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在寫的過程中其實還挺不容易,首先光名稱就是一大問題。
分成近代武技論跟現代武技論?不得不說在武技這一環並不像魔法發展發展著就整個變成另一項目、發展到現在武技這一系統其實都沒有變貌太多。
學兵器四階論一樣分成四個階層?雖然是可以但是因應不同類型作品,以階層來分析武技類型其實不是絕對適宜的。
在死了上萬個腦細胞以後我終於決定名稱了──武技概論。
……我知道很俗歡迎提供其他名稱啦qwp。
當然除此之外,要怎麼打出這篇內容又是一個問題;如果說魔法不管東西方都有共通處,只有時代與細節上的差異、武技這東西隨便看都可以分成好幾種。
在西方文學內最主要的還是魔法,所以武技的存在通常只是綠葉或加強場面、但我仍然看過像是時光之輪系列有出現古老的劍招體系,或是其他單提武技的小說。
在西方來說,武技的重點是修煉這些武技的人因此出現何種準則或思想、也就是說是一種精神的體現居多。
而東方──日本、韓國、大陸、台灣這邊的武技體系又是不同種類。
在日本或韓國來說武技有時候只是【魔法】以外的必殺技體系(像是螺旋丸或橡膠拳,這種無關魔法的玩意都算武技)。
又或者是像西方一樣強調某種精神,透過武技的對拼加以具現;但是基於強調必殺技效果&文化差別,日韓在武技上下的功夫通常還是比西方居多(畢竟西方主流是魔法)。
而大陸或台灣對於武技體系大概是最“複雜"的一種,同樣叫做武卻可能存在數十種稱呼;有些真的會存在差別,有些可能就只是換個名稱、有些真的會有詳細而明確的分類,有些根本就只是一堆魔法劍。
到最後還會因為網路資訊發達加上創意的互相參考&激發,使武技跑出越來越多種講法但可能只是換湯不換藥……或是乾脆把武技或魔法混在一起,但還是會有所謂偏向哪一種。
當然無論形式上怎麼改變,武技也是會有固定要強調的東西,比方說心體技的重要(在大陸來說就是常見的因為有煉體或者煉心所以能跨等級戰)、境界的分類(初傳中傳免許皆傳、後天先天諸如此類)。
──至於那種因為煉體所以跨階級戰、練身法所以跨階級戰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那比較接近於個人描寫方式,所以這邊不會細談。
因為武技這一體系過於繁雜,有時候又會跟魔法混雜、有時候呈現出來的畫面就像是另一種魔法,這導致要將它分類概論很難……卻也是有所必要。
我就曾經在類似巴哈RPG公會的論壇,會員開的角色集中貼內看過這個東西:
『角色名稱:XXX
角色出身:某個特種部隊(現實確實有其存在)
角色擅長:格鬥術,一切冷兵器用法,槍械
厭惡:一群人在那邊放去去武器走然後說自己用的是武技
附註:現實哪來的魔法道術,醒醒吧阿宅』
……先不論這位“不宅的現代人"是不是沒聽過占星紫微斗數易經八卦塔羅算牌薩滿儀式之類從古代傳至現在的悠久知識,最少他也指出了一個問題──在某些作品內,武技這種東西真的比去去武器走差不了多少。
當然這沒有所謂對錯之分,一樣也只是因為每個人思考角度不同而創作出不同的東西──這一篇的用意不是要講誰對誰錯,而是想盡可能客觀地把武技這一繁雜體系做出多項分類與探討。
當然還是要講一句,因為這也是基於個人認知&推敲寫出來的東西,難免會有主觀或遺漏的部分、歡迎大家討論。
武技體系之戰技篇──肢體動作的延伸。
通常要講一項東西的基礎是最重要卻也是最難的,在武技這一體系中最常見也是最為基礎的戰技也不例外;戰技是肢體戰鬥技巧的縮寫,在每個作品內可能會有不同的稱呼。
顧名思義,這一項目的武技就是以肢體動作為主;像是空手道或跆拳道,心意六合拳或螳螂拳等拳法、太極劍法或八極拳,日本劍術或西洋劍……一切基於肢體動作打出來的招式,都算在戰技範圍內。
如果是在小說內,常講的有像是降龍十八掌、太極拳、太極劍、蛤蟆功這些也算是戰技;有人會說不對啊這些不是有內功或其他心訣搭配嗎?雖是如此這些武技仍沒有擺脫“需要肢體動作"的前提。
