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6 GP

曹操是否中二?孔融是否無用?

作者:小魚兒諸葛亮│2013-12-28 14:46:33│巴幣:52│人氣:1338
  中二病(又稱初二症)是日本的俗語,青春期特有的思想、行動、價值觀的總稱。雖然稱為「病」,但和醫學上的「疾病」沒有任何關係。同時也是社會大眾為了扼殺創意人才而發明的詞彙,例如:當有人有些創意思維時,不管是哪一種方面的創意,都有可能遭人指責為中二病。
  「中二」也最常用來形容在日常生活中被認為幼稚的行為,例如模仿小說、漫畫、動畫中的虛構角色;然而,中二病並非只指模仿行為,而有極多種不同的類型,如:自以為是狂妄感到不被了解自覺不幸等想法為其中一種型態。當思想變得成熟就可以脫離中二,有生理成熟的成年人仍然保持中二的舉動以及思考方式。
  如此說來,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評,甚至於惡言相向、傷害對方,其實也是個中二的行為囉?若是如此,現今世代倒有不少此類人士,而追溯古時……我倒是突然想到一位知名人物:三國時的曹操
  為什麼說到他呢?各位應該還記得他殺害孔融一事吧──曹操就是因為孔融針對自己的屢屢批評,忍受不了、氣憤難耐,就把好好的孔氏一家滿門抄斬。這樣是否過唄?人家就算部分都是為反對而反對,也用不著殺光其全家吧?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人家愛怎麼批就讓他批嘛!言之有理便採納無理取鬧便視而不見,有那麼難嗎?若是名譽受到毀謗,大不了把人家革職踢回鄉下便行了!有必要殺之而後快嗎?然而,近代卻有些擁曹者為了淡化曹操這等暴行,就說是孔融狂妄自大、咎由自取,甚至拿孔融的治理不順的不良政績(孔融的教令「論事考實,難可悉行」,無法治理好北海的「姦民汙吏,猾亂朝市」,甚至袁譚來攻時處於「然融憑几安坐,讀書論議自若」的狀況外,導致「遂不能保鄣四境,棄郡而去」的慘狀)來凸顯魏武大帝的豐功偉業,好像在說明:「孔融對世人的貢獻比曹操小,又愛多嘴,死有餘辜。」這樣未免過於不近人情了吧?
  好奇孔融對曹操有哪些批評或建言嗎?敝人一一道來──
 
1.      孔融諷刺曹操「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話說曹操攻下鄴城,次子曹丕私納袁熙之妻甄氏為妾;孔融一見此事,便以「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明顯表示不爽此事。
  此舉雖略嫌幼稚,不過也不否認曹家男子的好色成性,前有曹操強佔張繡之嬸,後有曹丕強納袁熙之妻,基本上以當時年代來說,已嚴重違背儒家的倫常觀念,霸佔人妻並非有德之行,也難怪孔融譏諷。

2.      曹操征討烏桓前,孔融再度譏諷曹操可能會出師不利:
  曹操擊敗北方大敵袁紹後,便急欲征服曾依附袁家的烏桓族,孔融嘲之:「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并案也。」此舉雖是嘲諷,但也間接點出重要原因:「蕭條海外。
  當時正值東漢建安十二年(紀元207年),剛打完袁紹尚不滿一年雖然得勝但也應損失不小孔融會如此提出反對意見並不算無理即便言語未免狂傲、即便後來曹操凱旋而歸,但也算是建言的一種──想之後幾年劉備征蜀,於涪大會上置酒作樂,跟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回:「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聽龐統不顧主公顏面而公然出此言,也是狂傲,但何嘗不是建言?(而且劉備當下發怒,但事後也向龐統道歉)而孔融不也是如此嗎?

