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2 GP

【閒聊】學習,該怎麼學?

作者:JiJIkopo│2014-08-25 19:52:29│巴幣:1,346│人氣:6917



自主學習與態度

        在資源越來越普及的網路世代中,我們可以藉由Khan Academy、Coursera、Udacity等線上課程來學習,相較於高等教育所需要的高昂設備費用,這些課程降低了許多門檻並帶來了資訊的普及。寫程式的也不再是資科相關科系的專利,有興趣的人可以上codecademy、code.org、w3school學習到基礎的程式概念。

        在資訊普及之後,我們迫切需要的就不是獲得資訊的管道,而是解析資訊為知識,並藉此判斷的能力。然而,在資訊的母體極大的情況下,分析大量資訊的技術就更顯重要,除了要有好的篩選能力之外,更需要具備對那領域的基本認識,單一電腦是無法達成這樣曠日廢時的計算,更何況是人。

        在一個習慣的價值觀下,我們很容易一窩蜂往明星學校聚集。撇開忽視多元機會、無謂地打擊明星學校的新制度,在這裡我想談的是一個學習態度的問題,不論在那裡,都需要的一些基本原則。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環境和制度,而大環境觀念的改變需要每個在體制內的人,一個個改變想法、態度,整體而言所需的時間曠日廢時。時間過去就過去了,那能留給停滯不前呢?好,我們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學習究竟要得到什麼?


先忍住部分嘴制度的想法,把省下來的時間投資自己。


是環境限制人,還是人甘於環境限制?

       以台灣的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先生為例,李院長曾說過他當年在念大學,他讀台大化學系時,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他常在思考說,如果我未來要做一個世界一流的化學家的話,那目前系上規定的這些必須要修的必修課的課程是不是足夠的?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當時他只是個新生,對這方面還不夠了解,所以他後來也去跟大四的學長一起討論這個事情,後來他們討論出來結果認為,其實在那個時候化學系規定的一些必修課其實是不夠的,比如說他那時候提到像統計力學,在現在的化學系可是必修課,可是當年並不是。

        他們歸納了好幾個要做世界一流的化學家都應該要修的課程。可是系上並沒有規定要修,那他們怎麼做呢?他們就開始自己學那些課程,有辦法去修的就去修,沒辦法去修的他們就自己利用寒暑假的時候,把那些課全部都學起來。



        我認為這是說人不能被環境所限制。你現在所處的環境它雖然有種種的規定,使得你的學習沒有辦法學得那麼好,但是我們不能把這個事情完全歸咎在制度上。你學的好不好,以後受苦的是誰?出了校園,出了舒適圈之後才知道自己學習學得不夠,誰來負責?

        今天你可以指謫別人,都是這個制度規定害的,都是系所規定害的。同學和大家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也跟著這個樣子,你可以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但是你還是要記住一件事情,學不好受苦的還是你自己。

        雖然這裡有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去控制的,但是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去改變,想辦法在這個制度下面要如何讓自己去有效學習,能夠有所成。

       那回過頭來我們再探討一下,如果你今天學校的必修或是系所的規定的必修,或是種種的原因,你必須要修很多的課。那你怎麼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做到有效的學習?


知識的分類百百種,但學習的態度是一致的。


一分就是一分,不打折扣

       其實方法很簡單,你這學期可能很忙,你一定要修九門課。沒關係,制度可能一時之間沒辦法改。但是,你能不能做到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到至少在這九門課裡面,選一門告訴自己說,這一門課我一定會好好學,這一門課的學習我絕對不打折​​扣。

        至少一門課,一門課就好,好好地把它學好,學習是要有好習慣的。如果說你一直都是這種應付式的學習,我看到許多一起做科研的同伴,或是其他同學真的要學有興趣的東西,下定決心要好好的學的時候,都已經學不好了,因為他們學習的習慣都已經打壞了。

        人是習慣的動物,如果你一直是應付,等你真的要做有效學習的時候,你已經沒有機會了,已經沒有這種好習慣可以好好​​地學習了,所以如何培養這個好的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

       為自己保留一個學習的火種,每學期都有一門課好好學,等你遇到真心想學習的知識時。當然是沒問題的,你知道怎麼好好學。因為好的學習的習慣已然成形。

        必修課這麼重,這也都已經不是個理由,也不是個藉口。我認為不論課再怎麼重,每個學期都至少一定有辦法做到一門課好好的學,不打折扣。



       另外,可以組讀書團來提升效率,但一定要確保作業是自己好好地磨出來的,不要看到題目一兩分鐘不會做,就去看標準解答或是亂猜。這樣子的話,一兩次可能還好,但成為習慣的話,這門學問就廢掉,不如不要讀了。

