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カーン、カーン、カーン」澄みきった音が平和を祝福してつたわってくる。事変以来長いこと鳴らすことを禁じられた鐘だったが、もう二度と鳴らずの鐘となることがないように、世界の終わりのその日の朝まで平和の響きを伝えるように、「カーン、カーン、カーン」とまた鳴る。人類よ、戦争を計画してくれるな。原子爆弾というものがある故に、戦争は人類の自殺行為にしかならないのだ。
「鏮、鏮、鏮」清澈的聲音傳來和平的祝福。自從事變以來長期被禁止敲響的鐘,彷彿變成無法再次聲響的鐘一般,彷彿直至世界之終焉的早晨為止持續傳頌著和平的響聲一般,再次「鏮、鏮、鏮」響起。人類啊,不要再計畫戰爭了。原子彈便是因其之故,戰爭只會是人類的自然行為。
在全國戰歿者追弔式中默禱的天皇皇后兩陛下,2015年8月15日正午,東京武道館(朝日新聞)今天,2015年8月15日,是第七十個「終戰之日」(終戦の日),日本政府今年也舉行了全國戰歿者追悼式。天皇皇后兩陛下、遺族代表、安倍總理、參議兩院議長、最高法院長官(即三權之長)、國務大臣等政府代表共有約七千人出席。
在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中總計有約310萬名日本人犧牲,其中80萬人乃平民。根據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參加典禮的遺族中有1109人乃戰後出生,約占全體遺族代表的20.1%,而同時戰歿者之妻在今年只有14位出席,是歷來最少的一次。遺族的世代交替之印象十分明顯。
今年典禮中最年長的出席者來自京都的松岡せい女士(100歲)。松岡女士曾經在1937-'39年間擔任從軍護士前往中國戰場,在那裡她看到了至今仍然無法忘記的戰爭之殘酷。松岡女士的丈夫在1944年於野戰醫院死去,戰後獨自一人扶養與戰死丈夫的女兒,今年女兒已72歲。(每日新聞)
今年典禮最年輕的參加者則是3歲宮城天音,來自沖繩的嘉手納。當時是陸軍伍長的曾祖父宮城篤清在沖繩戰中殞命,並且不但沒有拿回遺骨,連是在沖繩本島的哪裡犧牲都尚未清楚。(每日新聞)安倍在今年的致詞中,一如前年與去年一般,並沒有如同歷代總理一般觸及對於亞洲諸國的戰爭犧牲者之加害責任、「哀弔之意」、「深深的反省」;反之,特別強調了為了世界與地區之繁榮而逐步走來的戰後日本的姿態,他說「為了活在現在的世代與明天的世代,要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
在正午時一分鐘的全體默禱後,今上天皇明仁陛下發表了今年的演說。陛下說日本的繁榮是建立在「國民毫不倦怠的努力與切望和平持續的國民之意識」之上。另外,陛下在今年的演說中首次提到了「對於之前的大戰之深刻反省」,陛下言道:「對於在戰場中逝去以及在戰禍中倒下的人們,表達由衷的追悼之意,並且祈願世界和平與我國進一步的發展」。之後,則由遺族代表致詞,並首次有從9歲~17歲的青少年遺族代表進行獻花。
「戦没者を追悼し平和を祈念する日」に当たり、全国戦没者追悼式に臨み、さきの大戦において、かけがえのない命を失った数多くの人々とその遺族を思い、深い悲しみを新たにいたします。終戦以来既に70年、戦争による荒廃からの復興、発展に向け払われた国民のたゆみない努力と、平和の存続を切望する国民の意識に支えられ、我が国は今日の平和と繁栄を築いてきました。戦後という、この長い期間における国民の尊い歩みに思いを致すとき、感慨は誠に尽きることがありません。
ここに過去を顧み、さきの大戦に対する深い反省と共に、今後、戦争の惨禍が再び繰り返されぬことを切に願い、全国民と共に、戦陣に散り戦禍に倒れた人々に対し、心からなる追悼の意を表し、世界の平和と我が国の一層の発展を祈ります。
(明仁陛下於2015年全國戰歿者追悼式的演說全文)
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供奉無名士兵們之遺骨的「千鳥ケ淵戦没者墓苑」也是從一大早便不斷有人前來追悼。(朝日新聞)今天是終戰之日。我不說「勝利」或是「戰敗」,說「終戰」。因為「終戰之日」的目的除了追悼死者之外,還有祈望和平之意思。不論是說「勝利」或「戰敗」,都不是在追求和平。「戰敗」當然不用多說,為政者希望藉由人民記住這份「恥辱」來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或至少永遠維持假想敵國的存在,並藉由「恥辱」來維持對於國家的向心力。說「勝利」者亦然,為政者當然要國民們記住「過去的榮耀」來讓心中充滿喜悅,進而轉換為對於國家的向心力。再者,戰勝國的人容易有「戰勝國的戰爭觀」,由於過去戰爭的勝利結果,而誤認為其戰爭與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義」的,不但失去了反思的可能性,更進而會認為之後也可以繼續以這種方式處理國際衝突,認為武力行使解決國際紛爭是「正當又有效」。本月的《全球防衛雜誌》就充分凸顯了這種價值觀所衍生的蠻橫,該雜誌說「戰勝國慶祝勝利的祭典戰敗國還是少說話為妙」,完全一副「勝者官軍,敗者賊軍也」(
勝てば官軍、負ければ賊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無賴心態。當然,這種想法不但無法阻止戰爭與促進和平,反之只是在增加戰爭的可能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