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紀算是近期比較清新的港漫,老實說他並不是相當具有港漫味的作品。
雖然不如玉皇朝的新作「春秋戰雄」跟福龍的新作「鐵將縱橫」這兩部書的正宗
港漫味。 但是也因為他的港漫味比較淡薄,所以對於一些不是相當喜歡看港漫
的讀者而言,反倒是易食的一部作品。
封神紀I:紂王伐天。
紂王為了起兵神權,以先祖所遺留下的不死鳥神器,獨力對抗眾神。
一出手即克制了六部大神,但是最終還是慘敗於神之主--「天」的手下。
而這趟抗天之途,以武王滅商作為終結。
(天....)
帥氣的天:
但是反抗之魂卻依舊存在著。同為神族的妲己為了保存她以及商紂之子,將兒子
刺死,並透過神元(神族的力量以及靈魂核心)庇祐下,將他兒子的靈魂轉移到另
一個肉體--奴隸阿狗身上...。
I的故事一開始頭三集就非常精采,而到中期阿狗在血石礦場為奴的生活。乃至於
加入叛神組織神隱部,最後神隱部的滅絕...等等,可說絕無冷場。雖然這部作品大
致還是建置在中國神話的根基上,但是細節都是完全架空設定,歷史梗可以說薄
弱到不行,最多是幾個人名似曾相似而已。加上移除了港漫常用的旁白,另外人
設也不刻意強調中國風味,並沒有這麼武俠或是仙俠。整體來說港漫常見的中國
說書味降低不少。
而封神紀I文戲比重也不輕,減少了港漫期期要打的傳統。這個好處是可以鋪陳劇情
累積一些爆點出來。文戲武戲的比重在封神紀I內拿捏的相當好。
在最終決戰獵神之神--十刑之後,再讓讀者留下無限期待的狀況下完結。
(獵神之神--十刑)
相對於封神紀I的高評價,封神紀II再倍受矚目的狀況下推出了。
II一開始就公佈了較大的格局--神、冥、人聯手對抗神權,而對於神、冥、人三
族的主角,特別各開一部來進行描寫。分別是--天國逆子、逆天而行、人間兇狗。
第一部-天國逆子:
這篇作品的主角出乎意料的是第一部的魔王-十刑。十刑在第一部就是個瘋狂殺神。
身為不死之神的祂,基本上看到任何東西都殺。又特愛挑戰強者,有點烙印勇士中
不死者索特的味道(連造型都很像)。但是結果封神二祂竟然洗白白,洗到都變帥了。
這個轉折大抵還可接受,但是接續本來就是大神的祂加上亡者之印跟不死鳥神力。
實力整個三級跳,為了表現出祂的強大,刻意將封神一中除了天最強的大神-天魁,
送來給祂進補。與天魁之戰這一段都算中規中矩,但是後來跑出了什麼聖王之後整
個架構就起了大改變。
(洗白洗到白帥帥的十刑)
聖賢殿是六部大神的退休組織,簡而言之,聖王原本都是六部大神,大神有兩種方
式會退下來。 1. 被新的大神打敗。 2. 自己退休。
這些人最終都會入到聖賢殿這個老神會。而老神會中的最強者就稱作--聖王(剩者之王??)。
聖王的出現帶出了封神二的第二部--「逆天而行」。
第二部-逆天而行:
在封神紀裡面冥族有三個特色:
1. 灰皮膚 2. 名子都是四個字 3. 祂們用的能力跟死神很像-瞬步加上始解 XD
逆天而行是冥界的大元帥之名,這篇主要架構是冥族整族反攻神境。中間帶出冥族
以及神族的糾葛。
以方向跟細節部份都算中規中矩,但是很可惜的是到神族淨土前的大戰。這場大戰
按理說應該是整個第二部的最高潮,採取了老掉牙的各自帶開單P。但這捉隊廝殺裡
本部主角--逆天而行 跟 上部主角--十刑 打的都不是很精采。
加上聖王出現的太突兀,描寫也不多,整個冥族大軍就這樣被百神眾拖住。而百神眾
大都一臉雜魚臉,一開始又鎖血。實在不是很精采...。
而花了這麼多篇幅介紹冥族大將,最後卻是全部鬼隱更是一大敗筆....。
(與其這樣不如把同樣篇幅拿去給三個聖王,起碼後期都他們在出場。)
(聖王--清香白連素還真...不...好像是玄風聖王 =.=)
第三部--人間兇狗:
這是下一部的主題,上一部的逆天而行一開始畫的其實不差。但很可惜的是在神界
大戰時太過拖泥帶水,導致精彩度不如預期,也可惜了這個角色。
阿狗這主角算是和仔寫的不錯的角色。之前和仔的主角大都邊緣化,而且個性討人
厭。這次將主角當做配角寫,反而搞出了一個特色分明的角色。
阿狗有海洋風味的狂傲之氣,加上手段陰險,屬於那種不是很正派的主角。但是他
並不會像龍虎門一樣蠻嘴仁義道德。這種真小人還是比偽君子來的討喜些。
雖然說第二部不盡理想,不過筆者還是相當期待狗哥表現的...。