        試一次,試不出來,試兩次,試不出來,三次、四次、五次,我想試到十種方法以前,總會找到解法,除非你還沒看書。我們獲得最多的不是解題的答案,而是你挑戰問題的態度及方法,這其中能得到的收穫是很受用的。

        所以,不能看習題解答,不能看別人的標準答案,每一個問題就好好地去琢磨,這應該是作業的意義。連已知或有系統解的簡單問題都不能堅持自己完成,很難相信未來的你有能克服未知問題的毅力。




常見錯誤習慣

        錯誤的習慣是什麼?舉理科和工科為例,我有些同學看書的時候都只看式子。書裡面的式子我都看得懂了,那我就跳過去,那些式子之外的那些文字通通都不用看,這個是漏洞百出的想法。要知道很多東西,特別是理工方面,能夠用數學式子表達出來的都是相對簡單的概念。

        書裡的式子幾乎都大同小異,這本書出現過的式子,在另外這本書裡都會出現,那為何又有高低之分?所以書的價值不是在式子,書的價值是在那些文字啊。順便一提,其實很多時候概念沒有辦法用數學式表達出來,作者必須要用自己的言語自己的文字來陳述。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切勿流於偽科學。

       那些用式子沒有辦法表達的概念,作者用他自己駕馭文字的功力去闡述它。所以書寫得好的人,就是他的文字可以很簡單的把一些很複雜的觀念,講得可以讓我們都聽懂。反之,就是明明是簡單的觀念,它卻沒有辦法用文字好好的講給我們聽。

        讀書最重要的就是概念,弄懂章節的概念其實都在字裡行間裡,特別是最前面很多人覺得像是廢話那一段文字,那一段文字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因為那邊沒有式子就不看,然後每個章節都是非常零碎非常片段的學習,所以根本沒有辦法融會貫通,這是很可惜的。如果你讀完了一本書後,書還是書,你還是你,沒有任何改變,你就等於沒讀過這本書。


年輕人是一頭不受拘束的野兔,會跳過老人所設立的理智的藩籬。(by 莎士比亞)


學而不思則罔

       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我一直認為判斷別人的說法是對或錯,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人過去從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老師說這一題怎樣做是對的,解法怎樣才是對的。我覺得這是不對的事情。

前一陣子,看到台大的呂世浩教授所著一本書《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裡面一開始就提到了一個問題。

《木蘭詩》中有一段「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這句裡面的「唧唧」是什麼聲音?





很多有印象的人都會回答,「唧唧」就是織布機的聲音吧?
是的,這個是老師們給予學生們的解答,我很多同學的國中老師也是這麼說的。

但「唧唧」這個聲音,其實在下文中有告知讀者,那究竟是什麼聲音。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再問一次,「唧唧」是什麼聲音?
呂教授給的答案是較有可能的嘆息聲,至少不可能是織布機的聲音。

        我們常常習慣於被灌輸某個概念某一個標準答案,未曾考慮過後面的其他可能性。後文已經說了「沒有聽到織布機的聲音,只聽見了女人在嘆息」,但卻讓許多人誤會了那麼久,只因為那是課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再加上「唧唧」確實聽上去像是織布機會發出的聲音。

        再將時間拉久一些,等要開始工作的時候,誰會告訴你做的是對還是錯?你說老闆嗎?不一定吧,有時候老闆程度比你還要差。老闆只是有錢請你來做這個工作,其實老闆對這個專業懂的東西並不見得比你多。等以後出去、離開校園或舒適圈之後,是沒有人告訴你對或錯,是你自己要判斷,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沒有人有義務要等你,你得自己跟上來


後記:

       這篇是應系學會的要求,要寫給今年入學新生的內容,主要是希望以去年的這篇為主軸,然後再加上今年新打的東西混合一下下。自主學習和善用資源是別人負責的部分,所以才打得那麼少,不然還蠻想分享經驗的XD。剛進到一個新環境,大部分的人都有如脫韁的野馬,衝得非常快,卻是茫然沒有目標,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今年剛好因為會考、特招的關係,高中母校的老師也要這相關的內容,所以就一併打上去了,不過高中生和大學生是有些差別,日後還會做些修正和融入補充再做成ppt。這樣的想法已經很簡單了,但能做到的人卻還是不多。提供一點基礎建議,希望能給予困惑的人一些幫助。記住,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成功的瞬間,而是堅持的每一個過程。