降龍十八掌如果用腳使出來只會叫做降龍十八腿。
蛤蟆功用劍使出來可能只會叫做蛤蟆劍。
正因為他們的肢體動作是如此,所以才決定了這個武技的用法&特質。
會說戰技是武技最基礎的東西正是因為如此───從以前到現在,不管是武俠還是幻武又或者科武、一定會出現戰技類型的武技;不管其高低強弱如何。
有時候可能只是一種基礎功夫,有時候可能是一種大招;涵蓋範圍極廣。
但是也因為這樣,可以說戰技也是最不好寫的一種:因為要強調肢體動作。
如果沒有花功夫去研究甚至根本沒研究,戰技用一用到最後還是會變成氣功波或魔法劍;但是要研究又免不了需要特別對某種武術鑽研。
以個人來說,為了要研究劍該怎麼去用當時曾經蒐集了多達十五種的用劍方式,然後還要研究怎麼單獨使用或連貫、後來才縮水成七招、再後來又縮水成五招;雖然最後只有一開始的三分之一,研究過程是不能少的。
要把戰技動作寫得好普遍來說有兩個選擇:強調力量,動作發揮(順便一提往後這兩個選擇經常會被提到)。
第一種是現在比較常見的,只要強調這一拳打下去有多少重量或者這一劍砍下去效果如何、然而不管重量或效果如何,普遍來說仍離不開肢體動作的差別。
例:在劍鋒所及的範圍內,說是把衝到眼前的山洪劈開這種事情大概還是成立的;反正就當作玄鐵劍法嘛(?)。
錯誤案例:你個人明明在台北市,我在高雄打出來的拳頭卻可以打中你……如果那不是根本超能力的可以把手伸長,否則一定是發出氣功波。
尤其是在一般武俠小說內,因為武技發揮出來的力量不可能超過人體極限,強調力量這回事是有其上限的要特別注意。
──不過在現在大部分小說,一拳幾萬斤氣力是煉體流主角經常會做到的事情就是(?)。
第二種跟第一種差不多同樣常見……根據作品類別有時候甚至會比第一種還常見以及複雜。
簡單一點的案例:
一劍千鋒(就算沒有真的一發千劍,最少我們也知道這劍出的很快很密)、一刀十七分割(一口氣砍了十七刀把人家分X)、白鶴亮翅(我們可以想像出劍有如白鶴展翅)。
也就是說透過名稱加上簡單過程來到結果,讓人跟著去聯想這一招打出來是啥米樣子、跟第一種十分相似但還是有相異之處,尤其是在一般武俠小說內;如果不能用超越人體極限的氣力,通常就會用這種方式施展。
複雜一點的案例:
例:刺、刺、挑、掃、刺、掃──無雙烈破六連擊!(接著畫面會出現中招者被刺兩下又被反挑又被橫掃又被刺中最後掃出去,於是結果就受重傷了)。
例2:掃掃劈刺絞挑擊刺斬──無雙烈破九連擊!(雖然連擊次數增加,但因為整體節奏拉大反而使招式空隙更大而容易被防禦,於是結果就被擋下了)。
如同舉例所示,透過複雜動作運用決定招式特性與優劣、也就是端看你能對肢體動作發揮多少。
雖然無疑在畫面上比較精彩但也會有自己的問題:
動作太過繁雜會讓人看得不耐煩。
動作太過詭異會讓人難以理解怎麼發的,尤其是有時候想要強調動作特殊而用了詭異字眼或奇怪組合。
恰到好處的動作……沒有一定規格,只能透過自己研究尋找一個感覺。
最後要強調一點是,戰技這個方向之所以會被說最廣泛是因為──沒人說不可以當作大絕招啊?
只要你的作品允許,可以一拳裂空的戰技也差不多就是大絕招了。
對於戰技方向來說,所謂的絕招也只是動作組合或延伸。
手印動作或掌法變化也只是一種特殊動作的戰技。
因為使用戰技所以可以對目標動作產生影響(關節技)、戰技無疑是近身戰選擇、戰技可以從動作去發揮各種效果……
或許戰技相較於其他體系與魔法來說不是那麼顯眼的存在,但還是可以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
遠坂凜:這年頭魔術師也是會拳法啦!(透過魔力強化的拳拳到肉)
CASTER:啥鬼啊!(被狂毆)
這就是魔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