3.      曹操頒布禁酒令,酷愛飲酒的孔融強辭反對:
  那時鬧飢荒,士兵的數量又不斷增加,難免影響到糧食的問題,因此曹操就發布禁酒令,禁止人民私自釀酒,保護糧食。而孔融因為生性好酒,便頻書反對,跟曹操提出的理由全文為:「酒之為德乆矣。古先哲王,類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濟萬國,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燿,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堯不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樊噲解戹鴻門,非豕肩鍾酒,無以奮其怒趙之廝養,東迎其王,非引巵酒,無以激其氣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景帝非醉幸唐姬,無以開中興袁盎非醇醪之力,無以脫其命。定國不酣飲一斛,無以決其法。故酈生以高陽酒徒,著功於漢屈原不餔醩歠醨,取困於楚。由是觀之,酒何負於政哉?」
  簡而言,他就是以古時的帝王、先賢、英雄飲酒之性,來支持飲酒之樂,緊接著又道:昨承訓荅,陳二代之禍,及衆人之敗,以酒亡者,實如來誨。雖然,徐偃王行仁義而亡,今令不絕仁義;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棄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而將酒獨急者,疑但惜穀耳,非以亡王為戒也。」就是質疑曹操:「西周時徐偃王因過於仁義而亡國,是否要禁仁治?戰國燕王噲因過度謙讓而失國,是否要禁謙讓?春秋魯國因崇尚文學而損國,是否要禁文字?夏、商兩朝因紅顏禍水而亡國,是否要禁婚姻?」顯然措辭激烈,拿「此一時、彼一時」的事相提並論未免強詞奪理,看來這位孔大人對曹操的成見極深呀……
 
  以上算是史書上有紀錄的孔融忤逆、得罪曹操而大膽建言之事,除反禁酒外,其他二事看來並無不得理之處。孔融在評論上偶有脫軌,但亦不乏言之有理的地方
  況且,撇除孔融對曹操的言論,他還是有其他得體得理的言論,並非某些學者批評的「全然滿口歪理」。敝人再列舉出來──
 
1. 反對董卓廢立少帝:
  時年昭寧元年(紀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逼何太后下詔廢除當時年僅十五並無法發展才能的漢少帝劉辯,孔融則「每因對荅,輒有匡正之言」。
  而董卓當時意圖提升自身威望,「廢少帝、立獻帝」一事出於私,並非為公,孔融如此反對他此舉,不僅合情合理,更言表對漢室的忠義之心。

2. 反對恢復肉刑:
  當時有多人議論恢復肉刑制度,孔融持反對意見,並道:「古者敦庬,善否不別,吏端刑清,政無過失。百姓有罪,皆自取之。末世陵遲,風化壞亂,政撓其俗,法害其人。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乆矣。而欲繩之以古刑,投之以殘弃,非所謂與時消息者也。紂斮朝涉之脛,天下謂為無道。夫九牧之地,千八百君,若各刖一人,是下常有千八百紂也。求俗休和,弗可得已。且被刑之人,慮不念生,志在思死,類多趨惡,莫復歸正。夙沙亂齊,伊戾禍宋,趙高、英布為世大患。不能止人遂為非也,適足絕人還為善耳。雖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孫臏,冤如巷伯,才如史遷,達如子政,一離刀鋸,沒世不齒。是太甲之思庸,穆公之霸秦,南睢之骨立,衞武之初筵,陳湯之都賴,魏尚之守邊,無所復施也。漢開改惡之路,凡為此也。故明德之君,遠度深惟,弃短就長,不苟革其政者也。」
  孔融以孫臏、司馬遷等才士受刑的慘狀為例,還以秦穆公、衛武公等君以身作則而不施酷刑的德行,更拿陳湯、魏尚等漢將之劣事襯托出「漢不可仰賴肉刑一道」,認定治安不在於嚴刑酷法而在於官清刑正,算是說之以理、動之以理的成功範例。

