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4 GP

[達人專欄] 《瘟疫求生指南》

作者:波昂刺刺│2014-09-14 23:34:54│巴幣:48│人氣:3009

政府漠視造成的「瘟疫」,愛滋感染者的輓歌,
為了生存,我們必須挺身而出!
--------------------------------------

導演:大衛•弗朗(David France)
英文片名:How to Survive a Plague

《瘟疫求生指南》預告片:


前言
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尋找甜秘客》贏得了最佳紀錄片。那你是否還記得當年其它的入圍電影呢?(絕大多數人應該都只記得李安得最佳導演吧)《瘟疫求生指南》正是其一,它講述愛滋疫情大暴發的年代,一群年輕人如何利用社運力量改變政府、醫療政策。簡單說,你可以把它視為《藥命俱樂部》的延續。

如今,這部紀錄片電影將在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放映,而且,當中的社運人士彼得史塔利(Peter Staley)還將來台出席映後座談!

劇情
1987年愛滋疫情持續爆發,而藥廠所研發的AZT,由於毒性過強,過半的患者根本無法適用。而在沒有藥物抑制病毒的情況下,感染者們只能任由生命逝去。(AZT正是《藥命俱樂部》主角伍羅夫所否定的療法),而如同現代,當時社會普遍認為愛滋是一個同性戀專屬的疾病、或是不管好自己下體亂搞而得的報應。從社會到政府,全面地不友善、消極地不作為。

為了對抗這樣的不公,一群有志青年成立了愛滋平權聯盟(ACT UP)與治療行動小組(TAG),走上街頭,抗爭求生存!



街頭抗議!

關於電影
初看這部影片,會以為拷貝畫質有問題,覺得過於粗糙模糊。但仔細看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私人攝影片段!導演將這些八零、九零年代影像蒐集並且剪輯,成就了這部極具震撼並且真實的記錄電影。

透過這些影像,觀眾將進而回顧當年的愛滋抗爭運動、當局政策、治療方式的改變。也忠實呈現了那些年的風序良俗價值觀呈現,像是總統、FDA(聯邦藥物管理局)、議員們的發言。

此外,導演更也找了在這場「瘟疫」還活著的那些社運人士,加入訪談回顧這年的歷史。

也許,我們不曾活在那個年代,但這樣的歷史血淚,我們不該遺忘。


掛布條抗議結果被警察抓下來

愛滋不只是醫療議題
或許,你單單認為愛滋只是一項醫療議題,只在於政府有沒有研發出藥物而已如此簡單,無須關注。假若你有這個想法,那麼錯得離譜,因為,它是一個政治、宗教、社會所揉雜的多面向議題。

先從社會面解釋,
絕大多人都認為愛滋是僅屬於同性戀的疾病,而直接將對同志的歧視加諸其上,但這絕對是錯的。一來病毒是針對人體而非挑選性向感染;二來同志社群本來就較異性戀來得狹窄,因此一旦感染,擴散社群較為快速;三來,更因為污名影響,同志較自行會篩檢,而異性戀卻渾然認為事不關己,感染卻未自覺也未就醫。無論是那個年代或是現代,這樣的歧視都不曾改變。

此外,愛滋傳染途徑主要來自危險性行為、共用針頭,而在這自認道德高尚、忠貞萬歲、恐性有理的社會假象中。感染者必然會被批評,因為與社會結構下的「主流」價值觀有所違背,因此被定義為「活該」。

但天底下「活該」疾病、傷害何其多,出門不戴口罩所以感冒;長期抽菸所以肺癌;暴飲暴食所以高血壓;開車太快所以車禍癱瘓;飲食不正確所以洗腎...等等,但它們都不會被認為「活該」、「自找的」,或是浪費醫療資源應該全面自費。為什麼呢?就因為這社會踏馬的恐性、恐同、有著保守性道德,才將這樣的意念加諸於愛滋病身上!

疾病不就應該只是疾病嗎?為何還去探究成因,給予價值觀評斷呢?這不就是歧視嗎?



