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GP
關於馬克辛機槍的故事
作者:天兵狀況外│2012-10-26 19:53:48│巴幣:18│人氣:1433
網路上蒐集的故事.....
馬克沁機槍(Maxim gun)是1884年由英國爵士馬克沁發明的第一種全自動式的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馬克沁機槍機槍口徑11.43mm,重量27.2公斤;採用水冷式散熱,射速每分鐘達600發以上。
這位老兄實際上是個醫生卻沒有執業過,某天在打獵是因為後作力感覺肩膀痛,突然想到用後作力來把子彈自動退殼,這就是馬克辛機槍的原理
1884年李鴻章參加馬克沁機槍在英國的發表會時表示,馬克沁射速為每分鐘600發,太浪費子彈了。
第一個採用馬克沁機關槍的軍方單位是1889年英國駐新加坡志願軍。
馬克沁第一次用在戰場上是在1893-1894年辛巴威(當年尚稱「羅德西亞」),5000名非洲祖魯戰士攻擊50名英軍,英軍以4挺馬克沁組成火牆,將祖魯戰士打得人仰馬翻,留下3000多具屍體後撤退。
1898年,英國在非洲蘇丹的恩圖曼戰爭佈署了20挺馬克沁機槍,兩萬名蘇丹騎兵衝往英軍陣地,結果死亡超過1萬5000人,而英國只損傷50人。
1900年,義和團包圍北京的外國使館,外國使館配備3挺馬克沁機槍,讓義和團無法攻進使館區。
1904年日俄戰爭的旅順攻堅戰,當時俄國在旅順部署馬克沁機槍,在南山戰役中,日軍一天之內損失4400人,日軍大本營以為報告多了一個0,因為沒有一次死傷這麼多人的紀錄。在整個203高地攻堅戰之中,日軍死傷超過9萬人,許多單位徹底被馬克沁殲滅。
在日俄戰爭中,有一次乃木希典巡視戰場,看到很多日軍匍伏在前線,等到衝鋒號一響卻無人站起衝鋒,便問前線指揮官,他們為什麼不衝鋒;前線指揮官回答,他們都死了。
1916年7月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和戰役,德國人佈署了12500挺馬克沁機槍,以平均每百米一挺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進攻正面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就造成6萬名英軍士兵傷亡 (這場戰爭終於打破西元前216年坎尼會戰的單日5萬人死亡紀錄) 。到11月18日戰役結束時,這141天時間裏英法聯軍陣亡61.5萬人,大多數人都倒在馬克沁機槍的火舌下。歐洲整整一代人喪命於機關槍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千上萬士兵的生命被馬克沁終結,也使得整整一代年輕女性失去了結婚的機會。在英國,就有兩百萬的單身女性孤獨終老。
馬克沁機槍發明和使用使戰場被永遠的改變了。正如英文版《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侖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拿破侖時代的步兵線形衝擊戰術,在一戰中,面對擁有良好的防禦體系,特別是用馬克沁機槍爲主體的火力網來講,步兵衝鋒等於是送死,往往投入兵力越多,損失越大。
馬克沁機槍被認爲是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槍械,死在馬克沁機槍的人至少超過百萬。
真是一段可怕的歷史。
怎麼有那麼多指揮官,在面對馬克沁機槍時,還要自己的部隊衝鋒?
他們可能不了解馬克沁的威力,也可能不知道如何應變,也可能一時無法改變自己的指揮習慣;總之,在不知應變的情況下,造成死傷慘重、無法彌補的遺憾。
我們必須理解這個世界,並且懂得如何應對世界的改變,才不會在馬克沁機槍前渾然不知的往前衝鋒。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78258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