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8 GP

【轉載】唐時軼事(二十一)——水果外傳(上)

作者:卯月│2012-07-02 19:23:32│巴幣:16│人氣:302


唐時軼事(二十一)——水果外傳(上)


  唐武德七年九月十七日,由唐高宗下詔歐陽詢主編的《藝文類聚》編撰完成。《藝文類聚》是一部大型的類書,武德五年開始編撰,歷時三年,全書分為四十六部七百二十七條子目,將進一百萬字。

  《藝文類聚》中記載了三十七種水果,主要品種有:李、桃、梅、梨、柑、桔、櫻桃、石榴、柿、楂、柰、棗、杏、栗、胡桃、椰、枇杷、葡萄、荔枝等。這其中,石榴、葡萄、胡桃是在西漢時期由西域引進中土的。
  中國原產地的蘋果是一種綿蘋果,古時候叫柰,也有的品種叫林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柰與林檎,一類兩種也」。我們現在吃的蘋果是西洋蘋果,大約是在西元1871年前後傳入中國,地點一般認為是在山東煙臺。而中國原產地的蘋果樹由於所結出的果實從果質、口感、產量上來說都存在著問題,因而主要用作嫁接時的砧木。

  唐朝時有一種蘋果被命名為文林郎果。中國古代有一種官叫散官,有官名但是不擔任實際的職務,散官有文武之分,文林郎是文散官,在唐朝位列從九品,在所有文散官中排在倒數第二。文林郎果和一個叫王方言的人有關,王方言家住在臨黃縣王國村,緊挨著黃河。一天,王方言在黃河邊上閑轉時揀到一棵樹苗,也不知是什麼樹,就拿回家栽到土裡。慢慢的這顆樹苗長大了還結了果子,原來是柰。果子成熟之後摘下一顆嘗了一口,味道比本地產的柰要好的多,這些果實被送到曹州刺史李慎那裡。

  李慎是唐太宗的第十個兒子,後來被武則天改成姓虺,屬於毒蛇一類,死在流放的路上。說起來詩人杜甫的姥姥就是李慎的孫女。

  李慎得到這些果子後首先想到的是聖上,就將這些果子作為地方的貢品進貢給唐高宗李治。唐高宗品嘗之後的感覺是果然不同於尋常的果子,一高興就賜給果樹的發現者王方言一個文林郎的散官,並將這種果子命名為文林郎果。文林郎果被栽種在皇家的果園中,有一位西域來的老僧人看到這些果樹後說,這在西域叫做蘋婆果。

  蘋婆果這個名稱很值得注意,有人認為這就是蘋果的最初名稱,蘋是苹的異體字,現在香港地區的蘋果二字就寫作蘋果。

  梨也是土生土長的水果,漢朝時長安城南的樊川有一種梨個頭很大,肉質甜脆,掉到地上就會摔成碎塊,當地人把這種梨子叫做「含消梨」,收摘含消梨的時候要先用布口袋把梨兜住,以免失手摔碎。

  梨在唐代是主要的水果,每當梨花盛開的時候正是一年中好時節。岑參在西域的輪檯面對著漫天的飛雪想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杭州人把梨花盛開時節釀造的酒稱為「梨花春」。「最似孀閨少年婦,白裝素袖碧紗裙」,把梨花比喻成寡居少婦的那一身素裹,寫下這句詩的白居易已經沒有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年最少」的心境。

  河北的真定縣自古就盛產梨,魏文帝曹丕在一份詔書中說:「真定郡梨,甘若蜜,脆若淩,可以解煩飴」,這種梨可以消火去病。

  唐武宗有一陣子生病了,症狀為煩燥不安,宰相李德裕說是「陛下威斷不測」,威斷不測在老百姓嘴裡就是喜怒無常。醫生診斷認為聖上的病因是心熱之疾,實際上是吃了方士的金丹之後產生的不良反應,這種病不好治,原因在於患者在不停的服食金丹。有一個道士獻上一個方子,方子中的一味主藥是紫花梨/道士說這種紫花梨生長在四川青城山的山頂上,可以用來中和服用金丹後的不良反應。道士本身就是煉丹的,這個方子應該是道士之經驗,服丹之必備。

