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 GP

春秋战国饮食习俗食馔与烹饪

作者:刀聖李│2013-05-28 08:30:51│巴幣:6│人氣:545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户为生产从业单位和经济消费单位的现象大量涌现。在城市或交通道上,沽酒市脯,十家并卖浆者②,已很常见。在乡里,农夫通"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芸",从而"多聚菽粟"③。粮食作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主食的固定化,乃先后有了"五谷"、"六谷"的俗名规范。审天时以种禾(即粟,谷子,俗称小米)、黍(大黄米)、稻、麻(■,即穄;一说大麻)、菽(大豆)、麦六种谷物,已以"耕道"相视④。普遍家户出于"长虑顾后","知畜鸡狗猪彘,又畜牛羊"⑤,达到有所私积。故习俗有"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⑥。偷盗者入人之家,往往是"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⑦,"入人之场圃,取人桃李瓜薑"⑧。种种事象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手段的多样化,提供和扩大了当时较为丰富多彩的食物来源。
  以往权贵席上常摆的肉食,这一时期也已较多进入普通人家。孔子弟子子路野宿一隐居丈人家,即受到"杀鸡为黍"的招待①。相反,王公贵族有厌肉食,转而猎田泽菜蔬素物为奇味。鲁侯飨周公阅,"有昌歜(即昌本、昌蒲,取其根切而醃之,成昌蒲菹,有五味之和)、白黑(白者熬稻,黑者熬黍,均沃以膏)、形盐",称为"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②。齐仲子食鹅,厌而哇之③。曾晳偏偏嗜食羊枣(柿之小者,即牛奶柿)④。柱厉叔有取湖塘水生植物菱芰(即今江南水乡所产"鸡头",壳有芒刺,内实⑤ 《战国策·赵策》。
  ① 《墨子·兼爱中》,《战国策·楚策》。
  ② 《庄子·列御寇》。
  ③ 《墨子·非命下》。
  ④ 《吕氏春秋·审时》。
  ⑤ 《荀子·荣辱》。
  ⑥ 《礼记·曲礼下》。
  ⑦ 《墨子·非攻上》。
  ⑧ 《墨子·天志下》。
  ① 《论语·微子》。
  ② 《左传》僖公三十年。
  ③ 《孟子·滕文公下》。
  ④ 《孟子·尽心下》。
  如豆米)为食⑤。楚卿屈到嗜芰,《韩非子·难四》称是"非正味"。
  地区性的饮食结构和风味食性的差异,更趋明显。洛阳东周民惯种稻为食,居伊、洛、■三河上流的西周不下水,其民只能改种麦,一度引起外交纠纷⑥。齐鲁人好食薑,孔子有食"不撤薑"之说。吴越及山东地区有食鱼的习性。吴国专诸刺王僚,即因酒席间藏鱼肠剑于炙鱼中进之而得手。伍子胥自楚亡走吴途中,一渔父有"持麦饭、鲍鱼羹、盎浆"而与之食⑦。邹人孟子亦有"鱼,我所欲"之言。⑧就文献所记,代表北方食馔风味的,主要有:一、三羹大羹--不调入酸苦甘辛咸五味的肉汤。
  和羹--用不同调味品调制成的羹汤。
  铏羹--调入五味的菜汤,盛于铏器而得名。
  二、 五■■为菜蔬肉类切碎经醋浸制品。指昌本、脾析(牛百叶)、蜃肉、豚拍(小猪肩肉)、深蒲(蒲芽)五物之■。
  三、七菹菹为咸菜、酸菜之类。即韭菹、茆(茅的嫩苗)菹、葵(甜菜)菹、菁(蔓菁)菹、芹菹、笋菹、箈(疑水生植物莼菜)菹。
  四、八珍淳熬--稻米肉酱盖浇饭。
  淳母--黍米肉酱盖浇饭。
  炮豚--烧烤炖乳猪或羊羔。
  ■珍--脍肉扒。
  渍--酒香牛肉。
  熬--烘肉脯。
  糁--三鲜烙饵(牛羊豕三鲜)。
  肝膋--烤网油包狗肝。
  五、七醢 醢是肉酱。指酖(肉)、蠃(大蛤)、蠯(小蛤)、蚳(蛾子)、鱼、兔、雁七种肉酱制品。
  六、三■为干肉连骨莝碎后杂以粱、麴、盐、酒制成的肉酱。指麋、鹿、麇三种制品。
  此外还有牛、鹿、豕等干脯脩腊和黍酏粉饼之类。这些食馔,用料大都产自北方陆地或原泽,西起秦晋,东及齐鲁,属于黄河流域北食风味。
  南方江淮流域列国权贵,则有品瓜果、啜花椒和偏爱水产禽类的食性。
