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動畫的製作和版權和播放權制度。
任何一部動畫的製作都是耗時耗力耗錢的複雜工程,電視臺在動畫製作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電視動畫的製作模式已經基本近似於電視劇製作承包模式。動畫製作主要是三步走。我們這裡說的都是宏觀動畫製作,不涉及微觀動畫製作(如分鏡腳本等) ![]()
①在動畫的企劃階段,動畫製作廠商和廣告代理商要向關鍵局(提交動畫製作企劃書,由電視臺方面的人來決定是否採用這項企劃。關鍵局其實就是日本的五大民間電視臺(TBS,日本電視臺,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東京電視臺,這五家又稱五大民撥)提交企劃書。企劃書得到關鍵局同意後,如果是改編動畫,動畫製作商就要先獲得原作者的授權(如小說,漫畫,遊戲改編作品),如果是動畫公司的原創動畫就不需授權步驟。之後要向關鍵句提供一段試播樣片供電視臺以及主要贊助商參考。
![]()
②當動畫試播樣片獲得關鍵句與贊助商肯定後,動畫製作就進入了資金籌集階段,日本五大民放以及日本的地方電視臺要分擔播放權費用關鍵局只擁有動畫的播放權而不具備動畫的版權,動畫版權屬於動畫製作商所有。而電視臺與動畫製作具體過程是脫鉤的,具體製作交由動畫製作商負責。在製作商提交動畫企劃書時會為電視臺預留播放廣告的時間段。在這一時段播放贊助商提供的廣告,就能獲得贊助。
③最後動畫製作商成為了動畫製作的總承包商,而動畫製作商又可以較低的價格將動畫製作任務分包給其他的動畫製作商,甚至可以三四層的分包。如果是分包給日本國外的動畫製作商,就稱為“外包”,日本現在的動畫具體制作80%依靠外包完成。總承包將制好的動畫交給電視臺便完成了製作。
![]()
在這三步走的動畫製作過程中,動畫實際分為播放權和版權,雖然主要電視臺只擁有動畫播放權,但在購買播放權合同中,關鍵局一般會要求為期一年分享動畫作品商品化收益的10%-20%。而中國國內的視頻網站引進的只是動畫在中國大陸的播放權,而且不附帶收益分享條款,國內視頻網站砸錢買日本動畫播放權,是和關鍵局或其指定代理商談判播放權,而並不是去和日本的動畫製作商談判版權(談了也不賣)。
![]()
![]()
現今日本動畫製作通常採用“製作委員會”方式,“製作委員會”出自宮崎駿風之穀,發揚光大在庵野秀明的EVA,“製作委員會”起始目的是為了降低投資成本,共擔風險,分享收益,改變了單一贊助商模式,動畫製作費用的籌集也變得更加容易。
“製作委員會”主要是由關鍵局為首的電視臺,製作公司,廣告代理公司,商社,出版社,唱片公司,演藝事務所,玩具廠商,網路視頻服務商組成,一部動畫作品可能是有幾十或者上百個相關企業投資製作,這些公司加入“製作委員會”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分享收益,例如電視播放,電影上映,海外銷售,書籍出版,角色版權等商業活動,都可以為“製作委員會”成員帶來收入。製作委員會的出現只是改變了電視臺和贊助商出資的金額多寡,並沒有改變日本動畫的兩權分立體制。
顯然日本的兩權分立是電視臺並不孤立於動畫製作之外,雖然在具體製作上不干涉製作商,但是通過金錢交易構築的資本聯繫,使得電視臺在面對動畫商提供的企劃書時會採取謹慎的太態度,並仔細考慮作品的盈利,這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保證了日本動畫作品品質,另一方面兩權分立與製作委員會模式又使得日本動畫陷入了過度商業化的泥沼,業界投機心態氾濫,催生越來越大的日本本土動畫泡沫。
來源:和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