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1 GP

[達人專欄] 【影君子談影】侏儸紀公園:從小說文本到電影的轉變分析

作者:安西將軍│2012-05-07 20:55:38│巴幣:90│人氣:3419




「侏儸紀公園」:悲觀的小說家與童心未泯的導演

已故的科幻小說家:麥克克萊頓,生前創作了兩本以基因複製作為探討主題的小說:「侏儸紀公園」以及其續集:「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兩本小說陸續被環球影城買下版權改編成電影,史蒂芬史匹柏作為兩部改編電影的導演,第三集電影則不是在小說作為基本的架構之下,完全原創的劇本。
 
麥克克萊頓相當鮮明的創作風格,是對於科技的發展有種濃重的擔憂,甚至是到有點神經質的強烈悲觀。科學原先是排除人類在於生存上遭遇窒礙的幸福之道,但隨著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科學的發展也難以避免的蒙上利益爭奪的陰影,某些科學技術也許許只是純粹被創造出來營利。譬如基因改造食品、研發出花紋美麗的魚、更溫馴的寵物、肉質更多家畜、美容產品、或是品種更艷麗的花草等。這些基因改造產物是基於企業營利的競爭而產生,而激烈的競爭之下通常毫無約束力。
 
而「侏羅紀公園」這本小說,探討的就是在這樣沒有約束力的科學競爭之下,所延伸出來的隱憂。
 
「侏儸紀公園」的小說出版於1990年,劇情大致是說一家名為「國際遺傳公司」的生技公司,開發出一種能複製恐龍的遺傳技術。然而複製恐龍技術比起其他醫療方面的生化技術,對於投資者沒有很大的誘因,所以企業的創始人:「約翰哈蒙德」便想要利用複製出來的恐龍來開設動物園,以作為賺取暴利的手段。最後公園失控,恐龍失去控制,導致公園陷入毀滅性的災難。
 
通常麥克克萊頓在撰寫這類批評科技的小說時,所著重的重點不是科技本身的「存在」,而是人們找尋這項科學的「動機」。就像人們為什麼會想要找尋「複製恐龍」的技術,為了讓這項技術能被合理的存在,所以企業家必須用一種方式增加投資者的誘因,因為跟能治癒癌症的巨大藥物市場比起來,複製恐龍技術的用途有限與營利的方式實在很有限,所以企業家便利用大家想要窺視遠古生物的好奇心態,建造了侏儸紀公園。
 
跟改編的電影比起來,麥克克萊頓筆下的人物有著強烈的黑暗性格,從小說的開始到結束,你可以從中明確的感覺到資本主義之下的陰險面,文筆看似樸實,卻都面面俱到寫實。除了對於企業體系有深刻而直接的批判之外,對於史前恐龍生態的描寫也相當有說服力,醫學大學生涯的學識成為這本小說最厚實的血肉。
 
小說中有位名為「伊恩‧馬康姆」的數學家角色,我認為在小說中扮演極其關鍵性的角色,而這位角色更可以說是作者本身的性格寫照。他總是無時無刻用最犀利的言詞,道破人們對於科技擁有過多的自信心,而失去了對於科學某種敬畏。用雄壯的資本企業體系在駕馭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很荒謬的過程。「科學」本身是一種很客觀的行為,科學的結果則是來自於人類的動機,而人類的動機常常促使科學淪落到最危險的狀態。伊恩馬康姆在電影版本中的個性,被修改成有點玩世不恭的性格,但礙於電影篇幅的關係,他那精闢的毒舌技巧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是對於科學神經質的不信任仍有完整的存在。
 
在電影的劇情中,編劇將公園失控的責任完全安排到胖子工程師:乃德瑞為了竊取胚胎而關閉保全電源,讓恐龍從柵欄逃出。在小說的版本中則是因為恐龍脫離了基因工程的限制,開始在野外大量繁殖,而迅猛龍也在沒有人知情的情況下,在野外繁殖成大量的族群,而乃德瑞的偷竊行為只是整個公園失控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小說的安排似乎是著重於科學中有相當多的不確定性,想要完全掌握在自己能理解的狀態中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電影似乎是想要簡化劇情的繁複性,所以有技巧性地將人為的過失作為科學失控的肇因,也是一個相當簡潔而有利的安排,更闡述了在有巨大風險的科學技術面前,只要有任何一絲人心上的疏失或怠慢,終究會釀成巨大的悲劇。
 
