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三國歷史】魏明帝浮華案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 2012-10-31 09:55:23 | 巴幣 10 | 人氣 2798


最近在整理「魏得其狗」的諸葛誕資料,
也就整理了一下他在魏明帝曹叡時期遭到免官的浮華案整理:

浮華案是曹叡自登基以來, 一次規模不算小的政治清掃,
因受到清掃的對象, 在部份史料上簡稱浮華友,
這群號稱「浮華友」的年輕士子在明帝一朝內永不登用, 直到曹爽專政才漸漸出頭,
在史料之中, 便是以後世世說新語中一句「魏得其狗」的諸葛誕首當其衝:

(諸葛誕)累遷御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
言事者以誕、颺等脩浮華,合虛譽,漸不可長。明帝惡之,免誕官。《諸葛誕傳》

是時,當世俊士散騎常侍夏侯玄、尚書諸葛誕鄧颺之徒,共相題表,
以玄、疇四人為四聰誕、備八人為八達
中書監劉放子熙、孫資子密、吏部尚書衛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勢位,容之為三豫
凡十五人。帝以構長浮華,皆免官廢錮。《諸葛誕傳引註魏晉世語》


諸葛誕在這波浮華案中遭明帝下令免官,
在引註魏晉世語的內容中, 更是說明了這波浮華案牽涉的人物共有15人,
這15人以東漢末年的評論與虛名方式自抬身價, 分別有:

四聰: 以夏侯玄為首的4人, 應是這群遭明帝烙上浮華烙印, 免官或是禁錮的集團首要人物
八達: 以諸葛誕列名, 共有8人
三豫: 劉放子劉熙, 孫資子孫密, 衛臻子衛烈, 都是明帝重臣之子, 資質不若前12人, 但身為靠爸一族名列三豫


其中與夏侯玄比肩的疇, 與諸葛誕併列的備不知道是誰,
在這15人名單當中唯一完整的就是靠爸三人組的三豫,
而這三人因浮華案, 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老爸們的仕途.

劉熙之父劉放與孫密之父孫資,
為武文明三朝老臣, 時任中書監與中書令, 是曹魏的機要人物:

魏黃初元年,改為司徒。吳有左、右丞相。
而文帝復置中書監、令,並掌機密,自是中書多為樞機之任。說在中書令篇。《通典.丞相》

魏文帝以劉放、孫資為中書監、令,並掌機密。《通典.丞相》

魏武帝為魏王,置祕書令,典尚書奏事,又其任也。文帝黃初初,改為中書令,又置監,
以祕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為中書令,並掌機密。中書監、令,始於此也。
及明帝時,中書監、令,號為專任,其權重矣。時中護軍蔣濟上疏諫曰:
「夫人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誡。
 權在下者,則眾心慢上,勢之常也。
 今外所言,輒云中書,實握事要,日在目前,儻因疲倦之間有所割制,
 眾臣見其能推移於事,即亦迴附向之。
 請分任眾官,不使聖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通典.中書省》

魏武帝為魏王,置祕書令,典尚書奏事。
文帝黃初初改為中書,置監、令,以祕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為中書令;
監、令蓋自此始也。及晉因之,並置員一人。《晉書職官志》


另一位三豫衛烈之父衛臻自曹叡即位前已是吏部尚書, 主掌百官典選, 亦是重任.

魏改選部為吏部,主選事。陳群為尚書,延康元年,群始建九品官人之法,拜吏部尚書。
又毛玠字孝先,為吏部尚書,無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嘆曰:「孤之法不如毛尚書。」《通典.吏部尚書》

及魏改選部為吏部,主選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書、二僕射、一令為八座。
《晉書職官志》

文帝即王位,為散騎常侍。及踐阼,封安國亭侯。時羣臣並頌魏德,多抑損前朝。
臻獨明禪授之義,稱揚漢美。帝數目臻曰:「天下之珍,當與山陽共之。」
遷尚書,轉侍中、吏部尚書。帝幸廣陵,行中領軍,從。《衛臻傳》

明帝即位,進封康鄉侯,後轉為右僕射,典選舉,如前加侍中。《衛臻傳》


結果這次的浮華案對這三位曹魏重臣的仕途, 著實有著奇妙的影響.