3. 建議不要張揚「劉表郊祀天地」:
  是時荊州劉表不向朝廷進貢,甚至「郊祀天地,擬斥乘輿」,頗有僭越之舉。朝廷本想下詔公布其罪,孔融上疏說:「竊聞領荊州牧劉表桀逆放恣,所為不軌,至乃郊祭天地,擬儀社稷。雖昏僭惡極,罪不容誅,至於國體,宜且諱之。何者?萬乘至重,天王至尊,身為聖躬,國為神器,陛級縣遠,祿位限絕,猶天之不可階,日月之不可踰也。每有一豎臣,輒云圖之,若形之四方,非所以杜塞邪萌。愚謂雖有重戾,必宜隱忍。賈誼所謂『擲鼠忌器』,蓋謂此也。是以齊兵次楚,唯責包茅;王師敗績,不書晉人。前以露袁術之罪,今復下劉表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險可得而登也。案表跋扈,擅誅列侯,遏絕詔命,斷盜貢篚,招呼元惡,以自營衞,專為羣逆,主萃淵藪。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埶可見。臣愚以為宜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防。」
  孔融此話言明,意在建議朝廷不要張揚劉表僭越之行,一來維護國家尊嚴二來王師目前並無懲處劉表之能力,當下北方袁紹未滅,貿然向劉表興師問罪難免有後顧之憂,因此提出「以退為進」的諫言,不聲揚郊祀一事,同時加強軍備、鞏固國防;連明代文學家馮孟龍都在《智囊》一書評曰:「凡僭叛不道之事,驟見則駭,習聞則安。力未及剪除而章其惡,以習民之耳目,且使民知大逆之逋誅,朝廷何震之有?召陵之役,管夷吾不聲楚僭,而僅責楚貢,取其易於結局,度勢不得不爾。孔明使人賀吳稱帝,非其欲也,勢也。儒家『雖敗猶榮』之說,誤人不淺。」由此可見,孔融雖無保郡衛城之實能(北海一事),但仍有獨到的眼光及見識。

4. 曹操意圖殺害太尉楊彪,孔融勸阻:
  楊彪曾與袁術有過聯姻,之後袁術僭越稱帝,曹操又早已跟楊彪有嫌隙,心生殺意,因此打算以袁術造反為由遷怒於他。孔融聽聞便不及身穿朝服,趕忙拜見,勸阻說:「楊公累丗清德,四葉重光,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之罪乎?易稱『積善餘慶』,但欺人耳。」
  曹操找藉口說是國家的旨意,孔融就解釋:「假使成王欲殺召公,則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纓緌縉紳之士所以瞻仰明公者,以明公聦明仁智,輔相漢朝,舉直措枉,致之雍熈耳。今橫殺無辜,則海內觀聽,誰不解體?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褰衣而去,不復朝矣。」孔融句句在理還不時稍微歌頌曹操的英明,勸服曹操不殺忠良,可謂良言。(可憐孔融自己竟是曹操後來殺到的忠良)

5. 舉薦良臣,樂不疲此:
  《後漢書》有提到孔融「更置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玄、彭璆、邴原等」,甚至描述他「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而且還「聞人之善,若出諸己,言有可採,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稱所長,薦達賢士,多所獎進,知而未言,以為己過,故海內英俊皆信服之。」可見他有識人之明,能為朝廷過濾有才賢士,再舉薦他們為國家出一份力。

6. 孔融為強化漢室實權所提的建言:
  《後漢書》記到:「(孔融)又甞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此語和西漢主父偃所推行的「推恩令」有相同的出發點,意在分化、削弱大諸侯國勢力的效果,強化漢室的中央集權。與反對董卓廢立的心思一樣,標準效忠於大漢的愛國之心。

