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亞伯拉罕.馬斯洛

作者:北川繪美│2013-04-05 12:04:00│巴幣:0│人氣:425
馬洛斯的層次需求理論里有一條:人有愛與被愛的需要。多數人只看到被愛的需要,但實際看來,愛的需要同等甚至更為重要。因為等價無償的交換才是愛的真誠交流
 
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以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最為人熟悉。亞伯拉罕·馬斯洛是一個空想家,有夢想的人,他不怕犯錯誤,但這就是他的理論可以影響心理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斯洛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是俄國猶太移民的孩子,七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他的父母未受過教育,但他們堅持讓他學習法律。起初他滿足他們的願望進入紐約市立學院,但三個學期以後他轉到康乃爾大學,又回到紐約市立學院。結婚以後,他搬到威斯康辛,在威斯康辛大學取得文學士(1930年)、文學碩士(1931年)和哲學博士(1934年)學位。在威斯康辛,馬斯洛與以研究羅猴和依戀行為知名的哈里·哈洛(Harry Harlow)一起研究。畢業一年以後,馬斯洛回到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愛德華·桑代克一起工作。
馬斯洛開始在布魯克林學院全職工作。這段時間他遇到許多拔尖的歐洲心理學家,包括埃爾怫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和弗洛姆(Erich Fromm)。1951年,馬斯洛成為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開始理論研究。他遇到Kurt Goldstein,啟發他產生自我實現思想的人。1968年,他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退休後去了加州。1970年因心臟病於該處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62歲。[
需求層次理論
主條目: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得最廣泛的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依金字塔的最底層到最高層,需求層次如下:(為後來增加的需求)
  1. 生理需求
  2. 安全需求
  3. 愛與隸屬需求
  4. 尊嚴需求(尊重需求、自尊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
  6. 超越個人或靈性的需求(為1969年提出的Z理論)
亦有七個層次的版本,由低至高分別是:
  1. 生理需求
  2. 安全需求
  3. 隸屬與愛的需求
  4. 自尊需求
  5. 求知需求
  6. 審美需求
  7. 自我實現需求
生理需求
對性、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儘力滿足這類需求。一個人在飢餓時不會對其它任何事物感興趣,他的主要動力是得到食物。即使在今天,還有許多人不能滿足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樣,在安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這種需求。對許多員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現為安全而穩定以及有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勵的人,在評估職業時,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滿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員認為對員工來說安全需求最重要,他們就在管理中著重利用這種需要,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如果員工對安全需求非常強烈時,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就不應標新立異,並應該避免或反對冒險,而員工們將循規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愛與歸屬)需求
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這一層次是與前兩層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層次。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員工的精神,導致高缺勤率、低生產率、對工作不滿及情緒低落。管理者必須意識到,當社交需求成為主要的激勵源時,工作被人們視為尋找和建立溫馨和諧人際關係的機會,能夠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的職業會受到重視。管理者感到下屬努力追求滿足這類需求時,通常會採取支持與讚許的態度,十分強調能為共事的人所接受,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等業務活動,並且遵從集體行為規範。
尊重(尊嚴自尊)需求
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別人按照他們的實際形象來接受他們,並認為他們有能力,能勝任工作。他們關心的是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這是由於別人認識到他們的才能而得到的。當他們得到這些時,不僅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同時就其內心因對自己價值的滿足而充滿自信。不能滿足這類需求,就會使他們感到沮喪。如果別人給予的榮譽不是根據其真才實學,而是徒有虛名,也會對他們的心理構成威脅。在激勵員工時應特別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員,應採取公開獎勵和表揚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別強調工作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的刊物上發表表揚文章、公布優秀員工光榮榜等方法都可以提高人們對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或是發揮潛能。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要滿足這種盡量發揮自己才能的需求,他應該已在某個時刻部份地滿足了其它的需求。當然自我實現的人可能過分關注這種最高層次的需求的滿足,以致於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占支配地位的人,會受到激勵在工作中運用最富於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技巧。重視這種需求的管理者會認識到,無論哪種工作都可以進行創新,創造性並非管理人員獨有,而是每個人都期望擁有的。為了使工作有意義,強調自我實現的管理者,會在設計工作時考慮運用適應複雜情況的策略,會給身懷絕技的人委派特別任務以施展才華,或者在設計工作程序和制定執行計劃時為員工群體留有餘地。 馬斯洛在研究這一層次的人類需求時,採用了21位成功人士的自傳和文稿,通過研究這些文字作品來得到作者本人的需求特徵。 但是這種研究方式嚴重受限於作者本人的性情和偏見,缺乏客觀的數據支持,因此馬斯洛在自我實現需求這一層次結論不應該被科學界盲目地接受。[3]

人本主義心理學

馬斯洛的想法和理念都是完全出於他自己的思想。大多數在他之前的心理學家也都一直關注畸形病人以及精神病人。他呼籲人們發現他們的基本需要在處理更高的需求和最終自我實現。他想知道什麼是積極的精神健康。人本主義心理學產生了幾種不同的療法,所有的思想指導下,人們擁有了內部資源的生長和癒合和點治療,幫助消除障礙個人實現他們。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爾·羅傑斯以客戶為中心的治療體系。
馬斯洛與托尼薩蒂奇共同創辦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期刊》,第一期出版於1961年春天。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很簡單:
  1. 對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當下的狀態。因此,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強調「此時」、「此地」,而非通過審視過去來預測未來;
  2. 為實現精神健康,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論結果是好是壞;
  3. 每個人都有內在的存在價值,任何負面的行為都無法抹殺作為人的價值;
  4. 生命的最終目標在於自我成長和自我理解,只有不斷完善、理解自我才能讓人獲得真正的快樂。

爭議和批判

馬斯洛的理論,像所有其他的理論是有爭議的,有其弱點和力量。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針對人所看到積極的和善良的人性與自由意志。這一理論明確對比佛洛伊德的生物進化論的理論,它關注人類行為和心理是密切相關的先前的事件或行動的人。另一個重要的一點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適用於許多其他學派的思想,例如,治療師有時運用這一理論,在會話與病人積極性的語氣鼓勵誰開發患者抑鬱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也廣泛應用於許多學科的學習,如金融,經濟學或甚至在歷史或犯罪學。
馬斯洛的理論還缺乏幾方面,如開發治療的具體問題。這個理論被似乎無法對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適用,有一些人不相信人心本是善良,生活的根本意義是美好的。
著作
  • 人類動機理論 (1943年,載於心理評論, 50, 370-396. )
  • 動機與人格 (1954年初版,1970年再版)
  • Eupsychian 管理 (1965年)
  • 走向存在的心理學 (1968年)
  • 人性能達的境界 (1971年)
  • 以上考資料感謝維基百科提供
  •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96194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oxcarti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何謂超脫之人?... 後一篇:母親節的由來...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hreekingdon幸運看見的你
    給你一顆紅心~讓你能保有一整天的好心情~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喲(<ゝ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3:26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