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零,原為小說,近來拍攝成電影,在這個周末也空出了一些時間來觀賞此作品。
個人先前並沒有閱讀過小說,但這部電影的故事時空背景深得我心
先來講講這部電影的大綱吧
永遠的零,描述主角左伯建太郎參予了外婆的喪禮,後來與母親的談話中得知,現在的外公,實際上是繼父,但提起外公;也就是宮部久藏這位人物,據家人所言,宮部是二戰時期的飛行員,在外婆生下母親後,死於特攻作戰的飛行員,除了名字與生日以外,其他毫無遺訊。
日後在身為自由作家的姐姐強烈要求下,嘗試著調查宮部久藏這位人物的生平。
起初的調查下與理解中的有所落差,身為日本海軍航空部隊的一員,甚至是小隊長的宮部久藏,身邊的人卻是一致性的負面評價,稱宮部久藏是膽小鬼!是恥辱!建太郎也為這樣殘酷的事實感到痛心。
其中,建太郎訪問了曾是宮部久藏同僚的一位老飛行員,原本設想與先前一般,又是對宮部先生的猛烈批評,訪問之下卻被痛罵了一頓,留下了一句「如果宮部久藏膽小,為什麼又會參予特攻?」
至此,建太郎慢慢的接觸了戰爭倖存下的人們,漸漸看到歷史中隱藏的人心。
以上是故事中的前言,但這部電影的魅力不僅僅於此,在這裡不談政治,不談國情,不談歷史,為什麼呢?
我認為,這部電影並是不單純的戰爭片,更不是愛情片,人心的交織,比蜘蛛網更來的細膩。
永遠的零,留下的是反思:
在歷史的渲染下,日本在二戰時期的形象種種,顯的沒有感情,沒有人性。
但,日本為求勝利真的如此殘酷嗎?在這樣殘酷的背景下,是否每個人都能奉獻犧牲?
宮部在故事中曾說到:「想活著回家」
僅此,大家認為這句話如何呢?
戰爭的火花中,生命從空中遨翔的自由,沉淪為海中的亡靈
每一次的火花,對戰爭的改變或許為不足道,但有多少人期盼著歸來?
對當時的人來說,死去是為了什麼?活著又能做什麼?
宮部希望能活下去,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家人,為了日本在戰後能延續的社會,他希望能有更多人能活下去,但在戰場上竟是自顧自的逃避,即使陷入混戰,宮部也不曾參與戰鬥,在高空中看著戰鬥結束。
宮部被同僚評論為膽小鬼,但他的生命到底延續了多少意義?
其中一次的長距離作戰,零式戰機的續航力不足以平安返回,宮部阻止了隊員的自殺行動,希望隊員能盡力平安回到基地,但事非人料,逼近基地的近海旁,其中一位隊員的戰機只能迫降在海面上等待救援,就在短短的幾小時內,救援再度返回迫降海域時,已無人蹤,只見鯊魚來回徘徊。
「下次我中彈時,請讓我光榮的在戰場上逝去」倖存的隊員提起
宮部的堅持並不得人心,在戰場上沒有死的覺悟,確實是恥辱。
同時,日本海軍也開始募集著特攻隊員,最後一刻只要仍有機會,都要盡力摧毀敵艦,當然,宮部也不會苟同這樣子作戰,宮部也不想讓隊員參予這樣無理的狀況。
「為了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宮部附矚著,逝去令人傷心,他不曾忘記。
倖存的隊員與宮部分離後參予又一次的作戰,狀況下,飛機的油槽被子彈打穿,空戰中是無比的幸運,但這樣子的幸運並不令人喜悅,在最後的燃料用盡前想起了「為了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這段話不停的在腦中迴盪,放棄了棄機特攻,選擇迫降在海面上,在太平洋上游了9個小時,只要一鬆懈就馬上想起了宮部的話,最終得以獲救。
這位飛行員,活到了現在,得以告訴建太郎這個在人心夾縫中的故事。
至此,也許宮部的堅持有所意義,但不是當代的背景下能夠接受的。
如果我們處於那樣的背景下,戰死的生命真的光榮嗎?
建太郎的思想中,也漸漸被歷史所影響著,給現代人的思想:
「為了信念而奉獻出生命,和自爆恐怖分子有什麼不同?」
「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活下去,何謂恥辱?,和為光榮?」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讓讀者細細品味吧
宮部選擇了自己生存的意志,但這份意志最後卻斬斷了自己生存的機會?
故事中的人們擁有著片片的記憶,只有他們才能像拼圖一般一片一片拼湊出宮部真正的心。
總結: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十分值得推薦的好片,沒有英雄事蹟,沒有奇幻愛情,只有細膩的描述人心,評價上,我認為這部片比其他特效影集更適合進到電影院好好品味它。
本片中,小的落淚無數次,結尾甚至留下了更多的眼淚與感慨
對這部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們,這2小時的時間內,會帶來豐富的情感迴盪。
此外,片尾曲也是一絕,樸實的曲風下,歌詞更是讓我難以忘懷。
額外附上片尾曲:
歌詞緊緊扣緊了整部片的劇情
聽得懂的日文朋友們,也許些微猜的出劇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