在改編的電影版本中,編劇將開設公園的企業家:「約翰‧哈蒙德」(穿著像肯德基上校的那位)個性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原住小說版本的約翰滿嘴銅臭,標準的野心企業家,無時無刻都在算技基因工程能為他帶來多少營利,當他的兩位孫子因為公園的災難而陷入危機時,還在乎他的公園是否有機會恢復正常。但是電影版本中的約翰則是一個像孩童般天真的老人,他建設公園的動機來自於崇高的理想,想要讓世人窺見史前動物的樣貌,還跟前來背書的律師商討能否讓一般民眾用優惠的價格參觀公園,並對兩位孫子疼愛有加。這兩種版本的約翰同樣的都用一種輕忽的態度在面對科技潛在的危險性,小說中的約翰因為貪婪成性,對於縈繞於耳邊的警告刻意忽視,甚至認為這些所謂的憂慮都是庸人自擾;至於電影版本中的約翰則是像一個無知的孩童般,想要用一個陌生的強大力量去創造利他的事物,而旁人的警告則像是在質疑他的善意,所以他些微的發慍。
 
我想會如此修改約翰個性,可能跟史蒂芬史匹柏本身有關係吧。史蒂芬導演一直都是個老頑童,在他的內心中或許相當渴望他在銀幕上創造的幻想事物,哪天真的可以成真。大部分的孩子都渴望看到活生生的恐龍,而孩子不會像成人去憂慮複製遺傳技術的潛在風險或爭議。或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想要賦予哈蒙德複製恐龍動機些微的崇高性,好讓導演面對自己內心的期盼時不會有罪惡感。
 
電影版本的氛圍與小說大徑相庭,然而兩者都有相當高的娛樂性。小說中完備的描述了公園中的地理環境跟恐龍生態,彷彿一切都躍然紙上。雖然電影受限於長度而被迫刪減了許多橋段,但也傳達了逼真而動魄的冒險旅程,文字與影像個別展現了各自的優勢與侷限性。侏儸紀公園自此成為眾人兒時記憶的鄉愁。
 
而這樣的鄉愁,在1997年的續集:「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延續下去。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食物鏈底處的人心糾葛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是麥克克萊頓自己撰寫的正統續集小說。劇情所描述的是「侏儸紀公園」六年後的故事。哥斯大黎加的海岸出現了許多不明動物的屍骸,當地也開始蔓延不明的腦炎。這些跡象引起一位名為「理查‧萊文」科學家與數學家:「伊恩馬康姆」高度的興趣,認為在哥國附近的島嶼上有著「失落的世界」,並偕同一些夥伴在太平洋上找尋可能的島嶼。最後他們在一個稱為「索納島」的島嶼上找尋到國際遺傳公司遺留下來的恐龍養殖場:B地,當年繁殖的恐龍紛紛逃至野外,形成一個封閉的生態圈。為了找尋恐龍滅絕的原因,萊文跟伊恩還有其他一些科學家登上島嶼,也因此陷入了危機之中。
 
電影上映的當年,我記得我還是個國小五年級生。因為對於第一集電影的熱愛,在失落的世界上映前,我便央求父母買下失落的世界原著小說。然而直到看完電影之後的幾年間,小說我只斷斷續續的翻了幾頁,直到去年我才完整的閱讀完。
 
讓我有些訝異的是,失落的世界格局比前作小了許多。
 
失落的世界所想要探討的是,人們是否能從一個人類複製生物所形成的生態圈中,找尋到六千五百萬年前大滅絕的原因。相較於前一集,失落的世界小說批判人性的強度削弱很多,雖然說伊恩馬康姆在小說中不斷藉由恐龍滅絕的原因來自省人類的行為,但是由於國際遺傳公司早已倒閉,少了巨大企業貪婪做為批判的支點。雖然作者有在小說中安排往昔國際遺傳公司的競爭對手,來到島嶼上想要奪取恐龍蛋來研發複製恐龍的技術,但由於人數稀少的關係,沒有辦法跟主要角色們產生精彩的衝突,劇情張力較為前集薄弱。作者花了泰半的時間在描寫主角們觀察恐龍的生態,使得劇情有部分流於流水帳。
 