空蕩的病床,沒藥吃,只有死

關於政治面,
這樣的偏頗價值觀進而影響到愛滋政策。如同《瘟疫求生指南》中組織所批評老布希、雷根總統都是,或許他們都認為這疾病沒甚麼、是活該的或是不需要大費周章去拯救,而一直相信AZT好棒棒,說林北都已經花40億了你們還想怎樣,拒絕增加預算研發其他藥物、不去砍藥廠的高額費用、否定他國的治療方式。

而就因為他們這樣可恥地認為且拒絕撥款,導致雞尾酒療法(現今主要的愛滋治療方式)因此晚了好多年上市,好幾百萬人因此無辜喪命。

劇中就有一個片段,Peter Staley上CNN受訪,面對保守派政治評論家帕特•布坎南(Pat Buchanan)質詢:「你身穿粉紅色三角形T桖(原本是納粹區別同志用來獵捕的符號,後來延伸至同運使用),你應該是同性戀者,現在你請看著鏡頭,你會怎樣對孩子說,假如你有一個21歲的弟弟,他可能也是同志,假如他想活得長久,你會怎樣告訴他?」

Peter Staley淡定坦然回答「使用保險套以及潤滑液」,沒想到帕特大動肝火「你把性命當作輪盤賭注!」,「你不把這樣訊息告訴人們才是拿生命開玩笑,人們天性使然,他一定會走出門,也一定會做愛!」。帕特繼續罵「你說禁慾不可能!?」

「禁慾不會管用,人們不會這樣做,很多人很多人會死。你寧願讓這些上千萬因違背情慾而死,還是去拯救他們的生命而允許他們做愛呢?」

這樣的對話,現今台灣也依然存在著。許多官員或是宗教人士企圖以守貞、宣揚婚姻家庭價值美好,拒絕在國高中小進行性教育、性別教育。(有講就好,但不要太深度喔。)導致許多人在發生性行為時沒能有正確知識保護自己或是享受性愛。

這不就是政策、教育方針導致的嗎?



彼得史塔利上節目畫面

人民抗議老布希

老布希卻在打球

而宗教面呢,
在《瘟疫求生指南》裡,你將會看見某些議員因為己身宗教信仰而反對愛滋政策;或是約翰‧歐康納紅衣主教呼籲,禁止使用保險套,這是不道德的!而且會導致靈魂死亡(這理由我當下聽到,心中真的只有WTF)。

他甚至說了「同性戀是罪過,直到世界末日!」

既然老大這樣說,底下大家當然跟著做。沒有用保險套做愛,當然就是危險性行為,感染性病、愛滋風險理所當然大大提高了,原本應該救人的宗教,卻成為了殺人的幫兇。(這時因為雞尾酒療法未出現,愛滋死亡率居高不下)也有一派說禁慾不做愛就不會得病,但可能嗎?真是窩呵呵。

如同劇中的一句對白「我們他媽的在一場瘟疫之中」,是呀,這是一場瘟疫,而且它不只是自然,更是人為造成的!最可怕的是政府行政機關渾然不知呀!



衝進教堂抗議!

真實的社會運動
就像今年初的太陽花學運,你將會看到許多的愛滋運動者抗爭。像是他們佔領市議會、包圍FDA,要求政府開放AZT以外的藥物療法、要求加速藥物檢驗(因為美國當局將140種藥物擋住禁止使用,就像是《藥命俱樂部》伍羅夫那種,而宣稱至少要等7~10年檢測。但你想想,沒藥醫,感染者能撐這麼多年嘛?)