  說了那麼多,無非想表達孔融雖有缺陷,但也並非虛有其表的人才──他擅長於評論,部分可做為借鏡;且忠肝義膽光明磊落不畏強權敢言敢諫,《後漢書》亦評之:「若夫文舉(孔融之字號)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動義槩而忤雄心。」敝人以為可「比並」前西漢之汲黯、「小比」後盛唐之魏徵。不以功名大小為計,他們皆不失為諫臣該具備的見識及本色。若是為君者能善加運用,對國家而言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而曹操因記恨於他,想盡辦法捏造罪名、加害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不忠不孝」等罪名殺之,株連全家。
  前兩罪講孔融在治北海的時期已在聚眾、圖反,可是當時他兵力薄弱,還常受當地黃巾賊所累(甚至求援於尚未壯大的劉備),最後還敗於袁譚,此罪費解?何況「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此話是否為孔融親口所說,無可得知!除了曹操針對孔融的指控以外,並無見於其他史集
  第三條「謗訕朝廷」的罪由為:「及與孫權使語。」但只見於奏狀,其餘史料並無記載他接見孫權的使者,僅能從《吳書》知道孔融與吳臣張紘倒有交情,不過可否有謗訕朝廷之言論,亦無明證!
  第四條「不遵超儀」的罪由為:「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這倒沒有冤枉孔融!因為孔融曾為急勸曹操不要殺楊彪而不穿朝服進諫(前面就提過)。不過尚算情有可原、罪不至死。
  第五條「不忠不孝」的罪由,是曹操拿孔融曾說過的「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缻中,出則離矣。」來指控的。這倒有些穿鑿附會、斷章取義之嫌!畢竟那是孔融與禰衡在很早之前(禰衡比孔融早死了十年)的文士議論,當時他們討論此話題的背後意義為何,除非有收錄全文,否則無人知曉吧?
  綜觀以上,曹操為了個人私怨,大費周章殺害一名忠良諫臣,更殘酷的展開滅門行動……我並不明白!接受不了他人的建言而下此毒手,冷血又小家子氣,不僅堪稱奸惡,甚至還離不開「中二」的罵名(不過孔融本身也有「中二」的時候)。但是又見曹操禮賢下士、致力屯田、唯才是舉等政績,看得出曹操是位有遠見的成熟人。而他卻忍受不了一個孔融?相似行徑還屢次不斷,如崔琰、許攸、婁圭、華佗等人亦是因「曹操不爽」而死於非命(還有荀彧的憂憤致死倒有一大疑點?)使我不得不質疑維基所言:「當思想變得成熟就可以脫離中二。」我只覺得:「即便是思想成熟的人,也會有其『中二』之處,或多或少罷了……

◎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後漢書‧孔融傳》
●《三國志‧崔琰傳》(有引裴注)
●《三國志‧張紘
●《三國志‧龐統
《智囊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28997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0 篇留言

月君
我是覺得反對禁酒也是說得挺有理的。
肉刑尤其讓我讚賞,古人從老子就發現酷刑根本不會讓犯罪率降低,到現在還有人在提倡嚴刑峻法,這些人應該來看一下歷史過去的經驗。不看歷史也可以看看一些犯罪統計學,看看執行酷刑之後犯罪率還變高的現象。
忠是他個人選擇,不過我個人是在現代的角度來看,忠這個字已經慢慢淡化了。至於忠於漢室或不忠於漢室,我個人是不會把這個列入它的好壞中,畢竟這個政權值不值得支持,對我來說是未知數。

曾經讀過孔融的論盛孝章書,老師說孔融個性比較自以為是,而且他比曹操大,壓根不把他當主公。

12-28 15:03

小魚兒諸葛亮
閣下的想法挺特別~不過很想知道為什麼閣下覺得反對禁酒也是說得挺有理的?那時正值飢荒,不是該節省糧食的時候嗎?閣下可以表達一下看法。12-29 02:24
月巴豆頁 楊伐善
文長 等等看

12-28 15:42

星空孤影
曹操非聖人,人都有喜好,曹就不喜歡孔這種人吧,話說,要進諫真是門學問,說的好老闆開心,歷史留名,說的不好,老闆放在心裡,未來有事就殺你全家,孔我想是說話太直白了吧,換個說詞就說不定,人家就接受了呢

12-28 16:28

小魚兒諸葛亮
不過其實說話太直白,歷史上可不只孔融,像西漢汲黯、蜀漢龐統、殷商比干等人,其實措辭都難免激進直白,只能說孔融遇到一個脾性不是很好的老闆(殷商比干也是)12-28 23:30
小魚兒諸葛亮
我認為姑且不論孔融換個說詞。為君者忍受不了直諫而痛下殺手,實在不是很好。我想藉此文勸某些擁曹者:不要歸咎於孔融直白,而淡化曹操的暴行。12-28 23:37
亞熱帶人
個人私心覺得曹操是一個才智高超的理性主義者,但是個性上可能很有缺陷。他會知道怎麼做對現況最好,並且違背自己的情緒和個性,強行去推動。但這種作風帶來的壓力,他卻不是每一次都能承受得住。尤其是到後來,跟漢室的矛盾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重,越是難以繼續從前的作法,手段也越殘暴。