小說的劇情中也跟第一集有矛盾之處。在失落的世界中,野生的迅猛龍被描寫成毫無秩序且又沒有育幼行為的狂暴猛獸。但在第一集中,小說有描寫到野外繁殖的迅猛龍是有育幼行為的,這部分讓我感到有些困惑。所以當小說後半段談論到人類複製出來的恐龍沒有辦法習得育幼行為時,讓我覺得有些沒有說服力。
 
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改編電影,倒是解決了小說中的瑕疵。
 
還是先從伊恩馬康姆這個角色談起。伊恩馬康姆在第一集中因為公園的危機而身受重傷,當他躺臥在旅館的床上休養時,開始無情地批判公園裡所有的一切。而小說原作到了第二集,這位曾經在公園裡深受重傷的數學家,卻對於可能出現的恐龍世界躍躍欲試,這樣的情緒反而跟第一集銜接不起來。麥克克萊頓似乎是想要把失落的世界處理成獨立而非續集的小說,所以對於為什麼馬康姆會有這樣性格上的轉折沒有交待清楚,用一種很含糊的方式交待馬康姆的過去。而在改編的電影版本中,史蒂芬史匹柏放大了伊恩馬康姆第一集憤世嫉俗的性格,陰暗的性格更較為前集劇烈。
 
在電影的版本中,繁殖恐龍的B地在一場暴風雨中被摧毀,所以科學家們從島上撤離,任由恐龍在野地自生自滅。然而多年後前企業創辦人:約翰哈蒙德從衛星上得知,這些恐龍在野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他對於這樣的結果感到相當驚訝。為了阻止新任的企業總裁欲要獵捕恐龍來開設新的侏儸紀公園,所以想要招集一些科學家前往島嶼上觀察生態,包括前集的伊恩馬康姆。當然蒙上當年公園災難陰影的伊恩抵死不願意,直到得知他的女友:「莎拉‧哈丁」已經一個人前往島上時,他才義不容辭的啟程。這樣的情緒轉折,遠比小說自然多了。
 
「莎拉‧哈丁」在小說原作中是非洲肉食動物行為的觀察家,因為要拯救萊文而前往島上。而萊文的角色在電影中被刪除,並將萊文強烈的好奇性格賦予到莎拉身上。莎拉對於認知以外的生物感到好奇,所以有了前往島嶼的強烈動機。在小說中眾人前往島嶼的動機反而顯得有些遷強而零散。
 
而改編的電影中也設立了一個龐大的對立集團。國際遺傳公司的新任CEO:彼得‧魯德勒為了挽救公司破產的危機,所以派遣大批的獵人前往B地獵捕恐龍。在小說原著中,主要的重點在於論述是否能從人工的恐龍生態找尋出恐龍滅絕的原因,說教的成分較於前作是過多了點。電影則是將眾人觀察恐龍生態的目的以「麥高芬」的手段作為處理,恐龍的生態觀察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繼續延續前集電影所談論的主題:人性的貪婪,對於自然的力量失去了敬畏之心。
 
其實在小說原著中,伊恩馬康姆有論述到,恐龍的絕種很有可能跟群體的行為改變有關。某一族群的恐龍改變了自己的行為,以至於另外一種族群的恐龍開始滅絕。而馬康姆也談到人類的進化不在於生理特徵,而是在於行為的演進,更白話的說我們的進化是來自於客體工具的演進,從馬車演進到汽車,從蒸氣火車演進到電車和高速鐵路,從打字機演進到電腦等等。馬康姆說到,人類的行為也在影響彼此,國際企業的經營模式深入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削弱了世界的多樣性。我覺得電影是將這段的論述加以放大討論。從電影的開始,獵人們意氣風發的開著吉普車衝進原先平衡的生態圈內,恐龍們在煙塵中驚慌逃竄,獵人們恣意的用獵槍瞄準被看上的每個獵物,彷彿人類就是站在大自然的最高處。
 