劉放與孫資兩位機密要臣到了明帝朝時,
已是中書監與中書令加給事中之權力再加與散騎常侍, 視同近臣,
兩人到了太和末年至青龍初年還有功勞記筆, 加侍中, 光祿大夫,
但接著記功得到了景初二年, 平定遼東公孫淵時以參謀之功才記筆:

黃初初,改祕書為中書,以放為監,資為令,各加給事中
放賜爵關內侯,資為關中侯,遂掌機密。《劉放傳》

明帝即位,尤見寵任,同加散騎常侍;進放爵西鄉侯,資樂陽亭侯。《劉放傳》

(青龍初)是歲,俱加侍中、光祿大夫。《劉放傳》

景初二年,遼東平定,以參謀之功,各進爵,封本縣,放方城侯,資中都侯。《劉放傳》

齊王即位,以放、資決定大謀,增邑三百,放并前千一百,資千戶;
封愛子一人亭侯,次子騎都尉,餘子皆郎中。
正始元年,更加放左光祿大夫,資右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司
六年,放轉驃騎,資衛將軍,領監、令如故。
七年,復封子一人亭侯,各年老遜位,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劉放傳》


兩位三朝元老兼近侍重臣居然要隨著司馬懿外派征伐之舉來連帶建功,
這中間將近5年的空白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而且本在明帝一朝就獲得的光祿大夫九卿之位,
要到了曹芳即位後居然再追加一次, 著實令人玩味.

衛臻在文帝時期官至侍中, 吏部尚書, 領中領軍,
到了明帝即位仍然主掌百官典選, 甚至主張考選符合魏明帝的思維,
結果他的兒子玩了這種非正規的路線, 也害得他老父失去了典選百官的重權:

明帝即位,進封康鄉侯,後轉為右僕射,典選舉,如前加侍中。中護軍蔣濟遺臻書曰:
「漢祖遇亡虜為上將,周武拔漁父為太師;布衣厮養,可登王公,何必守文,試而後用?」
臻答曰:「古人遺智慧而任度量,須考績而加黜陟;
     今子同牧野於成、康,喻斷蛇於文、景,
     好不經之舉,開拔奇之津,將使天下馳騁而起矣。」《衛臻傳》

臻遷為司空,徙司徒。《衛臻傳》


按衛臻傳的記載, 曹叡奉衛臻無權高位, 時間點應在毌丘儉先征遼東兵敗時期.(236~237年)

而我們就明帝紀的記載, 可知道曹叡非常痛恨這種士族徒具虛名, 見名不見實的遊戲規則,
曹叡認為這種遊戲規則破壞了朝廷建立的典選制度, 不循正道,
以曹叡在太和4年(230年)的詔書, 以及太和6年(232年)衛尉代行司徒的董昭上疏來看:

(太和)四年春二月壬午,詔曰:
「世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趣,不由典謨。 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
 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
 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明帝紀》

帝容止可觀,望之儼然。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
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
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之大略。
性特彊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明帝紀引註魏書》

(太和)六年,拜真。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
「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以其毀教亂治,敗俗傷化也。
 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
 伏惟前後聖詔,深疾浮偽,欲以破散邪黨,常用切齒;
 而執法之吏皆畏其權勢,莫能糾擿,毀壞風俗,侵欲滋甚。
 竊見當今年少,不復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游為業;
 國士不以孝悌清脩為首,乃以趨勢游利為先。
 合黨連羣,互相襃歎,以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爵賞,附己者則歎之盈言,不附者則為作瑕釁。

 至乃相謂『今世何憂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羅之不博耳;
 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耳。』
 又聞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職家人,冒之出入,往來禁奧,交通書疏,有所探問。
 凡此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雖諷、偉之罪,無以加也。」
帝於是發切詔,斥免諸葛誕、鄧颺等。《董昭傳》


