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回應與挑戰:歷史應給陳儀公正評價

作者:小鈺│2013-09-04 05:04:29│巴幣:2│人氣:5352







「我以至誠愛護台灣人,台人絕不會仇我,萬一有意外,我願做吳鳳。」這是陳儀對湯恩伯等所講的話。

結果陳儀果真成仁,給他戴上紅頭巾的卻是湯恩伯。

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了,真相早明,憎相未冥。二二八,以前不好講真相,現在不能講假相。

陳儀,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妻子也是日本人,他是中國少數受最完整日本軍校教育的人,而蔣介石只在日本士校預備隊中混過幾個月而已。陳儀本是孫傳芳部下,北伐中歸蔣,歷任要職,但他與行政院長孔祥熙不合,掛冠而去,後出任福建省主席,槍斃了跋扈侵權的軍統局福建站長張超,故後遭難,也有毛人鳳軍統局舊怨的關係。

台灣光復,中央大員有興趣治台者不多,福建省主席陳儀以知日、近台,為首任行政長官之不二人選。他行寬容政策,台灣自由氣氛比內地高,陳想把台治成三民主義模範省。

但陳儀帶來的多是福建幹部,所謂的外省人即福建人,來台的軍隊是廣東的二流部隊,因此台人心生鄙夷不滿,陳儀乃要把軍隊調走。湯恩伯、林蔚(時任蔣侍從室主任)和毛森(湯心腹,上海警察局長,殺很多共黨,時人稱毛骨森森)聯合飛來台勸阻,說:「台人新附,人心未定,一旦有變,何以應付?」毛森說:「徐學禹(徐錫麟姪、徐乃錦伯父)也從旁力勸,湯恩伯與陳爭得舌敝唇焦,那時大家最大顧慮,是在日軍服役及勞工分子,因受日人皇民化教育,恐其仇視祖國,可能結聚作亂,需駐軍防變。」陳儀就說出願做吳鳳的話(見《毛森回憶》)。

調軍離台還是蔣的建議。他在事件前四個月的光復節來台,在中山堂的陽台件萬民歡呼,極慰。在與陳儀到日月潭的途中,蔣就說內地局勢不穩,內戰將起,台局安定,問駐軍可否調回大陸?陳儀一口答應。蔣後來還在中央會議中讚許陳儀這種無私之舉。

陳儀起初還盡量安撫,他在三月四日還致電蔣說事情已平息,不需派兵,是駐台的憲兵第四團張慕陶向司令張鎮報告,說台中已被謝雪紅部隊控制,嘉義機場也被圍,情勢危急,指陳儀在「粉飾太平」,蔣才在五日決定派兵。及令派兵,還一再交代赴台宣慰的白崇禧說要注重軍紀,又手令不可報復。三月九號劉雨卿的二十一師入台以前,台灣可謂不設防,只有高雄要塞有三百名兵,清泉看守張學良有點武力,加上基隆要塞有點兵。九號以前死的最多的是高雄,約百餘人。基隆搶軍火庫,也死了些人。二十一師入台後,劃了七個綏靖區,每天的戰報也不過一區死三、四人,幾天加起來死了四十三人,亂就平。

其實共產黨在事變中作用並不大。日本行法西斯,防赤反共,雖戰後社會主義為風潮,李登輝也加入謝雪紅組織,但其力量仍不太大。事變主因還是皇民仇中的心理造成。可是陳儀為了自辯,報蔣說是共黨煽動,加上確實是有向台灣獨立之發展,蔣才同意軍事鎮壓。

陳儀愛台不得法,結果成代罪羔羊。早年誣陳匪諜,也不談二二八,後被迫談,陳的頭又被用來安撫人心,責任推給他了事,只有李敖為他講公道話。哪知現在全台出草,已不是一個吳鳳的頭可滿足了。

二二八,陳儀一點沒錯,錯的是行仁政,錯在自信太過。他潔身自惕,清廉奉公,在辦公室放一張小床,以便當果腹,處處為台灣著想,結果竟被誣為「顢頇肥痴」。台灣教科書說陳儀的統治是「窳政」,這個字真是用得妙,即當時並不是暴政、惡政,或誤政,只是不是好政,說不出來哪裡不對。

今天分析二二八的起因,舉出的什麼糧食價格飛漲、菸酒公賣、經濟蕭條等,都是戰後的現象,世界很多地區都如此。台灣因為日治已久,與祖國隔閡,因此有期待的落差,從當初的欣喜到後來的不滿與鄙夷。但當時台灣並沒有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情事。如果大陸人有欺壓台灣人,那台灣人應有「懼」,但是又沒有。

二二八後來台善後、後做台灣經濟部政務次長汪彝定曾說,如果台灣再晚收回十五年,台灣是日本的。也就是說台灣在皇民化之下,已成了日本之土,這也是美國海、陸兩帥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爭論要不要打台灣之因。麥主打,但尼米茲認為台灣反抗激烈,美軍會有死傷,因此主張跳島攻日,台灣才得保全。否則台灣的死傷會比硫磺島大數倍。太平洋戰爭中,台灣人參軍二十萬人,戰死五萬人,包括在馬尼拉戰死的李登輝哥哥(照道理,台灣人反美應更甚於反中,因為美國人殺台灣人百倍於外省人)。他們也一樣使用慰安婦,這批前「皇軍」後來是二二八中的主要武力,那二二八是中國抗戰及二戰的延續,怎可怪陳儀的「施政不當」?

