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LT73C ,成都七三式 "韋馱天" 駕駛艙與本體圖 (SD比例)
緣起
CE70年 ,因 "血腥情人節" 引發了一場大戰 ,在高雄宇宙港淪陷後 ,東亞共和向歐亞聯邦要求協防中國地區並清剿來犯的ZAFT侵略軍 ,在一連串的條約簽訂下 ,歐亞聯邦取得了中國地區的駐兵權 ,甚至是實質統治權 ...但當歐亞聯邦駐紮此地 ,卻發現東亞共和由於長期著重於海港城市的發展 ,內陸地區幾乎毫無建樹.百廢待興 ,而利用地緣關係開始許多的發展計畫
CE73年 ,歐亞聯邦駐北京辦事處發表聲明 ,將在成都建立第二據點 ,以加強中國內地的建設與控制 ,並在半年後公布了 "能與MS一搏的戰車" 七三式軍事計畫 ,並僅於短短半個月內便推出原型機展示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許多人想不到在MS技術成熟的今日 ,竟也有後繼高性能主力戰車的發展計畫 ,其性能主要有三大需求 : 1.一人駕駛 2.全方位自動控制 (自動駕駛.自動瞄準.自動砲擊.自動裝填等諸多單元) 3.能擊沉MS於十里外等能力
CE73年10月 ,由尼烏斯七要塞落下 ,北京慘遭夷為平地 ,潛藏於東北的ZAFT殘黨發動全面進攻 ,成都據點因此負起了守護領土的重責大任 ...此時剛完成第一波生產配置的七三式線性戰車 ,真正的實戰考驗就要到來 ......
電腦系統
七三式線性戰車擁有四台超級電腦 ,分別掌管不同的區域為主人賣命 ,其基本運算能力與MS非操電腦相同等級 ,幾乎可以說是將四架MS的大腦裝在一台戰車上 ,這也使得七三式的造價飆高 ,而與一台基恩逼近相同價位 ...關於這點 ,七三式設計團隊發言人馬傑拉博士表示 :" 基恩是相當優秀的機體 ,泛用性高是它的最大優點兼缺點 ,這架則是完全的陸戰專用機 ,完全針對中國境內戰鬥而特化 ,如果你只負責清除陸地上的敵人 ,這架戰車無非是你的更好選擇" 四台電腦掌管內容如下 :
地面感測系統 -- 如蟑螂觸鬚之功能 ,主要用來感測地面的震動 ,可以精確感測五十公里內所有超過一噸的重物位於何地 ,或是約以多快速度往哪個方向移動 ...電腦內部亦有整備員事先輸入的各已知機體地面壓力資料 ,以便於簡單辨識相關資訊
方向定位系統 -- 電腦內部輸入高精準地圖 ,在出擊前便由整備人員輸入座標 ,往後移動便持續作記錄 ,以相對位置計算出目前所在方位 ...同時亦可搭配聲納與環控偵測單元 ,可當下修正現實地形與地圖資料不符之處 ,在可見度低的場合亦可3D虛擬實境繪製地圖 ,提供駕駛參考之用
影像辨識系統 -- 如同人類的眼睛 ,只要是攝影機鏡頭所及之處 ,便能回頭搜尋整備員事先輸入的機體外觀 ,精準判定眼前影像的身分為何 ...此系統亦可讓砲塔自動追蹤移動的物體影像,以及計算對方可能的移動路徑及速度
資訊整合系統 -- 將前面三大電腦的計算資訊加以整合 ,並整理目前車體狀況及火控狀況 ,同步顯示在駕駛艙的螢幕上 ,而能達成前述三大開發需求中的兩個需求 ,無視中子干擾器對於雷達及電磁波所造成的阻隔
自動控制
此為七三式線性戰車最大的亮點 ,在中子干擾器肆虐下 ,卻能另闢他徑而達成優秀的電腦自動化操控 ,其優秀性能不僅使得蘭州大戰逆轉 ,更在汶川大戰時 ,戰車王牌上官千雨 (作品主人公) 一砲擊沉德姆騎兵而聲名大噪 ,以下簡單介紹其自動控制的性能諸元
自動駕駛 -- 在地圖的顯示螢幕上 ,切換至想要的地圖倍率之後 ,手指頂著畫面正中間的坦克圖形 (現在位置) 並將手指拖曳想要的路徑至一定點 ,系統便會自動計算手指拖曳與地圖比例的相對關係 ,自動將車體照著路徑開往需求地點 ,此系統隨時可以暫停.或重新繪製路徑
自動迴避 -- 與敵機進行視距內戰鬥時 ,系統依據影像辨識系統連結敵我辨識資料庫 ,僅可能的迴避敵機砲口正前方.或迎面而來的砲彈等 ,在地圖系統上自動繪製最佳緊急迴避路徑而迴避 ,從計算到反應 ,消耗時間約0.5秒
自動瞄準 -- 視距外戰鬥時 ,根據聲納及地面震動的資料傳入敵我辨識資料庫 ,得知可能為敵機時便會出現警告 ,駕駛同意後 ,砲塔便自動轉向而瞄準該處 ...視距內戰鬥時 ,系統以影像辨識與聲納辨識持續鎖定對方 ,等待駕駛指令 (最大能同時鎖定十二個不同影像 ,並持續追蹤最有威脅性的三個)
自動砲擊 -- 一旦駕駛解禁系統後 ,跑塔便能對著以鎖定的影像 ,進行持續追蹤跑擊 ,這點在與敵機進行纏鬥時會非常有效 ...砲擊時亦會搜索敵我辨識資料庫的敵機資料 ,當敵機進行高機動迴避時 ,將能自動計算該機的迴避行動 ,直接補正誤差
僚機聯繫 -- 利用聲納.影像辨識與地面感測 ,除了追擊敵機外 ,自然也可以搜尋友機 ,而能與友機以聲納傳遞摩斯電碼進行聯絡 ,指揮官亦能直接在自己的地圖顯示螢幕中 ,如同玩即時戰略般 ,將下屬僚機進行攻擊與移動等的強制命令
PS翼定脫殼穿甲彈 "金剛杵"
此類彈種成本昂貴 ,跟上述的電腦系統一樣 ,都是七三式線性戰車價格飆高之原因 ...外表看似普通的APFSDS ,但其實卻含有玄機 ! 因為彈頭為PS裝甲所製作 ,PS裝甲利用主要相轉移方式而有效抵擋實彈兵器 ,金剛杵穿甲彈則是相同原理的逆向使用 ,因此一般量產型MS的裝甲 ,根本不可能有效抵擋金剛杵的強大貫穿力 ,只是基於成本考量 ,每架戰車只裝備六枚這型穿甲彈
由於砲塔為磁軌砲 ,使得彈頭初速為1.6馬赫 ,脫殼後最大增速為3馬赫 (根據傳聞 ,成都當局似乎獲得ZGMF-X10A旗魚式磁軌砲的關鍵技術 ,但詳細為何不得而知) 若非技術精湛的王牌級MS駕駛員 ,則幾乎只有成為標靶的份
相關型號
七三式線性戰車直至CE73年10月開戰前 ,共有成都的C型 ,蘭州的L型 ,與武漢的W型
--
二十一世紀的 "初代鋼彈"
建構以步兵.坦克.戰機為主體 ,搭配少量MS協同出擊的SEED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