杜絕浮華是曹叡用人之要務, 因此衛臻主張百官出於考選是符合國策,
諷刺的是他的兒子不吃這一套, 加入浮華友被魏明帝抓包,
從董昭的上疏來看, 當時的年輕士子就開始再玩這種漢末的浮華虛名風氣,
加入浮華友的極力褒揚, 不是浮華友的極力貶低, 如清談名士傅嘏就曾被這集團貶低,
因此做這種集黨排除異己的諸葛誕與鄧颺等政壇新秀, 遭到魏明帝法辦.

而經過此案後, 自青龍二年出任侍中,
在職三年, 獲詔繼衛臻之後取得典選權力的盧毓,
在青龍四年(236年)時提出了補救之法:

前此諸葛誕、鄧颺等馳名譽,有四聰八達之誚,帝疾之。
時舉中書郎,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毓對曰:「名不足以致異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
     愚臣既不足以識異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
     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
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盧毓傳》


盧毓認為素有名氣的常士們, 朝廷可用考核與驗證之法證實其能, 確定真正有能再用,
盧毓此舉算是把曹叡的硬脾氣轉寰了一些回來, 曹叡隨即下詔制定考課之法,
然而這些經過浮華案遭到法辦的年輕士子, 終明帝之世(至239年初)不再錄用.

以上是魏明帝浮華案的經過, 曹叡下詔禁浮華是在230年,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在237年以前諸葛誕等15人就以浮華問題遭免官,
甚至諸葛誕等人遭到告發, 是在232年董昭上疏之後,
因此時間發生點在太和六年之後, 青龍五年以前.

若再加上劉放與孫資到了青龍年初仍有功勞記筆, 時間帶更可縮限在青龍年間,
這群年輕士子到了曹爽執政時, 官運之路才紛紛再見天日:

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咸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
及爽秉政,乃復進叙,任為腹心。《曹爽傳》


看起來有牽連至浮華案的還有何晏, 李勝, 丁謐, 畢軌,
但這名單當中也有不在場證明的人物:

丁謐《曹爽傳引註魏略丁謐傳》
謐少不肯交游,但博觀書傳。為人沈毅,頗有才略。
太和中,常住鄴,借人空屋,居其中。而諸王亦欲借之,不知謐已得,直開門入。
謐望見王,交脚卧而不起,而呼其奴客曰:「此何等人?促呵使去。」
王怒其無禮,還具上言。明帝收謐,繫鄴獄,以其功臣子,原出。
後帝聞其有父風,召拜度支郎中。曹爽宿與相親,時爽為武衞將軍,數為帝稱其可大用。


丁謐是因為得罪曹姓王侯而被明帝收押, 當時他無官, 也不在洛陽,
後來曹叡以其功臣之後無罪釋放, 更給了郎官出任官職,
而他真正崛起, 是拜曹爽恩澤, 而非參與年輕士人的浮華友.

畢軌《曹爽傳引註魏略畢軌傳》
明帝即位,入為黃門郎,子尚公主,居處殷富。遷并州刺史。其在并州,名為驕豪。
時雜虜數為暴,害吏民,軌輒出軍擊鮮卑軻比能,失利。
中護軍蔣濟表曰:「畢軌前失,旣往不咎,但恐是後難可以再。凡人材有長短,不可彊成。
         軌文雅志意,自為美器。
         今失并州,換置他州,若入居顯職,不毀其德,於國事實善。
         此安危之要,唯聖恩察之。」


畢軌在明帝朝期間幾乎外鎮出任并州刺史, 雖然在攻打軻比能時失利,
但時任中護軍, 主掌武官典選的蔣濟,
以人各有其能力, 不適合外鎮不代表無能之由保住了他,
畢軌直到曹爽執政中才回到中央, 也沒有因浮華案遭到牽連的傾向.

