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1 GP

[達人專欄] [電影]捨棄一切、奔向自由: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作者:仿生鹿│2014-10-19 02:46:18│巴幣:42│人氣:2607
前言:





  最近 David Fincher 的新片《控制》(Gone Girl) 在台灣上映,似乎是好評不斷,雖還未前去觀看 (因為我是不喜歡第一時間趕熱潮的人),但基於對《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的喜愛,這部新片應該也會列入待看清單。
  但今天要談的當然不是新片,而是 David Fincher 的經典名作《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為了寫這篇文昨天也將《鬥陣俱樂部》重看了一次,即使已經知道結局,過程中仍覺得精彩不斷,即使為15年前的作品,思想套用到今時今日仍覺針砭時弊。




劇情簡介:





  主角是一名汽車公司的調查員,專門調查公司出產的車型出意外的事件,因此常搭飛機往返於全國各地,而他卻漸漸地患上了失眠症,但他的解決之道竟是參加各種疾病互助會,卻也因此遇上了有同樣癖好的瑪拉。而在一次次搭飛機的過程中,主角總是會和鄰座的乘客談話分享自己的生活,並稱他們為「一次性朋友」。
  然而,某次飛機航行途中,他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意思的「一次性朋友」:泰勒.德頓,並與他有了一次非常另類的談話。但回家後竟發現自己的公寓發生了爆炸意外,而他竟想到打電話給泰勒求助。經過一晚的談話與杯酒歡愉,泰勒也爽快地答應主角借住他家,然而,這卻是使他遭遇人生最詭異時期的契機......




一、庸庸碌碌的物質生活





  主角身為一個坐擁高薪、住在高級公寓的單身貴族,卻時時覺得生活苦悶貧乏,雖然看著公寓被精美家具一步步建構成自己理想的小小王國,但是這仍填補不了空虛的心靈。流轉在每日重複同樣生活的生活中,主角感到身心俱疲,與此同時,失眠也漸漸找上他,在不停奔波於各地時,失眠的痛苦,讓他即使醒著卻無法完全清醒,他已經無法感受到自己究竟是醒是夢......?





  充滿物質慾望的今時今日,我們總是被物慾給驅使向前,新手機、新衣服、新飾品,各個都誘人難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是否該去思考一件事,究竟是我們的大腦在控制著自己去購買這些物品,還是這些商品產生的物慾在控制著我們呢?或者雙方都需要 (或想要) 對方,但是哪一方對於彼此的約束力更強是件值得探討的事。





  在前一篇文章《心機掃描》(A Scanner Darkly) 中也探討到相關的問題,現今人們對於物質消費,到底是建構在「需要」還是「想要」?當一件事物呈現「想要而不需要」,但是卻無法停止追求時,這種情況便是成癮的徵兆。或許很多人仍認為「成癮」只會發生在藥物、酒精或吸菸上,事實上網路、購物、遊戲等,只要任何難以戒斷的事物都足以稱作成癮。




二、自我麻醉式的死亡錯覺





  主角原想求助於醫生來解決失眠的症狀,希望醫生開給他安眠藥來解決問題,但是醫生認為他的症狀不需要到用藥就足以解決。然而醫生一句不經意的話語,讓他接觸到了患者互助會,結果卻讓主角對於這樣充滿溫馨而正面的分享會上癮,同時也解決了困擾他已久的失眠症。但與此同時,他發現了一個與他相同「嗜好」的女人瑪拉,總是出現在每一場他所參加的互助會上......





  前幾天聽到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痛苦是比較出來的」,當看到這些身患重症的人們釋放出壓抑的情緒時,眼見自己生活相較無慮的主角,心中頓時也舒坦了下來,因為見到別人活得更慘澹,便會覺得自己的問題不值一提,可是,這是否源於自我麻醉的心理呢?眼見他人比自己更失敗,不意味著自己的失敗便會消失,只是一種五十步笑百步的心理。相反來說,如果今天稍微比別人過得好一點點,或者是發生了什麼好事,人們就會說服自己其實是很幸福的,實際上,那些曇花一現的「好事」,或者稱「小確幸」,並沒有真正改善我們的問題與生活。





  就像劇中主角所說的:「我每晚都死過一次,然後又重生」,用這樣的方式來說服自己,那些患者在等待著的是死亡、而自己尚有未來,來催眠自己的人生其實過得很好,實際上,還是跳脫不出以往的生活,只是暫時消去了負面的情緒、並非改善了自己的人生。畢竟正視問題比起逃避來的困難而痛苦得多,甚至有時我們可能連問題的根本在哪都無從得知,因此多數人寧可去掩飾問題、麻醉負面情緒,也不願去面對自己生活醜陋的一面。