然而這些獵人卻渾然忘了,他們之所以能這麼跋扈地馳騁於原野,是因為來自於手邊的各種強大的高科技硬體,而不是來自於強健的軀體。在後來的劇情中,原先被派遣的科學家基於崇高的道德感,悄然釋放被捕捉的恐龍,造成獵人們設備的嚴重損壞,而科學家們也因為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心拯救受傷的霸王龍幼龍,也讓自己陷入危機當中。就像小說中伊恩馬康姆所說的,動物自身行為的改變也會影響到其他物種的存亡,人類也是亦然。在電影中人類的行為也相互著影響彼此,使得雙方陷入危機,道德也是人類在社會上演化出來的一種行為,有時人們會因為基於道德做出毀滅性的決定而不自覺,就像隨意的在大自然生態中放生一樣,造成生態圈的浩劫渾然不覺,還對於自己的道德行為感到滿足。而在褪去科技客體的保護殼之下,人類也陷入了最原始的危機之中,成為食物鏈中被追獵的一環。
 
人類因為有了智慧,所以才能藉由客體的演化來克服先天上的缺陷,然而也因為這份智慧而遺忘了自己本身的脆弱。
 
電影中的國際遺傳公司新任總裁:彼得‧羅德勒應該是以第一集原作小說中的約翰哈蒙德所為雛形型塑出來的,野心勃勃的企業家,因為貪得無饜所以完全輕忽了大自然的力量,最終也是死在恐龍的嘴下。曾經被視為拯救資本體系的手段,卻回過來反噬自己,資本量產的體系讓人們總以為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馴服在體制之下,然而大自然卻是最客觀的存在,「災難」一詞也是源自於大自然對人類文明造成的破壞,然而大自然沒有道德或是正邪的觀念,它只是已自身的循環做變化而已。大企業家以為他因為用了大量的資本複製了恐龍,所以將恐龍作為商業利益用途是他的權力。但科學家是否有徵詢過已經作古的生物,是否有在復活的意願?而複製已經作古的生物本身就是一種強暴大自然的過程。而電影第一集中的約翰哈蒙德也是基於某種道德善意複製恐龍,而這份道德善意之心也肇始了毀滅性的災難。
 
明明侏儸紀公園的災難已經失去了數條人命作為代價,然而企業家仍夢想著能靠這難以掌握的力量再撈一筆。這讓我想到近年核災的爭議,核能發電的發展不是建構於建造人類福祉的崇高理想,背後則是有著巨大的資本體系在支撐著人們找尋核能的力量。即使福島核災讓數千人被迫撤離家園,但仍有人們將之視為科學進步不能避免的挫敗,並用各種謊言來美化核能的過失。發現核能的諾貝爾得獎人臨死的遺言,是後悔讓人類們得到這個力量,他認為核能遠超過人們智慧可以掌控的範圍。這位得獎人在創造核能時我相信也是基於某種善意,就像是電影裡童心未眠的企業家約翰哈蒙德,想要帶給世人們壯觀的夢想。但人們總是跨越不過智慧的極限,而這裡「智慧的極限」所指的不是人們對於科學相關的驗證跟觀察,而是對於人性的掌握。
 
基於前作電影的鋪陳,本部的改編電影可以馬上進入驚心動魄的原野旅程之中。我個人認為改編的電影比小說原作論述更為完整,劇情結構起伏更加明顯,我認為電影版本的主題總是可以拉回到對於人類行為的探討,而小說這方面顯得有些欲振乏力,小說中雖然也安排了貪婪成性的反派,但他們卻沒有彰顯存在的重要性。雖然電影並未像小說一樣,論述到恐龍滅絕的真相,但電影延續了第一集的主題,並擷取了小說續集部分的觀點,做了更完整而強力的描述,這點是相當實屬難得。
 
在四年後,環球影城繼續推出侏儸紀公園的續集:侏儸紀公園3。脫離了原著小說文本的基礎,在加上導演的替換,這部作品與先前兩部顯得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突兀。
 



「侏儸紀公園3」:天文學家與太空人
 
至於電影的第三集,可以說是整個系列中娛樂性最顛峰的一部,但也是核心價值最單薄的一集。以前基於對侏儸紀公園的情感,所以沒有多作批評。但多年後再回首觀看作品,卻再也難掩對於第三集的失望。前往島嶼的動機遷強,整篇故事像是某座主題樂園調性的電影。雖然如此,我仍對於首集造訪公園的亞倫格蘭博士的回歸感到些許得欣慰。
 
