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能 [靜] 下心來 在人生當中,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個『靜』字,在 老子 的道德經裡,已經闡述得非常清楚。
老子曰:「返者道之動」、「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歸根曰靜」。
也就是說『靜』是一切萬物的本體,沉澱雜亂的思緒後,才能在
明澈得心境中,觀見混沌雜亂的根源,求得解決之道。
[靜] 具有「虛心下氣」的作用,也就是有耐心及不爭。有無慾的
作用。能減少妄念,使心志清明,能達到正心的功能,減少失誤
的發生。所以『靜』就是思想上的靜,也是內心深處的靜,而不
是行為上的靜,因為思想意志的靜,才會導致行為上的靜。
[靜]字!在人生中碰到悲傷,動亂,無法預知事務來襲時,是不是 最重
要具備的心境呢?
人生在世!誰能一帆風順?在浮浮沉沉之間,
有誰能在混亂中做出正確的決定?
當逆境來時,又有誰能平心靜氣的,坦然面對!
所以 大學 道:『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簡單的說:也就是,在沉靜的心境中,能安穩腳步,竟而能深思熟慮,
而獲得正確無誤的判斷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