另外,征討烏桓,曹操倒是承認自己這次冒險太大,並且曾經獎賞反對他出征的人。孔融有沒有受到獎賞不清楚,但是這件事應不至於冒犯到曹操。

另外,想回應一下月君大:
我覺得關於嚴刑峻法要看時代和地區。歷史經驗或許有很例證可以說明,嚴刑峻法無助於降低犯罪,但同樣的,也有用嚴刑峻法治國成功的例子。舉例來說,商鞅用嚴刑峻法在秦國治國,結果是「秦國大治」,而到秦朝,嚴刑峻法反而對六國叛變起了推波助瀾之效。

另提,商鞅變法根據的是魏國法經,更改多少不太清楚,但應可以合理推測魏國在戰國前期也偏重於嚴刑峻法,而魏國在惠王前能稱霸戰國。

12-28 16:54

小魚兒諸葛亮
嗯,也算不錯的角度12-28 23:30
我知道這很無趣
這次純推了
我對於三國的歷史人物不會去評價

12-28 18:02

任孤行
就算是李世民這種脾氣好的君王
遇到魏徵的直白言語也會生氣了
就不用說孔融這種言語了...

12-28 23:16

小魚兒諸葛亮
言之有理,不過我們的唐太宗不至於記恨、殺人,可見他的氣度比曹操還好。12-28 23:31
星空孤影
三國志像簡的,他的說法就很逗趣,這種人的進諫我想很少有人會生氣吧,我只能說老闆心是很難說的,還有一個是有沒有台階下啦,龐的裡面也有說到,進諫真的只能看人,而非一昧的只求老闆當個聖人,像郭就反而被老闆說能知孤意,這種人來進諫就成功率多了啊。

12-29 00:55

小魚兒諸葛亮
可是我這篇本來就沒要多談「進諫技巧」一事,只是追究曹操忍受不了進諫而下殺手實在未免氣度狹小些;姑且不論孔融進諫不懂圓滑,他還是不失一名人才。

曹操為私怨除去人才,的確令人詬病。然而,某些擁曹者就拿孔融的缺點(好像他該死一樣)去粉飾曹操的殺人罪行,我才有感而發打出此篇;何況我又不是一昧的只求老闆當個聖人,至少處置不要如此過當。12-29 02:27
深藍烈火
  其實在下對孔融印象最深的,是他勸劉備收徐州時,批評袁術是"墓中枯骨"......所以,在下又是否該感嘆,孔融最後沒有跟了劉備?

12-29 11:08

小魚兒諸葛亮
孔融那時在朝為官(在京城工作),離皇上很近,他可能想藉由言論來改革,因此就沒跟劉備四處跑吧?12-29 16:16
月君
我覺得酒是不論君臣上下都喜歡的飲料,就算禁了,也未必符合群眾利益。

12-29 11:15

小魚兒諸葛亮
嗯,這倒有理。12-29 16:18
背風槍械
扯到中二病有點穿鑿附會
說是躁鬱症可能還比較接近

嚴刑峻法其實還是沾執行力的光才會有效
不過若能公正執行,苛不苛其實也沒差了

12-29 16:13

小魚兒諸葛亮
嗯,蜀漢丞相諸葛亮及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就是剛好嚴刑峻法的兩大反差之例
諸葛亮執法甚嚴,但公平審判,百姓就沒啥怨言
孫皓就如紂王一般,架設各種刑具,有人惹他不爽就拿來試刑具,沒什麼公正性12-29 16:21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6喜歡★johnchiu081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心得】《死亡筆記本》動... 後一篇:不辱沒原作的經典真人戲劇...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kktwtwyufoo巴友們
歡迎大家來觀賞"魔法世界的記事"的奇幻小說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4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