再說,如果施政不當?那為何陳儀帶出來的嚴家淦、任顯群、孫運璿及很多官員,在台灣後來皆有不錯的政聲?所謂的「貪官污吏」,有名有姓找出了哪些?

還有,所謂的「外省人」,都是陳儀帶來的福建幹部,多是福建人,即台灣人的家鄉人,如果有壓迫,那不是自己人在壓迫自己人?後來的暴動鎮壓,不是自己人殺死自己人?

二二八時,外省人大量被毆辱殺害,許多福建人逃回了福建,在基隆露宿等船的有幾千人。翻查當年的報紙,那批福建人談起台灣的可怕,個個咬牙切齒,驚恐莫名。那誰才是受害者?

陳儀和其幹部,有橫暴欺壓台灣人嗎?有如日軍對付中國人、納粹對猶太人般的種族滅絕嗎?當然沒有,那就算政策上有些失當,戰後經濟蕭條,生活受影響,就足以殘殺外省人(就算統治者吧)、要推翻政府、另立政權嗎?

二二八叛亂,國府的鎮壓和報復是必然的,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都如此。美國人佔了伊拉克,也說要行仁政,全世界也盯著看,伊拉克人反抗,美軍還不是到處殺人,幾度屠城,至今伊人已死二十萬。也就是因收復台灣還不是異族侵佔,固死傷不是太大。

再分析事發原因,菸酒專賣是日據時代就有的政策,後來台灣的裁員及軍公教薪水也都靠此,那執行取締私煙的公權力行為有何不當?流氓暴民毆打執勤人員,後者自衛開槍,有何錯?如此就要暴動燒殺,陳儀無兵在手,無奈,待國府派兵來台,當然要鎮壓緝兇,追究罪責。

當時台灣只剩高雄、基隆的要塞司令部有些部隊及一些警衛兵。暴民準備火燒壽山。三月六號九點高雄市長黃仲圖、議長彭清靠(彭明敏之父)率眾上山與彭談判,其中涂光明等三人以學生軍身分,持械要司令彭孟緝繳械投降並對彭行刺,彭孟緝補之,然後入高雄市平亂,在市府前遭機槍掃射,有十五名士兵死傷,士兵斃傷暴徒百餘人,高雄平復。那這種事是彭對,還是涂對?若涂是烈士,後人領補償,那中華民國何在?任何人皆可糾眾入軍區喝令繳槍投降?

後來彭孟緝被說為「高雄屠夫」,中研院的黃彰健、朱宏源拿出歷史常識講了些公道話:「涂光明等人是社會人士、不具學生身分,當時雙邊人馬經過一番談判。但涂光明卻亮出槍械,威脅彭孟緝接受九項條件,被彭孟緝身邊的人逮捕,移送軍法審判。三月八日,涂光明等三位自稱學生代表者被依軍法槍決。

黃彰健指出,涂光明等人提出的九項要求太過苛刻,但台灣官方提出的《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裡面,只提到涂光明等人有九大要求,卻不願將詳細內容呈現出來,有誤導國人之嫌。彭孟緝的軍隊是在士兵被槍殺後開始反擊,並非一開始就對高雄市政府、火車站、高雄第一中學的民眾掃射。」

二二八後,陳儀給蔣介石一報告,外省人死傷約八百人,事件前後本省人被殺的也是八百人,這是根據「二二八補償條例」來申請補償的人數所得出的數字,因為台灣人都有親戚,誰死了都知道,而外省人,常常隻身來台,死了也沒人知。九十四年二二八那天《聯合報》有份投書:〈父親,雖受害不怪罪他人〉。作者樂台說︰

民國三十五年過完春節,我祖父在廣東家鄉因社會動盪、經濟蕭條,在親房牽線下,帶著十八、九歲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來台謀生,由於沒有專長,只好到台中鄉下當燒炭工人。民國三十六年三月間,我祖父及父親挑著火炭到台中市交貨,被穿著日本軍服、手拿日式木刀的一群年輕人攔下問話。因我們是客家人,而(廣東長樂腔)客家話與台中地區的又有些不一樣,對方是講閩南語的,雙方雞同鴨講,沒幾句,對方就有人大叫:「伊是阿山仔,給伊死!」瞬間木棍、磚塊齊下,我祖父倒在血泊中,父親則因在後面且年輕閃得快,僅左腳受點傷,驚慌之餘拼命逃開,等脫離險境,再回去找祖父,但怎麼找都沒有音訊。

所以說二二八殺了兩萬人實為虛構。台灣當時人口不到六百萬人,若殺掉二萬人,五六個城市中至少一城殺三千人,這非小數目。當時的公開槍決也就那麼多,有組織的抵抗也只有二七部隊,全台灣並無激烈的戰鬥,因此死的人應不致過千。若沒什麼戰鬥還死兩萬人,那必然有行刑隊,隨意濫捕濫殺,若有,又是由誰指認判定呢?難道是逐戶搜殺?暴民難道不會躲起來?

