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劍雨>而十分有名的,老方丈所說:佛陀弟子阿難出家前,在道上遇見一少女,從此愛慕難捨,佛祖問他,你有多喜歡那少女?
阿難回答: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從橋上走過。
不論所謂「石橋禪」是否真有典自於阿難,(阿難與摩登迦女的故事,阿難不摑了自己大大一掌),與愛慾有關的名典還有觀音度毗那夜迦,認識此段是在霹靂布袋戲,(直接無視掉虛偽有主角威能護體跟前輩魔咒的素大餅,和他的修貼跟殺人暴力和尚)霹靂是有許多不錯劇情;當時頭上有大便的佛皇跟很兇的女戎論道,兩人之前的前緣我想只有編劇大人知道,但似乎總是有禍水來干擾他們修行,就像前陣子西遊的兒歌三百首,所幸此生可教,雖然正妹還是掛了,但他所悟的大愛與劇情都非常合理,與開頭劍雨裡的陸竹一樣,像編劇大人說的:「悟性皆高」。
再來說<新少林寺>裡最後的侯傑,雖然入了空門但我不認為他就此對太太女兒就沒了愛。
視以上的近代作品來說,影視作品裡的和尚似乎流行起了戀愛,如果真得「歡喜祥和」其實戀不戀愛也不是很重要,記得若者的啟蒙,持手未嘗不灑脫,所以能心繫何處不求解脫。
再插<變羊記>的最後,引用了《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看到有人評論認為賣弄引用《楞嚴經》:「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即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較better!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佛陀說的話或證道方式很靠北。
以上的結論告訴我阿難在有名。標題意思是如果說我與阿難有緣實在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