此外也有許多激進抗爭方式,像是跑到藥廠辦公室,要求主管開放減價,對它呼喊良心,佔領他辦公室說警察沒來我們就不走;或是包圍國家衛生研究院,要求讓感染者代表參加研討會。

當然的,很多政客對這些社會運動者嗤之以鼻(怎麼這在台灣似曾相識),像是共和黨參議員Jesse Helms就說:「做為同志讓這群人感到與眾不同,我希望他們閉上嘴,做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私生活,不要把理性交給下半身」;或是老布希一直裝作沒聽到民間聲音,只顧一直打高爾夫球,甚至說出:「假如你行為容易感染愛滋,那你就改變你的行為呀!」

想也知道,有這種官員在,愛滋政策當然難以推動。於是幾個運動者就火了,跑去參議員家,宣稱我們這是教育行為不是入侵,而且有任何毀損我們願意賠償。接著,就拿出一個霹靂巨大保險套,把議員的家整個罩住XDDDDDD

總之,在這部電影,你將看到這種面向的社會抗爭。你也將發現,人民與政府的敵對,原來歷史一直在重演。



被蓋上保險套的議員家

議員冏臉

勝利的爽臉

關於現在
近年來許多電影都在探討當年的愛滋疫情爆發,像是《藥命俱樂部》、《血熱之心》、《愛滋長》、《那些年,我們在這裡》都是如此。但弔詭的是,反而沒有屬於現代的感染者電影,難道因為有藥物能壓抑病毒,社會就不存在歧視了?(應該只有《費城》比較接近。)

不,歧視依然存在。以台灣為例,逼迫關愛之家搬離社區、禁止感染者入境、公司逼迫員工檢驗HIV再使其離職、醫生拒絕替感染者就診依然時有所聞。所以,感染者才不敢出櫃呀!在藥物控制的情況下,愛滋不就是一種慢性病嗎?

而當我們放眼過去的大災難,是否,應該重新檢驗現在的社會、體制、政策呢?

其他國家或許進步了,但台灣沒有。政府機構,像是CDC(疾管局),依舊只在乎數據,只能利用獵巫行動找出所有的感染者,然後逼迫且壓榨個管師要他們進行個案追蹤,以為這樣就能壓低感染者攀升數目。也以「我給你藥我最大」的態度,主宰一切,要感染者符合他們的要求,而忽略其需求、隱私、人權。

甚至公衛機關、防疫單位發布新聞稿、媒體報導或反同團體抨擊時,通常將愛滋過度形容恐怖、恐慌、絕望、聳動,也將愛滋、感染者與同志、約砲、性侵、跑趴、濫交劃上連結。這真的對愛滋防治有幫助嗎,或者更加形塑閱聽者的錯誤刻板印象、錯誤因果關係想像,反而創造一種「他者負面形象」壓迫、隔離感染者。警告民眾,你你你你你你,千萬不要跟他們一樣呀!

卻忽略用確實的教育政策去改變社會觀感或是去關懷感染者所需要的,因為,他們眼裡只存在了數據。

過去那場愛滋瘟疫,如今已過;但,是否,我們現在又活在新的瘟疫之中呢?



愛滋運動一就持續著

結語
或許《瘟疫求生指南》對於不熟悉愛滋議題的觀眾來說感到艱澀,但它真實地展現往昔社會運動的全貌,絕對值得一看;也或許,雞尾酒療法的出現不因百分百來自這些運動者的抗爭,但它卻也呈現,人民不顧一切地爭取權利與政府的抗爭。這樣的精神,我們應當借鏡。

將本片推薦給,關心愛滋議題、社會運動的觀眾、熱愛記錄片的影迷們。



另一款海報

*本片僅於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放映
官網:http://www.tiqff.com


-------------------------------
個人評分:★★★☆☆
-------------------------------


假如你對今年初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男配角的愛滋電影,
有興趣,不妨看看《藥命俱樂部》


↓歡迎加波波粉絲團及時發簍嘿↓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5933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愛滋|愛滋病|AIDS|HIV|同志影展|酷兒影展|波昂刺刺|記錄片|波昂刺刺|社會運動

留言共 2 篇留言

MLLL
學到知識了@0@~~ thank you

09-16 01:15

紅藕香殘玉簟秋
還是一個社會比例原則...
要對社會產生影響力,就必須要依靠數量取勝...
人權是多數人在談的,至少現在仍是
有社會議題是不錯,不過無限迴圈的討論就失去意義了

09-17 16:3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4喜歡★bradcool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電影部落客介紹:帥哥... 後一篇:[達人專欄] 《夜幕行動...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86189642祝福
祝大家幸福。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3:36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