        我認為呢,學習就像一場投資自己的過程,而有限時間就是你投資自己的金錢,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該如何作規劃,以及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和優勢,這些都要經過自己一番評估後再做抉擇。當然可以參考前輩、成功者的意見,但別忘了下決定的人還是你自己。對社會負責,同時也要對自己負責。


剛好今年在巴哈也有不少人上大學了,順便祝福一下,
唯我獨尊阿銀裕樹恭喜上大學啦~好好把握自己的機會,要加油啊!

目前在HK和朋友聚聚,明天就可以回台灣了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56776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1 篇留言

YEE是桐人
看看這篇...在看看我們這個只會填鴨式教育的鬼島...哀...(目死)

08-25 19:56

JiJIkopo
根據我今在中小學生老師的大會中觀察到的現象,已經有部分老師在改變了,這是個好現象[e19]08-28 20:04
裕樹
我已經做好決定要比起高中更充實並且認真在課業上了
畢竟真的未來職場的路越來越近了~
[e5]

08-25 20:15

JiJIkopo
哈哈~要努力加油啊[e12]08-28 20:04
唯我獨尊
謝謝啦!
大學4年學的跟自己的未來好像很有關係,雖然還有點迷茫
不過不打算浪費所剩無幾的青春
話說"唧唧"不是蟬叫聲嗎? ((X

08-25 20:32

JiJIkopo
其實學習的路程一直都很有關係啊,只是大學的相關係數更趨近於1
這部分爭議還很大啦~08-28 20:06
貝吉原
連學習已經過很久了~早就忘了[e16]

08-25 20:55

JiJIkopo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耶[e25]08-28 20:07
阿銀
看到了這篇真的是感受至深啊......
因為總感覺整篇完全是我的相反態度
我自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導致我以為物理化學翻翻講義就好了....
對於老師的講解以為背就好了,造就我理科的罩門= =

嘛......看到許多一起用功三年的同儕,上了醫科,台政的文法商要不然就是台大工學院的明星科系
反觀自己只能勉強跑到清大文學院和成大商學院
最後索性去讀對未來就業比較有優勢的校系
有時還真的感慨......不如自己的,利用畢業那段時間認真拼指考
最後還真的跑到政大去了= =
同樣都再拼指考,一個勉強壓線清成,另一位卻穩作政大商學院

嘛......說了那麼多也沒有用,主要是這大學四年,是用來臥薪嘗膽的
原本以為壓到了清成的線,就以為能跟同儕並駕齊驅
但是實上完全不是,人家念的是保證出路的明星中的明星
但是我選擇的是荊棘的路,商學的變數實在很多

利用這四年,在到研究所漂白,是唯一能夠證明自己的方式......
老爸的眼淚,我想永遠不會忘記......

嘛.....大學要作的是維持自己的成績百分比
剩下得念好日語和美語,口說,至少在語言上不能輸
會計學的方向也得盡早決定

謝謝JJ大的鼓勵,您的例子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

08-25 22:03

JiJIkopo
中一中很強這我知道,但壓力別這麼大啦XDD
跟阿銀分享個小故事,

我當初剛進交大時,曾經被班導叫過去長談一個下午,事後想想他還真閒。因為我當初的入學分數是461,至少是全系最高,在全國純二類組也沒幾個比我高。我們班導好奇之下,就打回去我原來的母校問我的學習狀況,結果他自己挖完我的個資後,就對我的入學原因感到很好奇,因為我當初學測也沒申請交大XD

其實我一直不好意思說,當時發生了很多事情讓我很受挫,拿到成績時我早就沒感覺了,所以選擇填志願就只填一個,標準是1.非台大,因為當初申請的問題,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2.非台北。3.CS領域的佼佼者,自然就選擇這校系了,沒什麼深奧的理由。我記得決定志願到提交,前後大約15分鐘而已(掩臉

我記得他一年後再來問我,問我後悔嗎?(聽起來有點煩,其實他人很nice啦XD)
我回答是沒有,在交大就純粹是個研究型大學,交作業大學(這部分真的很...),尤其是資工,你想得到的各個領域都有教授在從事研究,實戰能力十分堅強;鼓勵跨校合作,大一是和MIT的學生合作一個新的OS,今年是和Washington的教授Bill Howe共同實作big data相關的論文,這資源是台大沒有的。