  唐武宗服用了道士獻上的藥之後,果然見效,脾氣也恢復了常態。身體一好,武宗又開始服食丹藥,服食了丹藥之後就又產生了不良反應。再派人去找那個道士,道士不見了。派人去四川青城山尋找紫花梨,梨也沒找到。於是唐武宗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紫花梨的線索,不久,真定縣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那裡有一棵梨樹上結的果子就是紫花梨,樹是一個姓李的縣令栽種的。

  唐武宗吃了真定縣的紫花梨以後感覺到效果和那個道士獻上的紫花梨差不多,這顆梨樹就成了國寶級樹木。地方官員清理了梨樹周圍的現場,附近無關的雜樹全部被砍掉,再用紅漆漆成的木欄杆把梨樹圍起來,當梨樹開花坐果時,為了防止蜂蝶和小鳥的干擾,還特別製作了一個罩子將整顆梨樹罩住,罩子是用高檔的紗網製成的,即能保持正常的通風採光,又可以保護花果。

  這顆果樹原來的主人,那位姓李的縣令的命運可不如他的樹,李縣令因為沒有盡到保護這顆梨樹的責任而受到降職處分,李縣令所犯的錯誤是:對於保護梨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責任心不強,防護措施不到位,致使大風刮斷了梨樹的一節樹枝。

  唐武宗在晚唐算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但卻毀在服食金丹上。服丹如服毒,病情加重不能處理國事,道士們卻說這是在換骨。唐武宗死的時候是三十三歲。

  據說在東都洛陽報國寺中的一顆梨樹上曾經結出過六斤重一個的梨子,這梨可夠大的,擺在桌子上像一個小西瓜。

  中國史書上第一次提到西瓜是在《新五代史》的四夷傳中,據史書記載,大約是在西元947年,即後晉開運四年,一個叫胡嶠的人進入契丹境內,在其京城上京(今日的通遼)附近吃到了西瓜。當地人講西瓜是契丹攻打回紇時獲得的種子,由於上京地區氣候嚴寒,栽種西瓜要「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

  西瓜大面積在中原一帶栽種是宋代的事,唐人所說的瓜是指甜瓜。王建在《宮中早春》一詩中寫到:「內園分得溫泉水,二月中旬已進瓜」,詩中的內園是指位於臨潼驪山的華清宮,那裡的溫泉馳名天下,"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白居易詩中這個貴妃出浴的情節就發生在華清宮。唐朝的時候利用溫泉地熱在冬季種植甜瓜,使得其在早春二月就能成熟。

  天寶年間,唐玄宗站在驪山之上遠眺,手指著一個方向問那是什麼地方,隨行的人員急忙拿出地圖尋找之後回答說,那裡是湣儒鄉。

  湣儒鄉有一道峽谷叫馬穀,冬天的時候谷底氣溫比別處要高顯得很溫暖,秦始皇派人在這裡種下一些甜瓜。甜瓜在冬天成熟是一件異常現象,秦始皇讓一些儒生到現場開個研討會,研究一下冬季甜瓜成熟有什麼偉大的意義。務虛是儒生們的強項,正當他們在馬谷穀底對著甜瓜展開認真熱烈的研討時,穀上檑木滾石俱下,將這些天真的儒生活埋在谷中。馬穀因而被當地人稱為坑儒骨。漢朝的時候將這個地方命名為湣儒鄉,湣是哀憐的意思。

  唐玄宗聽完湣儒鄉的來歷後,下令將這個地方改名為旌儒鄉,我們現在要表彰儒生。有關部門立即落實聖上的指示,並在那裡修建了祠廟,樹立起石碑記敘湣儒鄉改為旌儒鄉的經過,石碑由賈至撰文,顏真卿書碑。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6493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古風|唐風|古代|創作|參考|資料|轉載|唐時軼事|唐代|整理

留言共 2 篇留言

月巴豆頁 楊伐善
這個蠻有趣XD

07-03 00:19

卯月
通常說到「吃」的都比都有趣XD07-03 11:08
曲蘿幻
好奇怎麼沒提到酒呢
用水果釀酒@@

07-03 21:55

卯月
聽說有果子釀一類的果酒,
但大概不是主流吧(主流是米酒)
所以原文寫者又不多提了。07-03 23:22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8喜歡★lau042089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轉載】唐時軼事(二十)... 後一篇:【轉載】唐時軼事(二十二...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obster0627全體巴友
大家可以多多來我的YT頻道看看哦(*´∀`)~♥https://www.youtube.com/@lobstersandwich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6:2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