所以先來看看幾個比較確定的事主, 在免官時期的前後經歷:

諸葛誕《諸葛誕傳》
(免官)
累遷御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
(復官)
會帝崩,正始初,玄等並在職。復以誕為御史中丞尚書,出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鄧颺《曹爽傳引註魏略鄧颺傳》
(免官)
明帝時為尚書郎,除洛陽令,坐事免,拜中郎,又入兼中書郎。
初,颺與李勝等為浮華友,及在中書,浮華事發,被斥出,遂不復用。

(復官)
正始初,乃出為潁川太守,轉大將軍長史,遷侍中尚書。

李勝《曹爽傳引註魏略李勝傳》
(禁錮)
勝少游京師,雅有才智,與曹爽善。
明帝禁浮華,而人白勝堂有四聰八達,各有主名。用是被收,以其所連引者多,故得原,禁錮數歲。

(任官)
帝崩,曹爽輔政,勝為洛陽令。夏侯玄為征西將軍,以勝為長史。玄亦宿與勝厚。

夏侯玄《夏侯玄傳、諸葛誕傳引註魏晉世語》
(免官)
是時,當世俊士散騎常侍夏侯玄、尚書諸葛誕、鄧颺之徒,共相題表,
以玄、疇四人為四聰,誕、備八人為八達,
中書監劉放子熙、孫資子密、吏部尚書衛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勢位,容之為三豫,
凡十五人。帝以構長浮華,皆免官廢錮。

(復官)
正始初,曹爽輔政。玄,爽之姑子也。累遷散騎常侍、中護軍。

三豫: 劉熙, 孫密, 衛烈《劉放傳、衛臻傳》
齊王即位,以放、資決定大謀,增邑三百,放并前千一百,資千戶;封愛子一人亭侯,次子騎都尉,餘子皆郎中。
嘉平二年,放薨,謚曰敬侯。子正嗣。
(嘉平)三年(資)薨,謚曰貞侯。子宏嗣。
(臻)薨,追贈太尉,謚曰敬侯。子烈嗣,咸熙中為光祿勳。


諸葛誕, 鄧颺, 夏侯玄遭到免官當時分別是御史中丞尚書, 中書郎, 散騎常侍,
這三個人都是進入曹魏朝廷核心的年輕士子,
一個是廉政官員, 一個是機要官員, 一個是近侍武官,
也因此曹叡認為這群人的浮華交友滋事體大, 加上鄧颺免官前是出任中書郎,
因此盧毓在接棒典選百官的重責大任後, 要重新典選中書郎時,
曹叡還特地下了旨要求盧毓不可依士族名氣選官.

李勝當時無官, 因此曹叡判以禁錮數年.

至於靠爸一族的三豫, 劉熙與孫密不是嗣子, 所以在曹芳時期再度靠爸任官郎中,
至於為什麼又能靠爸, 因為曹爽能夠執政, 得拜劉放與孫資這兩位老奸打亂曹叡後續鋪路所賜,
衛烈是衛臻的嗣子, 或許是這樣所以曹叡明升官暗奪權的處份比較明顯,
衛烈直到老父死後嗣爵任官, 官至光祿勳.

另外可能有嫌疑參與浮華友的人物 -- 何晏, 司馬師, 傅嘏, 荀粲, 可參考以下史料:

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咸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
及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曹爽傳》

晏尚主,又好色,故黃初時無所事任。及明帝立,頗為冗官。
至正始初,曲合於曹爽,亦以才能,故爽用為散騎侍郎,遷侍中尚書。
《曹爽傳引註魏略何晏傳》

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於時,司馬景王亦預焉
晏嘗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
     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蓋欲以神況諸己也。
《曹爽傳引註魏氏春秋》

景皇帝諱師,字子元,宣帝長子也。雅有風彩,沉毅多大略。
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
晏常稱曰:「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魏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晉書景帝紀》

