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轉載】毒樹之下皆毒果,《魏略》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作者:路人│2013-11-10 13:41:30│巴幣:0│人氣:1044
原內容為大陸簡化字,現轉為台灣正體字並修正轉字錯誤後發布
 
毒樹之下皆毒果,《魏略》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作者:凌雲雕龍  來源:琅邪中華文化論壇
 
 
  一、前言
 
  毒樹盛產毒果,良株始有美花,也許歹竹能出好筍,但是泥糟總是一團黑。
 
  史料首重來源,只要來歷不明,不管內容多精彩,終究有虛偽造假之嫌。《後出師表》之「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滿江紅》之「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與月」,雖然皆為千古名句,內容鏗鏘有聲,但此二文卻因來歷失考,歷來遂傳懷疑其可信度,甚囂塵上。
 
  因為巧婦也不能無米之炊,導致出身未明影響其內容的真實性。
 
  二、知遠不知近
 
  裴松之注釋《三國志》時,雖大量引用《魏略》,但也屢屢指出《魏略》與《三國志》記載相反。
 
  如「曹操焚書」與「搜信索情」中,正值官渡之戰,曾與袁紹互通書信的曹軍上下頗多,甚至不乏來自後方許都,在官渡戰後,曹操不惜焚毀雙方往來書信,以安人心。但是《魏略》卻稱曹操在戰後派人搜閱袁紹記室,找不到李通與袁紹互通的書疏,曹操暗想這一定是趙儼的計謀。《魏略》此話正好與正史矛盾,曹操如果真要秋後算帳,才會搜集情報,惟有不追究舊情,是以焚書而安人心。曹操為了猜忌李通而搜信不燒,難保其它眾將兵人心惶惶。
 
  李通曾拒絕劉表與袁紹的招安,甚至還斬殺袁紹使節,把印綬遞送曹操,為最堅決反袁擁曹立場之人。如果這樣還不能表示忠心,還要被曹操懷疑不忠,那曹軍其它文武百官,沒有斬殺袁紹使節或檢舉袁紹印信之人,就更該擔心受驚。
 
  還有魏臣常林以清白不畏權貴著稱(不獨《三國志》如此,《魏略》亦有:「林性既清白,當官又嚴。」與本傳敘述相同),《三國志》就提到司馬懿屢拜常林,當然會有人要常林小心一點,不要讓尊貴的司馬懿低頭,但是常林就不肯照辦。《魏略》反而提出常林阻止司馬懿跪拜,原因正是司馬懿身分「尊貴」,所以後來司徒職缺空出,司馬懿就打算以常林補位。
 
  裴松之的評語為:「臣松之以為林之為人,不畏權貴者也。論其然否,謂本傳為是。」
 
  因此曹操焚書是真,專門猜忌李通及趙儼則不然;常林接受司馬懿朝拜是真,顧忌身分尊貴則不實。
 
  但魚大師向來知遠不知近,對劉禪被賣漢中及孫權旗艦失重都能知悉,就是不知曹操有無焚書或是常林趨附權貴,連敵國外國的蜀、魏都能寫得很清楚,對本國魏國反而敘述有錯,這種咫尺天涯的現象,有點離奇。
  三、劉禪被賣之荒謬
 
  對於劉禪被人口販子出賣事,《魏略》寫了一百九十五字〔注1〕,巨細靡遺描述前後經過。裴松之亦對詳細辯駁《魏略》有關劉禪被賣情事〔注2〕,其實還能補充許多邏輯不符。
 
  首先,劉備與張魯的關係有問題。劉備在應劉璋入蜀前,所打的名義就是協防劉璋對抗張魯,後來還以給兵糧缺為藉口而翻臉,不管有無開打,形勢上就是劉璋外援劉備「使擊張魯」。因此劉備與張魯應為敵對關係,起碼檯面上為劉備帶兵準備攻擊張魯。不過張魯對劉備有心無心攻擊漢中,就不得而知,張魯常年與劉璋互戰,現在劉璋多了援軍劉備,除非張魯一廂情願認為劉備不是真心的幫劉璋。
 
  其次,張魯的位置有問題。在建安十九年,劉備圍攻成都後取得益州後,此時漢中正當被曹操攻破,張魯在建安二十年業已伏服,後來劉備才入侵漢中,連戰四年。在劉備代劉璋取得益州前後,對張魯來說,只不過南邊的鄰國易主,漢中張魯原先與益州劉璋為宿敵,現在形勢改變後,漢中張魯與益州劉備又可繼續何種態度呢?劉備還是以叛盟襲殺而入主,劉璋引狼入室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張魯若面對劉備的友好同盟要約的話,重演昔日劉璋聯劉備而被叛的歷史,今日張魯若聯劉備,不知是否應有戚戚然的警覺?
 