三、超脫痛苦





  在一次工作返家時,走到公寓大樓前主角看見自己被燒毀的家具四散地面,混亂中,透過他人之口才得知,自己家中發生了爆炸意外。疲憊與失落之餘,主角根本無所適從,想要打個電話求助卻不知該打給誰,此時赫然發現口袋中、剛才泰勒.德頓給他的名片並撥出了他的電話。兩人在酒吧飲酒暢談了一夜,走到酒吧外,泰勒竟有個突發奇想的提議,他要主角狠狠的揍他一拳!在半信半疑之下,他帶著狐疑的表情揍了泰勒,接著兩人開始打起架來......





  人們總是害怕痛苦、害怕一切負面情緒,認為只要逃避一切可能傷害自己的人事物,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痛苦並非只會給人帶來負面結果,它同時也可能使人磨練、成長,反之,一味地逃避很可能會讓人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中、漸漸脫離現實,直到困境無可避免降臨時才驚覺自己是無法永遠過著幸福美好的日子。這並不意味著人就必須刻意去承擔所有痛苦與悲傷,而是要學習去接受並承認這個人類社會、這個世界醜陋的一面,方能走上解決問題與成長的道路。





  當我們活在美滿生活太久時,總是會遺忘痛楚是什麼,無論精神上或者肉體上,兩人之所以打架或許就是為了再次體驗物理上的痛楚,再次確認自己真真實實地活在這個世界。人的歡愉與悲傷應該是等比的,無論何者比例過多,都意味著一個人病了,過多的歡樂使人變得如瘋子一般、過多的悲傷則變成了憂鬱症,何況,這兩者並不能相抵消,即使得到了一大筆財富,也不能因此消弭失去親人或臥病在床的痛苦。但是世人往往以為,只要用快樂就能沖刷掉負面的情緒,殊不知,無論怎樣掩飾也無法沖去悲傷的本因......




四、從零開始





  主角與泰勒在酒吧前打架漸漸成了他們的嗜好,漸漸地,其他酒客開始對兩人的行為感興趣,並紛紛加入這樣無分輸贏的打鬥。隨著人數漸多,兩人也正式成立了名為「Fight Club」的地下俱樂部。然而,泰勒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短淺的情緒釋放,「Fight Club」日漸增多的成員也慢慢被他攏絡為自己的部下,甚至泰勒開始企圖用自己創造出來的「軍隊」想實行恐怖行動,炸掉所有主要城市的商業大樓!發現其目的的主角,開始四處奔波想阻止泰勒,與此同時,他也發現了泰勒的真實身分,以及自己這些日子以來發生的怪異現象的源頭......





  泰勒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實現幼稚的憤世嫉俗,而是為了將過分擴張的資本主義與物質主義給瓦解,破壞藝術品、砸毀咖啡連鎖店、對廣告作惡意修改、把汽車經銷商的車給弄髒、任意在路上砸毀名車,看似毫無關聯的舉動實際上目的卻是一致的,就如同泰勒在主角車禍後昏迷時在他身旁所說的話一樣,他期望的是人類反璞歸真、捨棄物慾,別妄想控制整個大自然、整個世界,除了反資本主義外,其中也隱含了無政府主義。
  人必須真真實實地面對死亡這件事,而不是透過他人的悲苦來突顯自己的優越,「在臨死前,你想做什麼?」,或許這個問題聽來熟悉,但是認真把它想過的人卻屈指可數,甚至說我們總是把這問題想得太過美好、太過遙遠,而忽略的死亡其實總是在我們周圍伺機而動,一個閃神、一個不注意,人可能就這麼因為意外而死亡......





  當人把「每天都要想作是人生最後一天」當成一回事,真正擺脫慾望、擺脫自己所擁有一切如束縛般的身外物,奔向那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才能創造出可能性與自己期盼的未來。可是人類根本無法這樣做,因為微小的慾望總是在身旁流動、誘惑處處皆是,要想將其根除可說是天方夜譚。但是,人唯有在匱乏的狀況下,才能產生更大的慾望與動力去追求碩大的成就,若是一直生活在衣食無虞、卻無法有所作為的狀況下,那和被豢養有何區別呢......?




