,不正應該介紹嗎?),我想並非公器私用,這篇文章是具備正當性。

  (※當然,若有不妥也亦願意調整成「非達人專欄」)

  但教授對其他人的評文在空想板是公開可閱的,文評上的價值無須多言。本文便轉方向,藉著其小屋的最新一篇文章,藉以了解他的價值理念,更認識這位巴友,以其他所思考的歷史問題,尤其是如何評價、分類人物。





壹、歷史無法追求完全客觀,而是價值中立:講清楚自己的立場


  本文淺談歷史,這一門既複雜,而且長期被認為應該去主觀化的學問:歷史應該擺出客觀證據,盡量減少評價以及非客觀文字在歷史事件上的描寫。但現代科學同樣遇到一種哲學性問題:證據應該是客觀的,但是在不同典範(Paradigm)下,科學社群在解讀現象與其證據,會有截然不同的認定(T. Kuhn,1962,科學革命的結構)。

  藉著歷史學家的口吻,該文應是作者勸勉自身在價值觀上,多點對客觀得失劣優的考量,少些主觀的義無反顧。在原因上,除了事物的客觀面不會改變外,自己所認為的義無反顧,不必然永遠義無反顧。在觀賞完此文後,我歸結作者的思想傾向,是往「楊朱」的風格前進:人的生命,往往由於外界的蒙蔽、組織所拘束,因而無法明察生命的真象,使個人失去主體性。(※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8%E6%9C%B1

  綜合古典社會學家M. Weber提的「價值中立」,本文贊成歷史的撰寫及解讀,不可能達成完全的客觀(※題目的選擇、事件的取捨、人物的剪裁就已經無法排除主觀),而該追求價值中立---把自己的立場和結論說清楚。

  有時作者的觀點是隱藏的,無論刻意與否。從其在文章中所建立的分類,可以幫助讀者更進一步瞭解作者立場。儘管「作者已死」有時被濫用,更怕「藍色窗簾」,但面對人文學科,詮釋出新的可能性,是其價值。

  故,今日以不勞苦@福郎,2015,〈兩種人〉※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942849)為例,除探討一些歷史學問題外,更看看文人藉著談論歷史而抒發了甚麼想法。





貳、作者在分類中所暗示的價值判斷

  一、歷史人物:忠義成否與是否善終

  首先,本文看似探討歷史人物的分類,但在開頭作者對歷史人物的分類,既忽略其他分類,又不列舉實際的歷史人物,暗示了這篇文章別有企圖。

  依據排列組合,還有另外兩種可能。
  (一)盡忠義成而明哲保身的也有:留侯張良。
  (二)盡忠義不成而不得好死也有:荊軻。

  可是,分類也不容易。

  在「荊軻」此人上,抑是對燕太子丹盡了某種程度的忠義,最後不得好死(※大王負劍)。至於「張良」,也可以說盡忠不成而急流勇退,因為他怕死,所以不敢在朝中繼續替劉邦盡忠。

  由此可以發現,歷史人物的是非成敗,其事件間不必然存在某種既定因果,即使在討論中能確定也只有部分。或許我們有一個共識,即張良和荊軻,都是基於盡忠的動機而行動,可是,這種動機,究竟來自於情緒,或其他?往往人的動機是感性與理性考量的混合。因此在行動上,論及一個人僅為理性或非理性,無疑是危險的。


  二、作者意圖:忠義是否是高尚價值

  接著,此文的目的似乎不是建立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論,而是藉著歷史人物的某些典型,警醒自己:別往這類路前進,即別成為「為某種價值觀義無反顧,而忽略客觀限制的人」。

  儘管在史評中,只是對分類感慨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藉著客觀要素,古人抒發主觀情感是存在的。但若真正的要探討問題,則不得忽略---所有分類不可能脫離「對實存的歷史人物之歸納」一性質。譬如,前文提到,張良或荊軻,分類在「A」時又可以分類成「非A」,僅對其中一種分類而感慨,恐怕是一種「片面的寄情」。

  在了解作者寫作動機和心境上,關鍵在此。分類是很抽象的,抽象到---究竟作者在感慨古人,還是藉著評價歷史人物的分類而感慨自己。這種問題,一不小心就從讀者的思路中滑過:為何作者忽視分類的舉例(※作者心裡想的歷史人物是誰?)以及曖昧性(※歷史人物應當放入這四分類中的哪一種?),以及其他的分類(※覺得這些類種不存在?)。