是時何晏以材辯顯於貴戚之間,
鄧颺好變通,合徒黨,鬻聲名於閭閻,
夏侯玄以貴臣子少有重名,為之宗主,求交於嘏而不納也。
嘏友人荀粲,有清識遠心,然猶怪之。謂嘏曰:
「夏侯泰初一時之傑,虛心交子,合則好成,不合則怨至。
 二賢不睦,非國之利,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
嘏答之曰:「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
      何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
      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妬前;
      多言多釁,妬前無親。以吾觀此三人,皆敗德也。遠之猶恐禍及,況昵之乎?」
《傅嘏傳引註傅子》

初,沖與孫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論語諸家訓注之善者,
記其姓名,因從其義,有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論語集解。
成,奏之魏朝,于今傳焉。《晉書鄭沖傳》

太和初,(荀粲)到京邑與傅嘏談。嘏善名理而粲尚玄遠,宗致雖同,倉卒時或有格而不相得意。
裴徽通彼我之懷,為二家騎驛,頃之,粲與嘏善。夏侯玄亦親。
常謂嘏、玄曰:「子等在世塗間,功名必勝我,但識劣我耳!」
嘏難曰:「能盛功名者,識也。天下孰有本不足而末有餘者邪?」
粲曰:「功名者,志局之所獎也。然則志局自一物耳,固非識之所獨濟也。
    我以能使子等為貴,然未必齊子等所為也。」《荀彧傳引註何邵著荀粲傳》

粲簡貴,不能與常人交接,所交皆一時俊傑。
至葬夕,赴者裁十餘人,皆同時知名士也,哭之,感慟路人。《荀彧傳引註何邵著荀粲傳》

正始初,除(嘏)尚書郎,遷黃門侍郎。時曹爽秉政,何晏為吏部尚書,
嘏謂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靜而內銛巧,好利,不念務本。
        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將遠,而朝政廢矣。」
晏等遂與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傅嘏傳》

(劉)陶字季冶,善名稱,有大辯。曹爽時為選部郎,鄧颺之徒稱之以為伊呂。當此之時,其人意陵青雲,
謂玄曰:「仲尼不聖。何以知其然?智者圖國;天下羣愚,如弄一丸於掌中,而不能得天下。」
玄以其言大惑,不復詳難也。謂之曰:「天下之質,變無常也。今見卿窮!」
爽之敗,退居里舍,乃謝其言之過。《劉曄傳引註傅子》

毌丘儉之起也,大將軍(司馬師)以問陶,陶答依違。
大將軍怒曰:「卿平生與吾論天下事,至於今日而更不盡乎?」
乃出為平原太守,又追殺之。《劉曄傳引註干寶晉紀》


史料上的浮華交友圈, 以諸葛誕與夏侯玄為中心,
諸葛誕這個中心可再延伸至鄧颺, 李勝, 夏侯玄,
夏侯玄這個中心則可延伸至與曹魏皇室相關的何晏與司馬師,
另外從傅嘏傳引註傅子來看, 雖然裴松之對於傅子交待傅嘏年輕時反夏侯玄質疑,
但這已能說明一個現象, 浮華交友圈是以皇室血親關係的夏侯玄為宗.

何晏

前面有提及擁有不在場證明的有丁謐與畢軌, 然而何晏很難有不在場證明,
另外晉書景帝紀說明司馬師當時與何晏, 夏侯玄齊名,
但在魏氏春秋則是說明司馬師是後於時已成名的何晏與夏侯玄,
可能是在何晏私自評價三人後, 三人才開始在士族圈齊名,
加上司馬師第一任正室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妹妹, 有可能從親屬關係打入浮華交友圈,
但司馬師也在青龍二年(234年)毒殺夏侯徽,
因此也有可能讓司馬師不至於被牽連, 甚至與浮華友不相往來的可能性.

何晏雖是曹操假子兼駙馬爺, 但文明二帝都很討厭他, 因此長久以來都是冗官,
然而從何晏尚能做景福宮賦來看, 曹叡多少會用上何晏的文才.