  齐国晏子使楚,楚王进桔置刀削,晏子不剥皮囫囵吞食,着实令南方人吃惊,晏子只好用"赐人主之前者,瓜桃不削,桔柚不剖"①的说辞来搪塞。这则故事可看出南北饮食文化的一些差异。河南光山县淮河支流潢河侧发现的春秋早期黄国夫人孟姬墓,棺底有许多花椒②。其东固始侯古堆发现的春秋战国之交勾吴夫人墓,出有一件制作精美的铜盒,内盛大半盒花椒,用盖紧扣③。花⑤ 《列子·说符》。
  ⑥ 《战国策·东周策》。
  ⑦ 《吴越春秋》卷三。
  ⑧ 《孟子·告子上》。
  ①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② 《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 年4 期。
  ③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 年1 期。
  椒属于香料调味品,味辛而香烈,能刺激味觉,减除腥腻,增加菜肴肉食的美味,还可酒浸制成椒酒,又可药用除病毒,《荀子·天论》云:"君子啜菽饮水",知古代早已用为调料,唯本地区墓葬出土多见,正是尤嗜本品的反映。
  湖北随县战国前期曾侯乙墓,出有花椒50O 余粒,还有菱角、山茶果壳、苍耳、山茶籽、杏等④。河南信阳发现的战国中期楚墓,不仅出有500 粒以上花椒,另还出有大量果品遗存,有梅、杏、栗、柿、枣等等,又有黍⑤。湖北荆门包山发现的战国中期晚段二号楚墓,除出有花椒和姜的调味品外,果实有栗、柿、枣、梅、梨、菱、莲、荸荠等等,又有鲫鱼、家鸡、家猪、牛、山羊等水产禽类肉食品种;"遣策"所记则有猪、嚣鸡、■■、嚣鱼、■鱼、苽、椇、椹、桃、筍、姜、葱菹、藕菹、■苽菹、笞菹、糗、白■■等等⑥。凡此均可说明南方食物的特色。
  《楚辞·招魂》列有一连串代表南方贵族食馔名肴风味的食单:"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粱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炮羔,有柘浆些;鹄酸■凫,煎鸿■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大招》也列出一张名食单:"五谷六仞,设菰粱只;鼎臑盈望,和致芳只;内■鸽鹄,味豺羹只;。。鲜蠵甘鸡,和楚酪只;醢豚苦狗,脍苴蒪只;吴酸蒿蒌,不沾薄只;。。炙鸹烝凫,煔鹑陈只;煎■■雀,遽爽存只;。。四酎并熟,不澀嗌只;清馨冻饮,不歠役只;吴醴白■,和楚沥只。"这两份通过浓艳文学手法和绚丽辞藻描述的食单,从选料看,以南方产禽鸟水产和粮食作物为本,有鸡、鹄、■、鸿(雁)、鸽、鹑、鸹、雀、凫、(野鸭)、甘鸡(青蛙)、■(鲋鱼)、■、蠵(大龟)、豺、豚、牛、狗、羊羔、稻、黄粱、菰粱、■(米赧)、粢(米粉)、嫩蒿等,食物配伍精致考究,如用豺肉细羹纳入鸽肚这道菜,可谓别出心裁,为当时质朴直率的北方食馔所难及。从调料看,有吴羹、吴酸、吴醴、楚酪、楚沥等土特复合调味品,又有上等蜜饴、蜜饵、柘浆(甘蔗汁)、大苦(甘草)、■■(麦芽饴)、苴蒪(蘘荷)、蒌(香草)、辛(椒、姜)、瑶浆(白酒)、琼浆(红酒)、酎(醇酒)等。从食物类型看,重鲜品而不见干脯陈脩,重实肴而不重酱羹,有菜肴,有点心,有热酌,有冷饮。注重食物的色香和刀工造型,口味酸甜苦辛咸五味俱全,又以甜辛居多。从烹饪技术看,有煎、炙、脍、炮(烧烤)、胹(煑)、臑(文火熟烂之)、臛(一煎而就)、露(慢煎)、煔(燻燻)、烝、熟、■、和、酸、苦等,并且常常是多种烹调术巧相合用。显而易见,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均表明,以楚地为中枢,东到吴越,西及巴蜀,代表长江流域的南食风味,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北食风味,其间的特色分野是相当明显的。
  值得注意者,这一时期各地的烹饪技术已有一系列的经验谈产生。如《礼记·内则》有如何鉴别劣质食物原料之说:"牛夜鸣则■,羊冷毛而毳烝羶,狗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郁,豕望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漏,雏尾不盈握弗食。"总结出夜里好吽叫的牛则肉臭,毛稀而打结的羊则肉有膻气,④ 《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 年版。