亞倫格蘭博士是古生物學家,在侏儸紀公園的電影裡首集被描寫成對於猛禽類恐龍:迅猛龍有專精的研究,電影的開頭就帶到他在蒙大拿州從事迅猛龍骨骸的挖掘工作。
 
在侏羅紀公園第三集,葛蘭博士重回了挖掘工作。這一次的他面臨研究資金短缺的困境,不僅如此,大眾也對他的研究感到興致缺缺,而大家對他最感興趣的是在侏羅紀公園的遭遇以及第二集中未曾在場的聖地牙哥事件。在恐龍的島嶼被世人知曉之後,以挖掘骨骸作為研究途徑的骨生物學似乎有些受到挑戰。而在葛蘭的演講上曾經有學生公開挑戰,說葛蘭對於迅猛龍的研究只是臆測,如果聯合國決定了如何處置島嶼,科學家就可以在活生生的迅猛龍身上得到最真實的結果。
 
然而葛蘭博士對這樣的說法感到不以為然。他認為國際遺傳公司只不過是用基因工程合成了許多巨獸,真正的恐龍早就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就絕種了。
 
其實葛蘭博士這番見解在原著小說的第二集也有論述過。數學家伊恩馬康姆有談論到,因為恐龍的基因有破損,科學家必須挪用其他生物的基因進行修補,所以恐龍的基因序列在複製的過程中被改變。而動物的行為跟基因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這些被複製出來的恐龍很可能不再有原來的行為特徵,所以他沒有辦法在複製的恐龍自成的生態中找尋到恐龍滅絕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葛蘭博士認為最正確的考據仍舊來自於化石,而不是當前活著的恐龍。
 
因為缺乏資金的關係,在一對夫婦巨額資金的誘使之下,答應了擔任這對夫婦前往索納島旅行的嚮導。跟隨葛蘭的還有一名年輕的學徒:比利,還有夫婦們故聘的隨從。然而這對夫婦前往島嶼真正的目的不是旅行,而是找尋因為跟鄰居玩飛行傘而在島嶼失蹤的兒子。就這樣他們在島嶼內的機場降落,隨後陷入了最大的危機之中。
 
其實電影開頭點出了「複製出來的古生物是否會對於以往考古學產生挑戰」的主題,然而礙於導演的水平,這樣的故事線沒有更深入的發展,反而流於一種追趕跑跳碰的平庸娛樂電影。本作由曾經執導野蠻遊戲的「喬強溫斯頓」作為導演。這位導演近期知名的作品是「美國隊長」以及稍早之前的「狼嚎再起」,其共同的特徵是娛樂性過剩,深度過於不足,常常把故事帶往沒有特色的發展。而侏儸紀公園三便是有這樣的窘境,眾人一直處於被恐龍追趕的狀況之下,沒有足夠的空間發展文戲,使得侏儸紀公園3變成熱鬧有餘,人文戲分卻相當不足的作品。
雖然說第二集失落的世界也是朝著高娛樂性作為發展,但史蒂芬史匹柏對於文戲與恐龍追逐場面的比例拿捏得宜,也沒有失去批判人性的初衷,喬強溫斯頓這方面變相形見絀了。而本作電影也成為系列中長度最短的一集,只有九十分鐘,與前面兩部系列作比起來,被削減了三十分鐘左右的戲。不知道是基於預算的考量,還是編劇的能耐只能撐到約莫九十分鐘的長度?
 
在美術上本電影採取一種顏色豔麗的設計,完全失去了前兩部作品藉由陰暗色調營造的曖昧感,電影畫面新穎到失去了某種寫實的質感。史蒂芬史匹柏在前兩作中刻意讓畫面處理一種輕淡的灰濛感,就連恐龍皮膚的色彩也沒有太過鮮豔,他刻意讓角色和動畫恐龍處理成存在於同一個空間的感覺。而喬強溫斯頓這一方面處理的相當失色,恐龍跟人物在畫面上分野的相當鮮明,兩者在電影中沒有辦法成為自然共存的情況。
 