也因此何晏是否有遭到浮華案牽連,
唯一可以反駁的點只剩下他本來就是冗官, 沒有什麼進一步的懲處,
但他既然結浮華友, 還私自品評圈內友人,
無疑犯了曹叡評選非出自朝廷的大忌,
夏侯玄既然遭到懲處, 何晏縱使是冗官也不見得好過到哪去.

司馬師

司馬師是否遭到連罪, 這證據就非常少,
唯一可以佐證的是他在這個交友圈中與何晏, 夏侯玄齊名;
另外就是以司馬懿此等得不世戰功, 又是親曹魏皇室的人物,
不管是長子師與次子昭都要到明帝死前才分別獲得官位與爵位
, 頗為玩味.

景初是曹叡在位的最後一個年號, 曹叡死於景初三年元月,
司馬師於景初年間獲散騎常侍一職,
司馬昭於景初三年獲封新城鄉侯, 曹芳即位才得到典農中郎將一職,
以曹魏同輩的年輕士子來說起步非常晚, 這不得不說沒有影響到.

然而可以反駁司馬師未遭浮華案牽連的點也有,
一個是司馬師有毒殺夏侯徽的前科,
既然這浮華友的年輕士族圈子以夏侯玄為宗,
靠著妹婿身份入圈的司馬師, 結果殺了自己的妹妹, 這位宗主會怎麼想?

當然, 晉書所載毒殺夏侯徽一事, 有可能是後來才為人知曉,
然而從夏侯玄傳引註魏略與許允的對話來看, 那時已被司馬懿召回冷凍的夏侯玄,
在司馬懿去世當下, 就已經知道在司馬師掌握下的自己未來會多慘了:

(司馬)太傅薨,許允謂玄曰:「無復憂矣。」
玄歎曰:「士宗,卿何不見事乎?此人猶能以通家年少遇我,子元、子上不吾容也。」
《夏侯玄傳引註魏略》


更別說毌丘儉上奏時雖有誇飾, 也看得出來司馬師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傑.

第二個可以反駁的點是若同為浮華友, 司馬師的官運到了正始政變以前並不順遂,
雖然司馬師曾是夏侯玄與何晏的黨友, 但司馬師也要等到夏侯玄外鎮了才擔任中護軍,
然而這位新任的中護軍沒多久就被縮編軍權, 中央軍都掌控在曹爽三兄弟身上,
比起其他浮華友的官運來看, 司馬師就算沒有明帝的干預, 也未有因這個交友圈進而大用,
以曹爽一黨隱約可見「排除老人、啟用新人」的用人政策來看,
司馬師並沒有因為司馬懿被排除於權力核心之外而受惠.

所以我認為何晏是浮華友, 甚至可能是與夏侯玄同名的四聰之一,
司馬師則可能要打個問號, 就是他可能一度加入浮華友的圈子,
至於有沒有遭到曹叡以浮華案處份, 就只能純屬推論空間,
但也並不是沒可能, 畢竟毒殺夏侯徽這件事的時間點實在是太微妙了.

荀粲, 傅嘏, 劉陶

荀粲是荀彧幼子, 外貌協會成員, 迎娶曹洪之女 (據說是個大美女),
其思想是個怪胎, 屢遭深浸儒學的兄長們斥責,
荀粲與傅嘏及夏侯玄交好, 在妻子亡故後一年去世, 死時有十幾位名士送終,
因此後來的浮華友專政時期, 他來不及參與, 可能也是一種大幸...

傅嘏在文帝時期就是陳群的屬官, 參與考選法的制定,
雖在引註的傅子中有說早年就不與夏侯玄等人往來,
但就本傳言, 是在曹爽專政時才與何晏決裂,
加上裴松之認為既然傅子所言的傅嘏看得透夏侯玄等人的本質與未來,
沒道理看不透鍾會的本質與未來, 所以傅嘏應該是在正始年間才和浮華友決裂.

劉陶是劉曄的幼子, 也是當時有辯才與品論之年輕士子,
就那些相關的引註來看, 與鄧颺, 夏侯玄, 司馬師皆有交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