  第一個問題,文章文字太少,無從猜測。
  第二個問題,作者似乎不想處理。
  第三個問題,倒是可以約略推測。


  從開頭作者提出的兩種分類,無疑可以歸納成一組對立集合:(一)成就高尚價值而犧牲的;(二)並非成就高尚價值而不犧牲的。作者無疑敬重前一種人,但又覺得質疑「何為高尚」:有時即使盡忠義成了,不但沒有相對應好處,還付出了命;有時即使盡忠義未成,但保了命。


  三、作者的價值理念:楊朱「為我」觀的傾向

  或許,作者意圖反對史書上頌揚某種類型人物的意識形態。在讚揚歷史人物上,翻遍古書,無論萁子被紂王剖心;或孔子所頌揚的伯夷叔齊之求仁得仁,管仲被所忠誠的君王抄家,晚年困苦;孟子的「王何必曰利,曰義」。這些為高尚價值付出,而且有慘痛犧牲的,往往就是被史書讚揚的,這剛好就是作者既敬重,又不敢恭維的觀點。

  儘管作者的觀點僅在形成的階段,但其想法,已能瞥見「楊朱」的「為我」思想:「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當然,這還有一些概念與語言上的問題得處理。何為「利」?在作者的界定中,這概念與仁、義是互斥的嗎?

  楊朱的觀點在先秦以降,無疑是被鄙視的,但深入了解,與西方蓬勃發展的自由主義,卻有許多相對應之處。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義,便認為「理性\私利」能讓社會更好,因為每個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最後,組成整體的社會的個人若是利益都最大化了,社會也就利益最大化了(※不過,這也僅是很粗糙的論述,僅為一種簡短表達。若欲更深的入門,可參考巴友白神龍二的文章: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php?owner=m0919003134)。

  最後,無疑本文還殘留很多問題懸而未解,但亦發現在短短不到六百字,卻可以發現文人細膩的心思,和在學問中的優遊。祝福作者能在思索和寫作中,雙雙突破的同時,也期待閱讀本篇文章的讀者,能在其他的文章中,讀出更多可能。

文字的寒雨、情感的磅礡——我們推廣現代詩與歌詞;
文字的跳躍、情感的極致——我們暢談現代詩與歌詞。 

創作回應

ANDYMIO
整體上是對的,但只說錯了一件事,其實追求的並非絕對的客觀,而是相對的。至少,不該是帶有
「過多」主觀的看法,誰都知道沒辦法得到最客觀的答案,但也不能因此就隨口說說,研究史學其
實也是一種科學論,須有證據佐證才有較為客觀的說法,如果只是追求自己的立場,或者說是主觀
的想法,那就只是空談了,假如是空想的討論倒也無妨,但如果在談史,則不可不多一點慎重。
講得直白點,史學也是科學研究的一環,講求的是實證主義,追求的是相對客觀的看法。
至於空想則無此限制,隨心所欲,只要精彩且論點合理即可。
至於價值觀如何,並不在討論的範圍...畢竟價值觀常隨時間而有所不同,不須也不必一概而論,
因為那才是最無絕對性的事物。頂多寫在最後當作批註跟警示之用罷了。

忠孝信義之所以常談,並不是因為太多,而是稀少。所以顯得珍貴跟了不起,世人皆愛惜自己的生命
,又有多少人能在關鍵時刻捨身為人呢?
但在論過去人的功過之時,別太用現在的價值觀去評論才顯得公平,才會說別太主觀,要客觀一點。
從各個角度跟證據去判斷,會公正一些。
2015-08-26 22:17:10
兔二:滾你奶奶的
  在這篇寫作的時候,有點猶豫在認識論上,要不要討論「現象學」和「主體間性」(※人無法認識本質,而僅於腦中前結構中,存在對該本質的「部分印象」。儘管如此,人與人可以放下前結構的成見而相互交流,使更深入的「認識事物」更為可能。)也在猶豫,史學的典範上,要不要討論錢穆的觀點(※歷史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自然包括許多美德,而不藉由史事看出這些美德,由如歷史白研究)。

  不過您的回文也警醒我以後這些想法應一並講清楚,不然會忽略「把立場和觀點講清楚」不代表追求「相對主觀」。

  謝謝您的回應,讓我知道這篇文章漏了甚麼。
2015-08-27 11:45:30
威廉
以闡明自身立場為前提下做到價值中立的具體條件是指提供反向或是多方可能性的論點提供讀者參考嗎?
2019-01-24 03:13:09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