在本作品中最耐人尋味的台詞,便是葛蘭博士做出太空人跟天文學家的比喻。天文學家可以坐在最安全的地方觀察星象,而太空人則是要到最危險的地方進行觀測實驗。跟隨於葛蘭博士身邊的年輕學徒:比利年輕旺盛,對於能來到島上看到活生生的恐龍感到興奮,而他也在眾人陷入危機時偷竊了迅猛龍的蛋。起先葛蘭博士對於他這樣的行徑加以撻伐,後來等到比利為了營救小男孩而犧牲時,才對於比利的行為感到諒解。他認為比利就是太空人,雖然比起天文學家太空人身處的環境相當危險,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更接近真實的星空。而比利為了想要能更進一步研究迅猛龍的原貌,所以偷竊了迅猛龍的蛋。他也向亞倫葛蘭博士坦承,他認為這樣的作法可以募集到巨額研究資金。而葛蘭博士則是指責到,許多最壞的結果就是來自於一片好意。這樣又跟第一集的主題相呼應,為了世人的好意而用輕率的態度操縱不熟悉的科技,導致毀滅的災難發生。
 
不過從比利的犧牲之後,葛蘭博士也開始反省自己以往對於複製生物看待的態度。畢竟比起活體的生物,來自於骨骼的考證還是相當有限。其實這句台詞聽起來像是對於麥克克萊頓小說的一種反駁句。麥克克萊頓在小說中鐵口直言,複製出來的恐龍沒有辦法自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但畢竟目前沒有任何人成功複製出恐龍,所以或許也有另外一種可能發生。若電影第二集依照原著小說的發展,那第一集那句「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的名言就會是個笑話。
 
然而就如前文所說的,礙於導演的能力,天文學家與太空人這樣比喻的探討也就
戛然而止,緊接著又是一連串伴隨著巨大聲響的恐龍追逐戲。最後也留下倉促的結尾,為侏儸紀公園系列暫時劃下不勝唏噓的尾聲。
 
在直升機上,葛蘭博士目送著翼龍飛往太平洋的遠處,臉上露出一抹微笑。或許他內心的轉折,是下一部續集的契機吧?
 
對於侏儸紀公園未來的期待
 
約略二十年的情感,我對於侏儸紀公園的情感仍舊未變。一邊翹首盼望續集的開拍,一面反芻著小說跟影像來緬懷這個帶給我夢想起點的作品。
 
許多人認為,侏儸紀公園的點子算是黔驢技窮了。IMDb雖然現在仍掛著第四集的資料,演員名單也網羅該系列最知名的代表人物,但前製階段仍遙遙無期,有些擔憂這樣的計畫又會胎死腹中。而明年七月又要重新上映侏儸紀公園首集的3D版,是否要試圖重燃當年曾掀起的恐龍熱潮?
 
或許當年在開拍侏儸紀公園的時候,技術性的障礙似乎是注定了往後續集發展可能性的侷限。小說原著中有寫到,公園中的恐龍經由一些方法偷渡到南美洲的大陸上,似乎是可以作為故事的伏筆。而相當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好好運用這樣的伏筆,為自己往後的續集之路鋪一條道路,使得第三集的誕生變得有些免強,而第四集發展更是讓人憂心忡忡。
 
在這現在電影界內掀起的重拍熱潮,侏儸紀公園或許可以藉由這次契機,重新發展出另一個新面貌的故事。但侏儸紀公園在於影史上處於相當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部對於史前生物演出相當生動而完美的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它的技術還是毫不遜色,新鮮感或許是奠定這部電影地位的原因。它是所有動物或突變生物類型電影濫觴的肇始原祖,如果現在重拍,也有可能陷入「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的困境,強卡特戰記雖然是所有科幻電影的啟發點,但由於是啟發點,他的創意跟後起之輩的同類型作品比起來,會顯得較無新意。
 
但或許情況沒有那麼悲觀。數年前魔戒導演:彼得傑克森翻攝了金剛,票房成績也不俗,成功賦予故事的新面貌,不過最重要的地方還是來自於電影特效的技術。而侏儸紀公園若要重新翻攝,也得在原作小說找尋當初沒有被挖掘出來的層面,還有詮釋這些新層面的技術。
 
雖然說特效技術的堆疊可能會摧毀劇情文本的架構,但這是當前好萊烏不可避免的手段。當前英雄系列的電影較流行於陰暗面的描述,如黑暗騎士或是新版的蜘蛛人等。雖然不知道這樣的趨勢是否為永久,但侏儸紀公園原本小說的文本就是這樣的風格,加上當代的特效已經不是當年的高聳門檻,在一定基礎的人力之下,就可以馬上擴增侏儸紀公園故事的規模。
 