  再來,所敘劉禪諸事有疑問。劉備立漢中王太子時年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劉備攻取漢中後,自稱漢中王。因此《魏略》所稱回益州後始立太子,時間上已經不對,稱謂也有誤。按太子為諸王皇族之嗣君,若劉備未稱王或稱帝,那有什麼權力立太子?如果劉備稱漢中王後才立太子劉禪,以下細說荒謬:
 
  (一)先講地點:劉備在漢中稱王,不是在益州稱王,因其名稱就叫「漢中王」。如果劉備是漢中王,張魯就不可能從漢中送劉禪給劉備,因為漢中已被劉備佔領,否則不能稱王;而且張魯自從投降曹操後,就遷移處所到曹操勢力範圍,張魯會從被劉備打敗的曹操之下,公然送劉禪給劉備嗎?張魯通敵行為對性情多疑的曹操,毋寧是為挑戰,想死也不是這樣。
 
  (二)再說時間:劉備於建安十九年得益州,建安二十四年稱王,張魯不可能在建安十九年送劉禪回去當太子,因為劉備還沒稱王;或者張魯在建安二十四年已經人在曹操手下,也不方便送劉禪。而建安十三年赤壁戰前,劉禪還是嬰兒,曾有被趙雲突圍拯救的往事,建安十九年劉備才收蜀,張魯若在建安十六年送劉禪,劉備當時也還沒取得益州,正幫劉璋領軍準備攻打張魯。
 
  (三)還有稱謂:劉禪在劉備稱王前不為太子,劉備立為嫡長或世子都行,公然冊立太子的話,僭位不臣也太明顯了,而且諸葛亮沒當過太子太傅,因此張魯在建安十九年以前送劉禪,就不可能成為漢中王的太子或是有太子太傅孔明輔佐。另外劉括得知劉禪為良家子之時,應已同時知曉劉禪之父為劉備,否則怎知為良家?明知劉備之子而購買,早晚必失,不如當初不買。而且這暗示劉禪可能由劉括所取名,或是劉禪記得劉備取名而告訴劉括延用,這孩子也太有記性了。
 
  (四)最後年齡:劉禪在荊州出生,當年一歲,時為建安十二年,沒有機會在徐州走失,等到二歲時在建安十三年的赤壁前哨當陽戰役雖然一度走失,但被趙雲救回,所以劉禪根本沒有走失可被賣到漢中,否則趙雲救回來的人是誰呢?另外劉備收蜀前還有孫夫人意圖綁架劉禪,結果趙雲及張飛勒兵截兵,把劉禪救回,時年正為建安十六年,劉備方入益州,表示劉禪一直在荊州,當年五歲,這個被救的人又是誰呢?《魏略》卻言同年建安十六年劉括在漢中買到劉禪,因為當時益州劉璋與漢中張魯交戰中(劉備尚未取得益州),劉括很難出入敵對戰區,而張魯也不能把劉禪送詣益州。
 
  (五)假寫他人:魏國的招撫公告有「劉升之兄弟」外,但細觀劉備三子:劉禪,字公嗣;劉永,字壽;劉理,字奉孝──沒一個人字升之。而且通言兄弟為以兄泛弟,如孫伯符兄弟,指的是孫策及孫權,因此《魏略》所言「劉升之」則暗指劉禪,否則怎會有「劉升之兄弟守空城」。當時的益州最高君王就是劉禪,沒有別人,劉升之必指劉禪。還有「自朕即位,三邊無事」,也是魏人說錯魏話,按曹丕時當年即位,孟達叛蜀來降,劉備東征荊州,孫權遣陸遜反攻,事情大的很;再說「(諸葛)亮也小子,震驚朕師。」,孔明都被稱為小子,口氣很狂妄;「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貞良,與夫『淫昏』之黨,共受塗炭。」這可是說曹魏公告蜀漢是「淫昏」之黨。陳琳的《討曹操檄》與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同為傳古的佳作,從勤王軍的角度,數罪惡而起義,內容文筆非常優美,至於檄書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劉禪為劉升之、孔明及蜀漢以「小子」、「淫昏」形容,只有《魏略》如此描述。
 