後記:





  賈伯斯曾說過一句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人們常把它翻譯作「求知若渴,虛心若愚」,但是我自己則是比較傾向於將之解釋為字面上的意思,人要保持飢餓與愚笨,飢餓能壯大野心、愚笨能使人有衝勁。把這句話用來詮釋這部作品我認為再適合不過,當一個人處處滿足於現狀,卻又不是最佳狀態,時時說服自己要「知足」、自己很幸福,實際上不過是在自我催眠。
  縱使已知道結局,第二次看這部片仍覺處處精彩,無論在節奏流暢度或劇情質量上,以及懸疑劇情的鋪陳與線索暗示,可看得出導演處處用心。再次看過之後我更加確信,這部片絕對是我人生最愛前五名的電影之一!




個人喜好程度:10/10




我的部落格FB粉絲專頁
除了發佈新文章外,平時會有觀影短評、音樂分享或時事評論。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62846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David Fincher|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留言共 8 篇留言

gameguy
好介紹頂一下,無政府主義經典之作,經典中的經典 劇情真的夠man[e12]

10-19 11:08

仿生鹿
尤其泰勒這個角色根本經典,真的夠man夠帥[e22]10-20 14:17
否定貓
這部風格超特殊的 喜歡的人真的會愛死它

10-19 12:08

仿生鹿
當初也是朋友一推就馬上愛上了[e16]10-20 14:18
YONIA
超精典的一部好電影

當時看到後面還嚇到,才想說原來劇情是這樣 ...

10-19 12:36

仿生鹿
看完第二次發現其實前面很多梗都有在鋪陳後面的真相10-20 14:18
月巴豆頁 楊伐善
之前有抓

10-19 12:40

仿生鹿
快去看[e12]10-20 14:19
Lunoid
Fight Club超讚[e19]
十五年前的電影現在看來依舊震撼

10-19 14:15

仿生鹿
真的,看完第二次還會想看第三次[e12]10-20 14:19
將太的烤月餅
今年是上映的第15周年!!
這部片兩年前第一次看完以後
給我的震撼是史無前例的大
當時我的感覺就是:「這是我過去十幾年來看過最神的片子,沒有之一了!」

當年這部片上映的時候評價聽說不是很好
當時美國經濟依舊發達,許多人似乎沒有辦法與之共鳴
然而在經歷過08年的金融風暴後,大家似乎能理解泰勒的道理了

而在面對物質社會愈來愈興盛與經濟極度反差之下
我相信Fight Club的一些道理會愈辯愈明
面對痛苦,並活出自己,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自我

10-20 01:17

仿生鹿
美國近十幾年來一直發展一種叫正向思考的行業,
這種樂觀的思想其實就跟小確幸是差不多的東西,
不外乎要人多想好的事,拋棄負面思想,
因此興起了各種人生教練、激勵講師,勵志書籍更是如雨後春筍,
但是過度抱持正面態度而忽略負面的可能性就會導致更糟的後果,
很多時候只是麻醉自己問題並不嚴重罷了,但實際上情形已經很糟。
《失控的正向思考》這本書有講到大量有關正面思考的問題,
其中也有提到08年金融海嘯跟這樣的文化思想也脫不了關係,
更可以說是直指過度樂觀的思想導致了金融海嘯。

我想,把Fight Club拿來作為這種樂觀文化的諷刺也不為過。10-20 14:27
呆呆眼鏡哥
每天都要想作是人生最後一天
意思不就是要把握當下去做想做的事情
可是做想做的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件慾望了= =
人生最後一天了,我要去吃到飽吃到死?

10-22 14:40

仿生鹿
我把「慾望」定義為「想要,而不需要」,
想做一件事並不代表這件事就一定是對其人生可有可無,
我們可以說「想買新衣服」是一種「慾望」,
但卻沒有人會說「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醫生」是一種「慾望」吧?
就算是吃這件事本身也有分為「本能需求」與「慾望」這兩種,
就像不會有人把馬卡龍或其他昂貴糕點等當作是用來吃飽的食物。10-22 16:36
呆呆眼鏡哥
也許應該說需求跟慾望的區隔在於有沒有超過對這件事情超過它的功能去判斷的吧
就像是吃東西一樣,能吃饅頭就飽了就別吃牛排
開車子能上路就好別買太好的車
能喝水就別喝飲料

10-22 17:1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1喜歡★ghost321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電影]社... 後一篇:[達人專欄] 閱讀隨寫札...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eon770530巴友
我的小屋首頁共有4篇健身相關證照心得文,對健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喔!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0:0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