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弄一個人,最廉價方式是教育」
如何培養一群為自己效命的人?透過教育再簡單不過了。
自小灌輸一絕對是一,不可能為二,那麼長大後就或許會成為如此篤信的人。
不用太多的數據,拿1%打比方,
100個學生當中只要有1個完全不懂得變通的人,往後1000萬人口中就有10萬對此深信不疑,然後將這套被認為常識的道理傳承給下一代,代代循環。
這還是最保守的假設。
再假使團體當中出現極為卓越的人,能因使他人相信而獲得利益,那麼這時又該如何?
100個人當中,少則6、7人,大則過半數。
這些跟從的人又有多少是出於自願同流合污?又有多少是出於天性下意識從眾?
早已分不清了。
無論如何,總是多過於最初粗估的1%,
而就是這些無以計數、抱持相同信念的人造就「常理」,
如同滾雪球效應一般,最後輪不到帶有目的的人開口,所有人就會自動這麼認為。
刻板印象是一例,
實際上如何如何,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無須多談。
世代的傳承造就根深蒂固的概念:男尊女卑,
時至今日,依舊無論性別地深植人心,於實際上也無法輕易動搖(看看某作家最近被整得多慘?)。
既然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現象,那麼自然會有人想嘗試轉換外表以達到改變他人觀點的目標,
──僅僅是一個動機,並非成效的確定。
同性戀、變裝癖、性別認同障礙,
在你使用這些辭彙之前請先行明白這些代表的涵義,再與你所疑惑的不平做連結。
同性戀切入的要點是性向;
變裝癖切入的關鍵是變裝;
性別認同障礙切入的角度是生理;
同性戀終究不等於性別認同障礙。
同性戀比起自身,是更趨向檢視對方的性別;
性別認同障礙比起對方,是更趨向無法容忍自己的身體;
將這兩者劃上等號的人,告訴我──一個沒辦法容忍自己身體的人,會快樂地容忍自己如此的身軀與所愛的人在一起嗎?
實際來檢視社會現象:為何女做中性裝扮總是較男性多?
簡而言之,
1.不難看
2.期望有刻板印象的人能以平等的角度看待自己(或是他們自己本身亦擁有刻板印象)
3.衣飾就是如此,你有看過為男性設計的裙子嗎?或許未來會有,總之現在沒有。
而以上理由皆不構成性別認同障礙的定義,
如果還是不懂,請重新閱讀一次文章。
個人一忙碌起來就懶得辯解,
比起在留言當中你來我往、唇槍舌戰,留一篇清楚表達自己觀點的文章著實更為省事。
以一句「不就是想成為不同性別的人?」來概括,只是讓人看到發言者的高傲獨斷,
很不巧,個人看這種人不順眼,畢竟同類相斥,我也是這麼惡劣的人。
一樣米養百樣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無法容納他人立場溝通者,出口左轉,慢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