  也有人以為《魏略》狡辯,以為敘述的人應為「劉升之」,而非「劉禪」,牽強附會把劉備以前在徐州丟妻棄的往事扯到一塊,只是找不到蜀漢史料,所以就亂寫一通,應乃情有可原。但是《魏略》既言:「禪時年數歲」,已強調劉「禪」,而且還是「數」歲,「數」者三以上也;又云「初禪與備相失時,識其父字玄德」,指的是知其父名備字玄德,三歲以上知其父姓字,好聰明的小孩,根本不像後來的阿斗;「禪乃詣簡……備乃立以為太子」,當上劉備的太子只有一位,那就是「劉禪」。既然《魏略》對劉禪的描述如此清楚,那此人就不會是「劉升之」,否則信誓鑿鑿劉禪如何如何,結果連最基本的人物名字都寫錯,當然更進一步的人物詳情內容更不會有多少正確。
 
  錯就是錯,即使劉升之真有其人,寫錯成劉禪就是寫錯;縱使把劉禪錯套成劉升之,其錯仍然為錯,錯上加錯只是錯錯錯。
 
  漢宣帝時曾有人自稱是昔日漢武帝太子劉據之子,但縱然為真,也無法奪位改立,霍光不會坐視不管。就算所謂劉禪之兄為真,恐怕無濟於事,亦是此理。司馬攸是司馬炎的親弟,而司馬衷又不才,但是經歷八王之亂還是無法奪位(仍立惠帝之弟為懷帝),光靠血統是不足以動搖大局。用文宣手段謠傳敵國的領導人出身不正,這種文宣是否經得起考驗,真實性或可信度皆不足驗証。
 
  四、「三顧茅廬」與「孔明見劉備」
 
  野史經常與正史有不同的記載,道聽塗說常有驚人之語。
 
  提到孔明「北行見備」,表示地理上孔明由南向北,樊城的南方為襄陽,《魏略》豈不暗示孔明躬耕或隱居於襄陽?所以才能向北渡河至樊城,但孔明躬耕於隆中,分明「在襄陽城西二十里」,應該改寫為「東行」比較好?因此《魏略》方向感有所錯誤。
 
  (一)方向感
 
  以下按比例繪製,假設河寬一里,隆中與襄陽相距二十里。
 
                          樊城
 
  ==========================漢水====
 
   隆中<─      二十里       -> 襄陽
 
  按隆中在襄陽以西二十里,樊城與襄陽僅隔漢水,除非漢水河寬超過二十里以上,否則由隆中到樊城,看看是北行還是東行。
 
  (二)徵兵收糧
 
  所謂建議劉備向劉表落藉錄眾,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根本上就是「客犯主權」的僭位行為。因為劉表才是荊州的統治者,就算向劉表進言,舉凡登記荊州戶口、管理荊州遊民、徵集荊州兵卒及使荊州收租納稅等,都得全歸荊州牧劉表才行。從此就可看出《魏略》的不合理,因為劉備不可能向劉表「建議」錄用荊州民兵給劉備,「(劉)備從其計,故眾遂強」,當著荊州領導而巧取豪奪荊州兵民。荊州有士族、豪族等地方勢力,徵兵課稅再怎麼輪也不會給劉備,客人焉有明搶主人兵民的道理(背後暗奪也就算了,居然當面對劉表明搶?)
 
  以劉備錄戶取兵,等同於劉備掌握荊州戶藉,而且借此戶政資料徵兵(甚至要求戶民繳稅等)。不管範圍是全荊州還是荊州部分,這種喧賓奪主,當然是「向虎狼拔牙」。此不同於劉表給兵,因為給兵只是定數,一但劉備掌握戶政,可源源不絕徵兵收糧。
 
  若以現在為例,就是在城市中嚴打沒有居留証的流動戶口,現代頂多勞動服務,挖挖河道或繳罰款便可離開,但按《魏略》,則是黑戶遊民被抓到要充軍,而且不是在荊州刺史下當荊州兵,而是變成劉備私人部曲。如果有朝陽城管當著北京市長的面,要求查輯外省黑戶,而且聲明繳獲不歸北京而供朝陽城管使用,這個城管有沒有喧賓奪主之嫌,而且北京市長還會欣然同意,自動放棄戶藉管理權力等。《魏略》的說法,好比有人向兗州牧曹操「建議」:「加強對兗州黑戶查緝,就地沒收財產及徵兵入伍。」而且財貨及兵民均不繳給曹操,這種與虎謀皮,恐怕只有《魏略》才說得出來。
 