當年的侏儸紀公園有可能礙於龐大的硬體設備跟算圖的成本耗費,銀幕上恐龍登場的數量縮減不少,前大半部都是交代複製恐龍來龍去脈的文戲。從現在的眼光看來劇情結構有些不對襯,後面更是花了泰半的篇幅在於暴龍破壞車輛的劇情上,看的出來導演是希望能在有限的經費上盡可能的營造壯觀的戲碼。而當時遭遇到的技術性困難如今已經不復在,我想重拍侏儸紀公園可以更沒有拘束的去展現更多的可能性。而複製生物等技術在當今已不是太稀有的見聞,我想新版的電影可以省略更多交待的篇幅,最多就是增加一些新的生物技術觀點,加強其科幻論述的合理性。當文戲的分量一縮短,後面就有更多空間展現其娛樂性。
 
私心而論,個人覺得重新翻攝會比繼續拍攝續集來的有利。侏儸紀公園年代久遠,新一代的觀眾市場群可能無法在續集中產生認同的情感,若藍光版本的侏儸紀公園銷量不錯,那續集還是一個不錯的考量。畢竟侏儸紀公園不像印第安那瓊斯,沒有連貫性的問題,每一集可以用不同的考古地點作為故事的主題,而侏儸紀公園問世的形式,便注定了難以與連續性分割。況且在現代科技於人文的爭議更廣更複雜,也許新攝的侏儸紀公園可以有更廣泛的思索與探討。
 
不管如何,我還是會繼續的等待下去。侏儸紀公園是我終身的鄉愁,我願意等待它以各種形式回到我眼前,再度喚為當時震懾於羅東戲院座位上兒時的我。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59916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6 篇留言

Sticky Fingers
不知道是不是翻譯問題,之前看小說覺得文字好生硬
但是電影我倒是看了好幾十次,童年很瘋恐龍
以前的我甚至可以舉出幾百種恐龍的名字[e16]

05-08 17:10

安西將軍
小說也許是翻譯的問題  或是原本創作者的風格
這個部分你可以找後來其他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比較一下
我覺得奈米獵殺文筆有比較圓潤05-13 17:26
巴哈姆特小管家
親愛的勇者:

感謝您對勇者小屋的支持,
我們會將此篇設定在首頁的精選閣樓中增加曝光。

--
巴哈小屋管家 敬上

05-09 15:09

安西將軍
感謝!
05-13 17:26
RAX
電影改很大...但小弟覺得小說第二集也沒有第一集精彩
不過還是有一定水準,麥克克萊頓的實力不是蓋的
最喜歡他的"恐懼之邦"跟"侏儸紀公園">W<~
小說印象最深的是那個腹黑的老頭,還有那個恐龍獵人(印象叫馬爾什麼的)
老頭的白目行為跟獵人的專業對比實在很強烈
第一集結尾伊恩不是死了嗎?結果第二集又跑出來...冏

05-09 22:48

安西將軍
角色生死真的都是作者說的算XD

第二集小說的結構的確有點鬆散05-13 17:27

聽說會拍第四集耶
http://movie.yatta.com.tw/topic_talk.php?id=4769
http://www.nownews.com/2011/07/23/91-2729968.htm
http://citytalk.tw/bbs/63464-%E8%A3%BD%E4%BD%9C%E4%BA%BA%E5%87%B1%E8%96%A9%E7%90%B3%E7%94%98%E8%BF%BA%E8%BF%AA%E5%8F%97%E8%A8%AA%E8%AB%87%E8%AB%96%E4%B8%81%E4%B8%81%E7%BA%8C%E9%9B%86%E3%80%81%E4%BE%8F%E5%84%B8%E7%B4%80%E5%85%AC%E5%9C%923D%E7%89%88%E8%88%87%E4%BE%8F%E5%84%B8%E7%B4%80%E5%85%AC%E5%9C%924

05-10 08:47

方哥
不少電影中
第一集總是最好看的~
我也最愛第一集
音樂超好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mJLk1lu08

05-10 12:49

乾淨的迪魯那依
到現在我才知道第3集是原創...

難怪我覺得跟1.2集格調差很多

05-10 13:4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1喜歡★zhken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可以不要再說「動畫不值得... 後一篇:[達人專欄] 【影君子談...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overozone《小剪男孩》
暎子的興趣喜好大公開!小屋更新自創角立繪&人設,對OC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看看(´▽`ʃ♡ƪ)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3:5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