要拉出來說的是我的個人因素,我加入動漫圈一開始是有目的,剛好全台唯二的御宅學通識課就剛好開在交大,另一個好像是東海?雖然是入學後才知道的,但這對當時沒有方向的我幫助甚多,算是幸運的收穫。

我認為台大是勝在風氣自由、學生多元和選擇較多。其實,這地方的管道我一直都不缺乏,況且我們還有台聯大系統,在多元上還未必會輸。最重要的一點,沒上交大就交不到現在的女友啦XDD

掀這麼多我自己的底,我要說的是,阿銀在選志願的方式成熟多了,一定比我下了更多功夫,相信和爸媽都討論了一番,這樣選出來的志願不可能會不好,或是說一定比我的更合適,我都得到這麼多了,阿銀一定能學到更多。

相信秉持著這樣的態度,不論在那都能學到東西的,一起加油吧!08-28 20:09
A_HA(暫停の呼吸)
我已經離學校好遙遠了...
雖然我在大學時才開始努力用功...
不過現在回想,還是覺得很可惜,沒有去學更多更多東西XD

08-26 01:56

JiJIkopo
所以才要這群新生一進來就全力衝刺,要浪費時間就去讀隔壁的友校啦XD
一但出社會之後,很多壓力都會接踵而至,撥出時間學習的難度也會大幅增加吧08-28 20:07
赤紅時夜
在這篇學習文中,不知為何個人一直感覺到有著某種東西流失了?後來想起來了,那就是「為何而學?」

這是個人在這篇講述「自主學習、環境框架、決心與偏誤,以及學而思」這些過程中獨缺了一塊。

在後記中作者所提到的『學習就像一場投資自己的過程,而有限時間就是你投資自己的金錢,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該如何作規劃,以及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和優勢,這些都要經過自己一番評估後再做抉擇』

在這段話中,個人注意到的用詞在於『投資』,投資又是什麼,投入資源並且換取產出,是一套關於利益轉換的過程,而這令個人感到茫然。

啟發,往往是目前教育品質與教育主軸中最少人提及的區塊。因為我們信奉著精英制度,信奉著量化制度,信奉著成功即是一切的現實。而獨缺,人為何而學?

從兒童因好奇而學,開始步步成長,直到上了學校,因同儕競爭以及長輩期望而開始默默的改變學習的初宗,一直到了後來,成績以及分數,捷徑以及優異,變成了人們對於學習的盲點與扼腕。

這樣的學習弄出了什麼?相信近日來關於教育界的醜聞已經深刻的提醒了我們,這個教育的環節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一個弄不好,我們的精英不是帶領著我們起飛,而是帶領著他們自己,壓榨底下的民眾。

在個人閱讀的另一篇文章中,個人印象深刻,其中節錄於之下:
『「古之學者讀書為己,今之學者讀書為人」。意思是說:在讀書可以換得名利之前(至少一千年以前),學者讀書是為了解決自己人生的重大困惑;今天,學者讀書是為了討生活、換名氣與權力等,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而讀書,如果沒辦法讓別人知道的,就不讀了。』

連結本文:『成熟的學者可以怎麼讀書?』
網址:http://mhperng.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68.html

這是目前教育的常態現象。


以文章題目而言,該怎麼學,在文內表達的清晰可見,確實是一篇有助於簡介“如何學”的思維。

但個人則也認為,因此如何學之外,為何而學,也將是另一門對於教育而言,相當重要且必須傳承的課題。

在此感謝你的分享,以上僅聊表個人的想法與見解。如造成你的困難,在此致歉。

08-26 10:36

JiJIkopo
好,先謝謝你的認真回覆。我就幾點回覆,
「為何而學」,首先,我不認為這是該他人告訴你、給予你的東西,教師可以站在一旁引導,會是多出些具啟發性的題目要孩童論述,讓人能在學習的過成中看清自己,但終歸要找到答案的人還是你自己。事實上就是找到答案之前,你還是得學習一段時間,而且每個人的過程還可能是大相逕庭。這需要家長、老師和社會的互相配合,這是融入目前教育的難處。