  ⑤ 《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 年版。
  ⑥ 《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年版。
  爱躁动而股毛脱落的狗则肉臊恶,毛色枯而鸣声嘶哑的鸟则肉老,好仰首望而睫毛相交的猪则有息肉,脊黑而前胫毛斑的马则肉有蝼蛄般的臭味,鸡太小则不可食。还说到原料应去粗存精:"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胆之,柤梨曰攒之",即肉应脱骨去筋以利切配烹调,鱼应去鳞和内脏洗净,枣要除秽,栗要选不虫蛀者,桃要刷去其绒毛,梨应察看其表皮有无虫孔。
  至于季节与食物烹调配伍的关系,当时已有一则老话,叫做"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踞■膳膏臊,秋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羶"①。意思说,春食羔羊乳猪,可配牛油烹饪;夏食腊鸡干鱼,可调以狗油;秋食犊牛幼鹿,可用猪油;冬食鲜鱼肥雁,可用羊油。《内则》有云:"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即脍鱼,春宜用葱,秋宜用芥;炒猪肉,春宜配韭菜,秋宜配蓼肴。葱韭味酸而芥蓼味辛,实应了所谓"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②的饮食经验总结。此外,人们还得出一系列何种菜肴宜与何种调料或饭食配伍的单子,如"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茱萸),和用醯,兽用梅。""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茭白)。"
  对于食物的保藏,人们先后发明了许多方法。《楚辞》说的"吴酸蒿蒌"和"楚沥",不妨可视为酸藏和酒藏食品两种方法的变异。有一种脯腊藏法,称为腶脩,取牛羊豕鹿类牲肉之精者,搦去血水,加调料,浥浥时以木棒轻敲,令其坚实,制成各形肉干,可长期保存。列国权贵还普遍采用了冰藏或井藏宫廷食品法。《周礼》有称"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日,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内外瓮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春秋时"郑伯有嗜酒,为窟室"①。窟室亦称"凌阴",即冰窖。这类冷藏设施,在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如易县燕下都的宫殿区内,发现两座房基中有三眼井,同出牛、羊、鸡等食品②。楚都纪南城中部,有十八眼井密集一地③。韩都新郑宫殿区北一地下建筑物,室内贴壁砖和铺地砖,又挖出整齐一溜五眼井,有大量的猪、牛、羊、鸡骨等同出④。秦都雍城宫殿区发现的"凌阴"建筑遗存,是由窖穴、五道槽门、屋架、檐墙、屋顶、回廊及排泄冰融积水的水道等部分构成⑤。秦都咸阳宫殿区也发现七个窟室,均出有动物骨骼⑥。春秋时鲁人季武子有"北陆而藏冰"⑦之说。楚国申叔豫"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⑧。《楚辞》说"挫糟冻饮"、"清馨冻饮"。可见当时各级权贵都在利用此等技术冷藏其食品,以供暑天或需要时享用。
  ① 《周礼·天官·庖人》。
  ② 《周礼·天官·食医》。
  ① 《左传》襄公三十年。
  ② 《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掘》,《考古学报》1965 年1 期。
  ③ 《一九七九年纪南城古井发掘简报》,《文物》1980 年10 期。