  五、結論
 
  不能交待來源,通常就無法証明其真假。
 
  雖常有母以子貴之例,但是通常以母妻妾之分而使其子而嫡庶貴賤之別,美泉決定醇酒,糟粨難成佳餚。魏國人寫的《魏略》,能在魏地裡描述魏人魏事,業已足夠,描寫外國有誤,也合情理之中。
 
  因為同時有三種記載:一是當時人的《出師表》〔注3〕、二是蜀人陳壽的《三國志》〔注4〕、三則為魏人魚豢的《魏略》〔注5〕,二種本國記載支援劉備三顧茅廬,只有一種外國記載以為孔明求見劉備。應該信遠不採近,還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其實答案已很清楚。再舉一例:
 
  《金史》:「宋將岳飛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但經查《宋史》卻難有岳飛領兵十萬或號稱百萬的記錄,北宋裁兵前全國也才一百一十六萬,一個遭忌將領就能擁兵百萬,正好是對史書可信度的打擊。簡略之:
 
  《金史》:岳飛領兵可有百萬。
 
  《宋史》:岳飛擁兵不到百萬。(全國最多始逾百萬)
 
  描述宋朝故意捨《宋史》不用,卻屢從《金史》、《遼史》或其它外國史料下手,難怪總得到不同於本國的記載。正如寧信東京教科書,也不願採信南京紀念碑,這就是捨近求遠。欲求岳飛卻求諸敵史,去找屠殺人數卻往日本,卻求孔明生平卻找曹魏史料。其實這些資料的來源交待不詳,造成被懷疑有意篡改,正在意料之中。
 
  或大膽提出孔明為劉表所任田官,故前往宛城屯田去,檢視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查其來源,若無來源,就是來歷不明;然後再對照本國史料,按孔明自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布衣本非當官之意,簡單明瞭解決平民非田官的疑問。
 
  即使名列建安七子者提出:「妲己賜周公」,曹操的質疑就是所問出處,而不是問妲己能不能活到武王伐紂以後,或是評量周公夠不夠質格當聖人而不好女色之類。因為來源若有問題,內容再豐富也沒用,各種來源各有其主觀態度,總會左右內容的不同客觀性。裴注不厭其煩引用書名,正是為了交待來源及使可驗証,相反的,謠言或謬說常常以獨家報導的方式,以或云或聽說開始,正如《漢書通志》提到:「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刁蟬以惑其君。」世有《漢書》,其下有《天文志》或《食貨志》等,但是就是沒有《通志》,因此《漢書通志》的來源不詳,反使其內容屢遭質疑,故世人多不採「刁蟬」之說。
 
  來歷不明已決定真假,名人信口開河亦不足採証,因為毒樹之下皆毒果,從作奸犯科之群中難求忠良。
 

  注:
 
〔注1〕《魏略》:「初備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棄家屬,後奔荊州。禪時年數歲,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為人所賣。及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問知其良家子,遂養為子,與娶婦,生一子。初禪與備相失時,識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簡者,及備得益州而簡為將軍,備遣簡到漢中,舍都邸。禪乃詣簡,簡相檢訊,事皆符驗。簡喜,以語張魯,魯(乃)〔為〕洗沐送詣益州,備乃立以為太子。初備以諸葛亮為太子太傅,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亮亦以禪未閑於政,遂總內外。」
 
〔注2〕裴松之駁文:「《二主妃子傳》曰:『後主生於荊州』,《後主傳》云:『初即帝位,年十七』,則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敗於長阪,備棄妻子走,《趙雲傳》曰:『雲身抱弱子以免』,即後主也。如此,備與禪未嘗相失也。又諸葛亮以禪立之明年領益州牧,其年與主簿杜微書曰:『朝廷今年十八』,與禪傳相應,理當非虛。而魚豢云備敗於小沛,禪時年始生,及奔荊州,能識其父字玄德,計當五六歲。備敗於小沛時,建安五年也,至禪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禪應過二十矣。以事相驗,理不得然。此則《魏略》之妄說,乃至二百餘言,異也!又案諸書記及《諸葛亮集》,亮亦不為太子太傅。」
 
〔注3〕《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注4〕《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徐)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諸葛)亮,凡三往,乃見。」
 
〔注5〕《魏略》:「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諸葛)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亮遂言曰:「將軍度劉鎮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亮又曰:『將軍自度何如也?」備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令國中凡有遊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23797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gsgsd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秦國國君生年推測... 後一篇: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ShuLongQinHu給大家
小屋新增彩色插圖~大正浪漫,和服義大利+日本(APH)歡迎來看看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2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