其次,再繞回來談為何而學,我們可以先回到「學生」這兩字,我認為「學生」就是學習生命的人,不論任何知識都好,都有一定的共通點,那就是試著解答我們生活的世界,想知道而去學,學習過程中也會逐漸了解自己,進而探索生命的意義,也能了解為何而學,這是我的想法。

再來談「菁(精)英教育」,這兩個字都可,後面就直接用最先跳出來的那一個了XD
這裡可以先探討在考試制度下,為什麼是二分法篩出菁英和失敗者?為什麼我們對待某些學生,可以不期待他們理解太多?更甚於面對這些學生的生涯想像,我們只剩黑白。一直錯的地方有兩點,我們沒有思考成績不好的學生人生怎麼被發展,要如何分配資源給他們學習;也沒有思考一路領先的人要如何去理解後段班的人,或是除了讀書一途,是否還有其他路可選,我想這才是大問題。


再來談談彭老師的文章,這部分比較有趣,因為我之前就曾在彭老師的演講提出過類似的問題,不是每個人現在都有急迫的人生重大問題要面對,這樣的方法並不適用一般人,結果彭老師也承認了,這是必須累積一定的人生歷練和智慧才有用的讀書方法,這在文章看得出來,所以我覺得現階段的可用性不大。

不會,再一次謝謝你的認真回覆,我學到了很多,謝謝你[e19]08-28 20:10
兔二:滾你奶奶的
木蘭詩的話,我只能說,那些爭議在學界或大學文組其實很普遍。文學文本比起科學文本似乎有著更強大的不確定性,可囿於許多人上學並不是為了把知識融會貫通,比起某些人為了提高薪資,更多人只是因為被安排來上學所以上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僅是一種手段,根據目標高低有所差異。

但我也會提出一個問題:「唧唧復唧唧」,根據甚麼判斷是甚麼?前人的註?還是自己對這個音的感覺重新詮釋?前者,以對先秦九流十家的註釋為例,發展到宋朝後以朱熹的註本為意義的範圍,至現代的國學研究產生了反動,呼籲「回到文本本身」。後者,木蘭詩寫作的時間的「唧」的發音究竟為何,而作者是否是使用了這個音?這許多歷史學上的問題。

知識本來就不簡單,就連現在自然科學發展到了量子力學,這領域中最不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列為這個學門的特色。也許會問,學科本身就不確定了,那我們的社會在確定些甚麼?

沒辦法,除了我們的「素養」比較落後,我想不出其他解釋。

08-28 09:02

JiJIkopo
嗯,我的科系是資工,來說這個好像怪怪的...

好,就我來看,在人文領域的知識大多都有不確定性,人文學跟自然科學有一個很大的分別,它最大的分別在,人文學沒有“再現性”。自然科學它可以靠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再現某種現象。靠著一次一次的再現某種現象去測量它、去研究它,來得到某種定律或定理。可是人文學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它已經隨著它那一刻的時間消逝無踪了,我們不可能讓它重新再發生一遍。

如果要問歷史上所記的是真實的嗎?那就先想個問題,所謂的真實是什麼東西?如果要求的是絕對的真實,百分之百的真相沒有一點虛假,坦白說這種絕對的真實,世界上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得到的。學問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有好的答案跟更好的答案,找尋真相,這需要一代一代的學者不斷地努力。

謝謝你認真的回覆,我學到了不少啊08-28 20:10
兔二:滾你奶奶的
感謝您的誠懇交流,我感受了一次良好的對談=]

剛好這又可以談到認識論的問題,這對科學,無論是人文學科或自然科學而言,都是重要的問題,而「道可致而不可達(只能希望做到極限,但永遠無法真的到達極限)」,似乎指引了研究的態度。

08-28 20:21

JiJIkopo
原來如此,我想這也是每一個學者,不論是人文學科或自然科學,在探求問題時應抱持的態度,藉由一代一代學者若干相同或不同想法下的累積,也能逐步接近真理吧。08-28 22:21
兔二:滾你奶奶的
這就真的說來話長了(苦笑)。有機會可以翻翻「科學哲學」領域的書籍,也可看看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或許我們會重新看待「知識:累積\革命」^^。

08-28 23:20

JiJIkopo
哈哈好喔,謝謝你的推薦,有空我會去看看的!08-28 23:29
問天
哪個...codecademy有教java或c語言嗎?

08-04 16:57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2喜歡★jijikopo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轉角處,是天堂嗎?─「戰... 後一篇:【閒聊】動漫第二年─巴哈...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86189642祝福
祝大家幸福。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2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