  ④ 马世之:《略论韩都新郑的地下建筑及冷藏井》,《考古与文物》1983 年1 期。《郑韩故城内战国时期地下冷藏室遗迹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1 年2 期。
  ⑤ 《陕西凤翔春秋秦国凌阴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 年3 期。
  ⑥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文物》1976 年11 期。
  ⑦ 《左传》昭公四年。
  ⑧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粮食的保藏也多有其法。洛阳东周王城已发现战国地下粮窖达七十四座以上,挖筑在地势高畅处,口大底小,一般口径10 米、深10 米左右,窖壁光滑坚实,内铺多层木板,利于隔水防潮,粮食不致霉坏⑨。韩都新郑有可移式的战国小型贮粮陶窖发现,窖口内敛如瓮口,下由三节直径达87 厘米的陶圈叠垒起,底部是四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凹槽砖拼成圆形窖底,窖口的陶圈还设有两个对流通风小孔。陶窖结构合理,便于移动,可因需要任意加高或降低,又能防潮和鼠盗①。陕西宝鸡茹家庄和沣西等地秦墓,还先后出土了一批春秋至战国陶制贮粮"囷"的模型,顶呈锥尖,出檐,桶形。据其形制分析,实际建筑物可能分高台式、平地式和半地穴式三种,囷体一孔一门,封闭性能好,便于通风对流和调节温度湿度,于粮食入库、核验、称量、翻仓亦均便②。秦简《仓律》有云:"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③,谷物入仓,以万石为一积而隔以荆篱,设置仓门,可见秦国的蓄粮规模。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形成了南北两大系食馔风味差异,于食物的保藏、选料、加工、刀工、配伍、调制等方面均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且在烹饪技术上也有相应的操作要领归范。如炙肉,《韩非子·内储说下》载晋国宰人的申述,称援砺砥刀,切肉风靡骨断为一法,援木贯脔,桑炭炙之,肉红白,为另一法,奉炽炉,炭火尽赤红,炙熟,为第三法,若三者有疏忽,则是宰人之罪。《左传》昭公二十年记晏子侍齐侯于遄台,谈到食物烹调法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洩其过。"即烹饪要注意用水、火候和热中调味三大要素。《吕氏春秋·本味》则总结出一套烹饪理论,指出食物皆有本味,要去其腥臊羶臭使之美味可口,一要细察五味和水火木三材在烹饪中的九沸九变,二要掌握火候的徐疾文武,三要善调,把握调味品的投放次序、分量和时机。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流变,在春秋战国时期乃是发展升华的重要阶段。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0249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 篇留言

任孤行
大碗酒 大塊肉

05-28 16:35

刀聖李
[e1]05-28 17:22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喜歡★z5747374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大秦帝國美食篇吃類{春秋... 後一篇:孔子十恶不赦 轉帖商君...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yzgdivina喜歡虹咲的LLer
我的小屋裡有很多又香又甜的Hoenn繪師虹咲漫畫翻譯喔!歡迎LoveLiver來我的小屋裡坐坐~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9:40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