以前國府威權統治時不談二二八並沒錯,不是二二八鎮壓不對,而是它退到台灣,總不能說殺你暴民活該?無錯可認,無功可耀,不談最好。

現在台獨當政,是非顛倒,二二八竟成了起義抗暴,但中華民國的招牌仍掛著,把二二八當開國紀念日尚不到時候,因此先當國定假日,慢慢再去中國化,待台獨建國成功,當然這八百人全入忠烈祠,那些原來抗日剿匪的中國烈士全作廢。

現在很多人強調本省外省互相扶持的溫馨故事,此出發點是求族群和諧,但此實有避談史官是非之嫌,也不符學術求真之義。即外來政權若皆是貪官污吏或共犯,民反有理,打殺應該,為何保護?若事件是如台獨所稱的起義抗暴,革命建國,那保護外省人的本省人不成了判國反革命?殺人的暴徒可以平反補償,那保護外省人的義民豈不更應嘉獎補償?怎麼沒見「二二八阻止加害獎勵條例」出現?

國民黨也附和說「官逼民反」,那攤官污吏在大陸上比台灣起不多得多?最後通貨膨脹,民生凋蔽也比台灣可怕太多。民反有理,那是不是應肯定領導民反的中國共產黨?那國府為何不在大陸等待解放,還繼續逃到台灣制民反,還把民財黃金全劫到台灣來呢?

大陸也一直紀念「二二八起義」,因為當年國共鬥爭,二二八也被視為推倒國民黨統治的先聲。而當時社會主義好,李登輝也宣稱他是台共,二二八中也有些左派共產黨人,謝雪紅領導的二七部隊是其一,後來還有分化台灣人與國民黨的統站考慮。但陳儀又因主和平,被蔣介石所殺,成了正面人物,對其多所推崇,結果形成了好人做壞事的歷史矛盾。而且二二八現在明顯成了台獨的同義字,再談紀念二二八變成了矛盾尷尬。

政客炒作二二八,請問,「官逼民反」?當初反對國民黨「窳政」的總指揮是共產黨,紀念二二八,為什不升起五星旗?

陳儀並非有歧視壓迫台人,他反是在「政治上放得太鬆」。台灣當時的言論自由皆超出內地甚多,黨特系統也對陳太鬆有不滿,認為危險。此也是事變後鎮壓,陳儀即便是仍愛台人,他對罰酒也說不上話了。此也是陳雖離台而蔣信任如故,危難時還用其做家鄉省主席,也就是認為他在治台上並沒錯。

比起三十六年二二八前的台灣社會狀況,三十八年大陸的社會狀況更壞,壞到不可想像,買菜要挑一籃鈔票去,通貨膨脹至今為世界紀錄,納說二二八是台人抗暴、是起義、民反有理,那是不是更應肯定共產黨在大陸上推翻蔣介石、扳倒三座大山、死了無數的志士的壯烈之舉?那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不是也應分一塊在今日的「台灣民主紀念館」前?

陳儀如果政治緊縮,經濟隨他便,大軍在手,吃喝享受,管他台灣人,不愛國,只自私,如許多官僚然(不只國民黨,很多黨都一樣,都是愛國的官僚倒楣),他是不是反可安享榮華,被人歌奉?一句話,難道是陳儀不會做官,EQ太差?

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四日,陳儀離台前留下這首詩:

事業平生悲劇多,循環歷史究如何,
癡心愛國渾忘老,愛到癡心即是魔。

歷史終會給陳儀公正評價。

資料來源:《傳記文學》,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號,第九十卷第三期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15748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2 篇留言

枕流宿野
陳儀愛台,林獻堂也愛台,林獻堂陪伴台灣本土清據、日治與國民政府遷台,卻處處受陳儀猜忌打壓,導致林獻堂離開...愛台的人會把愛台的人攆出台灣,所以貴筆者愛台的定義到底....?

01-11 12:21

阿德
真的要替陳儀平反,陳儀絕對是替死鬼,剛看了央視記錄片
https://youtu.be/SoscYQykc6M 太多資料佐證陳儀是真想在台灣作事。
無奈時代悲劇

04-22 09:2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stevi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天理與人欲間的掙扎:蔣介... 後一篇:憶舊友楊傳廣...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sakata21大家
歡迎大家有空可以來看看孑世界漫畫吶~><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4:3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